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邦交正常化
- 共359题
“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应对“二战”后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某些国家甚嚣尘上。试结合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评论这种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成果: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影响: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中国积极参加和推动联合国的重大活动,如维和、裁军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威胁论”或者出于担心中国强大的心态,曲解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目的;或者出于遏制中国的用心,片面夸大了中国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威胁论”是一种错误的言论,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50年12月2日)宣布今日午夜以后拟运出的货物均需要有许可证。在以前,许可证管制办法只适用于政府列为战略物资的货物。”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局法律顾问纳珊·奥斯特罗夫声称,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公开好战态度”导致对“所有的东西”在运出以前都要“看一看”的新政策。
材料二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出于上述考虑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美国对华采取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史实说明中美关系变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策:经济上的封锁禁运。背景:①二战后“冷战”局面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方针,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③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派兵参战。
(2)变化:从遏制转变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②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西欧、日本的崛起对其产生冲击,需要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实现新的国际关系平衡。③孤立中国政策遭到失败。
(3)重大影响:日本同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 ‘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二 “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1)“毒蝎”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蔑称,这种称呼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外交方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4)材料三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冷战;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一边倒。
(2)由仇视到友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出现与中国的建交热。
(4)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担负起大国责任(风范);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结伴不结盟)。综合国力。
1949年以来,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1)中苏签约后,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图1反映了我国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一个外交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两国一致同意以什么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它是谁首先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反映了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历史,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为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4中,“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两人握手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5表明一个互信互利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诞生了,这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这个组织名称叫什么?性质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针:“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
(3)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或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尼克松。中美关系正常化(或缓和)。
(5)上海合作组织。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领导人曾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的敌视有加无已。”“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有什么重大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战线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只有真正遵循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叉国家敌视新中国。作用:使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有利于利用外援进行经济建设。
(2)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维护国家主权和平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政策的灵活性,原则的坚定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