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春•烟台期中)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问题.

图甲表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图乙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的过程图解.

(1)图甲中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原因是______

(2)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胚状体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的调节([]填序号)

(3)图乙中③、④所示的生物技术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

(4)图乙中过程③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______.过程④通常用②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

(5)图乙方法与一般的异体核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这种基因治疗所属类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甲中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原因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胚状体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①脱分化和②再分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植物激素的调节

(3)图乙中③、④所示的生物技术名称分别是核移植技术、转基因技术.

(4)图乙中过程③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含有促使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过程④通常用②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这些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具有全能性,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类细胞.

(5)图乙方法与一般的异体核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这种基因治疗所属类型为体外具有治疗.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①脱分化       ②再分化      植物激素

(3)核移植技术      转基因技术

(4)含有促使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这些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具有全能性,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类细胞

(5)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体外具有治疗

解析

解:(1)图甲中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能够被培养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原因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胚状体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①脱分化和②再分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植物激素的调节

(3)图乙中③、④所示的生物技术名称分别是核移植技术、转基因技术.

(4)图乙中过程③通常用去核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除了它体积大、易操作、营养物质丰富外,还因为它含有促使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过程④通常用②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这些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具有全能性,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类细胞.

(5)图乙方法与一般的异体核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这种基因治疗所属类型为体外具有治疗.

故答案为: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①脱分化       ②再分化      植物激素

(3)核移植技术      转基因技术

(4)含有促使细胞核全能性表达的物质     这些细胞分化程度极低,具有全能性,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各类细胞

(5)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体外具有治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制备分泌抗X抗体的过程,根据图解答问题:

(1)给小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______

(2)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的特性.

(3)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前者常用的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诱导剂是______

(4)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盐、维生素,与植物细胞培养基不同的是,还含有______

(5)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需要将所选取的组织细胞离散开,以利于细胞融合,可用______处理所选组织细胞之散开.

(6)图中有两次筛选过程,其中步骤④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步骤⑤⑥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

(7)与传统从血清提取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首先应给小鼠注射抗原,目的是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已免疫的B细胞(效应B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2)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特性.

(3)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手段,前者常用的诱导剂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是灭活病毒.

(4)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通常为合成培养基,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还应该加入动物血清或者血浆.

(5)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需要将所选取的组织细胞分散开,可用胰蛋白酶处理离体组织细胞使之分散.

(6)图中有两次筛选过程:步骤④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步骤⑤⑥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7)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其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纯度高,可以体外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产生相应的(效应)B细胞

(2)体外无限增殖   分泌特定抗体

(3)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灭活病毒

(4)动物血清

(5)胰蛋白酶

(6)杂交瘤细胞   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

(7)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纯度高

解析

解:(1)首先应给小鼠注射抗原,目的是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已免疫的B细胞(效应B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2)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特性.

(3)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技术手段,前者常用的诱导剂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是灭活病毒.

(4)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通常为合成培养基,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还应该加入动物血清或者血浆.

(5)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需要将所选取的组织细胞分散开,可用胰蛋白酶处理离体组织细胞使之分散.

(6)图中有两次筛选过程:步骤④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步骤⑤⑥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7)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其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纯度高,可以体外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产生相应的(效应)B细胞

(2)体外无限增殖   分泌特定抗体

(3)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灭活病毒

(4)动物血清

(5)胰蛋白酶

(6)杂交瘤细胞   能产生特定抗体的细胞

(7)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纯度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细胞融合技术有着广泛应用.如图1表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分别是基因型为yyRr和YYrr两个玉米品种的花粉,且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科学家分别将它们的花粉除去细胞壁,然后诱导其融合,再把这些融合细胞进行培养,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这两个品种的花粉可用化学诱导剂______诱导融合,这些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______,再经培养可以得到______种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玉米新品种.

(2)若a、b表示番茄和马铃薯两种植物的体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技术,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②a、b细胞融合之前,要用到的酶是______,酶处理后得到______

(3)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d细胞,d细胞的特点是______.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等特点.

②下列各图如图2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

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顺序: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诱导细胞融合时可用的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花粉有3种,即yR、yr、Yr,两两融合后经培养可以得到4种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玉米新品种,即yyRR、yyrr、YyRr、Yyrr.

(2)①在“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

②a、b细胞融合之前,要去除细胞壁,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

(3)①在单克隆抗体产生过程中,d表示杂交瘤细胞,具备融合前两种细胞的优点,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

②只能注射特定抗原后才能得到特定的B淋巴细胞,再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筛选后可体内培养也可以体外培养以得到大量单克隆抗体.因此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为

故答案为:

(1)聚乙二醇(PEG)    愈伤组织    4

(2)①植物体细胞杂交    再生出细胞壁     ②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原生质体

(3)①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解析

解:(1)诱导细胞融合时可用的化学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花粉有3种,即yR、yr、Yr,两两融合后经培养可以得到4种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玉米新品种,即yyRR、yyrr、YyRr、Yyrr.

(2)①在“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体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

②a、b细胞融合之前,要去除细胞壁,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

(3)①在单克隆抗体产生过程中,d表示杂交瘤细胞,具备融合前两种细胞的优点,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

②只能注射特定抗原后才能得到特定的B淋巴细胞,再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筛选后可体内培养也可以体外培养以得到大量单克隆抗体.因此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为

故答案为:

(1)聚乙二醇(PEG)    愈伤组织    4

(2)①植物体细胞杂交    再生出细胞壁     ②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原生质体

(3)①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的抗体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要进行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进行动物细胞融合,可见细胞的融合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则在实验中,需用到的酶主要有______和酶等.

(2)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则由d细胞形成杂种植株的原理是______,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

(3)若a、b分别为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则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等特点,而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的特点.

(4)如图2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

(2)杂种细胞能发育成杂种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源杂交的不亲和的障碍.

(3)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其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的特点.

(4)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因此,图中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是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   果胶酶

(2)植物细胞全能性    克服了远源杂交的不亲和的障碍

(3)无限增殖,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

(4)

解析

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壁.

(2)杂种细胞能发育成杂种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源杂交的不亲和的障碍.

(3)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由d细胞产生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其与普通血清抗体相比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的特点.

(4)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因此,图中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顺序是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   果胶酶

(2)植物细胞全能性    克服了远源杂交的不亲和的障碍

(3)无限增殖,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

(1)完成过程①②③所需要的酶依次是______

(2)过程⑥中,首先是经过B细胞的______过程,该过程产生的细胞有______.过程⑦产生的细胞类型可能有______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筛选才能获得相应的目的细胞.本流程图中需要进行筛选的过程有______(用数字序号表示).

(3)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______,获得的X是______.X具有______的特性.

(4)过程⑧要对经筛选获得的较稳定的X进行大规模的培养才能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除了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之外,还需要控制好培养液的______(三种要写全)等.

(5)进入人体的疫苗相当于______,但又不具有致病性.因而能刺激志愿者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在志愿者体内,抗体的产生及分泌过程中涉及到的膜结构细细胞器有______

正确答案

解:解:(1)由以上分可知①是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②③过程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有A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A基因和运载体形成A基因重组载体.

(2)过程⑥是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过程⑦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了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一共3种融合细胞.图中④⑤⑦⑧过程都要经过筛选.

(3)过程⑦是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目的是获取杂交瘤细胞,其具有能在体外大量繁殖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性.

(4)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除了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之外,还需要控制好培养液的溶解氧、酸碱度和渗透压等.

(5)疫苗相当于抗原,但又不具有致病性.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其产生及分泌过程中涉及到的膜结构细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故答案为:

(1)逆转录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或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2)增殖、分化   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浆细胞)  3   ④⑤⑦⑧

(3)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  能在体外大量繁殖和产生特异性抗体

(4)溶解氧、酸碱度和渗透压

(6)抗原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解析

解:解:(1)由以上分可知①是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②③过程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有A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A基因和运载体形成A基因重组载体.

(2)过程⑥是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过程⑦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了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一共3种融合细胞.图中④⑤⑦⑧过程都要经过筛选.

(3)过程⑦是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过程,目的是获取杂交瘤细胞,其具有能在体外大量繁殖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性.

(4)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除了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之外,还需要控制好培养液的溶解氧、酸碱度和渗透压等.

(5)疫苗相当于抗原,但又不具有致病性.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其产生及分泌过程中涉及到的膜结构细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故答案为:

(1)逆转录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或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

(2)增殖、分化   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浆细胞)  3   ④⑤⑦⑧

(3)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  能在体外大量繁殖和产生特异性抗体

(4)溶解氧、酸碱度和渗透压

(6)抗原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指的是______

(2)实际操作时,要得到所需的杂交瘤细胞,②过程至少要经历______次筛选,一是因为同种细胞会出现自融现象,二是因为每一个B淋巴细胞能分泌______种抗体,所以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还要进行______检验.

(3)图中③指的是______,如果用该种方式培养,需使受体小鼠不产生______

(4)单克隆抗体与普通抗体相比较,具有______且可能大量制备等优点.

(5)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用途有______.(至少举出两例)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①指的是注射特异性抗原,使小鼠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效应B细胞.

(2)实际操作时,要得到所需的杂交瘤细胞,②过程至少要经历两次筛选,一是因为同种细胞会出现自融现象,二是因为每一个B淋巴细胞能分泌1种抗体,所以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还要进行抗体阳性检验.

(3)图中③指的是体内培养,如果用该种方式培养,需使受体小鼠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4)单克隆抗体与普通抗体相比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可能大量制备等优点.

(5)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用途有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故答案为:

(1)注射特异性抗原

(2)两    1    抗体阳性

(3)体内培养    免疫排斥反应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5)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解析

解:(1)图中①指的是注射特异性抗原,使小鼠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效应B细胞.

(2)实际操作时,要得到所需的杂交瘤细胞,②过程至少要经历两次筛选,一是因为同种细胞会出现自融现象,二是因为每一个B淋巴细胞能分泌1种抗体,所以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还要进行抗体阳性检验.

(3)图中③指的是体内培养,如果用该种方式培养,需使受体小鼠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4)单克隆抗体与普通抗体相比较,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可能大量制备等优点.

(5)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用途有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故答案为:

(1)注射特异性抗原

(2)两    1    抗体阳性

(3)体内培养    免疫排斥反应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5)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黄山校级月考)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部分流程如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______

(2)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______两种工具酶.由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______以及复制原点等.

(3)过程④要检测A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法;要检测A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是否翻译出蛋白质,需用______法.

(4)与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突出的优点是______,并能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__两大技术.

(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其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筛选时所用的培养基是特定的______培养基.

(7)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微生物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有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可知①是逆转录.

(2)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有A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A基因和运载体形成A基因重组载体.由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以及复制原点等.

(3)过程④要检测A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法,要检测A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是否翻译出蛋白质,需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4)与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突出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技术.

(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一次是用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用专一抗体检测方法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7)在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微生物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工具酶的主要来源、提供目的基因、提供载体、基因文库中的受体细胞等

故答案为:

(1)逆转录

(2)DNA连接酶    标记基因

(3)DNA分子杂交   抗原抗体杂交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5)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6)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选择性

(7)工具酶的主要来源   提供运载体    提供目的基因     基因文库中的受体细胞

解析

解:(1)由以上分可知①是逆转录.

(2)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有A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A基因和运载体形成A基因重组载体.由过程③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其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以及复制原点等.

(3)过程④要检测A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法,要检测A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是否翻译出蛋白质,需用抗原抗体杂交法.

(4)与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突出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大技术.

(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的目的不同,一次是用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另一次是用专一抗体检测方法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7)在通过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植物的过程中,微生物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工具酶的主要来源、提供目的基因、提供载体、基因文库中的受体细胞等

故答案为:

(1)逆转录

(2)DNA连接酶    标记基因

(3)DNA分子杂交   抗原抗体杂交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5)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6)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选择性

(7)工具酶的主要来源   提供运载体    提供目的基因     基因文库中的受体细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利用细胞工程方法可制备出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首先将______注射入小鼠体内,然后从小鼠的______中获得B淋巴细胞.

(2)将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融合过程中使用的与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的诱导因素是______.经过诱导后,考虑两两融合,能获得______种杂交细胞,因此还要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多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种细胞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3)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培养,培养基是按照细胞的需求将各种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该培养基需加入糖、氨基酸、无机盐和____________及血清血浆等,通入二氧化碳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4)该技术的基础是______,利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诊断出SARS病毒感染者,原理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制备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首先将相应的特定的抗原注射入小鼠体内,然后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得B淋巴细胞.

(2)将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融合过程中使用的与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的诱导因素是灭火的病毒.经过诱导后,考虑两两融合,能获得3种融合细胞,AA型、BB型、AB型,因此还要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多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种细胞应具有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

(3)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培养,培养基是按照细胞需求将各种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该培养基需加入糖、氨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及血清血浆等,通入二氧化碳的主要目的是维持pH稳定.

(4)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利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诊断出SARS病毒感染者,原理是针对SARS病毒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

故答案为:

(1)特定的抗原   脾脏

(2)灭活的病毒    3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

(3)促生长因子  微量元素  维持pH稳定 

(4)动物细胞培养   针对SARS病毒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

解析

解:(1)制备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首先将相应的特定的抗原注射入小鼠体内,然后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得B淋巴细胞.

(2)将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融合过程中使用的与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的诱导因素是灭火的病毒.经过诱导后,考虑两两融合,能获得3种融合细胞,AA型、BB型、AB型,因此还要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通过多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种细胞应具有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

(3)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培养,培养基是按照细胞需求将各种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制的,该培养基需加入糖、氨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及血清血浆等,通入二氧化碳的主要目的是维持pH稳定.

(4)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利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诊断出SARS病毒感染者,原理是针对SARS病毒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

故答案为:

(1)特定的抗原   脾脏

(2)灭活的病毒    3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所需抗体

(3)促生长因子  微量元素  维持pH稳定 

(4)动物细胞培养   针对SARS病毒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细胞工程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对月季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需鉴定月季花粉的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法.花药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25℃,PH值为5.8,幼小植株形成后,应进行______

(2)在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36.5+0.5℃左右,较适宜的PH值为7.2-7.4.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要使贴壁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______酶处理.

(3)如果用小鼠体内经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可以得到多种细胞,经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若将这些细胞进行培养,会产生______,这种抗体具有______的特点.

正确答案

解:(1)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焙花青-铬矾法蓝黑色.花药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25℃,PH值为5.8,幼小植株形成后,应进行光照.

(2)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要使贴壁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3)如果用小鼠体内经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可以得到多种细胞,经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若将这些细胞进行培养,会产生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特点.

故答案为:

(1)醋酸洋红              光照

(2)接触抑制             胰蛋白

(3)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解:(1)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焙花青-铬矾法蓝黑色.花药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25℃,PH值为5.8,幼小植株形成后,应进行光照.

(2)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要使贴壁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3)如果用小鼠体内经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可以得到多种细胞,经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若将这些细胞进行培养,会产生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特点.

故答案为:

(1)醋酸洋红              光照

(2)接触抑制             胰蛋白

(3)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禽流感疫情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有些国家还出现了人感染的病例.现在,科学家们已陆续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 若生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______(选择“感染”或“未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体内的______细胞,相对于植物细胞促进融合,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方法特殊的是______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_____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培养基筛选出______(填特点)的D细胞用于培养.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3)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第二次筛选,选出______的细胞.最后将选出的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小鼠腹腔内增殖,从____________中,就可以提取出单克隆抗体了.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是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或人的效应B细胞.相对于植物细胞促进融合,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方法特殊的是灭活的病毒.

(2)若只考虑两两细胞融合,则融合的细胞有三种:B细胞之间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融合及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所需还需要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该培养基中只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存活,即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第二次筛选,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将选出的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小鼠腹腔内增殖,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单克隆抗体了.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感染  效应B    灭活的病毒

(2)3     能无限增殖     杂交瘤细胞

(3)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    培养液    小鼠腹水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是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或人的效应B细胞.相对于植物细胞促进融合,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方法特殊的是灭活的病毒.

(2)若只考虑两两细胞融合,则融合的细胞有三种:B细胞之间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融合及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所需还需要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该培养基中只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存活,即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经过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第二次筛选,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将选出的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小鼠腹腔内增殖,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提取出单克隆抗体了.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具有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感染  效应B    灭活的病毒

(2)3     能无限增殖     杂交瘤细胞

(3)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    培养液    小鼠腹水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______ 种融合细胞.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原理.

方法:______

原理:______

(3)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有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

(4)C株有d酶活性;

(5)A、B、C株均无e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试管中有人的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促溶剂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以下3种细胞的融合情况,人的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融合,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人的淋巴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实验需要的是第3种细胞,即杂交瘤细胞.  

(2)根据题目要求,可在培养液中加氨基嘌呤,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根据A、B、C株均有b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根据A、B、C株均无e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e酶合成的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同理可推知,支配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支配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支配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2  

(2)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收集增殖的细胞  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6  1  2  7  8

解析

解:(1)试管中有人的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促溶剂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以下3种细胞的融合情况,人的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融合,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人的淋巴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实验需要的是第3种细胞,即杂交瘤细胞.  

(2)根据题目要求,可在培养液中加氨基嘌呤,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根据A、B、C株均有b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根据A、B、C株均无e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e酶合成的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同理可推知,支配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支配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支配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2  

(2)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收集增殖的细胞  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6  1  2  7  8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禽流感疫情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有些国家还出现了人感染的病例.现在,科学家们已陆续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若生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体内的______细胞,促进d过程的常用诱导剂是______

(2)若细胞A含2X条染色体,细胞B含有2Y条染色体,则杂种细胞C染色体数为______

(3)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种类型的C细胞,筛选出来的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特点是______

(4)D细胞的体外培养时,将其置于含______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

(5)在对禽流感病毒进行研究时,需对这种病毒进行培养.在培养时(能/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从被特定抗原感染的机体中获得相应的浆细胞.诱导细胞融合的诱导剂有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

(2)若细胞A含2X条染色体,细胞B含有2Y条染色体,则杂种细胞C染色体数为2X+2Y.

(3)若只考虑两两细胞融合,则融合的细胞有三种:B细胞之间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融合及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所需还需要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该培养基中只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存活,即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必须通入O2和CO2(95%空气和5%二氧化碳),通入CO2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培养病毒,因为 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中才能繁殖.

故答案为:

(1)B淋巴细胞((效应B)  聚乙二醇(PEG)或灭活的病毒

(2)2X+2Y           

(3)3  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95%空气和5%二氧化碳

(5)不能  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中才能繁殖

解析

解:(1)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从被特定抗原感染的机体中获得相应的浆细胞.诱导细胞融合的诱导剂有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

(2)若细胞A含2X条染色体,细胞B含有2Y条染色体,则杂种细胞C染色体数为2X+2Y.

(3)若只考虑两两细胞融合,则融合的细胞有三种:B细胞之间融合、骨髓瘤细胞之间融合及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所需还需要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该培养基中只有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存活,即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必须通入O2和CO2(95%空气和5%二氧化碳),通入CO2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培养病毒,因为 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中才能繁殖.

故答案为:

(1)B淋巴细胞((效应B)  聚乙二醇(PEG)或灭活的病毒

(2)2X+2Y           

(3)3  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95%空气和5%二氧化碳

(5)不能  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中才能繁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

(3)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第四次注射后X、Y、Z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小鼠Y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由于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因此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杂交瘤细胞中有1个细胞核.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和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融合后,染色体可达100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临时加倍为200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能无限增殖,因此经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不能存活.

故答案为:

(1)四    Y     Y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1   200 

(4)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

解:(1)由图可知,第四次注射后X、Y、Z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小鼠Y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由于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因此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杂交瘤细胞中有1个细胞核.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和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融合后,染色体可达100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临时加倍为200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能无限增殖,因此经经多次传代培养后不能存活.

故答案为:

(1)四    Y     Y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1   200 

(4)不能无限增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和经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图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包括______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过程,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首先要将动物组织剪碎,然后用______处理,以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

(2)A细胞的特点是______,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______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具有______的特点.

(4)Ⅱ过程优质奶牛的培育过程需要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其生理基础是______

(5)若要同时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Ⅱ中囊胚进行______,操作过程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正确答案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过程,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要将动物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2)诱导融合的细胞有三种,已免疫B细胞的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的自身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A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增殖和产生特定抗体,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

(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在体外大量生产.

(4)Ⅱ过程优质奶牛的培育过程需要进行胚胎移植,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5)对Ⅱ中囊胚进行胚胎分割移植(或胚胎分割),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注意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故答案为:(1)动物细胞融合    胰蛋白酶

(2)无限增殖和产生特定抗体     克隆化培养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5)胚胎分割移植(或胚胎分割) 注意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解析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两个过程,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要将动物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2)诱导融合的细胞有三种,已免疫B细胞的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的自身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A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增殖和产生特定抗体,经选择性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

(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在体外大量生产.

(4)Ⅱ过程优质奶牛的培育过程需要进行胚胎移植,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5)对Ⅱ中囊胚进行胚胎分割移植(或胚胎分割),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注意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故答案为:(1)动物细胞融合    胰蛋白酶

(2)无限增殖和产生特定抗体     克隆化培养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5)胚胎分割移植(或胚胎分割) 注意将囊胚的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

下一知识点 :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工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