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工程
- 共5750题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和______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______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免疫.
(3)在细胞内DNA的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嘌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作用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
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培养时温度应为______℃.
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正确答案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抗原,使小鼠产生免疫产生能分泌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3)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氨基嘌呤可以阻断合成DNA;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可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可知在配制的HAT培养基中添加的氨基酸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培养时温度应为36.5±0.5℃.
②杂交瘤细胞具有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它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2)抗原 抗体 体液
(3)①氨基酸 36.5±0.5 ②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
解析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抗原,使小鼠产生免疫产生能分泌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3)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氨基嘌呤可以阻断合成DNA;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可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可知在配制的HAT培养基中添加的氨基酸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培养时温度应为36.5±0.5℃.
②杂交瘤细胞具有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它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2)抗原 抗体 体液
(3)①氨基酸 36.5±0.5 ②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有什么区别?______.
正确答案
解: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共有2次筛选,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这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不同:第一次筛选的原理是细胞中DNA合成有2种途径,方法是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第二次筛选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是抗体阳性检测.
故答案为:
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不同:第一次筛选的原理是细胞中DNA合成有2种途径,方法是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第二次筛选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是抗体阳性检测.
解析
解: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共有2次筛选,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这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不同:第一次筛选的原理是细胞中DNA合成有2种途径,方法是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第二次筛选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是抗体阳性检测.
故答案为:
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不同:第一次筛选的原理是细胞中DNA合成有2种途径,方法是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第二次筛选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是抗体阳性检测.
回答有关生物技术的问题
Ⅰ.抗体的制备经历了细胞学层面和分子学层面两种合成途径的研究.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3.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免疫学称细胞A为______,该细胞在人体主要介导______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______,其中①是______过程,Y细胞称为______.
Ⅱ.图中,结构甲的建构可用下图1和2表示.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下表所示.
(1)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其产物长度为______.
(2)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中分离出图1及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______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3)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拼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用添加抗生素B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正确答案
解:Ⅰ、(1)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提取出A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在人体参与体液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是细胞融合过程,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Ⅱ、(1)SmaⅠ识别的序列为GGGCCC,切割会产生平末端;图1中DNA片段含有两个SmaⅠ识别位点,第一个识别位点在左端534 bp序列向右三个碱基对的位置;第二个识别位点在右端658bp序列向左三个碱基的位置,从而两个位点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的长度分布为534+3,796-3-3,658+3,即得到的DNA片段长度为537、790、661.
(2)在杂合子体内含有基因D和基因d,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两个识别位点,经过SmaI完全切割会产生537bp、790bp和661bp三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一个识别位点,经过切割后会产生1327bp和661bp两种长度的片段,综上,杂合子中分离到该基因的DNA片段经过切割后会产生4种不同长度的片段.
(3)能够获取目的基因并切开质粒的限制酶有识别序列为GGATCC的BamH I和识别序列为GATC的MboI,若使用Mbo I会同时破坏质粒中的抗生素A抗性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所以要用BamH I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保留了完整的抗生素B抗性基因,便于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目的基因两端的末端和质粒切割后的两个末端都能进行互补,可能出现目的基因反向连接在运载体上的情况,导致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
故答案为:
Ⅰ、(1)、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 体液
(2)、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
Ⅱ、(1)、537、790、661(写全给分)
(2)、4
(3)、BamHⅠ
解析
解:Ⅰ、(1)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提取出A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在人体参与体液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是细胞融合过程,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Ⅱ、(1)SmaⅠ识别的序列为GGGCCC,切割会产生平末端;图1中DNA片段含有两个SmaⅠ识别位点,第一个识别位点在左端534 bp序列向右三个碱基对的位置;第二个识别位点在右端658bp序列向左三个碱基的位置,从而两个位点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的长度分布为534+3,796-3-3,658+3,即得到的DNA片段长度为537、790、661.
(2)在杂合子体内含有基因D和基因d,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两个识别位点,经过SmaI完全切割会产生537bp、790bp和661bp三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一个识别位点,经过切割后会产生1327bp和661bp两种长度的片段,综上,杂合子中分离到该基因的DNA片段经过切割后会产生4种不同长度的片段.
(3)能够获取目的基因并切开质粒的限制酶有识别序列为GGATCC的BamH I和识别序列为GATC的MboI,若使用Mbo I会同时破坏质粒中的抗生素A抗性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所以要用BamH I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保留了完整的抗生素B抗性基因,便于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目的基因两端的末端和质粒切割后的两个末端都能进行互补,可能出现目的基因反向连接在运载体上的情况,导致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
故答案为:
Ⅰ、(1)、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 体液
(2)、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
Ⅱ、(1)、537、790、661(写全给分)
(2)、4
(3)、BamHⅠ
回答有关生物技术的问题.
I:抗体的制备经历了细胞学层面和分子学层面两种合成途径的研究.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免疫学称细胞A为______.
(2)①至②过程中获取的抗体称为______,其中①是______.
Ⅱ:如图中,结构甲的建构可用下图1和2表示.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下表所示.
(3)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其产物长度为______bp.
(4)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中分离出图1及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______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5)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拼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添加______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6)目的基因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能否特异性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______(填能或不能)
正确答案
解:Ⅰ、(1)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提取出A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在人体参与体液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是细胞融合过程,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Ⅱ、(3)SmaⅠ识别的序列为GGGCCC,切割会产生平末端;图1中DNA片段含有两个SmaⅠ识别位点,第一个识别位点在左端534 bp序列向右三个碱基对的位置;第二个识别位点在右端658bp序列向左三个碱基的位置,从而两个位点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的长度分布为534+3,796-3-3,658+3,即得到的DNA片段长度为537、790、661.
(4)在杂合子体内含有基因D和基因d,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两个识别位点,经过SmaI完全切割会产生537bp、790bp和661bp三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一个识别位点,经过切割后会产生1327bp和661bp两种长度的片段,综上,杂合子中分离到该基因的DNA片段经过切割后会产生4种不同长度的片段.
(5)能够获取目的基因并切开质粒的限制酶有识别序列为GGATCC的BamH I和识别序列为GATC的MboI,若使用Mbo I会同时破坏质粒中的抗生素A抗性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所以要用BamHI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保留了完整的抗生素B抗性基因,便于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目的基因两端的末端和质粒切割后的两个末端都能进行互补,可能出现目的基因反向连接在运载体上的情况,可能导致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
(6)目的基因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能特异性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信使ENA.
故答案为:
Ⅰ(1)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
(2)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Ⅱ(3)537、790、661(写全给分)
(4)4
(5)BamHⅠ抗生素B
(6)能
解析
解:Ⅰ、(1)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提取出A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在人体参与体液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是细胞融合过程,Y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
Ⅱ、(3)SmaⅠ识别的序列为GGGCCC,切割会产生平末端;图1中DNA片段含有两个SmaⅠ识别位点,第一个识别位点在左端534 bp序列向右三个碱基对的位置;第二个识别位点在右端658bp序列向左三个碱基的位置,从而两个位点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的长度分布为534+3,796-3-3,658+3,即得到的DNA片段长度为537、790、661.
(4)在杂合子体内含有基因D和基因d,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两个识别位点,经过SmaI完全切割会产生537bp、790bp和661bp三种不同长度的片段,基因d的序列中含有一个识别位点,经过切割后会产生1327bp和661bp两种长度的片段,综上,杂合子中分离到该基因的DNA片段经过切割后会产生4种不同长度的片段.
(5)能够获取目的基因并切开质粒的限制酶有识别序列为GGATCC的BamH I和识别序列为GATC的MboI,若使用Mbo I会同时破坏质粒中的抗生素A抗性基因和抗生素B抗性基因,所以要用BamHI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后保留了完整的抗生素B抗性基因,便于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因为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是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目的基因两端的末端和质粒切割后的两个末端都能进行互补,可能出现目的基因反向连接在运载体上的情况,可能导致基因D不能正确表达.
(6)目的基因表达过程中,RNA聚合酶能特异性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信使ENA.
故答案为:
Ⅰ(1)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
(2)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
Ⅱ(3)537、790、661(写全给分)
(4)4
(5)BamHⅠ抗生素B
(6)能
1975年科学家首次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单克隆抗体.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通过①过程得到的B淋巴细胞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______,该处理的实质是在小鼠体内发生______过程.
(2)病原体注入小鼠体内后,通常需要经过______细胞的处理后,才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3)制备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淋巴细胞一般从脾中采集,然后以______作诱导剂,使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和克隆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的特点.
(4)骨髓瘤细胞与进行原代培养的细胞相比较,核物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从而违背了“程序性细胞死亡”规则,打破了细胞产生与死亡的动态平衡.
(5)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______.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正确答案
解:(1)通过①过程得到的B淋巴细胞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注射相应抗原,获取的是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该处理的实质是在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过程.
(2)病原体注入小鼠体内后,通常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后,才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3)制备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淋巴细胞一般从脾中采集,然后以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使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和克隆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特点.
(4)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是癌细胞,而癌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
(5)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部位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故答案为:
(1)注射相应抗原 体液免疫
(2)吞噬
(3)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 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4)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解析
解:(1)通过①过程得到的B淋巴细胞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之前,应对小鼠进行的处理是注射相应抗原,获取的是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该处理的实质是在小鼠体内发生体液免疫过程.
(2)病原体注入小鼠体内后,通常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后,才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3)制备单克隆抗体所用的B淋巴细胞一般从脾中采集,然后以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使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筛选和克隆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特点.
(4)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是癌细胞,而癌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
(5)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从图中可以看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运用了部位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故答案为:
(1)注射相应抗原 体液免疫
(2)吞噬
(3)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 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4)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5)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Graves 病(GD)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研究发现,GD患者甲状腺细胞表面表达大量细胞间粘附分子I(ICAM-1),导致甲状腺肿大.科研人员通过制备单克隆抗体,对治疗GD进行了尝试.
(1)用ICAM-1作为抗原间隔多次免疫若干只小鼠,几周后取这些免疫小鼠的血清,分别加入多孔培养板的不同孔中,多孔培养板中需加入______以检测这些小鼠产生的抗体.依据反应结果,选出______反应最强的培养孔所对应的小鼠M.
(2)实验用骨髓瘤细胞置于______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融合前将部分培养细胞置于含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______(填“有”或“无”)骨髓瘤细胞生长,说明培养基符合实验要求.
(3)取小鼠M 的脾脏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与实验用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______能力的细胞.将获得的上述细胞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用ICAM-1检测,从中选择______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中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实验用抗体.
(4)若进一步比较实验用抗体和131I对GD 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可将若干GD 模型小鼠等分为三组,请补充下表中的实验设计.
正确答案
解:(1)用ICAM-1作为抗原间隔多次免疫若干只小鼠,几周后取这些免疫小鼠的血清,分别加入多孔培养板的不同孔中,多孔培养板中需加入ICAM-1以检测这些小鼠产生的抗体.依据反应结果,选出阳性(或“抗原-抗体”)反应最强的培养孔所对应的小鼠M.
(2)实验用骨髓瘤细胞置于(5%)CO2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融合前将部分培养细胞置于含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无骨髓瘤细胞生长,说明培养基符合实验要求.
(3)取小鼠M的脾脏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与实验用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将获得的上述细胞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用ICAM-1检测,从中选择大量产生抗ICAM-1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中克隆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实验用抗体.
(4)根据题干中实验目的“比较实验用抗体和131I对GD 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组(C)中应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ICAM-1 阳性(或“抗原-抗体”)
(2)(5%)CO2 无
(3)无限增殖 大量产生抗ICAM-1 抗体 克隆
(4)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
解析
解:(1)用ICAM-1作为抗原间隔多次免疫若干只小鼠,几周后取这些免疫小鼠的血清,分别加入多孔培养板的不同孔中,多孔培养板中需加入ICAM-1以检测这些小鼠产生的抗体.依据反应结果,选出阳性(或“抗原-抗体”)反应最强的培养孔所对应的小鼠M.
(2)实验用骨髓瘤细胞置于(5%)CO2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融合前将部分培养细胞置于含HAT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无骨髓瘤细胞生长,说明培养基符合实验要求.
(3)取小鼠M的脾脏细胞制备成细胞悬液,与实验用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将获得的上述细胞在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用ICAM-1检测,从中选择大量产生抗ICAM-1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中克隆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实验用抗体.
(4)根据题干中实验目的“比较实验用抗体和131I对GD 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组(C)中应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ICAM-1 阳性(或“抗原-抗体”)
(2)(5%)CO2 无
(3)无限增殖 大量产生抗ICAM-1 抗体 克隆
(4)给GD模型小鼠腹腔注射溶于0.1mL无菌生理盐水的抗ICAM-1单克隆抗体
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问题抗体的制备经历了细胞学层面和分子学层面两个合成途径的研究.如图1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重复注射的目的是______.免疫学称细胞A为______,该细胞的免疫作用被称为______免疫.
(2)过程①至②获所取的抗体称为______,其中Y细胞称为______.
(3)③至⑥流程获取抗体的技术称为______技术.过程⑤需要限制性内切酶,还需要______酶.V1基因体外扩增的技术一般简称为______.
用限制酶EcoRV单独切割该普通质粒,可产生14kb(1kb即1000个碱基对)的长链,而同时用限制酶EcoRV、Mbol联合切割同一种质粒,得到三种长度的DNA片段,见图2,其中*表示EcoRV限制酶切割的一个粘性末端.
(4)若Mbol限制酶独立切割该普通质粒,则可以产生的长度为______的DNA片段.
(5)EcoRV限制酶切割普通质粒的切割位点如图3,*为切割点.请在答题卡的图上的大致位置上也用箭头标出Mbol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并标示相应片段长度.
基因工程中的检测筛选是一个重要的步骤.若图4中箭头表示大肠杆菌质粒的相关基因与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图5示意有关限制酶在DNA分子中的具体切点.图6表示运用影印培养法(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能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培养方法)检测基因表达载体是否导入大肠杆菌.
(6)培养基除了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成分外,培养基A和培养基B分别还含有______、______.从检测筛选的结果分析,含有目的基因的是______菌落中的细菌.
正确答案
解:(1)向健康人体注射重复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增加抗原数量,引起显著免疫反应,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参与体液免疫.
(2)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即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繁殖,进而产生单克隆抗体.
(3)③至⑥流程属于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工程.过程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V1基因体外扩增的技术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技术,原理是DNA复制.
(4)从题目的已知条件看,该质粒共有碱基14kb,在质粒上有MboI酶的两个切点,有EcoRV酶的一个切点,再根据二者共切后的片段分成情况,即可绘制出在质粒上两种酶的切点.
(5)根据上题切割位点,去除EcoRV酶的一个切点,则Mbol限制酶独立切割普通质粒,则可以产生的长度为8KB与6KB的DNA片段.
(6)培养基A中菌落不变,说明培养基中四环素,使得含有重组质粒和非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存活,则可能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菌6个;培养基B中菌落4个,则培养基B中含有青霉素,使得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不能存活,含有目的基因的是2个细菌.
故答案为:(1)、增加抗原数量,引起显著免疫反应 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 体液
(2)、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3)、转基因技术 DNA连接酶 PCR技术
(4)、8KB与6KB
(5)
(6)、四环素 青霉素(青霉素和四环素) 2和6
解析
解:(1)向健康人体注射重复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增加抗原数量,引起显著免疫反应,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参与体液免疫.
(2)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即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繁殖,进而产生单克隆抗体.
(3)③至⑥流程属于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基因工程.过程⑤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V1基因体外扩增的技术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简称PCR技术,原理是DNA复制.
(4)从题目的已知条件看,该质粒共有碱基14kb,在质粒上有MboI酶的两个切点,有EcoRV酶的一个切点,再根据二者共切后的片段分成情况,即可绘制出在质粒上两种酶的切点.
(5)根据上题切割位点,去除EcoRV酶的一个切点,则Mbol限制酶独立切割普通质粒,则可以产生的长度为8KB与6KB的DNA片段.
(6)培养基A中菌落不变,说明培养基中四环素,使得含有重组质粒和非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存活,则可能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菌6个;培养基B中菌落4个,则培养基B中含有青霉素,使得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不能存活,含有目的基因的是2个细菌.
故答案为:(1)、增加抗原数量,引起显著免疫反应 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 体液
(2)、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
(3)、转基因技术 DNA连接酶 PCR技术
(4)、8KB与6KB
(5)
(6)、四环素 青霉素(青霉素和四环素) 2和6
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对动物细胞来说,②过程独有的方法是______.③过程的目的是______.④过程的目的是获得______.
(2)在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感染,应向培养液中添加______;其体外培养需用CO2培养箱,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3)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______中使其增殖.
(4)单克隆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①过程是将特定的抗原注射小鼠.对动物细胞来说,②过程独有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③过程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④过程的目的是获得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在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感染,应向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其体外培养需用CO2培养箱,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使其增殖.
(4)单克隆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将特定的抗原注射小鼠 灭活的病毒 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抗生素 维持培养液的pH
(3)腹腔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解:(1)图中①过程是将特定的抗原注射小鼠.对动物细胞来说,②过程独有的方法是灭活的病毒.③过程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④过程的目的是获得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在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感染,应向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其体外培养需用CO2培养箱,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3)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使其增殖.
(4)单克隆抗体与传统抗体相比,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将特定的抗原注射小鼠 灭活的病毒 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抗生素 维持培养液的pH
(3)腹腔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图1表示抗体的基本结构,VL是轻链可变区,VH是重链可变区.不同抗体可变区不同.杂交瘤技术的出现使抗体的制备进入了单克隆时代,而20世纪90年代发明的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为单抗的制备开辟了全新领域.图2 人源性噬菌体抗体生产过程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主要利用了杂交瘤细胞______特性.
(2)在免疫过程中,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重复注射的目的是______.
(3)过程①使用了RT-PCR技术,与常规PCR技术相比较,RT一PCR增加了______过程.RT-PCR过程中,研究者为了仅使人体抗体基因得到扩增,应以______作为引物.
(4)为了使④过程成功率更高,应该使用______处理大肠杆菌.
(5)从人源性噬菌体抗体生产过程分析,含抗体基因片段最终需要整合到______中.
正确答案
解:(1)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2)人工免疫时需要定期注射抗原,其目的是加强免疫,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浆细胞.
(3)过程①先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然后再利用PCR使其扩增;在PCR中需要加入特定的引物.
(4)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时,需要先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5)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是其遗传物质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因此需要将含抗体基因片段整合到噬菌体DNA中.
故答案为:
(1)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2)加强免疫,增加体内特定浆细胞的数量
(3)逆转录 人抗体基因中的特定碱基序列
(4)钙离子
(5)噬菌体DNA
解析
解:(1)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2)人工免疫时需要定期注射抗原,其目的是加强免疫,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浆细胞.
(3)过程①先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然后再利用PCR使其扩增;在PCR中需要加入特定的引物.
(4)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时,需要先用钙离子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5)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是其遗传物质DNA进入大肠杆菌体内,因此需要将含抗体基因片段整合到噬菌体DNA中.
故答案为:
(1)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
(2)加强免疫,增加体内特定浆细胞的数量
(3)逆转录 人抗体基因中的特定碱基序列
(4)钙离子
(5)噬菌体DN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和______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______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免疫.
(3)在细胞内DNA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喋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作用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
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正确答案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诱导过程有:正常小鼠免疫处理、动物细胞的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培养、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提纯.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注射抗原,使小鼠产生分泌抗HCG抗体相应的效应B淋巴细胞.抗体是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活性物质.
(3))①氨基喋呤可以阻断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因此配制的HAT培养基中添加氨基喋呤的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是抗原,可以与抗HC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2)抗原 抗体 体液
(3)①氨基喋呤 ②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
解析
解:(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诱导过程有:正常小鼠免疫处理、动物细胞的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培养、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的提纯.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如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注射抗原,使小鼠产生分泌抗HCG抗体相应的效应B淋巴细胞.抗体是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活性物质.
(3))①氨基喋呤可以阻断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因此配制的HAT培养基中添加氨基喋呤的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是抗原,可以与抗HC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2)抗原 抗体 体液
(3)①氨基喋呤 ②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
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______处理,除去了细胞壁;常用______方法诱导其融合,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
(2)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______,然后用______使其分散开来制成细胞悬液.
(3)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将融合的细胞用__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克隆.若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可从______提取大量单克隆抗体.
(4)临床使用的小鼠免疫后制备的鼠源性单抗,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之一是会引起人体抗鼠源抗体反应.某病人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这种病毒量又开始上升,排除病毒变异的因素,上升原因还可能是人体产生______,使鼠源抗体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5)研究人员应用______,改造了鼠源性抗体分子的结构,降低了鼠源性抗体的人体反应.
正确答案
解:(1)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因此植物细胞融合前应该先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物理方法是电刺激、振动、离心;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产生新的细胞壁.
(2)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开来制成细胞悬液.
(3)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将融合的细胞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克隆.若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可从培养液提取大量单克隆抗体.
(4)临床使用的小鼠免疫后制备的鼠源性单抗,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之一是会引起人体抗鼠源抗体反应.某病人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这种病毒量又开始上升,排除病毒变异的因素,上升原因还可能是人体产生抗鼠源性抗体的抗体,使鼠源抗体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5)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应该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电刺激 产生新的细胞壁
(2)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胰蛋白酶
(3)选择培养基 培养液
(4)抗鼠源性抗体的抗体
(5)蛋白质工程
解析
解:(1)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因此植物细胞融合前应该先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的物理方法是电刺激、振动、离心;融合完成的标志是产生新的细胞壁.
(2)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然后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开来制成细胞悬液.
(3)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将融合的细胞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克隆.若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可从培养液提取大量单克隆抗体.
(4)临床使用的小鼠免疫后制备的鼠源性单抗,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之一是会引起人体抗鼠源抗体反应.某病人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这种病毒量又开始上升,排除病毒变异的因素,上升原因还可能是人体产生抗鼠源性抗体的抗体,使鼠源抗体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5)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应该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
故答案为: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电刺激 产生新的细胞壁
(2)动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胰蛋白酶
(3)选择培养基 培养液
(4)抗鼠源性抗体的抗体
(5)蛋白质工程
下列是制备分泌抗原X抗体的过程,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步骤:
①将______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淋巴细胞,其中至少1个淋巴细胞带有抗该抗原的抗体.
②将步骤①获得的B淋巴细胞与步骤②培养的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
③将诱导后产生的多种细胞,放在含______培养基的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筛选.
④这样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B淋巴细胞的______能力.
⑤检测和分离带有抗X抗体的阳性细胞,培养板中每孔放一个______细胞进行培养.
⑥将阳性细胞进行增殖,从而制备出大量抗该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是由同样的抗体分子组成,与一般的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
(3)用本法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仍具有局限性,因为它是用小鼠的细胞制备的,其化学本质是______,对人类有异物性和免疫原性.
正确答案
解:(1)①要获得能够产生抗X抗原的抗体的效应B细胞,首先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淋巴细胞,其中至少1个淋巴细胞带有抗该抗原的抗体.
③将诱导后产生的多种细胞,如杂交瘤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因此放在含选择性培养基的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④这样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产生专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能力.
(2)与一般的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用本法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仍具有局限性,因为它是用小鼠的细胞制备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人类有异物性和免疫原性.
故答案为:
(1)①抗原 ③选择性 ④产生专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2)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蛋白质
解析
解:(1)①要获得能够产生抗X抗原的抗体的效应B细胞,首先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淋巴细胞,其中至少1个淋巴细胞带有抗该抗原的抗体.
③将诱导后产生的多种细胞,如杂交瘤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因此放在含选择性培养基的多孔培养板上培养,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④这样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产生专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的能力.
(2)与一般的血清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用本法制备出的单克隆抗体仍具有局限性,因为它是用小鼠的细胞制备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人类有异物性和免疫原性.
故答案为:
(1)①抗原 ③选择性 ④产生专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2)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蛋白质
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______,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
(4)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备______特点.
(5)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______中的______细胞分化、发育而.
(6)图2表示从正常人和患者体内获取的P53基因的部分区域.与正常人相比,患者在该区域的碱基会发生改变,已知限制酶E识别序列为CCGG,若用限制酶E分别完全切割正常人和患者的P53基因部分区域(见图2),那么正常人的会被切成______个片段,而患者的则被切割成长度为______对碱基的两种片段.如果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区域经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碱基对的四种片段,那么该人的基因型是______(以P+表示正常基因,Pn表示异常基因)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之一,其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和营养充沛,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杂交瘤细胞具备骨髓瘤细胞在体外能大量增殖的特点,又具备B淋巴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5)淋巴细胞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6)由图示及限制酶E识别序列为CCGG可知,正常人的会被切成3个片段,因为正常人的该基因上有限制酶E和限制酶B的切割位点,患者的限制酶E的酶切位点消失,只有限制酶B的酶切位点,所以该基因被切除两段,长度为则被切割成长度为:290+170=460和220.如果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区域经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碱基对的四种片段,可知该人体内的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正常的,一个是突变的(异常基因),因此该人的基因型是P+Pn.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筛选杂交瘤细胞 种类和数量(浓度)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在体外大量增殖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5)骨髓 造血干
(6)3 460、220 P+Pn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之一,其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和营养充沛,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杂交瘤细胞具备骨髓瘤细胞在体外能大量增殖的特点,又具备B淋巴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5)淋巴细胞是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6)由图示及限制酶E识别序列为CCGG可知,正常人的会被切成3个片段,因为正常人的该基因上有限制酶E和限制酶B的切割位点,患者的限制酶E的酶切位点消失,只有限制酶B的酶切位点,所以该基因被切除两段,长度为则被切割成长度为:290+170=460和220.如果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区域经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碱基对的四种片段,可知该人体内的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正常的,一个是突变的(异常基因),因此该人的基因型是P+Pn.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筛选杂交瘤细胞 种类和数量(浓度)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在体外大量增殖和分泌特异性抗体
(5)骨髓 造血干
(6)3 460、220 P+Pn
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的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
(1)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______.原因是______
(2)图中②为______技术,常用______作诱导剂.该细胞的特点是既能______又能______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______.
(4)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______和______中提取.
(5)该方案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将抗原注入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因此图中实验不能成功.
(2)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再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继承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能在体外大量增殖.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培养液和小鼠腹水中提取.
(5)该方案的目的是制备破伤风杆菌的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不能 没有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无法得到产生此抗体的效应B细胞
(2)细胞融合 灭活的仙台病毒 产生特异性抗体 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
(3)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培养液 小鼠腹水
(5)制备单克隆抗体
解析
解:(1)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将抗原注入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因此图中实验不能成功.
(2)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再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继承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能在体外大量增殖.
(3)图中③进行细胞培养,目的是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破伤风杆菌的抗体最终可从培养液和小鼠腹水中提取.
(5)该方案的目的是制备破伤风杆菌的单克隆抗体.
故答案为:
(1)不能 没有将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无法得到产生此抗体的效应B细胞
(2)细胞融合 灭活的仙台病毒 产生特异性抗体 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大量增殖
(3)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
(4)培养液 小鼠腹水
(5)制备单克隆抗体
(1)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
②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的特性.
③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2)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降低观赏价值.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请据图回答:
①获得b并将b连接到a上形成c,常用到的酶有______.
②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大量培养该抗病新品种,请简述此技术的基本流程.
正确答案
解:(1)①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包括获取免疫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诱导细胞融合和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并筛选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体外或体内培养杂交瘤细胞、获取大量单克隆抗体.因此按单克隆制备过程的顺序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连接,如图可示.
②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③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①b连接到a上形成c的过程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此过程需要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b和质粒a,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它们形成重组质粒.
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离体的抗病基因的茶花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 愈伤组织
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故答案为:
(1)①
②在体外大量繁殖 产生特异性抗体
③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2)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②获得抗病基因的茶花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得到转基因金茶花
解析
解:(1)①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包括获取免疫能力的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诱导细胞融合和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并筛选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体外或体内培养杂交瘤细胞、获取大量单克隆抗体.因此按单克隆制备过程的顺序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连接,如图可示.
②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③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属于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①b连接到a上形成c的过程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此过程需要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b和质粒a,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它们形成重组质粒.
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离体的抗病基因的茶花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 愈伤组织
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故答案为:
(1)①
②在体外大量繁殖 产生特异性抗体
③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2)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②获得抗病基因的茶花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得到转基因金茶花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