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呼吸
- 共388题
某研究小组将一定量的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浸在温度适宜加有适量培养液的密闭玻璃容器内,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7.B点时,小球藻细胞内产生[H]的场所有 。此时,其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8.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是因为 。此阶段若用H218O培养小球藻,则不考虑蒸腾作用的情况下最先出现的放射性物质是 。
9.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此阶段如果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 mol/min。
正确答案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等于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B点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故产生[H]的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呼吸作用产生[H]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由图可知B点时氧气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考查方向
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解题思路
B点时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细胞呼吸第一、第二阶段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会产生[H]。
易错点
注意只要在有光条件下就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只要是活细胞每时每刻均进行。
教师点评
掌握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CO2
解析
在0~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是因为没有光照,小球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质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如果该阶段若用H218O培养小球藻,在不考虑蒸腾作用的情况下最先出现的放射性物质是二氧化碳,因为只进行呼吸作用,水参与细胞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呼吸过程。
解题思路
在黑暗环境中只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下降;由于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水中的氧转移到生成的CO2中去。
易错点
注意掌握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教师点评
掌握在黑暗环境中只进行细胞呼吸及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6.0×10-8
解析
因为容器是密闭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少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由图分析可知10min中的净光合速率是4,每min的应是4/10=0.4,呼吸速率是每min1/5=0.2,故是0.6×10-7,即6.0×10-8。
考查方向
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关系。
解题思路
密闭容器内随着光照进行,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使得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使光合速率下降,到15min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氧气浓度不变,
易错点
注意区分计算是实际光合速率而不是净光合速率。
教师点评
掌握实际光合速率表示方法及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下图为人体组织细胞及其相关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7.甲乙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种不同细胞的形成是 的结果。两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8.若乙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________。
9.若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抗体的分泌过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乙细胞是人体肝细胞,则接受胰岛素信号刺激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1.用显微镜观察乙细胞能看清楚细胞,但看不到细胞内的染色体,其主要原因是
。
正确答案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2分,全写对才给分) 细胞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组织液
解析
甲乙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则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甲乙两种不同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种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呼吸、细胞分化及生活环境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细胞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
易错点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
教师点评
掌握细胞呼吸场所、细胞分化实质及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核糖体
解析
若乙细胞被某病毒寄生,则合成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考查方向
考查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
解题思路
病毒的蛋白质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易错点
忽略了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
教师点评
掌握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的生物是解题关键。
正确答案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解析
若甲细胞能分泌抗体,则抗体的分泌过程可表示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考查方向
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
解题思路
抗体的分泌过程可表示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易错点
注意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只有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加工运输场所。
教师点评
掌握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是解题关键,难度适中。
正确答案
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解析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受体是位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考查方向
考查激素受体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蛋白质类激素受体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易错点
注意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
教师点评
掌握激素的受体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因为乙细胞已经发生了细胞的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乙细胞能看清楚细胞,但看不到细胞内的染色体,因为乙细胞已经发生了细胞的分化,不再进行有丝分裂,只有不断分裂的细胞中才能观察到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考查方向
考查细胞分化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高度分化细胞不再分裂。
易错点
注意只有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才会出现染色体。
教师点评
掌握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变化与细胞分裂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5.甲、乙、丙、丁分别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有关变化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植物细胞吸收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B两点氧气浓度相同,则产生的能量相同,此时导致运输量不同的原因是载体数量和活性,A正确;b是光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最大,B正确;B点情况下,呼吸作用最弱,有利于蔬菜水果的保鲜储藏,C正确;第II阶段氧气的吸收量大大低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只能说明此时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法判断细胞呼吸强度,D错误。
考查方向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题思路
据图A分析,AB两点氧气浓度相同,两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的原因是载体的数量不同;图B中,a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为光的补偿点,b点光合作用的速率达到最大,为光的饱和点;图C中,A点只进行无氧呼吸,B点时细胞呼吸强度最弱,C点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AB段随着氧浓度增加,抑制无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减少;BC段随着氧浓度增加,促进有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
易错点
注意光的补偿点判断。
教师点评
掌握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是解题关键,难度较难。
知识点
图甲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或生产活动过程。图乙表示能量流经D的过程。结合图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5.甲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的基石是 (用A~D序号作答),中耕松土主要是改善了图中 阶段(用 ①~⑥ 序号作答)。
16.碳在甲图中的A、D、C之间主要以 形式进行转移。
17.据相关资料介绍, 甲图所示生态系统二十多年前曾遭遇火灾, 现在已基本恢复, 这体现出该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
18.甲图所示生态系统中,狼和兔的行为活动可被对方感知,以利于捕食和反捕食,这体现出信息能 ,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经多代的相互选择后,反应敏捷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得以生存,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分析,这说明不同物种之间存在 。
19.乙图中,a表示摄入量,b表示同化量。那么,d、e依次表示 、 。
正确答案
(1)A ②或②⑤ (只写⑤不给分)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及栖息场所,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成分和基石,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D是消费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④表示细胞呼吸,⑤表示分解作用,⑥表示燃烧过程。中耕松土,对于植物和分解者的细胞呼吸提供充足的氧气。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的成分。动植物一般进行有氧呼吸。
易错点
注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各级消费者的不同。区分在物质循环中的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教师点评
掌握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及地位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2)有机物
解析
碳通过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利用。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解题思路
在生物群落中的碳是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
易错点
注意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
教师点评
掌握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循环过程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3)恢复性
解析
生态系统受火灾后,原生态系统被破坏,再重新恢复属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稳定性。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生态系统被破坏后重建恢复,体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
易错点
注意受到轻微破坏后,迅速复原是抵抗力的稳定性。
教师点评
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中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4)调节种间关系 共同进化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捕食关系,共同进化,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易错点
分不清信息传递的各个作用
教师点评
掌握生态系统信息的传递的功能是解题关键,难度较易。
正确答案
(5)呼吸散失的能量(或呼吸消耗等,只答呼吸作用不给分)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传给分解者)
解析
a表示摄入量,b是该营养级同化量,有两个去路,d是维持自身生命活动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的,c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e是该营养级摄入而未同化的由上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该营养级的遗体残骸等的能量。
考查方向
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流入某一个营养级的去路有: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被下一个营养级摄食未同化形成的食物残渣及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通过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的能量。
易错点
某一个营养级摄食未同化的能量应是上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教师点评
掌握被某一个营养级摄入的能量去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6.有关下列实验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项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没有有明显的大液泡,成熟区才有;B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绿色再变黄;C项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
D项做“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时,固定后用95%的酒精冲洗,解离后用清水漂洗
考查方向
考察实验设计、实验步骤以及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熟练掌握各个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颜色反应。
易错点
溴麝香草酚蓝水的颜色变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时,固定和解离后漂洗试剂的选择。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