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DNA合成的S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入聚乙二醇促进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一般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

请回答:

(1)试管中细胞的种类数和能增殖的细胞种类数分别是______

(2)设计方法是(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分析回答:

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入______再收集增殖的细胞.

原理:加入该物质后,使______合成途径阻断,仅有该合成途径的______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______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正确答案

解:(1)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3种杂种细胞,则试管中有5种细胞,即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鼠骨髓瘤细胞能不断分裂增殖,因此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能增殖.

(2)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分析回答:

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入氨基蝶呤再收集增殖的细胞.

原理:加入该物质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该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瘤细胞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故答案为:

(1)5、3

(2)氨基蝶呤    D     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瘤细胞  S

解析

解:(1)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3种杂种细胞,则试管中有5种细胞,即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鼠骨髓瘤细胞能不断分裂增殖,因此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交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能增殖.

(2)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分析回答:

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入氨基蝶呤再收集增殖的细胞.

原理:加入该物质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该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瘤细胞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故答案为:

(1)5、3

(2)氨基蝶呤    D     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瘤细胞  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细胞工程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近年来,细胞工程领域成果迭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欲使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植株无病毒,选材时一般选取______

(2)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创造出靠常规杂交育种无法得到的作物新品种.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______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进行原生质体间的融合时,常使用的诱导剂是______

(3)应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地生产各种抗病疫苗.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之前,需先用______酶处理组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______;另外,所用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______等一些天然成分.

(4)应用杂交瘤技术,能为人类提供诊治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______,经多次筛选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与常规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的显著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欲使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植株无病毒,选材时一般选取茎尖、芽尖或根尖.

(2)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进行原生质体间的融合时,常使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

(3)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前,需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组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另外,所用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4)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与常规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的显著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茎尖、芽尖或根尖

(2)纤维素酶和果胶              聚乙二醇(PEG)

(3)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            O2和CO2                   血清、血浆

(4)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解析

解:(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欲使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植株无病毒,选材时一般选取茎尖、芽尖或根尖.

(2)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进行原生质体间的融合时,常使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

(3)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前,需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组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另外,所用的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4)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经选择培养得到的杂交瘤细胞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与常规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的显著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茎尖、芽尖或根尖

(2)纤维素酶和果胶              聚乙二醇(PEG)

(3)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            O2和CO2                   血清、血浆

(4)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和B型血人红细胞膜表面分别含有凝集原A、B,AB型血人红细胞膜表面同时含有凝集原A和B,O型血人红细胞膜表面没有凝集原.如图是利用动物细胞杂交方法制备人抗A凝集原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制备人抗A凝集原抗体,应向小鼠体内注射______细胞,使小鼠产生______免疫.从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胞①为______细胞.

(2)为诱导细胞①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常选用______作为诱导剂.融合后的培养液中存在多种杂交细胞和未融合细胞,需要进行______培养、克隆化培养和______,才能获得需要的杂交瘤细胞.

(3)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因而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______,又能产生______

(4)制备的人抗A凝集原抗体能与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该抗体与待测血液样本呈阳性反应,则待测样本的血型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要制备人抗A凝集原抗体,应向小鼠体内注射A型(或AB型)血人的红细胞,使小鼠产生特异性(或体液)免疫.从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胞①为B细胞.

(2)为诱导细胞①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常选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融合后的培养液中存在多种杂交细胞和未融合细胞,需要进行培养、克隆化培养和选择培养、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需要的杂交瘤细胞.

(3)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因而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4)制备的人抗A凝集原抗体能与凝集原A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该抗体与待测血液样本呈阳性反应,则待测样本的血型是A型或AB型.

故答案为:

(1)A型(或AB型)血人的红     特异性(或体液)       B

(2)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           选择          抗体检测

(3)迅速大量繁殖               专一的抗体

(4)凝集原A                   A型或AB型

解析

解:(1)要制备人抗A凝集原抗体,应向小鼠体内注射A型(或AB型)血人的红细胞,使小鼠产生特异性(或体液)免疫.从小鼠体内分离的细胞①为B细胞.

(2)为诱导细胞①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常选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融合后的培养液中存在多种杂交细胞和未融合细胞,需要进行培养、克隆化培养和选择培养、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需要的杂交瘤细胞.

(3)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因而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4)制备的人抗A凝集原抗体能与凝集原A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该抗体与待测血液样本呈阳性反应,则待测样本的血型是A型或AB型.

故答案为:

(1)A型(或AB型)血人的红     特异性(或体液)       B

(2)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           选择          抗体检测

(3)迅速大量繁殖               专一的抗体

(4)凝集原A                   A型或AB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回答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问题:

(1)生产单克隆抗体应用到了____________等生物技术.

(2)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______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______特点,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3)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______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正确答案

解:(1)生产单克隆抗体应用到了细胞融合技术(将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和细胞培养技术(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

(2)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迅速大量繁殖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分泌专一抗体的特点,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3)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

(1)细胞融合    细胞培养

(2)迅速大量繁殖    分泌专一抗体    抗体

(3)造血干

解析

解:(1)生产单克隆抗体应用到了细胞融合技术(将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和细胞培养技术(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

(2)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迅速大量繁殖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分泌专一抗体的特点,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3)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

(1)细胞融合    细胞培养

(2)迅速大量繁殖    分泌专一抗体    抗体

(3)造血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如图是某实验室做的通过动物纤维母细胞等获得单抗的实验研究.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X是骨髓瘤细胞,Y、Z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2)①过程类似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______过程

(3)③过程中需用到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

(4)④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单抗是指将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结构形成杂交瘤细胞,所以X为骨髓瘤,Y为浆细胞,Z为杂交瘤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①应为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

(3)③是诱导细胞融合,采用的方法是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法,生物诱导剂为灭活的病毒.

(4)④处要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故答案为:

(1)抗原刺激过的B淋巴细胞    杂交瘤细胞

(2)脱分化       

(3)灭活的病毒

(4)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解析

解:(1)单抗是指将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结构形成杂交瘤细胞,所以X为骨髓瘤,Y为浆细胞,Z为杂交瘤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①应为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

(3)③是诱导细胞融合,采用的方法是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法,生物诱导剂为灭活的病毒.

(4)④处要经过选择培养基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故答案为:

(1)抗原刺激过的B淋巴细胞    杂交瘤细胞

(2)脱分化       

(3)灭活的病毒

(4)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

(1)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______.原因是______

(2)图中②为______过程,常用______作诱导剂.该细胞继承了______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______

(4)图中④细胞培养,能获得______细胞,便于大规模培养.

(5)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____________中提取.

(6)该方案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将抗原注入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因此图中实验不能成功.

(2)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再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继承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能在体外大量增殖.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图中④细胞培养,能获得足够数量细胞,便于大规模培养.

(5)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培养液和小鼠腹水中提取.

(6)该方案的目的是制备破伤风杆菌的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不能     没有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无法得到产生此抗体的效应B细胞

(2)细胞融合     灭活的仙台病毒     双方细胞的遗传物质,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

(3)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足够数量

(5)培养液      小鼠腹水

(6)制备单克隆抗体

解析

解:(1)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将抗原注入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因此图中实验不能成功.

(2)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再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继承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能在体外大量增殖.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图中④细胞培养,能获得足够数量细胞,便于大规模培养.

(5)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培养液和小鼠腹水中提取.

(6)该方案的目的是制备破伤风杆菌的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不能     没有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无法得到产生此抗体的效应B细胞

(2)细胞融合     灭活的仙台病毒     双方细胞的遗传物质,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

(3)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足够数量

(5)培养液      小鼠腹水

(6)制备单克隆抗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表示给小鼠注射______

(2)细胞②是______细胞;细胞③是______细胞.

(3)第④步在进行第一次筛选时,若细胞②基因型为AA,细胞③基因型为BB,筛选的目标应是基因型为______的细胞,该细胞称为______细胞.其特点是______

(4)动物细胞在培养瓶中分裂生长,随着细胞的增多,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叫______;因此需要定期地用______酶使细胞从瓶壁脱离下来,以便于分装到更多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①表示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

(2)细胞②是免疫的B淋巴(浆)细胞;细胞③是骨髓瘤细胞.

(3)第④步在进行第一次筛选时,若细胞②基因型为AA,细胞③基因型为BB,筛选的目标应是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该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专一性抗体.

(4)动物细胞在培养瓶中分裂生长,随着细胞的增多,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叫接触抑制;因此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脱离下来,以便于分装到更多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故答案为:

(1)(特定的)抗原

(2)免疫的B淋巴(浆)         骨髓瘤

(3)AABB         杂交瘤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专一性抗体

(4)接触抑制     胰蛋白

解析

解:(1)图中①表示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

(2)细胞②是免疫的B淋巴(浆)细胞;细胞③是骨髓瘤细胞.

(3)第④步在进行第一次筛选时,若细胞②基因型为AA,细胞③基因型为BB,筛选的目标应是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该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专一性抗体.

(4)动物细胞在培养瓶中分裂生长,随着细胞的增多,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叫接触抑制;因此需要定期地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脱离下来,以便于分装到更多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故答案为:

(1)(特定的)抗原

(2)免疫的B淋巴(浆)         骨髓瘤

(3)AABB         杂交瘤       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专一性抗体

(4)接触抑制     胰蛋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两幅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______

(2)图甲中②过程常在______诱导下完成,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的______和治疗,其优点是______

(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______

(4)克隆羊的性别由哪只羊决定______

(5)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完成下列哪一用途______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    D.改变动物的核基因

(6)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哪个是最可能原因______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   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正确答案

解:(1)图甲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乙克隆羊培育过程,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也可),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特性.

(4)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而性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克隆羊的性别由供核的一方决定,即由白面绵羊决定.

(5)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只有通过可遗传变异改变动物的核基因.故选:D.

(6)由于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所以选择卵细胞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C正确.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也可)   预防、诊断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3)特异性

(4)白面绵羊

(5)D      

(6)C

解析

解:(1)图甲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图乙克隆羊培育过程,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最常用的诱导方法是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也可),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特性.

(4)性别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而性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克隆羊的性别由供核的一方决定,即由白面绵羊决定.

(5)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只有通过可遗传变异改变动物的核基因.故选:D.

(6)由于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所以选择卵细胞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C正确.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物理方法如离心、振动、电刺激也可)   预防、诊断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3)特异性

(4)白面绵羊

(5)D      

(6)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生物,看图填写有关细胞工程的内容:

(1)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效应B淋巴细胞,那么,图中D称为______细胞.若筛选成功则D细胞有______的特点.

(2)动物细胞培养时除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无菌、无毒等环境条件以外,还要向培养液中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若要保证无菌环境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______ 处理获得原生质体;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4)上述杂种植株属于______倍体.假设A与B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不育的原因是______.此项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______.这种杂交植株可通过制作人工种子的方法来大量繁殖,方法是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等材料用人工薄膜包装后可得到人工种子.

正确答案

解:(1)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甲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B为小鼠骨髓瘤细胞,D为杂交瘤细胞,其特点为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无毒的环境,采取的方法有: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3)植物细胞融合之前,需要先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将杂种细胞D培育成杂种植株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A、B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生物,则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四倍体.假设A与B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不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克服元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故答案为:

(1)杂交瘤细胞   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添加抗生素  定期更换培养液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植物组织培养

(4)四     无同源染色体     克服元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胚状体

解析

解:(1)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甲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B为小鼠骨髓瘤细胞,D为杂交瘤细胞,其特点为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无毒的环境,采取的方法有: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3)植物细胞融合之前,需要先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将杂种细胞D培育成杂种植株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A、B是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种二倍体生物,则上述杂种植株属于四倍体.假设A与B有性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而上述杂种植株是可育的,造成不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克服元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故答案为:

(1)杂交瘤细胞   既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添加抗生素  定期更换培养液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植物组织培养

(4)四     无同源染色体     克服元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胚状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从某无限增殖的细胞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______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常用聚乙二醇、______、电激等诱导因素诱导细胞融合.再经多次筛选和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______细胞.

(2)有人提出用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请完成设计方案:

①取______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能够______的细胞中,构成重组细胞.(假定移植后细胞核中基因的表达状态不受影响)

②将重组细胞在______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______内增殖,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3)也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prG)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图所示.

①酶A是指______,酶B是指______

②图中Ⅰ表示______,对Ⅱ进行检测与鉴定的目的______,Ⅲ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常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诱导因素诱导细胞融合.再经多次筛选和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①取特定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骨髓瘤细胞中,因为骨髓瘤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构成重组细胞.

②将重组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3)①图中酶A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B是DNA连接酶.

②图中Ⅰ表示目的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或prG),对Ⅱ进行检测与鉴定的目的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和是否表达,具有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灭活的病毒  杂交瘤

(2)①特定抗原刺激的B淋巴 无限增殖 

②体外 腹腔

(3)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②目的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或prG)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和是否表达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解析

解:(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常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等诱导因素诱导细胞融合.再经多次筛选和细胞培养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①取特定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骨髓瘤细胞中,因为骨髓瘤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构成重组细胞.

②将重组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以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3)①图中酶A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B是DNA连接酶.

②图中Ⅰ表示目的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或prG),对Ⅱ进行检测与鉴定的目的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和是否表达,具有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灭活的病毒  杂交瘤

(2)①特定抗原刺激的B淋巴 无限增殖 

②体外 腹腔

(3)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②目的基因(无限增殖调控基因或prG)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和是否表达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的调控基因(prC),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是______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

(3)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图1示.请回答:

①酶A是指______,酶B是指______

②对已导入重组质粒的Ⅱ进行“检测”的目的是______;题目中Ⅱ所指的细胞是______,Ⅲ所指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③若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中,胚胎干细胞也能够发育成转基因动物,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______,但通过体外定向诱导,能培育出人造______

(4)也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试用相关的图2及文字表示该过程: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①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和质粒需要使用限制酶,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

②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还需要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其目的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题目中Ⅱ所指的细胞是浆细胞,Ⅲ细胞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③若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中,胚胎干细胞也能够发育成转基因动物,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但通过体外定向诱导,能培育出人造器官和组织.

(4)由于调控细胞无限增殖的prG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因此若要采用细胞核移植获得单克隆抗体时,只能讲浆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含有prG基因的细胞质中,获得重组细胞,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灭活的病毒 

(2)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②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进行了表达(或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显示出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    浆细胞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③细胞的全能性    分化    器官和组织

(4)如图

解析

解:(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是灭活的病毒.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①在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和质粒需要使用限制酶,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

②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还需要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其目的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题目中Ⅱ所指的细胞是浆细胞,Ⅲ细胞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③若将目的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中,胚胎干细胞也能够发育成转基因动物,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但通过体外定向诱导,能培育出人造器官和组织.

(4)由于调控细胞无限增殖的prG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因此若要采用细胞核移植获得单克隆抗体时,只能讲浆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含有prG基因的细胞质中,获得重组细胞,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灭活的病毒 

(2)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②检测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是否进行了表达(或检测受体细胞是否显示出目的基因控制的性状)    浆细胞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③细胞的全能性    分化    器官和组织

(4)如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______技术的重要应用.

(2)B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______中的______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

(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______

(4)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两次筛选过程,分别筛选出______

(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

(2)B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

(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

(4)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两次筛选过程,分别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2)骨髓     造血干细胞

(3)灭活的病毒

(4)杂交瘤细胞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顺序颠倒不给分)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

(2)B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育而来.

(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

(4)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两次筛选过程,分别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体现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2)骨髓     造血干细胞

(3)灭活的病毒

(4)杂交瘤细胞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顺序颠倒不给分)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中Ⅰ、Ⅱ分别为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和培养优质奶牛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Ⅰ过程中,需先给小鼠反复注射一种纯化的______,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才能从其脾脏中获得大量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2)在①过程完成后,需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和培养,使____________(细胞)都死亡,在该培养基上能生长的甲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3)在将甲细胞进行体外或体内培养前,还需对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______,多次筛选,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特定抗体的细胞.

正确答案

解:(1)Ⅰ过程中,需先给小鼠反复注射一种纯化的特定抗原,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才能从其脾脏中获得大量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2)在①过程完成后,需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和培养,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死亡,在该培养基上能生长的甲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3)在将甲细胞进行体外或体内培养前,还需对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特定抗体的细胞.

故答案为:

(1)特定抗原

(2)未融合的亲本细胞      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3)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解析

解:(1)Ⅰ过程中,需先给小鼠反复注射一种纯化的特定抗原,使小鼠产生免疫反应,才能从其脾脏中获得大量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2)在①过程完成后,需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和培养,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死亡,在该培养基上能生长的甲细胞具有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3)在将甲细胞进行体外或体内培养前,还需对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特定抗体的细胞.

故答案为:

(1)特定抗原

(2)未融合的亲本细胞      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3)克隆化培养             抗体检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先给小鼠注射HCG,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检测的抗HCG的抗体,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______ 反应,再从小鼠的______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使用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______.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差生特异性抗体.此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应用相关技术进行______检测.经多次筛选,就能得到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

(3)培养杂交瘤细胞时,若开始培养时取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细胞,经24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64个细胞,则此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______h.

正确答案

解:(1)先给小鼠注射HCG,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检测的抗HCG的抗体,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体液免疫反应,再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使用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该融合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应用相关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就能得到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肿瘤细胞,经24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这句话可以看作,1个细胞经24小时繁殖成为64个,那么繁殖了6次,2的6次方是64,所以24小时共有6个周期,一个周期为4小时.

故答案为:

(1)体液免疫     脾脏         灭活的病毒    细胞膜的流动性

(2)抗体阳性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4

解析

解:(1)先给小鼠注射HCG,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检测的抗HCG的抗体,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体液免疫反应,再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使用的不同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该融合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将杂交瘤细胞转到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应用相关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就能得到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滴培养液观察有100个肿瘤细胞,经24h培养后,取一滴稀释100倍后再取一滴(设三次的“一滴“等量)观察,发现有64个肿瘤细胞,这句话可以看作,1个细胞经24小时繁殖成为64个,那么繁殖了6次,2的6次方是64,所以24小时共有6个周期,一个周期为4小时.

故答案为:

(1)体液免疫     脾脏         灭活的病毒    细胞膜的流动性

(2)抗体阳性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4

下一知识点 :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工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