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 共440题
读以下鲁尔区工业分布图回答:
(1)鲁尔区兴起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鲁尔区兴起凭借当地的优越条件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主体由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衰退。
(3)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竞争加剧,鲁尔区竞争主要来自__________国家。与鲁尔区相比中国辽中南工业区最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充足的水源;广阔的市场
(2)石油;煤炭;煤炭;钢铁
(3)日本;铁矿资源丰富
区位因素分析即可,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区域,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分析组织语言作答。图12为某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A工业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2)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长期以来俄罗斯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原因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接近原料地,煤、铁资源丰富;邻近水电站,能源丰富;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消费市场广大。(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6分。)
(2)该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自给率高;国民经济部门齐全,国内市场大;工农业产品进口额低。(4分)
试题分析:第(1)题,A工业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如A工业区接近原料地,煤、铁资源丰富;邻近水电站,能源丰富;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消费市场广大。第(2)题,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自给率高,因此俄罗斯在资源能源方面对外依赖性差;又因为俄罗斯国民经济部门齐全,人口多,国内市场大,故俄罗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弱,工农产品进口额低。
点评:本题组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调运能力。解答此题只需结合必修二所学影响工业布局的
昔日的德国鲁尔工业区由于百年来的工业生产,留下污染严重的环境。今日的鲁尔区有的工厂变成了攀岩场;钢铁厂被改造成公园;巨大的厂房成了绝妙的PARTY场所(如图甲)。
我国东北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老工业基 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如图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工业区是在丰富的_________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甲中工业区开始衰落,原因有(多选)____________
A、煤炭资源枯竭
B、石油替代煤炭成为世界主要能源
C、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D、环境污染严重
(3)简述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图乙中重要的三种矿产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煤炭
(2) BCD
(3)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煤质优良,储量大,埋藏浅。
②离铁矿产区近。该区西南部靠近法国洛林铁矿。
③水陆交通便利。区内各天然河流及各人工运河交错纵横,并可通过莱茵河与海港联系;区内还有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网。
④市场广阔。位于西欧工业和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工业产品需求量大。
⑤水源充足。区内河流众多,水量大。
(4) 煤炭;铁矿;石油
(5)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等。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呼伦贝尔市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被列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近年来,呼伦贝尔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
材料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中国最美草原’之美誉,是全国重点生态游开发区之一呼伦贝尔高原上河流纵横,湖沼众多,其中呼伦湖为中国第四大,北方第一大湖。
(1)根据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3分)
(2)从生产联系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的主要原因。 (6分)
(3)近年来呼伦湖湖泊水位不断下降,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堪忧。结合材料分析呼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8分)
(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列举呼伦贝尔市适宜发展的具体产业部门。(3分)
正确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区内、区外市场需求量大。(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3分、
(2)当地采煤业发达(或煤炭资源丰富);弓}进煤设备制造业,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或有利于
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协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
市化进程等(短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减少,蓄水量减少,水体更新慢,自
净能力下降。,每点2分,4分)人为原因:随着资源的开发,用水量增加,水位下降;污染物大量排放,水质下降;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恶化。(每点2分,4分)
(4)第一产业: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发展采矿业和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3分)
试题分析:
(1)从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因素角度分析,该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区内、区外市场需求量大,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2)生产联系包括投入-产出的联系,空间上的联系,信息上的联系。当地采煤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弓}进煤设备制造业,可以促进煤炭产业升级,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协作,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
(3)从自然角度分析,呼伦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入湖径流减少,蓄水量减少,水体更新慢,自净能力下降。从人为因素分析,随着资源的开发,生产用水量增加,导致水位下降。污染物大量排放,水质下降,进而导致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恶化。
(4)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呼伦贝尔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 ,属于温带草原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该地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采矿业和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还可以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读德国图,并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德国的首都是____ __ ,图中的序号是 。(2分)
(2)甲工业区是德国的工业区心脏___ __工业区,简述甲工业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4分)
(3)德国的南部为 高原,河谷地区气候温暖,环境优美,现代新兴工业区发展迅速,南部新兴工业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2分)
(4)图中①是 海 ,② 海(2分)
正确答案
(1)柏林 (1分) 丙 (1分)
(2)鲁尔(1分) 煤炭资源丰富(1分);靠近洛林高原的铁矿(1分);水陆交通便利(1分);工业基础好,科技力量雄厚(1分)(任答三点给3分)
(3)巴伐利亚 (1分) 慕尼黑(1分)
(4)北海 (1分) 波罗的海(1分)
试题分析:
(1)德国首都是柏林,图示甲表示鲁尔区;乙表示慕尼黑地区;丙表示柏林。
(2)图示甲为德国的主要工业区鲁尔区。其发展有利条件可从资源、交通、市场和科技等方面综合分析。
(3)德国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其新兴工业区为慕尼黑地区。
(4)德国西北侧为北海,东北侧为波罗的海。
(30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3)题。
材料一
下图为北亚略图。
材料二
下表为北亚三大河流年平均流量表。
(1)表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是 、 ,其主要原因是 、 。(12分)
(2)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两河中下游地区有大片沼泽,从地形和水文角度分析其成因。(10分)
(3)说出北亚地区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并简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共同特点:春夏季径流量较大;(2分)秋冬季径流量较小。(2分)
主要原因:春季冰雪融水,夏季降水集中;(4分)秋季降水少;冬季降雪,不形成地表径流。(4分)
(2)地势低平,流域广阔;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6分)春秋季有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利于沼泽形成。(4分)
(3)主要特征:矿产种类丰富,分布范围较广等。(2分)
有利条件:煤铁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铁路运输便利等。(6分)
试题解析:(1)读表中河流各季径流占全年径流量的比重可知径流量的季节分配的共同点是:春夏季径流量较大;秋冬季径流量较小。其原因是联系河流的补给来源分析,春季冰雪融水,夏季降水集中;秋季降水少;冬季降雪,不形成地表径流。
(2)沼泽形成的地形条件联系地势的高低、排水及地下水位。此地地势低平,流域广阔;流速缓慢,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水文条件是联系汛期,导致积水,此地春秋季有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利于沼泽形成。
(3)读图中矿产资源的分布可判断北亚矿产种类丰富,分布范围较广等。从影响钢铁工业的因素,联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煤铁资源,水资源和交通去分析。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图中A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为主导,该工业按其主导因素属于_________________导向型工业,该工业区独特的市场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衰落最严重的是_________工业和__________工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工业区位于_________(填国家名称),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处布局钢铁工业,考虑的主导因素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中海 电子(或答微电子) 技术 军事订货(军方订货)。
(2)衰落最严重的是 钢铁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 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新科学技术革命冲击 生产结构单一 世界钢铁生产过剩、竞争激烈 工业过度集聚导致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以上六点任答四点即可)
(3)意大利 中小企业集聚于工业小区(此空2分,答出中小企业集聚的,得1分,答出工业小区的,得1分)
(4)市场
试题分析:第(1)题A地属于美国的“硅谷”,是地中海气候,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对技术条件要求高,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它的独特的市场优势是军事订货。第(2)题B工业区是德国的鲁尔区,衰落最严重的是煤炭和钢铁工业,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开采成本上升、 新科学技术革命冲击、生产结构单一、世界钢铁生产过剩、竞争激烈、工业过度集聚导致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第(3)题C工业区属于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是工业小区。第(4)题D处是上海的宝钢,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接近沪宁杭工业区。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主要工业区布局因素、工业发展状况及原因,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依据图示判断所属工业区,进而分析影响因素及发展状况。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两图中分别有世界上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共同区位优势之一是________(矿产)资源。
(2)左图中的城市A为 ;右图河流③在该工业区的河段主要运输的物资为 。
(3)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都重视了 和 的发展。
正确答案
(1)煤炭 (2)芝加哥 铁矿石 (3)环境污染严重 新兴工业 第三产业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工业区。(1)两图分别表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2)查地图A为美国中部的交通枢纽城市芝加哥。通过莱茵河,从海外运入鲁尔区重工业发展所缺乏的铁矿。(3)考查传统工业衰退的原因和改造措施,可借鉴德国鲁尔区的经验。
读“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甲中A是德国鲁尔工业区,图乙是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它们都是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在丰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影响它们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对比两个工业区的交通条件:在工业区发展早期,A工业区主要利用
运输,辽中南主要利用 运输。
⑶ 与A工业区相同,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请回答衰落原因(至少写2条)
⑷ 试提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至少写2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煤、铁; 原料、燃料。
(2)河流;铁路。
(3)煤、铁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等。
(4)调整产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环境管理;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试题分析:
(1)德国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煤炭产区,同时离法国等国的铁矿距离较近;我国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影响它们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原料(铁矿)、燃料(煤炭)。
(2)仔细读取图中的信息,在工业区发展早期,A工业区主要利用莱茵河的河流水运运输,辽中南主要利用铁路运输方式。
(3)借鉴于德国鲁尔区的曾经衰落的原因,再结合我国辽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资源、工业结构、环境问题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
(4)借鉴于德国鲁尔区振兴的措施,再结合我国辽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正确答案
(1)CD (2)植树造林 建立治污设施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 (3)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或政策鼓励)。(任答4点)
本题以鲁尔区的相关信息资料为背景,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热点问题,具体考查老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对比综合的能力。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