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共7734题
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指上一营养级流入该营养级的所有能量.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的能量,则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B、C和D)=7.1×109KJ×20%=1.42×109KJ.又已知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则C和D生物种群的总能量=1.42×109KJ-2.3×108KJ=1.19×109KJ.所以,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1.19×109KJ×20%=2.38×108KJ.
故选:B.
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单位为103kJ/m2•a]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其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从外围的农田生态系统等补偿输入的能量,A正确;
B、根据生态系统中输入能量=输出能量,肉食动物是[(2.1+5.1+0.05+0.25)-(14+2-9-4-0.5)]×103=5×103 kJ/(m2•a),B正确;
C、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补偿输入的能量.即(23+70+3+14)×103kJ/(m2•a)+(根据解析A)(2+5+12)×103=1.29×105kJ/(m2•a),C正确;
D、图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23+3+14+70)×103=110×103kJ/(m2•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4×103kJ/(m2•a),所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4÷110=12.7%,D错误.
故选:D.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能量单位是J/(hm2•a).
请回答:
(1)该弃耕地上形成新的群落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
(2)研究能量流动时,需估算种群密度.其中估算田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______法.
(3)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同化量小于摄人量,其原因是______.
(4)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鼬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______,另一部分______ 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正确答案
解:(1)弃耕地上原有土壤条件、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保留,因此该演替为次生演替.
(2)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估算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3)由于摄入食物中的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未被同化,因此种群的同化量小于摄人量.
(4)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3%.鼬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故答案为:
(1)次生
(2)标志重捕
(3)摄入食物中的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未被同化
(4)3% 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储存在体内有机物中
解析
解:(1)弃耕地上原有土壤条件、植物种子和其他繁殖体保留,因此该演替为次生演替.
(2)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估算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3)由于摄入食物中的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未被同化,因此种群的同化量小于摄人量.
(4)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3%.鼬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故答案为:
(1)次生
(2)标志重捕
(3)摄入食物中的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排出,未被同化
(4)3% 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储存在体内有机物中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丙是次级消费者,为肉食动物,故A正确;
B、碳元素在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另外各种生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向无机环境中释放CO2,所以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故B正确;
C、丁作为分解者可利用的能量占很少一部分,丙的总能量最多占乙的20%.所以丙、丁可利用总能量小于乙可利用总能量,故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作用后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形式存在,故D正确;
故选:C.
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选用能量传递效率20%,则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1kg÷20%÷20%÷20%=125kg.
故选:C.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它不会随营养级升高而降低,B错误;
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数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能量金字塔不变,C错误;
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D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图中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80J/cm2•a,按能量最高传递效率20%计算,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J/cm2•a,A正确;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图中C,即除去呼吸消耗的能量,为30J/cm2•a,B错误;
C、由于第三营养级能量只知道摄入量,不知道同化量,不能计算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C错误;
D、第三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是15,不是同化的能量,D错误.
故选:A.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表所示.图表示该湖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单位为103kJ•m-2•a-1).分析回答: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有______条,当看到附近绿色明显减少时,水蚤会迅速移至它处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2)图中丙所代表的生物成分为______,图中显示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是______.
(3)若该系统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变,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来的C:E=1:1调整为2:l,则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河蚌B的能量理论上是原来的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4)某段时间人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类(甲)的种群密度,调查的总体积为2hm3,随机选取多处样方,若第一次捕捞了3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捞,在第二次捕捞到的鱼(甲)中,未标志的有40条、标志的有10条,由此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______条/hm3.
正确答案
解:(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由此形成的食物链是:,因此共有3条食物链.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所以当看到附近绿色明显减少时,水蚤会迅速移至它处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丁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图中显示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
(3)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B的能量为x,需要的C为()x×10+(
)x×10×10=55x;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E=2:1时,B的能量为y,需要的C为(
)y×10+(
)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4)由标志重捕法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30×(40+10)÷10÷2=75条/hm3.
故答案为:
(1)3 信息传递
(2)分解者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1.4
(4)75
解析
解:(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小球藻是生产者,被水蚤和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鱼(甲)所捕食,由此形成的食物链是:,因此共有3条食物链.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所以当看到附近绿色明显减少时,水蚤会迅速移至它处另觅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丁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图中显示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
(3)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B的能量为x,需要的C为()x×10+(
)x×10×10=55x;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E=2:1时,B的能量为y,需要的C为(
)y×10+(
)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4)由标志重捕法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30×(40+10)÷10÷2=75条/hm3.
故答案为:
(1)3 信息传递
(2)分解者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1.4
(4)75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均约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题意知,虎获得的1 kJ能量中有0.5 kJ来自狐、0.5 kJ来自羊.按草→兔→狐→虎这条食物链计算,需消耗草0.5÷20%÷20%÷20%=62.5,按草→羊→虎这条食物链计算,需消耗草0.5÷20%÷20%=12.5.故共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75kJ.
故选:D.
如图所示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幽蚊幼虫与太阳鱼的种间关系为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2)浮游动物摄入的能量,有______J•m-2•a-1被自身同化,而未被同化的能量将会流向______.
(3)相对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而言,人工鱼塘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幽蚊幼虫与太阳鱼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1920J•m-2•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780+4200)J•m-2•a-1,再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公式可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980÷31920×100%=25%.
(2)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能量.浮游动物摄入的能量,有3780J•m-2•a-1被自身同化,而未被同化的能量将会流向分解者.
(3)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弱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比.由于人工鱼塘的营养结构较简单,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故答案为:
(1)捕食和竞争 25
(2)3780 分解者
(3)弱 营养结构较简单
解析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幽蚊幼虫与太阳鱼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1920J•m-2•a-1,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780+4200)J•m-2•a-1,再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公式可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980÷31920×100%=25%.
(2)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能量.浮游动物摄入的能量,有3780J•m-2•a-1被自身同化,而未被同化的能量将会流向分解者.
(3)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弱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比.由于人工鱼塘的营养结构较简单,所以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故答案为:
(1)捕食和竞争 25
(2)3780 分解者
(3)弱 营养结构较简单
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所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A正确;
B、已知A为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正确;
C、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3个去向:流入下一营养级(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分解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图中A具有的能量应该大于B、C、D的能量之和,C错误;
D、据图判断图中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D正确.
故选:C.
碳循环与生物群落的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④蒸腾作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中的碳,①正确;
②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②正确;
③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③正确;
④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散失到环境中,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④错误.
故选:A.
下列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知识,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无废弃物生产体系”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使得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A正确;
B、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和迁入决定种群密度,B正确;
C、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C错误;
D、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某玉米田中生长了许多杂草后,生态系统变得复杂,D正确.
故选:C.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从不同营养级能量传递的多少看,图中②③④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2)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图示中的哪个箭头.
(3)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图中的哪个箭头?.
(4)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______.
(5)由于某种原因,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灭绝,则首先受损害的生物是图中的______.
正确答案
②>③>④
10%-20%
C
解析
解:(1)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图中②③④的大小关系是②>③>④.
(2)D为三级消费者,其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不是其同化的能量,为上一营养级的能量),这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应属于图示中的箭头⑨.
(3)图中B为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图中的箭头⑤呼吸作用.
(4)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10%-20%.
(5)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食物链为A→B→C→D.由于某种原因,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的生物B全部灭绝,图中的C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由于缺少食物,大量死亡,因此首先受损害的生物是图中的C.
故答案为:
(1)②>③>④
(2)⑨
(3)⑤
(4)10%-20%
(5)C
如图甲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Ⅰ、Ⅱ、Ⅲ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的能量转化值(单位:百万千焦/平方米).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A~F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正确表示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甲中应该补充能量流动情况是______(用图甲中相应的符号和箭头表示).
(2)若图甲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10000m2,则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是______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3)湖泊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______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4)图乙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元素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请以字母和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捕食食物链.______
(5)图乙中的农作物被重金属污染,图中______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重金属浓度最高.
正确答案
解:(1)生态系统流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包括本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自身生长发育储存在体内以及被微生物分解一部分.题甲图中少了Ⅱ、Ⅲ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的一部分能量和Ⅲ未利用的一部分能量.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Ⅰ营养级的总能量=(3.0+11.8+42.5+60.3)×10000=117.6×10000=1.176×106(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117.6×100%=10.03%.
(3)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自身的相对稳定.
(4)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元素以CO2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A为生产者,B、C、D分别为初级、次级和三级消费者,E为分解者,F表示空气中的CO2,食物网构建如下:
(5)重金属进入生物体后不能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也越高,故D正确.
故答案是:
(1)Ⅱ→a、Ⅲ→a、Ⅲ→b
(2)1.176×106 10.03
(3)负
(4)CO2
(5)D
解析
解:(1)生态系统流入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包括本身呼吸消耗、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自身生长发育储存在体内以及被微生物分解一部分.题甲图中少了Ⅱ、Ⅲ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的一部分能量和Ⅲ未利用的一部分能量.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Ⅰ营养级的总能量=(3.0+11.8+42.5+60.3)×10000=117.6×10000=1.176×106(百万千焦),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8÷117.6×100%=10.03%.
(3)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自身的相对稳定.
(4)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元素以CO2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A为生产者,B、C、D分别为初级、次级和三级消费者,E为分解者,F表示空气中的CO2,食物网构建如下:
(5)重金属进入生物体后不能被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也越高,故D正确.
故答案是:
(1)Ⅱ→a、Ⅲ→a、Ⅲ→b
(2)1.176×106 10.03
(3)负
(4)CO2
(5)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