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与消费
- 共609题
17. 在宁波工作的小李回江西探亲,但考虑飞机票价较贵,小李选择了乘火车回家。这说明( )
①人们对商品的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③当某种商品价格较贵时,人们可以用替代品满足自己的需求
④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必然会使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下图表示某品牌汽车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变动前曲线,D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变化会导致D1向D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
①银行存款利率提高
②汽车购置税税率降低
③汽车生产成本下降
④汽车销售商有奖销售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这一经济现象的图形是(图中S、D和E分别表示变化前的供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点,S’、D’和E’分别表示变化后的供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点)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要知道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当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时,均衡价格形成。根据材料已知条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我们可以判断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增加,需求增加。E到E‘价格下降,供给增加,需求增加的是B
考查方向
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关系
解题思路
此题要知道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当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时,均衡价格形成。根据材料已知条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我们可以判断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增加,需求增加。E到E‘价格下降,供给增加,需求增加的是B
易错点
容易颠倒因果关系,是供求影响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是结果,不是原因
知识点
1.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一政策对月嫂的消费需求产生一定刺激,月嫂薪水飙升,进一步催热月嫂服务行业。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种变动传导效应的是(注:D、S为变动前,D1、S1为变动后)
正确答案
解析
由于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导致月嫂价格不变需求增加,①反映的是价格不变,需求增加;月嫂需求增加导致月嫂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价格上升导致供给月嫂增加③反映的是价格上升导致供给增加。所以①→③正确。②表示价格下降需求增加,④表示价格不变供给增加,均不合题意,所以选C选项。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供求和价格的双向制约,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以国家政策或企业行为导致的某种商品供求的变化为材料,以函数坐标图为表现形式进行考察。
解题思路
1、审材料的逻辑关系:国家政策--价格不变,需求增加—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供给增加。2、辨别四个函数关系图即可
易错点
1、理顺不了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国家政策--价格不变,需求增加—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价格上升,供给增加。2、不易读懂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知识点
5.图为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图中反映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变化情况比较适当的曲线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不考虑其他因素,若将这一情况对该商品的影响用下图描绘出来(E1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前,E2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后),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4.材料一:近20年我国家用轿车均价与人均年收入水平变化情况
注:<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出,对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家用轿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经济原因。
材料二: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针对汽车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G市出台了相应措施(如下表),并准备在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2)假设y为G市机动车保有量,v为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m0为机动车保有量与平均行驶速度的关系。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征收拥堵费,请用箭头在函数图像上标出变化趋势。同时,从表格中选择两项能够解决拥堵的措施,指出其《经济生活》依据。
正确答案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收入增长是家用轿车保有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价格影响消费。家用轿车价格的降低,使更多的人有能力购买汽车。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消费。国家对购置家用轿车的财政补贴,推动了汽车销量的增加。
(2)
措施一:公共汽车作为家用轿车的替代品,其需求量增加,会导致汽车需求量减少。
措施二:通过取消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会增加购车成本,从而导致需求量减少。
措施三:消费观念影响消费。通过宣传活动,可以引导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观念。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小明运用所学知识,为下列四个现象对相关商品供求或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分别描绘了四个图形(均不考虑其他因素),其中描绘正确的有( )
①我国启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
②自人民币纳入SDR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一路由6.39直逼6.6关口
③我国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
④中澳自贸协定12月20日正式生效、大批澳大利亚商品将以零关税进入中国
正确答案
解析
1、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一路由6.39直逼6.6关口,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3、购置税减半不会影响大排量汽车的均衡价格。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选①;
2、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一路由6.39直逼6.6关口,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排除②;
3、购置税减半不会影响大排量汽车的均衡价格,排除③。
4、大批澳大利亚商品将以零关税进入中国,进口量增加,选④。
易错点
1、本题在购置税减半,学生容易误认为会刺激消费,汽车价格上升。
2、本题不容易理解“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一路由6.39直逼6.6关口”的意思。
知识点
1.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保护消费者利益,对某些生活必需品制定的最高限价。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所示。该产品的限制价格和需求数量分别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所规定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是政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限价。P0为市场均衡价格、P1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只有P2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所以P2为政府限制价格,其对应的为Q3市场需求数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数据、图像、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在具有相互影响的一对关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判断谁影响谁。该题中,要准确理解均衡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关系,然后通过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反过来也影响供求,进行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易错点
本题应注意均衡价格与限制价格的关系。
知识点
3.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不考虑其他因素,正确反映这一经济现象的图形是(图中S、D和E分别表示变化前的供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点,S’、D’和E’分别表示变化后的供求曲线和市场均衡点)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要知道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当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时,均衡价格形成。根据材料已知条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我们可以判断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增加,需求增加。E到E‘价格下降,供给增加,需求增加的是B
考查方向
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关系
解题思路
此题要知道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当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时,均衡价格形成。根据材料已知条件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大大提高,我们可以判断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增加,需求增加。E到E‘价格下降,供给增加,需求增加的是B
易错点
容易颠倒因果关系,是供求影响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是结果,不是原因
知识点
1.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程度。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假定甲、乙两种相关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2,当甲价格由3000下降到1500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甲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数,说明甲商品的价格变动与乙商品的需求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化,说明二者是互补关系,排除C和D两个选项。由材料可知甲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为(1500﹣3000)÷3000=-50%,假设乙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为X,则根据材料信息可列如下算式:X÷(-50%)=-2,则乙商品的需求量变动为100%。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审题干──领会题意,明确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抓住题目中的“它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第二步审题肢──缩小范围,甲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负数,说明甲商品的价格变动与乙商品的需求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化,说明二者是互补关系,排除C和D两个选项。;第三步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确定选项。由材料可知甲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为(1500﹣3000)÷3000=-50%,假设乙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为X,则根据材料信息可列如下算式:X÷(-50%)=-2,则乙商品的需求量变动为100%。。
易错点
学生对“互补品”与“替代品”无法进行区别导致判断错误。
知识点
1.2015年是中国铁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根据规划,截至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公里。高铁的开通极大分流了公路和民航的客流,在这一背景下,机票的均衡价格总体会由E点移到E(P为价格,Q为需求量,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中最有可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把握好材料给出的有用信息,在此题中高铁的开通极大地分流了公路和民航的客流,因此会导致机票的需求有所下降,机票的价格有所降低,而此时机票的供给就会上升,所以此题选C。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不要心慌。函数移动曲线是数学中基本的函数知识,作为文科生要掌握数学函数。价值规律中价格、供求关系很好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当一个商品的替代商品出现的时候会引起此商品需求量的降低和价格围绕价值的波动变化,因此比较难以把握,在解题时要反复思考,多引用一些生活在的具体实例进行论证。
易错点
:此种题型历年来为难度较大的题型,考查到价值规律的实际应用以及数学函数知识,因此学生稍有理解不慎,就会选错,此种题型还很花费时间,颇费脑子。
知识点
12.某市为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购买一辆纯电动汽车,最高可获得国家和市级两级补贴
12万元,下列图示,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商品的价格和需求之间是反比关系,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C和D项图示的是正比关系,首先排除;A和B两项都表明补贴后的需求量增多,但是A选项需求曲线较为陡峭,表示随着价格的变化,消费需求变化不大,需求弹性小,代表的是生活必需品,B选项需求曲线较为平坦,表示随着价格的变化,消费需求变化较大,需求弹性大,代表高档耐用品,而电动汽车属于高档耐用品,所以B项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材料,明确考查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调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明确价格和需求是正比关系,调动数学函数的相关知识,排除不符合的选项,再区分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
易错点
1、不明白价格和需求之间是反比关系,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2、不明白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不同
知识点
4.2016年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PPI同比下降5.3%,降幅比上月缩小0.6个百分点。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这已经是该指数连续负增长。从长远来看,PPI的不断下滑对生产的影响传导合理的是
①居民的购买力提高
②工业产品价格下降
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⑤企业生产规模缩小⑥企业营利能力减弱
正确答案
解析
题干问的是PPI的不断下滑对生产的影响,①是对消费的影响,与设问中“对生产”的影响不符,应排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题意无关,排除④;PPI下降即工业品价格下降,会导致企业营利能力减弱,进而导致企业生产规模缩小,企业生产萎缩势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出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长远来看,PPI的不断下滑对生产的影响传导合理的是②→⑥→⑤→③。D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考查的是价格变化对生产的影响。2、调动所学的知识,排除错误和无关的选项。并且推理出正确的传导路径
易错点
1、不能准确抓住材料要求的对生产的影响,误选①。2、不能准确的理解PPI变动的传到过程
知识点
1.下图函数图像描述的是某商品在2015年上半年中的价格走势。根据该图,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商品很可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②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③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该商品生产
正确答案
解析
通过观察图像可知,该商品从一月至六月价格上升,因此可能出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生产者鉴于有利可图则可能扩大生成,因此①④符合。该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下降,其互补品需求下降,其替代品需求增加,因此②③不符题意。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1、注意横看、竖看以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再综合理解图像的含义。
2、结合供求影响价格与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对比分析图像,选择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注意四选二选择题的方法擅用排除法,准确抓取图像意思。
易错点
1、不能准确读懂图像的意思。
2、不能灵活运用有关供求、价格的知识。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