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丹麦是全球将能源问题解决的最好的国家之一,已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丹麦自行车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遍布街头,骑车去上班或到郊外野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展馆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条长300米的自行车通道,同时准备了500辆自行车,供参观者免费骑乘。

材料二 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

材料三 丹麦GDP增长与能耗比较图

(1)根据丹麦能源领域相关数据统计表,说明2005年较1980年丹麦能源结构的主要变化。(4分)

(2)从表中可以看出,多年来丹麦CO2的排放量持续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三,简述丹麦自1993年后GDP增长与能耗的关系,推测其形成原因。(4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在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借鉴丹麦的哪些经验?(10分)

正确答案

(1)石油、煤炭能源数量下降,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数量快速上升(4分)

(2)调整能源结构,减少CO2排放量大的石油、煤炭的消费,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6分)

(3) GDP继续增长,总耗能基本持平,GDP单位能耗继续下降。(4分)

(4)能源利用多样化,确保能源自给(或能源安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注重环境保护,减少CO2等污染物排放。(四点以上10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o(60分)

材料一  20 1 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正式竣工。石油管道西起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东到我国的大庆,总长约为1 000公里。为了增加中国石油的进口渠道,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已于缅甸当地时间2010年6月3日正式开工建设。其南起缅甸西海岸皎漂市,北至云南瑞丽进入我国。

材料二 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

(1)已知大庆的纬度约为46°N,据此推算俄罗斯的斯科沃罗季诺的纬度约为       (3分)

(2)中俄石油管道工程的竣工,对中国的积极意义是      。(多项选择3分)

E.能确保我国石油进口总量,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3)试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列表比较中缅石油管道和中俄石油管道建设的优缺点。(14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能源分布图

材料二新疆气候干旱,太阳辐射能丰富,风力强劲。新疆距离中亚距离近,中国—哈萨克斯坦作为我国第一条跨境外石油管道于2005年11月竣工。能源开发条件优越的新疆一直被视为我国能源的“第三梯队”。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大批以能源开发为主的国内大型企业大举进入新疆,同时外资和民营企业也迅速跟进。专家认为,我国最大的资源后备区开发条件日趋成熟。

材料三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地区分布和农田防护示意图

(1)分析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的条件。(3分)

(2)分析新疆天然气开发的主要限制性条件。(3分)

(3)简要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迅速发展的自然及人为原因。(4分)

(4)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而言,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移已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生态效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13分)

(1)(3分)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1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十分丰富(1分)接近中亚,有利于从中亚进口石油(1分)

(2)(3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或者水资源短缺、沙漠广布)(1分)交通不便(1分)资金、技术、人才短缺(1分)

(3)(4分)气候干旱致物理风化、风力作用显著,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2分)在荒漠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有限水资源利用不当(2分)

(4)(3分)营造防护林(或者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防风固沙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的条件是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十分丰富;接近中亚,有利于从中亚进口石油。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新疆天然气开发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资金、技术、人才短缺。

(3)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气候干旱致物理风化、风力作用显著,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在荒漠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有限水资源利用不当。

(4)本题考查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可以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方面考虑。“三北”防护林对荒漠化的防治起到的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

点评: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该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日本能源安全情况(1973年和2000年)

材料三:中东的动荡局势和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使得日本开始重视从其他地区进口石油。日本如果能够铺设通往俄罗斯的石油管道,那么俄罗斯每天向日本出口100万桶石油,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就可以降低到65%。

(1)从材料一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三是日本国针对它的什么能源安全问题而作出的努力?(3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地理角度思考,我国可以从日本国能源安全情况的变化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正确答案

(1)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使用方便、热效率高(3分)

(2)石油来源过分依赖中东(或石油来源单一化)、运输方式多样。(3分)

(3)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来源多元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分)

本题考查能源和环境问题。(1)主要从天然气相对于石油的优势:热值、污染、运输等方面分析。(2)材料反映日本拓宽能源进口渠道。(3)材料反映日本能源结构多元化;拓宽能源进口源地和进口渠道等方面的成效,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能源结构的多元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