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氰化物多数易溶于水,有剧毒,易造成水污染。为了增加对氰化物的了解,同学们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和探究。

探究一:测定含氰水样中处理百分率为了测定含氰水样中处理百分率,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CN的浓度为0.2000 mol/L的含氰废水100 mL与100 mL NaClO溶液(过量)置于装置②锥形瓶中充分反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100 mL稀H2SO4,关闭活塞。已知装置②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依次为:CN+ ClO=CNO+ Cl      2CNO+2H+ + 3C1O=N2↑+2CO2↑+ 3C1+H2O

15.①和⑥的作用是                                                            ;

16.反应结束后,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17.为了计算该实验装置②锥形瓶中含氰废水被处理的百分率,实验中需要测定装置      反应前后的质量(从装置①到⑥中选择,填装置序号)。

探究二:探究氰化物的性质已知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18.NaCN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9.下列选项错误的是__________A.2CN+H2O+CO2=2HCN+CO32-B.2HCOOH+CO32-=2HCOO+H2O+CO2↑C.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消耗等pH的HCOOH和HCN溶液的体积前者小于后者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大于后者

20.H2O2有“绿色氧化剂”的美称;也可消除水中的氰化物(如KCN),经以下反应实现:KCN+H2O2+H2O=A+NH3↑,则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           

21.处理含CN废水时,如用NaOH溶液调节pH至9时,此时c(CN)       c(HCN)(填“>”、“<”或“=”)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吸收空气中的CO2

解析

实验过程中,进入装置的空气必须不含二氧化碳,否则会是装置⑤中吸收到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进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为了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实验装置,增设了装置①和⑥ 。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解题思路

考查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装置②中发生反应:CN+ ClO=CNO+ Cl      2CNO+2H+ + 3C1O=N2↑+2CO2↑+ 3C1+H2O利用对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的测定达到计算含氰废水被处理的百分率的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干扰以及装置中残留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易错点

本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使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到装置⑤中(或Ba(OH)2

解析

反应结束后,实验装置中残留二氧化碳气体,这部分气体没有被装置⑤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吸收,从而使的实验测定数据偏低,所以反应结束后,缓缓痛如空气的目的是使生成的气体全部进入到装置⑤中。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解题思路

本题第一部分考查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装置②中发生反应:CN+ ClO=CNO+ Cl      2CNO+2H+ + 3C1O=N2↑+2CO2↑+ 3C1+H2O利用对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的测定达到计算含氰废水被处理的百分率的实验目的。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干扰以及装置中残留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易错点

本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3)利用对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的测定达到计算含氰废水被处理的百分率的实验目的,所以需要测定的是装置⑤中反映前后的质量。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解题思路

考查氰化物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以及相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问题。

易错点

本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CN+H2OHCN+OH

解析

NaCN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由于CN发生了水解反应:CN+H2OHCN+OH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解题思路

考查氰化物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以及相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问题。

易错点

本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AC

解析

产物CO32-不能稳定存在,会继续和HCN反应生成HCO3- ,A选项错误;HCOOH的电离度大于HCN,等pH的HCOOH和HCN溶液,HCN浓度较大,故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消耗等pH的HCOOH和HCN溶液的体积前者大于后者。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解题思路

考查氰化物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以及相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问题。

易错点

本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

第(6)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KHCO3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A的化学式为KHCO3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解题思路

考查氰化物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以及相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问题。

易错点

本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

第(7)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

解析

含CN-的废水中存在CN-+H2HCN+OH

Kh=Kw÷Ka=(1×10-14)÷(5.0×10-10)=[c(CN-)×10-9]÷c(CN-)

解得c(HCN)÷c(CN-)=2×104,所以此时c(CN-)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解题思路

考查氰化物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以及相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问题。

易错点

本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理解上容易出现错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A.测定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需要测定时间和收集气体体积,有测定体积的仪器和测定时间的仪器,所以可以实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海带中碘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应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生成碘单质,再萃取、分液,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图中试管中的导管长短应互换,故C错误;

D.盐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HCl也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所以干扰实验,且HCl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水化物,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D错误。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题思路

A.测定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需要测定时间和收集气体体积;

B.海带中碘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而干扰实验,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易错点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考高频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涉及非金属性的比较、氧化还原、碘的提纯等,注意实验原理和实验细节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18.下列实验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与比色卡对照即可。

B做蒸馏实验时,如果在液体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沸石。

C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

存在SO32- . SO42-

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采用在较高的温度下制成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A.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故A错误;

B.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故B正确;

C.硫酸钡和AgCl均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则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Ag+,故C错误;

D.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氯化钠是大量的,制得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量较少,不能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题思路

A.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

B.液体加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重新添加碎瓷片;

C.硫酸钡和AgCl均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D.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不能制得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易错点

D项中,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采用此方法提纯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实验室中常见操作和物质的提纯与检验,难度不大

知识点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操作方法、对应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A.乙醇、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乙醇和二氧化硫都干扰乙烯的检验,应该用水溶液除去乙醇、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然后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中检验乙烯,故A错误;

B.葡萄糖的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必须加入NaOH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否则实验不成功,故B错误;

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HClO,氯气和水生成的HCl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故C错误;

D.酸的酸性越强,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的pH越小,用pH计测定0.1mol•L-1的碳酸氢钠和醋酸钠的pH值,碳酸氢钠溶液的pH大于醋酸钠,则说明醋酸酸性强于碳酸,故D正确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方案评价

解题思路

A.乙醇、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葡萄糖的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氯气也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酸的酸性越强,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的pH越小

易错点

B项:葡萄糖的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酸性强弱判断、氯气的性质、物质检验、除杂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及物质性质差异性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思维缜密性

知识点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科学家,1933年出版《纯碱制造》一书,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制碱

工艺。其纯碱制造原理如下图所示:

21.由NaHCO3制备纯碱的化学方程式是

22.过程Ⅰ通入NH3和CO2的顺序是

23.过程Ⅱ析出NH4Cl(s)的原因是

24.充分利用副产品NH4Cl生产NH3和HCl。直接加热分解NH4Cl,NH3和HCl的产率

往往很低,原因是

25.采用MgO循环分解NH4Cl。加热,在300℃以下获得NH3;继续加热至350℃~600℃获得HCl气体。利用下列装置(加热及加持装置略)可测量NH3和HCl的产率。

① 低于300℃时,干燥管盛装的干燥剂是 。NH3吸收完全后,更换干燥剂和吸收装置中的吸收液。

② 产生NH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③ 在350℃~600℃,上图虚线框内应选择的安全瓶是

④ MgO可以循环分解NH4Cl制得NH3和HCl的原因是 (结合化学方

程式解释)。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2NaHCO3 Na2CO3 +H2O + CO2↑ (2 分)

解析

纯碱即碳酸钠,侯氏制碱法先是制得碳酸氢钠,利用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性,将其受热得到碳酸钠。

考查方向

考查了高中化学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思路

根据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联系课本所学,直接写书

易错点

题目简单,书写时注意化学式与配平

教师点评

本小问简单,考查了高中化学常见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学习中注意掌握。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2)先通NH3,后通CO2 (2 分)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3)NH4Cl(s) NH4+(aq) + Cl-(aq),增大c(Cl-),平衡左移,促进氯化铵析出(2 分)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4)NH3 + HCl = NH4Cl (2 分)

第(5)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5)① 碱石灰 (1分)

② MgO + 2NH4Cl 2NH3↑+ MgCl2 + H2O↑ (2 分)

③ c (1 分)

④ 因为MgO+2NH4Cl 2NH3↑+MgCl2+ H2O↑, 而MgCl2水解生成Mg(OH)2和HCl,

MgCl2+2H2O Mg(OH)2+2HCl↑;Mg(OH)2受热生成MgO,Mg(OH)2 MgO+H2O,

所以MgO可以循环应用与NH4Cl反应制得NH3和HCl。 (2 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试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如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可能是 


① CO、O2 ② Cl2、CH4  ③ NO2、O2 ④ N2、H2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A现象:①中导管口冒气泡,手松开无现象;结论:气密性良好

B现象:②KMnO4溶液紫红色退去;结论:SO2具有漂白性

C现象:③中关闭K,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冷水深;结论:NO2生成N2O4为吸热反应

D现象:④中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之后,烧瓶中形成喷泉;结论:Cl2易溶于CCl4

正确答案

D

解析

略。

知识点

氨的物理性质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将装满气体X的试管倒置于装有液体Y的水槽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气体X:NH3 ;液体Y:滴有酚酞的水溶液;试管内现象:充满红色溶液

B气体X:NO2;液体Y:水;试管内现象:充满无色溶液

C气体X:SO2;液体Y:滴有品红的水溶液;试管内现象:无明显现象

D气体X:C2H4;液体Y:酸性KMnO4溶液;试管内现象:无明显现象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事实与结论(或推论)均正确的是

A将氨水加到盛有AgCl固体的试管中,AgCl固体完全溶解,说明所得溶液中c(Ag+)·c(Cl-)>Ksp(AgCl)

B物质的量之比为1: 2的Na2O2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反应后,残留的固体是Na2CO3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那么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D将某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该气体中无Cl2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在选择实验装置时应当考虑冷凝回流装置的是()

A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共热制银镜

B用蒸馏烧瓶从石油中提取汽油

C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制硝基苯

D乙醇、丁酸与浓硫酸共热制丁酸乙酯

正确答案

C,D

解析

知识点

气体性质实验装置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用图①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B用图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

C用图③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

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气体性质实验装置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9.利用以下装置能实现预想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