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 共4430题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乙为电解池装置,Zn为阴极,故A错误;
B.乙为电解池装置,Cu为阳极,Cu被氧化,故B错误;
C.甲为原电池,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甲装置中Cu为正极,氢离子在铜片上得到点被还原生成氢气,乙装置中Cu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片质量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铅蓄电池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充电时关于PbSO4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是放电时的逆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42-,而阳电极反应式为PbSO4+2H2O-2e-═PbO2+SO42-+4H+,所以阴、阳极硫酸铅都减少,故选D.
如图,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该金属条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说明铁钉发生吸氧腐蚀,铁易失电子作负极、另一种金属作正极,则另一种金属的活泼性小于铁,故选A.
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分别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两个电极反应分别为:Zn+2OH-→Zn(OH)2+2e-Ag2O+H2O+2e-→2Ag+2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K+、H+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
B.由化合价的变化可知,Zn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银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锌失电子是负极,氧化银得电子是正极,故C正确;
D.将电极方程式相加可知总反应为Ag2O+H2O+Zn═Zn(OH)2+2Ag,反应消耗水,溶液OH-浓度增大,则碱性增强,故D错误.
故选C.
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Zn作原电池的负极,Cu作原电池的正极,Cu电极是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但a→b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导电,是离子导电,电子并没沿此路径流动;故B错误;
C、选项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故C错误;
D、选项中是滤纸a点是阴极,氢离子放电,水电离平衡破坏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酚酞变红;b做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