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 共1087题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 共1087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木箱的质量为m=8kg,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经时间t=2s,滑动的距离为x=4m.求:

(1)木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

(3)若拉力从静止开始作用t=2s后撤去,木块还能滑行多远?

正确答案

(1)根据x=a1t2得,a1==m/s2=2m/s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则f=F-ma=20-8×2N=4N.

(3)2s末的速度v=a1t=2m/s2×2s=4m/s,

撤去外力后,加速度的大小a2==m/s2=0.5m/s2

由v2=2得,

x2=m=16m.

答:(1)木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2)摩擦力的大小为4N.

(3)若拉力从静止开始作用t=2s后撤去,木块还能滑行16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物体从0点以4m/s的速度滑上光滑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后向上经过A点,此时物体的速度为2m/s.

求:(1)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位移?

(2)从0点出发到返回0点共需多少时间?

正确答案

(1)设物体上滑的加速度为a,则在前2s内有:

因为vA=v0+at   所以a=

解得:a=-1m/s2 

物体上滑到末速度为零的过程中有:v2-v02=2ax   v=0

∴x=            解得:x=8m

故物体向上滑行的最大位移为8m.

(2)物体上滑的时间:t1==4s                

根据对称性,往返总时间:t=2t1=8s.

故从 0点出发到返回0点的时间为8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在水平的桌面上有一木板长0.5m,一端与桌边对齐,板的上表面与铁块的摩擦因数0.5,桌面与木板下表面的摩擦因数0.25,桌面和铁块的摩擦因数0.25,木板的质量1kg,在木板的中央放一小铁块,质量0.25kg,用水平力F拉木板.求

(1)拉力至少多大,铁块会与木板发生相对运动?

(2)拉力至少是多大,铁块不会从桌上落下.

正确答案

(1)将板抽出时,铁块向右加速,加速度a11g=5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板的加速度:a2=

为了能抽出木板必须有:a1>a2

解得:

F>9.375N

(2)铁块在木板上加速,落到桌面上减速到0

如果刚好到达桌面的边缘,则

 =+

μ1g t12g t2

解得t12=s

板的抽出过程

 =+

解得a=20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

a=

 解得:

F=24.375N

答:

(1)拉力至少为9.375N铁块会与木板发生相对运动

(2)拉力至少是24.375N铁块不会从桌上落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运动的时间t;

(2)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3)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S.

正确答案

(1)设经过时间t,甲追上乙.甲的位移x1=vt,乙的位移x2=t=

由位移关系有vt-=13.5m

将v=9m/s代入得到:t=3s.

故练习中乙在接棒前运动的时间t为3s.

(2)根据 v=at

解得:a=3m/s2

故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3m/s2

(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x2

则:x2==13.5m     

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20-13.5=6.5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滑冰车是儿童喜欢的冰上娱乐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小明妈妈正与小明在冰上游戏,小明与冰车的总质量是40kg,冰车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5,在某次游戏中,假设小明妈妈对冰车施加了40N的水平推力,使冰车从静止开始运动10s后,停止施加力的作用,使冰车自由滑行.(假设运动过程中冰车始终沿直线运动,小明始终没有施加力的作用).

求:(1)冰车的最大速率;

(2)冰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行总位移的大小.

正确答案

(1)以冰车及小明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1

  vm=a1t ②

由①②得vm=5m/s                        

(2)冰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有  x1=a1t2  ③

冰车自由滑行时有  μmg=ma2

  =2a2x2⑤

又x=x1+x2

由③④⑤⑥得x=50m

答:(1)冰车的最大速率是5m/s;

(2)冰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行总位移的大小是50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一名质量为60kg、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从直升机上通过一根竖直的质量为20kg的长绳由静止开始滑下,速度很小可认为等于零.在离地面18m高处,武警战士感到时间紧迫,想以最短的时间滑到地面,开始加速.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m/s,以最大压力作用于长绳可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武警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和加速下滑的距离.

正确答案

设武警战士加速下滑的距离为h1,减速下滑的距离为(H-h1),加速阶段的末速度等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

为vmax,由题意和匀变速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式得:

自由落体过程:vmax2=2gh1 ①

匀减速运动过程:v2-vmax2=-2a(H-h1)②

由①②两式解得:h1==m=7.2 m

武警战士的最大速度为:vmax== m/s=12 m/s

加速时间:t1== s=1.2 s

减速时间:t2== s=1.2 s

下滑的最短时间:t=t1+t2=1.2 s+1.2 s=2.4 s

答:武警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为2.4s,加速下滑的距离为7.2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问: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多大?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取g=10m/s2

正确答案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速度设为v0,由位移速度关系式:

-2ah=v2-v02                 

得:v0==60m/s

(2)运动员自由下落高度设为h0,则由:

2gh0=v02                      

得:h0==180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

H=h0+h=305m                   

(3)运动员自由下落时间:t1==6s

打开降落伞后运动时间:t2==3.85s

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到达地面总时间

t=t1+t2=9.85s                  

答:(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为60m/s;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305m;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9.85s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滑至C点,B是AC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至B需时间为t0,问它从B经C再回到B,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正确答案

设物体从A到C所用时间为t,从B到C所用时间为t1

t1=t-t0

设AC长度为L,物体运动加速度为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式,根据A到C的逆过程,

得:L=at2  ②

从B到C由根据逆过程得:L=a  ③

①②③联立可得  t1=(+1)t0

由对称性,从B到C再回B所用时间t2=2t1=2(+1)t0答:它从B经C再回到B,需要的时间是2(+1)t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公路上以速度v1向东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游客正在D处)经过0.7s作出反应,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晰了解事故现场,现以下图示之,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派一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行驶在同一马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起始制动点A紧急刹车,经14.0m后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且知道两辆车加速度相同。问:

(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A是多大?

(2)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大小?

正确答案

解:(1)警车和肇事汽车刹车后均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与车子的质量无关,可将警车和肇事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视作相等。

      对警车,有vm2=2as

      对肇事汽车,有vA2=2as′

      则vm2/vA2=s/s′,即vm2/vA2=s/()=14.0/(17.5+14.0)

      故m/s

(2)对肇事汽车,由v02=2as∝s得vA2/vB2=()/=(17.5+14.0)/14.0

      故肇事汽车至出事点B的速度为vBvA=14.0m/s

      肇事汽车从刹车点到出事点的时间t1=2/(vA+vB)=1s

      又司机的反应时间t0=0.7s

      故游客横过马路的速度v′=/(t0+t1)=2.6/(0.7+1)≈1.53m/s

      从上面的分析求解可知,肇事汽车为超速行驶,而游客的行走速度并不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水平导轨AB固定在支架CD上,其形状、尺寸如图所示.导轨与支架的总质量M=4kg,其重心在O点,它只能绕支架C点且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转动.质量m=1kg的小铁块静止于水平导轨AB的A端,现受到水平拉力F=2.5N的作用.已知小铁块和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求:

(1)小铁块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小铁块运动到离A端多远时,支架将要开始翻转?

(3)若在小铁块运动的过程中,支架始终保持静止,则拉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为多少?

正确答案

(1)小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μmg=0.2×1×10=2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       解得  a=0.5m/s2

    (2)假设小铁块运动到C点的右侧且距C点x处时,支架刚要不能维持平衡,D端受的力为零.

        MgL=Nx+fLf,N=mg=10N

      代入解得   x=0.24m

        s=x+0.7=0.94m.

    (3)因为要在小铁块运动的过程中,导轨和支架始终保持静止,故小铁块是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1=0.5m/s2     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2==μg=2m/s2       又+=0.94

       v=0.87m/s   

      解得t=1.74s.

答:(1)小铁块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为0.5m/s2

    (2)小铁块运动到离A端0.94m时,支架将要开始翻转;

    (3)若在小铁块运动的过程中,支架始终保持静止,拉力F作用的最长时间为1.74s.

下一知识点 : 自由落体运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