百度题库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斗鸡
周去非 芥肩金距之技,见于《传》[1]而未之睹也。余还自西广,道番禺,乃得见之。番禺人酷好斗鸡,诸番人尤甚。鸡之产番禺者,特鸷劲善斗。其人饲养亦甚有法,斗打之际,各有术数。注以黄金,观如堵墙也。凡鸡毛欲疏而短,头欲竖而小,足欲直而大,身欲疏而长,目欲深而皮厚,徐步耽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人之养鸡也,结草为墩,使立其上,则足尝定而不倾。置米高于其头,使耸膺高啄,则头常竖而嘴利。割截冠緌,使敌无所施其嘴。剪刷尾羽,使临斗易以盘旋。常以翎毛搅入鸡喉,以去其涎。而掬米饲之,或以水噀两腋,调饲一一有法。
至其斗也,必令死斗。胜负一分,死生即异。盖斗负则丧气,终身不复能斗,即为鼎食矣。然常胜之鸡,亦必早衰,以其每斗屡滨死也。斗鸡之法,约为三间。始斗少顷,此鸡失利,其主抱鸡少休,去涎饮水,以养其气,是为一间。再斗而彼鸡失利,彼主亦抱鸡少休如前,养气而复斗,又为一间。最后一间,两主皆不得与,二鸡之胜负生死决矣。鸡始斗奋击用距,少倦则盘旋相啄。一啄得所嘴,牢不舍,副之以距。能多如是者必胜,其主喜见于色。番人之斗鸡又乃甚焉,所谓芥肩金距真用之。其芥肩也,末芥子糁于鸡之肩腋,两鸡半斗而倦,盘旋伺便,互刺头腋下,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其金距也,薄刃如爪,凿柄于鸡距,奋击之始,一挥距,或至断头。盖金距取胜于其始,芥肩取胜于其终,季孙于此能无怒耶?小人好胜,为此歹毒,使微物不得生,自三代已然。
【注】[1]《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季平子与郈昭伯斗鸡用芥肩金距之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余还自西广,道番禺 道: 取道
B. 斗打之际,各有术数 数: 方法
C. 以其每斗屡滨死也 滨: 接近
D. 斗鸡之法,约为三间 间: 疏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 鸡之产番禺者/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 注以黄金/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 头欲竖而小/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盖金距取胜于其始/教以慎于接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作者利用读者急于破解古书难题的心理,开篇就具体介绍了“芥肩金距”之技,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表现出高超的叙述技巧。
B. 作者叙番禺人酷好斗鸡,表现有四:其一,鸡“特鸷劲善斗”,以见鸡训练有素。其二,饲养有法。其三,热衷观斗。其四,斗打有术。
C. 番禺人斗鸡时会在鸡距上装上金属的薄刃,鸡奋击之时,有时能断敌之头。
D. 《斗鸡》一文深刻地指出了鸡之斗实是人之斗,包含了作者对斗鸡这一现象的深沉的思考,其中有对鸡的怜悯,对斗鸡的厌恶,也有对小人的怨愤,对历史的反思。
(4)把文中画线的文字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步耽视,毅不妄动,望之如木鸡,如此者每斗必胜。
②翻身相啄,以有芥子能眯敌鸡之目,故用以取胜。

答案

(1)D间:间隔,间隙.译文为:斗鸡的时候,双方约定中间有三次休息.
(2)B A.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取独;B.介词,用;C.连词,并列/连词,因果;D.介词,在/助词,引进行为动作对象,无意义.
(3)A“开篇就具体介绍了‘芥肩金距’之技”错误,开篇并没有介绍解释“芥肩金距”之技.
(4)①徐步耽视,步子缓慢;木鸡,像个木头做的鸡;如此者,这样的斗鸡.译文为:步子缓慢,观察目标,不轻举妄动.看上去就像个木头做的鸡.这样的斗鸡,每次打斗都一定取胜.
②以,因为;眯,迷住;用以,用这种方法.译文为:转着圈找机会用嘴啄对方的腋下,因为有芥末籽能迷住对方斗鸡的眼,所以用这种方法来取胜.
答案:
(1)D
(2)B
(3)A
(4)①步子缓慢,观察目标,不轻举妄动.看上去就像个木头做的鸡.这样的斗鸡,每次打斗都一定取胜.
②转着圈找机会用嘴啄对方的腋下,因为有芥末籽能迷住对方斗鸡的眼,所以用这种方法来取胜.
参考译文:
芥肩金距这样的技术,在左传中见过而从没有亲眼见过,我还是到了广西,管辖番禺之后才能够见到.番禺人非常酷爱斗鸡,特别是诸番人.番禺产的鸡,也特别善于打斗.那里的人饲养斗鸡也很有办法.斗鸡打斗的时候,各自有各自的套路.下注的黄金,看起来堆的像一堵墙一样.对于鸡来说,鸡毛要稀疏而且短,头要竖着而且小,爪要笔直而且大,身体要宽大而且修长.鸡目要深陷而且皮厚.步子缓慢,观察目标,不轻举妄动.看上去就像个木头做的鸡.这样的斗鸡,每次打斗都一定取胜.
人养鸡的时候,用稻草扎个墩,让斗鸡站在上面,这样鸡爪就能掌握平衡,不容易摔倒.把米放在高于鸡头的地方,让斗鸡用力啄米,这样鸡头就会常常竖着而且鸡嘴锋利.人还将斗鸡的鸡冠截掉一块,这样对方的斗鸡就不能啄它的鸡冠.剪掉一部分尾羽,能够让斗鸡在打斗的时候方便盘旋.养鸡人还会经常用翎毛插入鸡喉,除去鸡的口水.而且用手捧着米喂养,或者用水噗湿斗鸡的两腋,总之调教和饲养都有办法的.
这样训练出来的斗鸡,到了该打斗的时候一定会死斗,当胜负分出的时候,也就分出了生死.因为斗败的鸡已经失去了斗志,终生不能在打斗了,所以就变成下锅的食物了.但是常胜的斗鸡,一定早早就衰弱了,因为打斗的时候经常会被打的频临死亡.
因此,斗鸡的时候,双方约定中间有三次休息.开始少斗一会儿,某一只鸡处于下风了,主人抱着鸡休息一会,除去口水,让斗鸡饮水,养养元气.再斗一会儿,某一只鸡处于下风,还跟前一次一样休息一下,养养元气.到第三次休息的时候,双方主人都不能动了,然后两只鸡的胜负就决定了.
斗鸡开始打斗的时候,用鸡爪上的指甲攻击,一会儿累了,开始绕着圈子用嘴啄对方.一旦啄住了就不松口,然后用脚踢.经常这样做的鸡最后一定获胜,主人也会很高兴.
番禺人斗鸡还有更过分的,叫做“芥肩”、“金距”,而且他们是真的用.所谓“芥肩”就是用芥末籽放在斗鸡的腋下,两只鸡打到一半,都比较疲惫了,转着圈找机会用嘴啄对方的腋下,如果有芥末籽,就会迷住对方斗鸡的眼,这样就能取胜了.而“金距”就是固定在鸡爪趾甲上的很薄的刀刃.刚开始打斗的时候,鸡爪一挥,有时候竟然能把对方斗鸡的头削掉.因此用“金距”在开始取得优势,用“芥肩”最后取胜.春秋时代的季孙子对于这样的情况能不生气么?小人为了取胜如此歹毒,致使生灵涂炭,从夏商周三代就已经是这样的了.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下载文库App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