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盛顿会议
- 共336题
美国有位历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是在恨、贪、惧的气氛中集合于巴黎的。”他们贪婪和恐惧的是( )
正确答案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内容节选
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互愿维持东亚全局之和平。并期将现存两国友好善邻之关系益加巩固,兹以定条款如下:
第一款: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
第二款: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与别国。
第三款:中国政府允准,日本国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胶济路线之铁路。
第四款:中国政府允诺,为外国人居住贸易起见,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其应开地方另行协定。
材料二: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内容节选
第一条: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及战后初期美日两国在中国势力消长的基本态势,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史实说明《九国公约》所规定的列强在中国的秩序是怎样被打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态势:一战期间,日本暂居优势,几乎独霸中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原因:西方列强参加一战后,力量受到牵制,在中国问题上被迫对日妥协,日本乘机提出了企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日本使一战中获得的侵华权益合法化,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影响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影响: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迫使日本把夺取的中国山东的主权归还中国,暂时抑制了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九国公约》中,美国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打破: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大半个中国,形成日本再次独霸中国的局面。
国际格局国际格局(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角色及其组合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和局面。叙述20世纪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一战的爆发打破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联作为其维护机构而成立。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一战后的稳定,二战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苏等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形成雅尔塔体制,以联合国作为其维护机构,同时建立了以美圆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争霸世界,美苏以冷战为形式形成两极对抗格局。80、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终结。随着欧盟、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进入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
请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第一世界大战的中心在欧洲,中国远离战场,仅仅派遣劳工赴欧洲,是配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是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牵制着主要的日军。
(2)一战后,巴黎和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二战后,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2条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二 《非战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
——美国国务卿凯洛格
从审判的整个过程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6分)
(2)据材料二,简评《非战公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9分)
正确答案
(1)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
(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作出重大调整;谴责战争行为,缺乏制约战争的有效机制;为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重要法律依据。
试题分析:(1)根据设问特点,本题完全依据材料作答。材料一包括两段话,概括每一段话的中心,及得出主要内容。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何解决国际纠纷的问题,其态度明显为斥责战争,废弃战争政策。第二段话中则主张用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2)从《非战公约》的内容来看,谴责了战争行为,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但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说明该公约缺乏强制力,不能有效地制约战争。“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保证了纽伦堡审判的有法可依,有理为据”说明为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重要法律依据。
材料 第1条 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区的规定得到遵守。
第2条 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公约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上述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签订的背景是什么?(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历史文献的签订有何重要影响?(10分)
正确答案
(1)文献:《洛迦诺公约》。背景:鲁尔危机后,法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意图与德国改善关系,德国政府以此积极响应。
(2)公约保证德国与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公约使法国受到削弱,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政治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洛迦诺公约》,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第(1)问,“文献”要根据材料的内容和落款来判断;“签订的背景”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要注意从法、德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第(2)问,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材料,同时还要适当结合所学知识。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8分)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
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
(1)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抗战初期的国际形势。当时苏联主要是以防备德国的入侵,美国是中立政策,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并且英法控制了国联。根据各国的当时的政策分析与中国有关的国际形势。(2)英法美等国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实际上起到了纵容的作用,日本侵华更加有恃无恐,加大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压力。
【考点定位】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抗战爆发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