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4分)将铜片投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无反应。当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后,试管内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在试管口变成红棕色。这种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写出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NO,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 4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一定条件下,某元素的氢化物X可完全分解为两种单质Y和Z。若已知:

①反应前的X与反应后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之比n(X)∶n(Z)=2∶3。

②单质Y的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单质Y是______________,单质Z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名称或化学式)。

(2)Y分子中共含________________个共价键。

(3)X分解为Y和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P4  H2(2)6

(3)4PH3P4+6H2

本题是一道推断题,解题关键是找出“突破口”,该题的突破口是单质Y的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根据Y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假设Y为P4,可推测X为PH3

4PH3P4+6H2

即n(X)∶n(Z)=2∶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常用饱和NaNO2与NH4Cl溶液反应制取纯净的氮气。反应方程式为

NaNO2+NH4Cl====NaCl+N2↑+2H2O(正反应放热)

如下图所示

(1)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防止NaNO2饱和溶液蒸发    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    c.使NaNO2饱和溶液顺利滴下

(2)B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冷疑                       b.冷却氮气              c.缓冲氮气流

(3)加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个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加热片刻后即应移去酒精灯以防止反应物冲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收集N2前,必须进行的步骤是(用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收集N2最适宜的方法是(填写编号)______________。

a.用排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b.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c.直接收集在球胆或塑料袋中

正确答案

(1)c (2)a (3)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本反应为放热反应 (4)将系统内空气排尽  c

本题情景新颖,需要仔细读题、审题,并抓住以下几点认真分析才能得出答案。①装置图。②产生的气体。③反应的热效应。④制取纯净氮气。⑤合成氨的反应物比例及反应的可逆性。

(1)反应产生气体,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若无导管连接,则烧瓶中气体的压强就会比分液漏斗中大,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就不容易滴下;若有导管连接,则烧瓶和分液漏斗中气体的压强相同,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够顺利滴入烧瓶中。

(2)由于是溶液中的反应,且反应需要加热,生成物氮气中必然有水蒸气。通过冰盐制冷剂,可将大部分水蒸气冷凝。

(3)制气反应发生前,必须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能够维持反应的继续进行,故反应发生后,就不需要再加热,否则会由于反应过于激烈,而使气体的收集难于控制。

(4)因为要收集纯净的氮气,所以a、b不可取。由于系统内原先充满空气,所以收集氮气前,还需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RH2,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则:

(1)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R)=___________________。

(2)R元素在H2R—RH2中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R元素的最低负价为____________,最高正价为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4 (2)-2  -3  +5

(1)由题意:=12.5%

Ar(R)=14。R为氮元素。

(2)气态氢化物中,氢元素+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求得H2R—RH2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2。R为氮元素,氮元素最低负价为-3,最高正价为+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或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体积均相同)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针对这种现象,学生进行了讨论,出现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Cu2+浓度差异引起了这种现象,你认为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意见是溶液呈绿色可能是Cu2+与NO2混合的结果,并用实验进行了证明,请简述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不正确 铜片质量相同,生成铜离子的物质的量相同,溶液体积相同且硝酸过量,故生成Cu2+的浓度相同 将绿色溶液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说明后一种推断正确(将溶液稀释,溶液变蓝色也可)

学生所做的实验中消耗Cu的质量相同,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也相同,因此反应后Cu2+的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不可能是Cu2+浓度差异而引起。浓硝酸与Cu反应有NO2生成,联想浓硝酸分解后呈黄色的原因是硝酸中溶解了NO2,故可以设想为反应后的溶液中也溶有了生成的NO2,造成溶液颜色的改变。为证实这种设想是否正确,须除去NO2,其方法是加热使NO2溶解度减小以除去,或加水使NO2反应掉,看溶液的颜色有没有变为蓝色。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有一无色干燥的混合气体,可能由HCl、NO、NO2、CO2、NH3、H2、O2、Cl2中的几种混合而成,根据①把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时,气体体积明显减小;②再通入过量碱石灰时,体积又明显减小;③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色。可得: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_________,一定不存在_________,可能存在_________。

正确答案

NH3、CO2、NO  HCl、Cl2、NO2、O2  H2

通过①体积减小,证明有碱性气体,有NH3,则不能有HCl;通过②说明有CO2;③遇空气变色有NO,则无O2、Cl2;因是无色,没有NO2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转化关系中,A—L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用途广泛的金属单质,B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G为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白色固体,I为无色气体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L为无色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构成单质D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____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_族。

(2)I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F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它们的晶体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4 Ⅷ

(2)  Mg3N2 分子晶体 离子晶体

(3)③Mg3N2+6H2O====3Mg(OH)2↓+2NH3

⑤3Fe+4H2OFe3O4+4H2

D为用途广泛的金属单质,推测为Fe或Al,B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且B和D高温下产生氢气,所以B为H2O,D为Fe;I为无色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F和H2O反应可得到G和NH3,则F为Mg3N2,G为Mg(OH)2,A为Mg;L为NO,则E为HNO3,继而可推出K为Fe(NO3)3,丁为Fe3O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为短周期元素,B、A可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且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8和10;B与D能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X,B与C能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酸性气体Y。X分子与B2A分子中的电子数相同,Y分子中的电子数为18,A、B、D形成离子化合物B4A3D2,其水溶液呈弱酸性。请回答:

(1)元素符号: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C2和X(过量)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4A3D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水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O  H  Cl  N

(2)3Cl2+8NH3====6NH4Cl+N2

(3)NH4NO3 +H2ONH3·H2O+H+

B、A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且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可推测为H2O、H2O2,再结合电子数为10、18可知B、A分别为H、O元素。B与D形成碱性气体X,则D为氮元素。B与C形成极易溶于水的酸性气体Y,且Y分子中的电子数为18,那么C必为氯元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LO2,至少需要多少克氯酸钾?同时生成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多少mol?

正确答案

m(KClO3)为24.5 g    n(KCl)为0.2mo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了测定硫酸铵和氯化铵混合物中氯化铵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称量样品→溶解→加过量试剂A→过滤出现沉淀B→洗涤沉淀→烘干称量→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

(1)实验时,甲同学选用硝酸银溶液作试剂A,乙同学选用氯化钡溶液作试剂A,其中同学所选的试剂A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以下都是在试剂A选择正确时进行的实验:

①为进行称量、溶解、反应、过滤、洗涤沉淀的各项操作,准备了以下仪器:托盘天平与砝码,烧杯、过滤器、铁架台及附件,胶头滴管、量筒,其中还缺少一件必备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②若过滤所得沉淀未经洗涤烘干称量,测得结果将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③若实验测得混合物的质量为W g,沉淀物的质量为m g,实验测定的氯化铵质量分数计算式=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因为AgNO3既可以与NH4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又可与(NH4)2SO4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Ag2SO4,达不到实验目的

(2)①玻璃棒  ②偏低

×100%

(1)甲同学选用试剂A是错的,因为AgNO3既可以与NH4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又可与(NH4)2SO4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Ag2SO4,达不到实验目的。

(2)①玻璃棒,溶解、洗涤、过滤等各步均需使用玻璃棒。

②未经洗涤、烘干就称量,使得称量数值比实际数值大,造成求出的NH4Cl质量分数偏低。

③(NH42SO4+BaCl2====BaSO4↓+2NH4Cl

132                233

x                 m g

x=g

w(NH4Cl)=×100%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