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具体内环境相同

B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

C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DC液中可存在纤维素分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1是毛细血管壁,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2是毛细淋巴管壁,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错误;

B、人体摄入营养物质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液体大量进入组织液,因此C液会增加,B错误;

C、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可以参与体液调节,C正确;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人体组织液不可能含有纤维素,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体液成分,请据图回答:

(1)填出各标号所指液体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

(2)正常人③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物质.

(3)③液中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层生物膜.

(4)如果图中的组织细胞为能分泌胰酶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细胞,则其分泌的______可以进入③,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的浓度升高,导致______病的发生.

(5)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血浆蛋白的含量会减少,从而引起______液增多(填图中的标号).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

(2)正常人③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3)③血浆中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单层红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进单层组织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

(4)如果图中的组织细胞为能分泌胰酶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细胞,则其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进入③血浆,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5)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血浆蛋白的含量会减少,从而引起②组织液增多.

故答案为:

(1)细胞内液       组织液

(2)缓冲

(3)6

(4)胰岛素   葡萄糖    糖尿病

(5)②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

(2)正常人③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3)③血浆中血红蛋白携带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6层生物膜(单层红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进单层组织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

(4)如果图中的组织细胞为能分泌胰酶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细胞,则其分泌的胰岛素可以进入③血浆,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5)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血浆蛋白的含量会减少,从而引起②组织液增多.

故答案为:

(1)细胞内液       组织液

(2)缓冲

(3)6

(4)胰岛素   葡萄糖    糖尿病

(5)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尿素、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

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高

C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唾液

D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与血浆相比,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低,B错误;

C、唾液不属于体液,因此不是内环境,C错误;

D、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当人体生命活动出现障碍时可能会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因此血浆中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填标号)

(2)②③④分别表示____________  和______,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______

(4)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5)如果图中①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______,抗体存在于图中的______部位(填标号).

正确答案

②③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花粉过敏或营养不良

无机盐

蛋白质

核糖体

②③④

解析

解:(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其中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③为组织液,由于病理原因引起组织液增多(组织水肿)的实例有花粉过敏(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等.

(4)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5)抗体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此外在组织液、淋巴及外分泌液中也含有少量抗体,因此抗体存在于图中的②③④部位.

故答案为:

(1)②③

(2)血浆  组织液  淋巴    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花粉过敏或营养不良       

(4)无机盐    蛋白质    

(5)核糖体   ②③④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O2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磷脂双分子层(  )

A6

B2

C3

D4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人体组织液中的氧气进行细胞参与有机物分解要穿过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共3层膜,单位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因此少需要通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血浆中的水来自(  )

A组织液

B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但是这只是一方面,不全面,A错误;

B、消化道的水分可以经过吸收而进入血浆中,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但这也只是一方面,不全面,B错误;

C、由于淋巴可以回流到血浆中去,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淋巴,同样这也是一方面,不全面,C错误;

D、由A、B、C的分析可知,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消化道和淋巴,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分析如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DNaHCO3与乙中产生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氧气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细胞,故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A正确;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要通过一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为两层膜,又穿过一层肝细胞膜,所以共3层膜,即3个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

D、乳酸是由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场所应为细胞质基质,并非血浆,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

CCO2、解旋酶、Cl、尿素

DCa2+、载体、神经递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B、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道中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解旋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存在于细胞外,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载体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积累所致

B甲型流感病毒的入侵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乳酸积累所致,A正确;

B、甲型流感病毒入侵会引起发热、腹泻等内环境紊乱的症状,B正确;

C、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C错误.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图甲、乙、丙、丁表示的是体液中各种成分,据图回答:

甲表示______,乙表示______,丙表示______,丁表示______

______合称细胞外液.

正确答案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甲、乙、丙

解析

解:据图可知,丙为单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组织液和血浆及细胞内液都可相互渗透,故丁为细胞内液.

故答案为: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甲、乙、丙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B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蛋白质

C消化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氧化酶、抗体、尿酸、胆固醇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血浆中不含有麦芽糖,A错误;

B、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蛋白质在血浆中均含有,B正确;

C、消化酶位于消化道,不属于血浆成分,C错误;

D、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血浆成分,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线粒体基质属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B错误;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C错误;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神经递质不能通过内环境运输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

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后,由组织液运输到突触后膜,C错误;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因此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细胞,②④⑤表示液体.据图回答:

(1)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填标号)______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此时体内的______激素含量增加,导致______产生渴觉.

(3)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①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组织细胞,④表示淋巴,⑤表示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能相互渗透.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此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3)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共6层膜,6层磷脂双分子层.

故答案为:

(1)②⑤②⑤

(2)升高  抗利尿  大脑皮层

(3)6

解析

解:(1)分析题图:①表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组织细胞,④表示淋巴,⑤表示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能相互渗透.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此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3)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共6层膜,6层磷脂双分子层.

故答案为:

(1)②⑤②⑤

(2)升高  抗利尿  大脑皮层

(3)6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江西校级期末)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

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值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都可以存在于血浆中,A正确;

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增加尿量,B错误;

C、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乳酸不会引起pH值剧烈变化,C错误;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在细胞内,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