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共1251题
(27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境内某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如下图)。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我国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种植面积最大的商品棉土产基地。
(1)分析说明该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条件。(21分)
(2)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将对区域环境产生什么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21分)有利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沙质土壤;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任答4点,得12分。)
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土壤贫瘠,盐碱含量高:劳动力不足;距离消费市场远。(任答3点,得9分。)
(2)(6分)水资源供应更加紧张;土地盐渍化加重;使河流中、下游流量减小,甚至断流;土地沙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任答3点,得6分。)
试题分析:
(1)图示地区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这里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条件优越: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沙质土壤;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种植优质长绒棉也有其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土壤贫瘠,盐碱含量高:劳动力不足;距离消费市场远。
(2)该区域本身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荒漠面积大,如果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将对区域环境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水资源供应更加紧张;土地盐渍化加重;使河流中、下游流量减小,甚至断流;土地沙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10分)图9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仅数十公里,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图9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正确答案
有利因素:自然环境独特(位于亚热带、水热资源丰富、紫色土);接近消费市场;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6分)
不利因素:受到(交通、城市等)环境污染威胁;产量和种植空间有限。(4分)
此题问题也很直接明确,从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区位条件,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确定该地位于云贵高原上,甲市位于贵州省,再结合图中信息来回答。
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极明显的____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的原则。
(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我国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区位因素: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___;东南丘陵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_______。
正确答案
(1)A地形 B土壤 C政策 D交通运输 E市场
(2)地域性 因地制宜
(3)地形 气候 土壤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
(2)不同的地方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征,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3)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是利用山区地势落差大,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异发展生产,故主导因素为地形;东北地区由于地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故作物只能一年一熟;而华北平原纬度较低,作物生长期较长,故可以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故主导因素为热量。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条件,南方丘陵地区的土壤呈酸性,故主导因素为土壤。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左图为贵州省简图,右图为贵阳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根据图20、图21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乌江水位季节变化 (大/小),其原因为
;上游河段落差较 (大/小)(3分)
石漠化是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区,地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严重破坏、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贵州省目前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省份。
(2)分析回答石漠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4分)
贵州省是我国主要食辣省份之一,其辣椒生产规模和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按加工层次,辣椒加工业划分为以干辣椒制作、油辣椒生产为主的初级加工和以辣椒红色素提取、辣椒碱研发、生物制药为主的深加工。
(3)贵州省发展辣椒加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有 ,其中初级加工层次的布局指向是
,深加工的布局指向是 (5分)
近年来,贵州各地在“多彩贵州”整体品牌引领下,抓住自身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
下图是瓮安县两个不同时期工矿业生产示意图。
(4)瓮安县实现工矿业生产转变的主要途径有 (3分)
正确答案
(1)大(1分) 降水季节变化大(1分) 大(1分)
(2)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面积减少;部分地区气候恶化,旱涝灾害频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资源不足。(答对1点得2分,共4分)
(3)原料丰富;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成本低。(答对1点得1分,共3分)
初级加工:原料指向型工业;深加工:技术指向型工业。(2分)
(4)增加科技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答对1点得1分,共3分)
试题分析:(1)贵阳市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反映该地区的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乌江水位的季节变化大,主要受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的影响,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图例判断,乌江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2)石漠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水土流失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和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能力的变化综合分析即可。(3)影响辣椒加工的主要区位因素可从原料、劳动力、市场和历史经验等方面综合分析。粗加工需要大量原料,故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而深加工则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故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4)结合现在的工矿业生产图示判断其生产的转变主要从提高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材料中的降水量分布、地势分布和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等基本信息,并能结合影响河流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石漠化对生态环境和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和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影响因素等内容综合分析,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13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麓;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流经印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在盂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恒河平原及角州地区农民大量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比较低的深水稻。深水稻田可以养鱼,深水稻修长的茎能为鱼提供良好的栖身之所。下图为南亚部分区域图。
(1)推测雅鲁藏布江与恒河之闻的山脉对南亚地区气温和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的影响分别是什么?(3分)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试分析该大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5分)
(3)分析该区域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发展深水稻种植的原因。(5分)
正确答案
(1)雅鲁藏布江和恒河之间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脉,冬季对南下的冷空气又阻挡作用,导致南亚地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偏高;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夏季南亚地区湿润气流向我国西北地区深入,使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更加稀少。
(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大峡谷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抬升,地势升高,岩石破碎;该处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水流湍急,下蚀作用强烈。
(3)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多且集中,积水深;人口数量多,对粮食需求量大,种植深水稻可以将死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保证粮食生产;深水稻田可以养鱼,是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多样化。
试题分析:
(1)雅鲁藏布江和恒河之间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脉,山脉绵长而高大,起到了天然屏障的作用。一方面阻挡了从西北南下的冷空气,导致南亚地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偏高;另一方面,阻挡了北上的南亚湿润季风的深入。
(2)本题主要从地质作用的内外力进行分析。内力作用:该地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地势抬升;外力作用:河流流量大,下蚀作用强,流水的切割冲蚀下切而成。
(3)从自然条件看,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多且集中,积水深,适合种植深水稻;社会经济条件看,对水稻的需求大。深水水稻有强烈的光敏感,在一定的水深和光照条件下开花,种子容易脱落,种子在光照和水深适宜的条件下发芽,产量高。深水稻田可以同时养鱼,其修长的茎能为鱼提供良好的栖身场所,脱落的谷粒和稻叶也是鱼喜爱的食物。同时深水稻对于净化水体和防洪也有一定的作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