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陕西校级月考)如果自然情况下,一种群的增长率为0,以下哪种情况会出现(  )

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种群接近其载荷能力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一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基本不变,A错误;

B、种群的增长率为0,只能说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并不能说明寄生和捕食的情况,B错误;

C、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不变,不能说明有毒废物的积累情况,C错误;

D、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此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不会再继续增加,达到K值后,即接近载荷能力,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对某省大型湖泊内的A、B两个岛屿上的生物进行了研究,A、B岛屿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冬季.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岛屿上的香樟组成了______,它们与B岛屿上的香樟存在______隔离.若要调查A岛屿上某种蚜虫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2)科学家用捕鼠笼对B岛屿上的社鼠进行了标志重捕.进一步研究社鼠的性状发现,黑毛社鼠占90%,其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为3:5,灰毛社鼠占10%,则黑毛基因频率为______(保持小数点后2位数).

3在不同季节以社鼠进行标志重捕统计,所捕种群数量并记录性别比例,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状表示某月性别比例.

推测:冬季不对社鼠进行重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从春季到夏季雄性个体的存活率要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雌性.假设从夏季到秋没有新个体出生,则雄性死亡的个体数比雌性死亡的个体数要______(填“多或少”).

正确答案

解:(1)A岛屿上的所有的香樟属于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种群;A岛屿上的香樟与B岛屿上的香樟存在地理隔离;由于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黑毛社鼠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90%×=,杂合子所占比例为90%×=,故黑毛的基因频率为+×=0.62.

(3)冬季气温较低,社鼠在捕鼠器中可能会由于食物不足而被冻死;分析图中数据,从春季到夏季,种群数量变化不大,但是雌雄比下降明显,说明雌性个体的存活率小于雄性;从夏季到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而雌雄性别比明显变大,故雄性个体大量死亡.

(1)种群    地理      样方法       

(2)0.62

(3)温度较低,鼠为在鼠笼内时间过长而冻死食物不足或产热过多会导致研究个体的丧失          

大于         多

解析

解:(1)A岛屿上的所有的香樟属于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种群;A岛屿上的香樟与B岛屿上的香樟存在地理隔离;由于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2)黑毛社鼠的纯合子所占比例为90%×=,杂合子所占比例为90%×=,故黑毛的基因频率为+×=0.62.

(3)冬季气温较低,社鼠在捕鼠器中可能会由于食物不足而被冻死;分析图中数据,从春季到夏季,种群数量变化不大,但是雌雄比下降明显,说明雌性个体的存活率小于雄性;从夏季到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而雌雄性别比明显变大,故雄性个体大量死亡.

(1)种群    地理      样方法       

(2)0.62

(3)温度较低,鼠为在鼠笼内时间过长而冻死食物不足或产热过多会导致研究个体的丧失          

大于         多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分别与图中甲、乙、丙、丁相对应的陈述句中,错误的是(  )

A若图甲所示为一发酵罐中某菌种数量的变化曲线,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

B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探究实验时,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用丙图所示装置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时,应先用丙图中的A装置对样品进行处理,再用B装置进行分离

D丁图中B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C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在细胞癌变后,其含量会增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发酵罐中食物、空间都有限,某菌种数量的变化呈现S型曲线,而b点后K值增加,原因可能是增加了营养物质,故A正确;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是隔绝空气,制造无氧环境,则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故B正确;

C、丙图装置进行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其中A表示透析装置,对样品进行粗分离,B表示凝胶色谱装置,进行纯化,故C正确;

D、丁图中B载体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细胞癌变后糖蛋白减少,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当某一种群生活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时,用来描述该情况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是(  )

ANt=N0λt

BS型曲线

CJ型曲线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Nt=N0λt是用来描述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A错误;

B、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变化,B正确;

C、J型曲线是用来描述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C错误;

D、值不是数学模型,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是一种能生活在多种土壤中的小型昆虫,常被昆虫乙大量捕食,DDT和aldrin是用于控制这些生物的杀虫剂,aldrin对甲和乙毒性相同,但DDT对乙的毒性比对甲更强,现用DDT和aldrin单独处理田块,如图所示中的哪两个图能分别代表DDT和aldrin单独作用时对害虫数量的影响(  )

A2和1

B1和3

C2和4

D3和4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DDT号杀虫剂对甲的毒性较对乙的毒性弱,故乙下降快,应为1;aldrin号杀虫剂对甲、乙昆虫的毒性相同,故开始时下降相同,甲营养级低,数目多;乙昆虫对DDT号杀虫剂敏感减弱了对甲的捕食.故为3.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研究人员根据黄杉胸径的大小划分了不同龄级,对种群A(自然状态)和种群B、C(不同人为干扰强度)进行了取样调查,结果如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调查黄杉各种群的方式是样方法

B黄杉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为稳定型;在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均表现为增长型

C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加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植物种群密度调查用样方法,A正确;

B、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黄杉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和在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均表现为增长型,B错误;

C、适度的人为干扰对低龄级黄杉的生长较为有利,尤其是2龄级的数目都在增多,C正确;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目锐减,随时间推移,种内斗争将会加剧,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增长型种群的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一定能不断增加

B在环境条件没有剧烈变化时,种群数量增长趋势呈现S型

C农业生产中利用性引诱剂可以直接明显降低种群数量

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而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无关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增长型属于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但还与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不一定增长,A错误;

B、种群数量与环境容纳量有关,而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现S型曲线,B正确;

C、性引诱剂能吸引同种的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人工施放性引诱剂则引诱来大量的雄性害虫,通过性引诱剂的干扰,使其不能与雌性害虫完成正常的交尾,从而降低昆虫的出生率,使得种群密度降低,C错误;

D、种群数量与该种群个体大小有关,与与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D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在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正确答案

(l)寄生

(2)样方   S   6-30

(3)增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________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同,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株/m2

(2)一个物种的________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据调查发现,在2000年前当地并无豚草分布。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2年~2006年间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及_________等。

(4)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这一假设。写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结果预期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样方    5.4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J     没有天敌

(4)第四步:取长势相同的龙葵植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分别种植于乙、丙两锥形瓶中。向乙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甲瓶中培养过豚草的培养液,向丙瓶中加入与之等量的适当稀释的完全培养液。

第五步:将乙、丙两锥形瓶共同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乙、丙两瓶幼苗的长势。

结果预期及结论:

若乙瓶幼苗的长势不显著的差于丙瓶,说明豚草根部未分泌抑制龙葵生长的某种物质;

若乙瓶幼苗的长势显著的差于丙瓶,说明豚草根部分泌了某种抑制龙葵生长的物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如图所示的三种类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类型是_____型种群的年龄组成,因为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所示的类型。

(3)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的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捕捞鱼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所示的类型。

(4)随着我国人口政策深入人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人均寿命大大延长,这些给我国的人口组成带来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5)农业生产上常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配,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______。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正确答案

(1)衰退   幼年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较大

(2)A

(3)A

(4)中老年个体增多,朝老龄化方向发展

(5)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和____,其中______(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____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_____个体。

(4)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___。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五点取样法   等距离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2)大

(3)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

(4)10m    约14株/m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3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2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

A.98  B.121  C.112  D.129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条件是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型;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图中的曲线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2)B、C

(3)乙    稳定    甲    增长

(4)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回答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知识。

(1)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_________→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2)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中_________(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②.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_________。

③.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___________个体。

④.若某长条形地块长、宽为100m×50m,如果要等距抽取10个样方,则抽样时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_____。若调查中小样方为1m×1m,对某种植物种群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度为______。

(3)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森林植物的分层与______有关。而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_________,导致群落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正确答案

(1)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2)①.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②.大   ③.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    ④.10m    约14株/m2(3)对光的利用(光照强度)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图A、B、C表示三个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增长型的种群是_______,该种群中______个体最多,______个体最少。

(2)正处于稳定时期的种群是______,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3)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_______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答案

(1)A    幼年  老年 

(2)B 

(3)数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株/m2,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株/m2

(2)如图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入值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在3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

(3)草原中的一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下食物关系:草→鼠→蛇→鹰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蛇属于_____。假设单位时间内草固定了105kJ的能量,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蛇至少可获得______kJ的能量。在草原中,当鼠的数量增加时,蛇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鼠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由此体现出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调节,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正确答案

(1)随机取样     (n1+n2+n3+n4+n5)/5 

(2)20     保持稳定

(3)次级消费者    103(1000)      (负)反馈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和群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