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体的检验
- 共1690题
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纯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结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酒精灯、玻璃棒等;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______.
(4)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工业碳酸钠中含有Na2SO4、NaCl杂质.
正确答案
Mg(OH)2、Fe(OH)3、CaCO3
蒸发皿
搅拌,防止溶液局部温度较高,造成液滴或晶体飞溅
产品纯度降低,因为循环使用时母液中Cl-与SO42-浓度增大,导致产品含有NaCl或Na2SO4杂质
解析
解:(1)工业碳酸钠(钝度约98%)中含有Mg2+,Fe3+,Ca2+,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Mg(OH)2、Fe(OH)3、CaCO3沉淀,滤渣的主要成分为Mg(OH)2、Fe(OH)3、CaCO3,
故答案为:Mg(OH)2、Fe(OH)3、CaCO3;
(2)进行蒸发浓缩结晶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等,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溶液局部温度较高,造成液滴或晶体飞溅.
故答案为:蒸发皿;搅拌,防止溶液局部温度较高,造成液滴或晶体飞溅;
(3)根据流程图内容“母液”中存在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若参与循环,将使离子浓度增大,导致产品纯度降低,故答案为:产品纯度降低,因为循环使用时母液中Cl-与SO42-浓度增大,导致产品含有NaCl或Na2SO4杂质;
(4)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NO3)2 溶液至过量,生成的白色且不溶于硝酸的沉淀是硫酸钡,证明含有硫酸钠;
能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一定是氯化银,证明含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
.
在富碘卤水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试回答:
(1)乙、丁中溶质的化学式:乙______;丁______.
(2)第④步骤操作中用稀硫酸浸洗的目的是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除去未反应的AgI B、除去未反应的I- C、除去未反应的Fe
(3)第⑦步骤中可供提纯I2的两种方法是______和______(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I2的试剂是______.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反应⑤中所加的硝酸应选______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FeI2
FeCl3
C
萃取
升华
淀粉
2AgI2Ag+I2
稀硝酸
用稀硝酸生成等量的硝酸银时消耗的硝酸少,可以节约能源
解析
解:富碘卤水中含有I-,加入硝酸银发生:Ag++I-═AgI↓,过滤水洗后的甲为AgI,加入Fe搅拌,可得Ag和FeI2,所以乙为FeI2,生成的银中含有少量铁粉,通入硫酸生成硫酸亚铁除去,则丙为硫酸亚铁,银单质可以循环利用;FeI2具有还原性,与充足的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和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I2+3Cl2═2I2+2FeCl3,则丁溶液为FeCl3溶液;最后将碘单质经过萃取或升华法进行提纯,
(1)根据分析可知,乙溶液溶质为:FeI2,丁溶液溶质为FeCl3,故答案为:FeI2;FeCl3;
(2)得到的银中含有铁粉,第④步骤操作中用稀硫酸浸洗的目的是除去混有的铁粉,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3)碘单质在水中溶解度减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通过萃取法提纯;碘单质具有升华的性质,也可以通过升华的方法提纯,
故答案为:萃取;升华;
(4)淀粉遇到碘单质变蓝,可以用淀粉具有碘单质,故答案为:淀粉;
(5)AgI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银和碘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I2Ag+I2,故答案为:2AgI
2Ag+I2;
(6)银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Ag+2HNO3(浓)=AgNO3+NO2↑+H2O、3Ag+4HNO3(稀)=3AgNO3+NO↑+2H2O,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用稀硝酸反应制备硝酸银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小,所以为了节约能源,应该选用稀硝酸,
故答案为:稀硝酸;用稀硝酸生成等量的硝酸银时消耗的硝酸少,可以节约能源.
以下关于纸上层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分子或离子用一般的检验方法难以分离和检验,但各根据分子或离子的扩散速度不同进行分离和检验,可用纸上层析法,故A正确;
B.纸上层析法分为上升纸层析法和径向纸层析法,就是把流动相涂成一条直线,然后把定性试纸一部分插入层析液中,让层析液利用毛细现象爬上来,然后分层,径向层析法是把流动相涂成一个圆,然后把层析液点在中间,然后层析液扩散出去的时候形成大小不一,颜色不一的圆,即色环,故B正确;
C.纸上层析中要求流动相溶剂对分离物质应有适当的溶解度,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故C正确;
D.无色离子可以先层析,然后再用显色剂来显色,故D错误;
故选D.
某科研小组以难溶性钾长石(K2O•Al2O3•6SiO2)为原料,提取Al2O3、K2CO3等物质,工艺流程如下:
(1)煅烧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①钾长石中的硅元素在CaCO3作用下转化为CaSiO3,写出SiO2转化为CaSi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钾长石中的钾元素和铝元素在Na2CO3作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NaAlO2和KAlO2,写出Al2O3转化为NaA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已知NaAlO2和KAlO2易发生如下水解反应:AlO2-+2H2O⇌Al(OH)3+OH-.“浸取”时应保持溶液呈______性(填“酸”或“碱”),“浸取”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3)“转化”时加入NaOH的主要作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4)上述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和水.
正确答案
解:(1)①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
故答案为:CaCO3+SiO2CaSiO3+CO2↑;
②氧化铝和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二氧化碳,Al2O3+Na2CO32NaAlO2+CO2↑,故答案为:Al2O3+Na2CO3
2NaAlO2+CO2↑;
(2)偏铝酸根离子是强碱弱酸盐,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铝离子,在中性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只有在碱性条件下,不反应不水解,所以在须在碱性条件下,“浸取”时不断搅拌能提高浸取速率,
故答案为:碱;提高浸取速率;
(3)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碳酸氢根离子是弱酸的酸根离子不能拆成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故答案为:HCO3-+OH-=CO32-+H2O;
(4)煅烧时需要碳酸钠,在流程图提取碳酸钾之前可得到碳酸钠,所以碳酸钠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在浸出液中需通二氧化碳,而碳酸钙与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都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二氧化碳是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故答案为:Na2CO3;CO2.
解析
解:(1)①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
故答案为:CaCO3+SiO2CaSiO3+CO2↑;
②氧化铝和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二氧化碳,Al2O3+Na2CO32NaAlO2+CO2↑,故答案为:Al2O3+Na2CO3
2NaAlO2+CO2↑;
(2)偏铝酸根离子是强碱弱酸盐,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铝离子,在中性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只有在碱性条件下,不反应不水解,所以在须在碱性条件下,“浸取”时不断搅拌能提高浸取速率,
故答案为:碱;提高浸取速率;
(3)碳酸氢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碳酸氢根离子是弱酸的酸根离子不能拆成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3-+OH-=CO32-+H2O,故答案为:HCO3-+OH-=CO32-+H2O;
(4)煅烧时需要碳酸钠,在流程图提取碳酸钾之前可得到碳酸钠,所以碳酸钠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在浸出液中需通二氧化碳,而碳酸钙与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都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二氧化碳是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故答案为:Na2CO3;CO2.
金属钛被誉为“21世纪金属”,有“生物金属,海洋金属,太空金属”等美称.高纯钛具有比强度(即强度与密度之比)大、良好的可塑性、耐腐蚀、耐高温、耐低温、记忆能力等优良性能,但当有杂质存在时,钛就变得脆而硬,其他性能也大打折扣.
我国盛产钛铁矿.由钛铁矿制备高纯钛的工艺流程如下图:
下表是上图中的部分物质的熔沸点:
请填写下列空白:
(1)需进行第①步操作的作用是______.
(2)第②步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TiO2+2C+2Cl2TiCl4+2C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生成190kg TiCl4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3)第④步中的过滤与第⑦步中的过滤在设备的要求上有什么不同?______.
(4)第⑤步提纯TiCl4的方法是______,要得到纯净的TiCl4,必须在______℃时收集.第⑧步的真空电弧炉中的温度接近______℃.
(5)已知钛的还原性介于铝与锌之间.估计钛能耐腐蚀的原因之一是______.如果可从Na、Zn、Fe三种金属中选一种金属代替第⑥步中的镁,那么,该金属跟四氯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⑥⑦⑨三步操作需在稀有气体保护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粉末状物质的反应速率要快于块状物质的反应速率,需进行第①步操作的作用是: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故答案为: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2)反应TiO2+2C+2Cl2TiCl4+2CO中,氯气中Cl化合价降低,氯气是氧化剂,生成190gTiCl4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mol,所以生成190gTiCl4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103mol,故答案为:Cl2;4×103;
(3)第④步中的过滤是常温温度下的过滤,第⑦步中的过滤是高温下的过滤,设备必须能耐800℃的高温,故答案为:设备必须能耐800℃的高温;
(4)根据图中的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应后得到Mg、MgCl2、Ti的混合物,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Ti,要得到纯净的TiCl4,必须在136.4℃时收集,因为TiCl4沸点是136.4℃,Ti的沸点是:1660℃,第⑧步的真空电弧炉中的温度接近 1660℃,故答案为:蒸馏;136.4℃;1660℃;
(5)钛的还原性介于铝与锌之间,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估计钛能耐腐蚀的原因钛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或钛的内部结构紧密);活泼金属钠可以将金属钛置换出来:TiCl4+4NaTi+4NaCl,Zn、和Fe都是不可以的,活泼性差,
故答案为:钛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或钛的内部结构紧密);TiCl4+4NaTi+4NaCl;
(6)Mg、Ti可以跟空气中O2、N2和CO2反应,防止生成的Mg、Ti的氧化物及氮化物导致制取的金属钛不纯,⑥⑦⑨三步操作需在稀有气体保护下进行,
故答案为:防止Mg、Ti跟空气中O2、N2和CO2反应生成Mg、Ti的氧化物及氮化物得不到高纯钛.
解析
解:(1)粉末状物质的反应速率要快于块状物质的反应速率,需进行第①步操作的作用是: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故答案为: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2)反应TiO2+2C+2Cl2TiCl4+2CO中,氯气中Cl化合价降低,氯气是氧化剂,生成190gTiCl4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mol,所以生成190gTiCl4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103mol,故答案为:Cl2;4×103;
(3)第④步中的过滤是常温温度下的过滤,第⑦步中的过滤是高温下的过滤,设备必须能耐800℃的高温,故答案为:设备必须能耐800℃的高温;
(4)根据图中的部分物质的熔沸点,应后得到Mg、MgCl2、Ti的混合物,可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Ti,要得到纯净的TiCl4,必须在136.4℃时收集,因为TiCl4沸点是136.4℃,Ti的沸点是:1660℃,第⑧步的真空电弧炉中的温度接近 1660℃,故答案为:蒸馏;136.4℃;1660℃;
(5)钛的还原性介于铝与锌之间,氧化铝是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估计钛能耐腐蚀的原因钛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或钛的内部结构紧密);活泼金属钠可以将金属钛置换出来:TiCl4+4NaTi+4NaCl,Zn、和Fe都是不可以的,活泼性差,
故答案为:钛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或钛的内部结构紧密);TiCl4+4NaTi+4NaCl;
(6)Mg、Ti可以跟空气中O2、N2和CO2反应,防止生成的Mg、Ti的氧化物及氮化物导致制取的金属钛不纯,⑥⑦⑨三步操作需在稀有气体保护下进行,
故答案为:防止Mg、Ti跟空气中O2、N2和CO2反应生成Mg、Ti的氧化物及氮化物得不到高纯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