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资料:某企业本月营业收入为1515000元,营业外收入为100000元,投资收益为60000元,营业成本为760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为30000元,营业外支出为80000元,管理费用为40000元,销售费用为30000元,财务费用为15000元,所得税费用为180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企业本月利润总额为( )元。

A.720000
B.700000
C.540000
D.1100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700000+100000-80000=720000(元)。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甲厂是某经济特区企业,2006年,该市国税局向该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20万元,该企业认为根据有关规定,该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不应当缴纳如此多的企业所得税,但是该市税务局没有采纳该厂的主张,坚持征收税款2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该企业必须先经过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起诉
B.若该厂申请复议,复议机关为该省税务局
C.经过复议之后,若复议机关改变原纳税决定所认定的主要事实,但是对决定的,内容没有改变,该复议机关可以做被告。
D.诉讼期间,该市国税局自行收集案件相关证据的行为是违法的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点是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7条的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选项就是第2款规定的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根据《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第88条第1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该厂对该市的税收征管行为不服,应当适用复议前置原则。因此选项A正确。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2条的规定,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本题中,国家税务机关属于垂直领导的机关,因此应适用该规定。因此选项B正确。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2款的规定,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这里关键是怎样理解“改变”一词的含义,为此,《行政诉讼法解释》第7条规定,复议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1)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广……本题中,复议机关虽然没有改变决定的内容,但是改变了原纳税机关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属于“改变”范围。因此选项C正确。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3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可见,市税务局在诉讼过程中收集证据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决定时就应当在取得充分证据的基础之上做出行政行为,其具体的行政行为在被诉之前就应当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因此选项D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中国甲公司与英国乙公司签订一份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经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1年后,企业盈利丰厚,以其所得利润,甲、乙进行分配。下列分配方式不正确的是:

A.缴纳合营企业所得税后,依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B.应当预留企业储备金、发展基金及福利基金,之后的剩余额计人企业利润,并依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
C.缴纳企业所得税后,扣除企业章程规定的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净利润根据合营各方注册资本的比例进行分配
D.缴纳企业所得税后,扣除企业章程规定的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净利润根据成立企业时合同中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考点] 合资企业的利润分配[解析]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4条规定:“合营企业的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在合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合营各方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及亏损。合营者的注册资本如果转让必须经合营各方同意。”根据该条,合资各方进行利润分配的依据是注册资本的比例而不是当事人的约定。所以,可以排除D。 《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76条规定:“合营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分配原则如下: (一)提取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企业发展基金,提取比例由董事会确定; (二)储备基金除用于垫补合营企业亏损外,经审批机构批准也可以用于本企业增加资本,扩大生产; (三)按照本条第(一)项规定提取三项基金后的可分配利润,董事会确定分配的,应当按合营各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根据该条,选项C正确,故本题选ABD。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外商投资创业投资公司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正确的是( )。

A.非法人创投企业没有设立创投经营管理机构,不直接从事创业投资管理、咨询等业务,对此类创投企业的外方,可按在我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场所的外国企业,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B.提供创业投资管理、咨询等服务的创投企业,可以享受税法规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
C.组建为非法人的创投企业,必须由投资各方分别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D.组建为法人的创投企业,应以创投企业为纳税人,按照税法的规定,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析] 创业投资企业不属于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不可以享受税法规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组建为非法人的创投企业,可由投资各方分别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可以由创投企业申请,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统一依照税法的规定,申报纳税企业所得税。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外商投资企业2007年为减免税最后一年(地方附加税同所得税减免)。2007年购买国产设备用于生产经营,投资额100万元。该企业2006年有经营亏损20万元,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为70万元(未补亏),则2007年实际应纳税额为()。

A.0万元
B.5万元
C.8.25万元
D.10万元

正确答案

A

解析

投资抵税限额=100×40%=40万元,2007年应纳税额=(70-20)× (30%+3%)×50%=8.25万元,比2006年增加税额8.25万元(2006年应纳税额为0),且在抵税限额之内,可将新增所得税8.25万元从2007年应纳税额中抵扣,即2007年实纳税额=8.25-8.25=0。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有( )。

A.股权转让收入
B.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
C.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D.接受捐赠收入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的确定。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属于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征收企业所得税时,下列项目中,应纳入企业收入总额的是( )。

A.财政拨款
B.政府性基金
C.接受捐赠的收入
D.行政事业性收费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中以下收入为不征税收入: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减免税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 )年。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

B

解析

企业所得税中亏损弥补期的规定,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的有( )。

A.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
B.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
C.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
D.企业员工服饰费用支出
E.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所以选项A、B是正确的,选项D是错误的。选项C,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属于税后分配,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所以是正确的。选项E,企业员工服饰费用支出可以作为企业合理的支出在税前扣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城市内资日化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注册资本1000万元,职工年均1000人,主要业务为以外购的化妆品进行生产并销售,2005年度有关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 期初库存外购已税化妆品300万元。本期外购已税化妆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支付价款2400万元、增值税额408万元,已验收入库,支付购货的运输费100万元,保险费和装卸费50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及其他单位开具的普通货运发票,专用发票获得税务机关认证;
(2) 生产领用外购化妆品2500万元,其他生产费用978万元,生产成套化妆品37万件,每件成套化妆品单位成本94元;
(3) 批发销售成套化妆品25万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销售额6000万元;零售成套化妆品8万件,开具普通发票,取得销售收入2340万元;
(4) “投资收益”账户中反映本年取得的投资收益为185万元,其中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 30万元,从境外A公司取得分回的投资收益70万元(该收益在国外已纳所得税30万元),从深圳联营的B公司取得分回的投资收益85万元(当地实际使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
(5) 发生销售费用800万元,其中:含广告费50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其中:1月1日向关联企业签订生产性借款合同,记载借款金额800万元,借期1年,支付利息费用64万元,同期银行贷款的年利息率为5%;发生管理费用700万元,其中:含业务招待费35万元、新产品开发费用60万元(2002年公司发生新产品开发费用50万元);全年实发工资总额1100万元,并按照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了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企业能提供工会经费的拨缴款收据;
(6) 当年10月发生意外事故,经税务机关核定库存原材料损失31.86万元(其中1.86万元是运输费用转入的成本),当月取得了保险公司赔款10万元;11月20日通过教育部门向农村义务教育捐款8万元,12月28日直接向某老年服务机构捐款4万元。
(消费税税率30%,人均月计税工资标准800元)
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问题:
(1) 请计算该企业全年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2) 计算该企业2005年实现的应税收入总和;
(3)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销售成本总和;
(4)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总和;
(5)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销售费用总和;
(6)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管理费用总和;
(7)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财务费用总和;
(8)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工资、工资附加“三费”标准及调整金额;
(9) 计算企业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营业外支出;
(10) 计算该企业2005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正确答案

(1) 应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① 增值税
销项税额=[6000+2340÷(1+17%)]×17%=1360(万元)
进项税额=408+100×7%-20×17%-1.86×7%÷(1-7%)=409.76(万元)
应纳增值税=1360-409.76=950.24(万元)
② 消费税=[6000+2340÷(1+17%)]×30%-2500×30%=1650(万元)
③ 城建税=(950.24+1650)×7%=182.02(万元)
④ 教育费附加=(950.24+1650)×3%=78.01(万元)
(2) 税法确认的收入总额=6000+2340÷(1+17%)+(70+30)+85÷(1-15%)
           =8200(万元)
(3) 应扣除的产品销售成本=(25+8)×94=3102(万元)
(4) 应扣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1650+182.02+78.01=1910.03(万元)
(5) 应扣除的销售费用:
广告费的扣除限额为8000×8%=640(万元),所以销售费用800万元中广告费可以全额扣除,此外的销售费用也可以税前扣除。
(6) 应扣除的管理费用=700-35+1500×0.5%+6500×0.3%=692(万元)
(7) 应扣除的财务费用=200-64+1000×50%×5%=161(万元)
(8) 准许扣除的工资、工资附加“三费”标准及调增金额
=(1100-1000×0.08×12)×(1+2%+14%+1.5%)=164.5(万元)
(9) 营业外支出可扣除=31.86+30×17%+1.86×7%÷(1-7%)-10+8
         =35.1(万元)
(10) 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因为本年新产品开发费用比上年增长10%以上,应加扣60×50%=30(万元)
境外所得已纳税额扣除限额=30(万元)
境内联营企业已纳税额扣除限额=15(万元)
当年应纳企业所得税=(8200-3102-1650-182.02-78.01-800-161-692-30- 35.1+164.5)×33%-30-15=1634.37×23%-30-15=494.34(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第89-93 题为套题: 材料1:2006 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 号),其中规定: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材料2:2009 年12 月,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 号)(以下简称694 号文)。 材料3: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 年3 月1 日起由1600 元提高到20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是: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在税率表中,不超过500 元,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0 元;超过500 元至2000 元,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 元;超过2000 元至5000 元的税率为15%,速算扣除数为125 元;超过5000 元至20000 元的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375 元。根据材料,假定张某当月工资5000 元,其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共1000 元,则张某应缴税所得额为:( )。

A.5000 元
B.4000 元
C.3000 元
D.2000 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企业下列已作为开支的项目,需要在缴纳所得税时作纳税调整增加处理的有( )。

A.企业转让各类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
B.无法得到赔偿的意外事故损失
C.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
D.行政性罚款
E.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会员费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析] 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行政性罚款属于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项目,企业已作开支处理,因而需在纳税调整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中外合资生产性企业自1997年10月投产后,选择次年为减免税第1年,其7年经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A.年度
B.1997
C.1998
D.1999
E.2000
F.2001
G.2002
H.2003
I.2004
J.2005
K.获利
L.+5
M.-10
N.-10
O.+15
P.+30
Q.+10
R.+10
S.+15
T.+10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外商投资企业于年度中间开业,当年获得利润而实际生产经营不足6个月的,可以选择从下一年度起计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期限;但企业当年所获得的利润,应当依照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在这种确定获得年度的情况下,如果下一年度发生亏损,仍应为获得年度,并开始计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的期限,不能因发生亏损而推延获得年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国有企业2007年经营情况如下表所示:

某注册税务师2008年3月核查上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取得以下资料:
(1)管理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80000元;
(2)财务费用中银行借款利息200000元,职工三年期集资款800000元,利息100000元,同类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0%;
(3)其他业务收入200000元;
(4)投资收益中国债利息收入50000元,从联营企业分回利润150000元,联营企业适用15%税率,拆借资金利息收入50000元;
(5)营业外支出中违反劳动法罚款20000元,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0元;
(6)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中补缴2000年企业所得税120000元,罚款60000元;
(7)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256人,计税工资800元/人•月,本年“应付工资”列支3157600元,其中职工生活困难补助40000元,管理费用中列支年终奖金120000元;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应付工资账面提取;
(8)2007年预提费用贷方余额40000元;
(9)2007年1月购入防寒羽绒衣400件,价值45000元,分发给职工,计入管理费用;
(10)闲置报废机器设备已计提取折IH20000元;
(11)自建设备一台,所耗料工费均计入生产成本中,年末作为盘盈固定资产,重置成本价40000元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年末未作处理(材料成本利润率40%);
(12)企业以承包租赁方式租出临街店面,年承包租赁费300000元,记入“其他应付款——其他”。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依据税法、财务制度的规定作出相应的账务调整;
(2)正确计算该企业2007年应纳企业所得税;
(3)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核报告。

正确答案

(1)全年销售净额=1000+20=1020(万元) (2)业务招待费允许列支额=1020×5‰=5.1(万元) 业务招待费超标准列支额=8-5.1=2.9(万元) (3)三年期银行贷款年利息额=80×10%=8(万元) 集资款利息超标准列支额=10-8=2(万元) (4)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调减5万元。 (5)联营企业利润不调减应税所得15万元,但要计算抵补税额。 (6)违反劳动法罚款1万元,不予税前列支; 补缴2000年所得税款12万元,不予税前列支; 税收罚款6万元,不予税前列支。 (7)2002年计税工资总额=256×800×12=245.76(万元) 2002年实列工资总额=315.76-4+12=323.76(万元) 工资及附加超标准列支额=(323.76-245.76)×(1+14%+2%+1.5%) =91.65(万元) (8)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属于职工福利性支出。账务调整如下: 借:应付福利费 4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000 (9)上年预提费用应冲回。账务调整如下: 借:预提费用 4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000 (10)防寒羽绒衣属于发放实物,不应计入管理费用4.5万元。账务调整如下: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5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5000 (11)闲置报废设备多提折旧2万元,账务调整如下: 借:累计折旧 2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 (12)自建设备成本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影响损益4万元。账务调整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4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000 同时应转出进项税额=4×40%×17%=0.272(万元) 借:固定资产 272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720 (13)隐匿承包租赁收入30万元。账务调整如下: 借:其他应付款——其他 3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0000 同时补缴营业税=30×5%=1.5(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5000 (14)捐赠扣除前应纳税所得额337.197万元,即:160+2.9+2-5+(图)+ 2+12+6+91.65+4+4.5+2+4+30-1.5+捐赠5=337.197(万元) 实际允许扣除捐赠额限额=337.197×3%=10.1159(万元) 允许扣除捐赠额5万元。 (15)应纳税所得额332.197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332.197×33%=109.625(万元) 抵免所得税额=15÷(1-15%)×15%=2.647(万元) 实际应缴企业所得税106.978万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马先生开设了一间百货店,由其子小马负责经营。马先生也承接桶装水的销售业务。预计其每年百货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0元,承接桶装水销售业务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0元。如果马先生和他的儿子小马分别成立两个独资企业,马先生管理百货店,其子只负责桶装水销售。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百货店和桶装水业务均在马先生名下时,则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6000元
B.如果马先生和他的儿子小马分别成立两个独资企业,则管理百货店的马先生企业应纳所得税10750元
C.如果马先生和他的儿子小马分别成立两个独资企业,则负责桶装水销售的小马企业应纳所得税1750元
D.分别成立独资企业的情况下,可实现节税额为2750元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①马先生的经营所得属于个人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如果百货店和桶装水业务均在马先生名下,则全年应纳税所得税=(50000+15000)×35%-6750=16000(元)。 ②如果马先生和他的儿子小马分别成立两个独资企业,马先生管理百货店,其子小马只负责桶装水销售。这种情况下,马先生企业应纳所得税=50000×30%-4250=10750(元);小马企业应纳所得税=15000×20%-1250=1750(元)。 ③分别成立独资企业的情况下,马先生和小马合计纳税额=10750+1750=12500(元); 可实现节税额=16000-12500=3500(元)。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32~33题: 吴女士在某公司任兼职工作,每月收入为2400元。

下一知识点 : 相关法律制度
百度题库 > 中级会计师 > 中级经济法 >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