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

I.[查阅资料]

(1)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2)向Na2CO3和Na2S混合液中通入SO2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SO3和Na2SO4

(3)Na2SO3易被氧化;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HCl。

Ⅱ.[制备产品]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仪器a的名称是____;E中的试剂是___(选填下列字母编号)。

A.稀H2SO4   B.NaOH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2)先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再向A中烧瓶滴加浓H2SO4

(3)待Na2S和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C中混合液,滤液经____(填写操作名称)、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Ⅲ.[探究与反思]

(1)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H2SO4、稀HCl、蒸馏水中选择)

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2)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的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原有实验步骤(2)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_______。

(3)Na2S2O3·5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_____方法提纯。

正确答案

Ⅱ.(1)分液漏斗;B (3)蒸发

Ⅲ. (1)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Cl。

(2)先向A中烧瓶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3)重结晶

试题分析:Ⅱ.[制备产品]

(1)根据仪器的构造特点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根据装置可知,A装置是制备SO2的,C装置是制备得Na2S2O3,BD装置是防倒吸的,由于SO2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因此E装置是吸收SO2的。由于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即E中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答案选B。

(3)由于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因此要从溶液中得到硫代硫酸钠晶体,责问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Ⅲ.[探究与反思]

(1)Na2S2O3·5H2O的稀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而实验过程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因此要进一步验证,则可以向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盐酸,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和Na2SO4

(2)由于亚硫酸盐易被氧化生成硫酸盐,而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能氧化亚硫酸盐,所以为减少装置C中生成的Na2SO4的量,改进后的措施是先向A中烧瓶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向C中烧瓶加入Na2S和Na2CO3混合溶液。

(3)由于Na2S2O3·5H2O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因此所得产品通过重结晶方法提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的几种仪器装置都可以制得氢气,其中:

(1)能使发生或停止发生氢气操作均比较方便的装置是(写编号)             ,能够灌充升空的小氢气球的装置是         

(2)在(D)装置中a中的液体应是       ;b中的液体应是       ,其作用是                                    

(3)使(D)装置发生氢气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正确答案

(1)(C),(D);(A),(D)

(2)稀盐酸或稀硫酸;水或氢氧化钠溶液;除去H2中可能混入的酸滴或酸雾

(3)打开①②③,由④通入少量气体使稀酸流入盛锌容器内,再立即关闭①

试题分析:(1)能使发生或停止发生氢气操作均比较方便,这说明应该满足锌粒和稀硫酸容易脱离接触。根据装置的结构可知,A和B无法实现。C、D均是类似于启普发生器原理,可以实现,答案选CD。又因为AD选项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可以很大,所以可以把氢气球充满,BC装置内的压强不能很大,如果大了,反应物会从其他地方出去,所以答案选AD。

(2)D装置中③是出气口,所以a中应该盛放稀硫酸或盐酸,而b中应该放水或氢氧化钠溶液,以除去H2中可能混入的酸滴或酸雾。

(3)要使a中的酸液进入锥形瓶中和锌反应,酸液需要通过外力是酸液被压入到锥形瓶中,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打开①②③,由④通入少量气体使稀酸流入盛锌容器内,再立即关闭①。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方法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评价能力。该类试题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紧密,有的还提供一些新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细致的审题,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重组,全面细致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某学生设计如下图Ⅰ装置,测定2 mol/L的硫酸与锌粒和锌粉反应的速率。请回答:                           

图Ⅰ                              图Ⅱ

(1)装置图Ⅰ中放有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2)按照图Ⅰ装置实验时,他限定了两次实验时间均为10 min,他还需要测定的另一个数据是                                

(3)实验结束后,得到的结论是                                  。

(4)该生又将图Ⅰ装置中的气体收集装置改为图Ⅱ,实验完毕待冷却后,该生准备读取滴定管上液面所在处的刻度数,发现滴定管中液面高于干燥管中液面,应首先采取的操作是                         。

正确答案

(8分)   (1)分液漏斗 (2)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3)其他条件相同时,锌粉比锌粒反应的速率快  (4)调节滴定管的高度使得两侧液面相平

试题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可知,装置图Ⅰ中放有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要测定反应速率,则还需要测定的另一个数据收集到气体的体积。

(3)由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所以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锌粉比锌粒反应的速率快。

(4)由于气体的体积受压强影响大,所以在读数之前还需要采取的措施是调节滴定管的高度使得两侧液面相平。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该题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中发现:将锌粒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锌粒表面附着了一层松散的黑色粉末状物质,而不是预期的红色物质。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大家认为黑色物质可能由Cu、CuO和Zn组成。同学们决定对黑色物质进行探究。

Ⅰ.小组成员认为黑色物质中含有氧化铜,是反应过程中生成了Cu(OH)2分解产生的。请说明反应过程中产生Cu(OH)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Ⅱ.兴趣小组对黑色粉末状物质的组成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g黑色粉末、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稀H2SO4、 浓HNO3、稀NaOH溶液、蒸馏水

实验报告

(1)实验课题:探究黑色粉末的组成

(2)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过程

(4)实验讨论:根据以上探究结果,如果要在锌与CuSO4溶液的反应中获得预期的红色物质,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ⅠCu2++2H2OCu(OH)2+2H+,加入金属锌,与H+反应,降低H+浓度,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生成

Cu(OH)2沉淀

Ⅱ.(3)

(4)往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使溶液呈酸性,抑制Cu2+水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有关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A、C装置中发生的现象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硫具有:①漂白性;②酸性氧化物性质;③还原性;④氧化性。在图中几个装置中对应表现出的性质是(填序号)A中___________,B中___________,C中___________,D中_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后,将B中溶液取少量于试管中,加热,现象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取少量D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5)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溶液变红色;溶液变浑浊或产生淡黄色沉淀

(2)②;①;④;③

(3)无色溶液变为红色;SO2与品红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该化合物受热易分解,产生的SO2挥 发,品红又恢复原来红色

(4)产生白色沉淀

(5)SO2+2OH-=SO32-+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现有某铁碳合金(铁和碳两种单质的混合物),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和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I 测定铁的质量分数:

(1)检查上述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在E装置后面连上一根导管,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称量E的质量,并将a g铁碳合金样品放入装置A中,再加入足量的浓硫酸,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 g。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表达式)。

(3)装置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同学认为,依据此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可能会偏低,原因是空气中CO2、H2O进入E管使b增大。你认为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即使甲同学认为的偏差得到改进,依据此实验测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也可能会偏高。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Ⅱ 探究浓硫酸的某些性质:

(6)往A中滴加足量的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A中铁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把导管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微热烧瓶,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导管产生一段水柱(后一现象可不写出);

(2)×100%;

(3)除去CO2中的SO2

(4)在装置E的后边再连接一个与E相同的装置。

(5)反应产生的CO2气体未能完全排到装置E中,导致b偏低。

(6)常温下,Fe被浓H2SO4钝化,碳不与浓H2SO4反应;

(7)2Fe +6H2SO4(浓)Fe2(SO4)3 +3SO2↑ +6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小组拟采用如下装置(夹持和加热仪器已略去)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用电解产生的H2还原CuO粉末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同时验证氯气的氧化性。

(1)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完成上述实验,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连___________,B连______________(填接口字母)。

(3)乙装置中X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丙装置中Y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 将wg CuO置于硬质玻璃管中,按以下两个方案测得的数据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

请你回答:你认为方案_____________较佳,另一个方案得到的Cu的相对原子质量会______________(填“偏低”或“偏高”)。按较佳方案计算,得到Cu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NaCl+2H2O2NaOH+Cl2↑+H2

(2)E;C

(3)淀粉KI溶液(或Na2S溶液等);吸收氢气中的水

(4)二;偏低;16(d+w-c)/(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小丽午餐时买了一份清炒菠菜和一份豆腐肉片汤,但同学告诉她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

[发现问题]菠菜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食?

[查阅资料]a.制作豆腐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4);b.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c.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

[提出猜想]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设计实验]

(1)

[发现新问题]被溶解的沉淀是什么?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她又设计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

[反思与应用]

(2)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想到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请提出一个你想要探究的关于食用菠菜的新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硫酸钙(或氯化钙等)②草酸钙③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二氧化碳(或CO2

(2)除去(或减少)菠菜中的草酸、草酸盐等

(3)草酸钙能否溶于盐酸?(或草酸钙在胃部会不会形成结石?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金属钠与CuSO4溶液的反应,同学们观察到该反应中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而没有发现铜单质生成。但某同学想:会不会因生成的铜较少被蓝色沉淀所覆盖而没有被发现呢?于是他想课后到实验室继续探究,希望进一步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假如该同学是你,请你写一张实验准备单交给老师,请求老师提供必需的用品。

(1)实验探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必需仪器:小刀、玻璃片、滤纸、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实验药品:金属钠、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该同学在探究实验中意外地发现生成的蓝色沉淀中混有少量的黑色难溶物,而所使用的药品均没有问题,你认为该黑色难溶物是____________,生成该黑色难溶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确定钠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铜生成

(2)氢氧化铜可溶于盐酸而铜不溶[Cu(OH)2+2HCl = CuCl2+2H2O]

(3)镊子;烧杯;CuSO4溶液;盐酸(或稀硫酸);CuO;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生成的Cu(OH)2部分分解:Cu(OH)2CuO+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图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不可以选用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生石灰

B.碱石灰

C.五氧化二磷

D.烧碱

(2)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黄绿色的有毒气体,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

(3)干燥氨气;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4)3Cl2+8NH3 = N2+6NH4Cl或3Cl2+2NH3 = N2+6HCl;NH3+HCl = NH4Cl

(5)在G连接导管,直接把尾气通入盛有烧碱溶液的烧杯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

⑶ 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___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___方案更合理。

⑸ 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 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 mL。滴定反应如下:

Cu2+ + H2Y2 = CuY2 + 2H+

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正确答案

(1)Cu+2NO3-+4H+Cu2++2NO2↑+2H2O;3Cu+2NO3-+8H+ 3Cu2++2NO↑+4H2O;Au、Pt;

(2)将Fe2+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Fe3+、Al3+

(3)加热脱水;

(4)甲;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的Fe2(SO4)3杂质;乙;

(5);c。

将金属混合物处理时,(1)铜和浓硝酸、稀硫酸的混合酸,开始发生:Cu+2NO3-+4H+Cu2++2NO2↑+2H2O,最后发生:3Cu+2NO3-+8H+ 3Cu2++2NO↑+4H2O;金属混合物中只有Au和Pt不溶于硝酸,其是滤渣的主要成分;

(2)第②步加入过氧化氢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时生成的是铁离子和水,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调整pH值,使溶液中的Fe3+、Al3+转化为沉淀;

(3)用第③步中所得的五水硫酸铜制取无水硫酸铜的方法是加热脱水;

(4)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以此为基础分析该探究小组设计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案甲中制得产品中一定含有较多的Fe2(SO4)3杂质;方案乙和丙中,从原子利用的角度考虑,乙方案最合理;

(5)根据探究小组的方案,可知计算五水硫酸铜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滴定过程中,未干燥锥形瓶,对结果无影响,排除a;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造成消耗EDTA的读数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排除b;未除净干扰离子,造成EDTA消耗偏多,测定结果偏高,选c。

考点定位:此题以硫酸铜和硫酸铝的制备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试剂的选择、实验方案的选择、计算结果的求算等知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资料显示:。某学习小组利用此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性质。

①在该实验中,甲部分的装置是  (填字母);指出a中m仪器的名称    

②乙装置中FeCl2溶液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证明FeCl2与Cl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方法是(填加试剂的名称、至少填二种)方法        

          

③丙装置中通入少量Cl2,可制得某种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清毒的物质。已知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则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测定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将2.0g漂白粉配制成250mL溶液,取出25mL并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稀H2SO4、过量KI溶液,完全反应后,再滴入溶液:,共消耗20mLNa2S2O3溶液,则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         

正确答案

(1)(2分)

 (2)①C(2分)  分液漏斗(2分)

   ②(2分) KSCN溶液(2分) NaOH溶液(2分)

(或苯酚等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2分)

 (3)(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共14分)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各Cl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容器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容器加热,两个容器中的现象分别为:B      D         

(3)装置C的作用是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说明)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                      

正确答案

(1)MnO2+4H++2Cl- Mn2++Cl2↑+ 2H2O     还原性

(2)B:溶液恢复红色     D:溶液不恢复红色

(3)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气

(4)①SO2+Cl2+2H2O=4H++SO42-+2Cl-

②控制两种气体通入的量,使其物质的量不相等(或使其比例不等于1:1)

试题分析:(2)SO2使品红褪色,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可以看作是一个化合反应。该生成的无色物质不很稳定,受热又能分解放出SO2,而恢复原来的红色。氯气使品红褪色是氧化性漂白,不可还原,无法恢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硫的制备以及其相关性质的综合实验,解题过程中,应围绕课本基本知识,如“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等基础知识。同时,对于实验的设计,尤其是多因素影响的实验,应考虑“控制变量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共10分)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下图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序号(填写接口代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准确称取 0.90 g样品(只含 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

A管质量增加1.32 g,B管质量增加0.54 g,则该有机物所含元素的最简比为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g、f、e、h、i、c、d、a、b;(2)吸收水分,得干燥纯净的O2   (3)催化剂(4)使有机物充分氧化成CO2和H2O     (5)CH2O

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D装置是生成氧气的,利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使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由于参与反应的氧气必须是纯净干燥的,所以需要对生成的氧气进行净化处理,用浓硫酸干燥氧气,然后和有机物反应。有机物的燃烧产物首先应该是用无水氯化钙来吸收生成的水,然后再用氢氧化钠吸收生成的CO2;有机物在燃烧过程中也可能燃烧不充分,从而生成CO,因此需要用氧化铜来氧化可能生成的CO;A管质量增加1.32 g,则CO2的质量是1.32g,物质的量是。B管质量增加0.54 g,则水是0.54g,物质的量是。所以有机物中氧原子的质量是0.90g-0.03mol×12g/mol-0.06mol×1g/mol=0.48mol,物质的量是0.03mol,所以C、H、O的个数之比是1︰2︰1,因此最简式是C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文献资料显示某地区的酸雨主要为硫酸型和盐酸型酸雨。某兴趣小组对酸雨进行实验研究。

(1)提出合理的假设:该酸雨中的溶质除H2SO4、HC1外,该小组同学根据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预测主要溶质还一定有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以上假设。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义器:盐酸、硝酸、BaC12溶液、Ba(OH)2溶液、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3)酸雨部分组成测定:

①滴定:准确量取25.00mL该酸雨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将0.02000mol·L—1 碘水装入50mL酸式滴定管,滴定终点现象为                  ,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碘水VmL。

②计算:被碘水氧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        (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正确答案

(16分)

(1)SO2(或H2SO3

(2)每空2分

(3)

①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②0.02V/25mol/L

(1)硫酸型酸雨,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SO2、H2SO3

(2)设计实验验证(1)中的假设,含H2SO4、HC1、SO2、H2SO3;检验C1-: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检验SO2,用品红溶液;检验SO42-,用Ba2+

(3)H2SO3+I2+H2O=2HI+H2SO4;H2SO3和I2为1:1反应;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研究型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