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工程
- 共5750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请回答:
(1)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______.
(3)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的特点.
(4)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______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上图中的某些淋巴细胞是指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4)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上图中的某些淋巴细胞是指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4)造血干 浆细胞
解析
解:(1)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4)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上图中的某些淋巴细胞是指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3)既能大量增殖又能分泌特异性抗体
(4)造血干 浆细胞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阅读下列《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说明书)》部分内容,请据此回答
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说明书)[组成与性状]本品系用产生抗A、抗B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培育的上清液配置而成,专供鉴定人ABO血型用.[使用方法]将本品与受检红细胞盐水混合,按照有无凝集判定结果.抗A试剂能和A型血、AB型血凝集,抗B试剂能和B型血、AB型血凝集…(略)[注意事项](略)[保存及年限]有效期一年,保存于2℃~8℃.[制造单位及厂址](略)
问题:
(1)该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是通过______技术制备的.制备过程中,首先要利用______作为抗原反复注射给实验动物,一段时间后从实验动物体内提取出______细胞,并诱导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通常采用的生物诱导剂是______.之后,还需要通过多次______、______和克隆化培养,才能获得足够的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传统工艺中抗A试剂是从B型血的血清中提取.与传统工艺相比,本试剂的突出优点是______.
(3)该试剂的保存温度条件苛刻,主要是避免______.
(4)某中学兴趣小组进行“ABO”血型系统基本类型的鉴定”,设计了如表格,完成表头中a、b设计.
血型鉴定表
正确答案
解:(1)抗A和抗B血型定型试剂是单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之一.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抗原(A型血的红细胞或者B型血的红细胞 )首先注入生物体内,是其产生具有相应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A或抗B抗体的B淋巴),再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和抗体检测出能大量增殖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经过体外或体内培养,获取单克隆抗体.可以用灭活的病毒的生物方法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2)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优点.
(3)该试剂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该试剂失去药效,因此保存温度条件苛刻.
(4)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用标准抗A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根据表格中设计可推知a是与抗B血型定型试剂反应(现象).根据表格中抗A血型定型试剂反应(现象)没有凝聚,而抗B血型定型试剂反应(现象)发生凝聚,可推知其血型(b)是B型血.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A型血的红细胞或者B型血的红细胞 能产生抗A或抗B抗体的B淋巴 灭活的病毒 筛选 抗体检测
(2)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高
(3)因温度过高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失活
(4)与抗B血型定型试剂反应(现象) 血型
解析
解:(1)抗A和抗B血型定型试剂是单克隆抗体,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之一.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抗原(A型血的红细胞或者B型血的红细胞 )首先注入生物体内,是其产生具有相应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A或抗B抗体的B淋巴),再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并筛选和抗体检测出能大量增殖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经过体外或体内培养,获取单克隆抗体.可以用灭活的病毒的生物方法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2)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优点.
(3)该试剂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可以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该试剂失去药效,因此保存温度条件苛刻.
(4)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用标准抗A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和)B抗原.根据表格中设计可推知a是与抗B血型定型试剂反应(现象).根据表格中抗A血型定型试剂反应(现象)没有凝聚,而抗B血型定型试剂反应(现象)发生凝聚,可推知其血型(b)是B型血.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A型血的红细胞或者B型血的红细胞 能产生抗A或抗B抗体的B淋巴 灭活的病毒 筛选 抗体检测
(2)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高
(3)因温度过高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失活
(4)与抗B血型定型试剂反应(现象) 血型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______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______小鼠,理由是______.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______.
(3)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第四次注射后X、Y、Z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小鼠Y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融合体系中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之外,还有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自身融合产物,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且诱导之后的细胞融合不具有特异性,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杂交瘤细胞形成后,由于核膜具有流动性,故小鼠的免疫B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骼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的细胞核.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和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融合后,染色体可达100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临时加倍为200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不能无限增殖.
故答案为:
(1)四 Y Y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1 200
(4)不能无限增殖
解析
解:(1)据图分析,第四次注射后X、Y、Z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均达到16000以上,小鼠Y的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效价最高,最适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融合体系中除了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之外,还有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自身融合产物,由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且诱导之后的细胞融合不具有特异性,故体系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细胞.
(3)杂交瘤细胞形成后,由于核膜具有流动性,故小鼠的免疫B淋巴细胞核与其骨骼瘤细胞核会融合形成一个杂交的细胞核.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和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融合后,染色体可达100条,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临时加倍为200条.
(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不能无限增殖.
故答案为:
(1)四 Y Y小鼠的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100%
(3)1 200
(4)不能无限增殖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破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加入这两种细胞后,还要加入诱导剂,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______种融合细胞,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明原理:
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培养后收集增殖细胞.
原理: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下列细胞中,不能生长的细胞有______(写序号),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有的细胞能生长,原因是______.
①骨髓瘤细胞 ②融合的淋巴细胞 ③杂种细胞 ④融合的骨髓瘤细胞 ⑤淋巴细胞
(3)培养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有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还必须添加______,同时还应控制好培养液的温度、______(至少写两点)等外界环境条件.若出现细胞的接触抑制时,应用______处理后分瓶培养.
(4)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的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______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人淋巴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有三种融合细胞,即淋巴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杂交瘤细胞.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2)在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培养后收集增殖细胞.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全合成途径的骨髓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增殖.因此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不能生长的细胞有①骨髓瘤细胞、②融合的淋巴细胞、④融合的骨髓瘤细胞、⑤淋巴细胞.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癌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因此③杂种细胞能生长.
(3)培养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有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还必须添加动物血清,同时还应控制好培养液的温度、PH、渗透压、溶解氧等外界环境条件.若出现细胞的接触抑制时,应用胰蛋白酶处理形成单个细胞后分瓶培养.
(4)根据A、B、C株均有b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根据A、B、C株均无e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e酶合成的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同理可推知,支配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支配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支配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2 细胞膜的流动性
(2)氨基嘌呤 ①②④⑤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全合成途径的骨髓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增殖
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癌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动物血清 PH、渗透压、溶解氧 胰蛋白酶
(4)6、1、2、7、8
解析
解:(1)人淋巴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有三种融合细胞,即淋巴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杂交瘤细胞.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2)在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培养后收集增殖细胞.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全合成途径的骨髓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增殖.因此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不能生长的细胞有①骨髓瘤细胞、②融合的淋巴细胞、④融合的骨髓瘤细胞、⑤淋巴细胞.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癌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因此③杂种细胞能生长.
(3)培养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有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还必须添加动物血清,同时还应控制好培养液的温度、PH、渗透压、溶解氧等外界环境条件.若出现细胞的接触抑制时,应用胰蛋白酶处理形成单个细胞后分瓶培养.
(4)根据A、B、C株均有b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根据A、B、C株均无e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e酶合成的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同理可推知,支配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支配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支配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2 细胞膜的流动性
(2)氨基嘌呤 ①②④⑤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全合成途径的骨髓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增殖
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癌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动物血清 PH、渗透压、溶解氧 胰蛋白酶
(4)6、1、2、7、8
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基础技术是______.制备单克隆抗体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2)利用小鼠制备甲型H1N1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1N1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再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______.在②过程中,常采用______诱导融合.再经过筛选最终可获得④,该细胞群的特点是______.
(3)若要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可将④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使其增殖,再从______中提取、纯化获得单克隆抗体.也可将④细胞置于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______等天然成分.
(4)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2)据图分析,给小鼠注射流感病毒,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淋巴细胞,可以分泌产生相应的抗体;动物细胞融合采用灭活的病毒.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选择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并无限增殖;
(3)杂交瘤细胞能在选择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培养基中需要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以分泌抗体又可以无限增殖
(2)淋巴细胞 灭活的病毒 无限增殖
(3)选择培养基 葡萄糖、氨基酸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涉及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能够分化、增殖形成具有针对这种抗原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2)据图分析,给小鼠注射流感病毒,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淋巴细胞,可以分泌产生相应的抗体;动物细胞融合采用灭活的病毒.骨髓瘤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在选择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并无限增殖;
(3)杂交瘤细胞能在选择培养基上正常生活,培养基中需要添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可以分泌抗体又可以无限增殖
(2)淋巴细胞 灭活的病毒 无限增殖
(3)选择培养基 葡萄糖、氨基酸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破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加入这两种细胞后,还要加入诱导剂,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______种融合细胞,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明原理:
方法: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培养后收集增殖细胞.
原理: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下列细胞中,不能生长的细胞有______(写序号),不能生长的原因是______,有的细胞能生长,原因是______.
①骨髓瘤细胞 ②融合的淋巴细胞 ③杂种细胞 ④融合的骨髓瘤细胞 ⑤淋巴细胞
(3)培养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有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还必须添加______,同时还应控制好培养液的温度、______(至少写两点)等外界环境条件.若出现细胞的接触抑制时,应用______处理后分瓶培养.
(4)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的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______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人淋巴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有三种融合细胞,即淋巴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杂交瘤细胞.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2)在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培养后收集增殖细胞.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全合成途径的骨髓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增殖.因此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不能生长的细胞有①骨髓瘤细胞、②融合的淋巴细胞、④融合的骨髓瘤细胞、⑤淋巴细胞.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癌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因此③杂种细胞能生长.
(3)培养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有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还必须添加动物血清,同时还应控制好培养液的温度、PH、渗透压、溶解氧等外界环境条件.若出现细胞的接触抑制时,应用胰蛋白酶处理形成单个细胞后分瓶培养.
(4)根据A、B、C株均有b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根据A、B、C株均无e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e酶合成的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同理可推知,支配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支配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支配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2 细胞膜的流动性
(2)氨基嘌呤 ①②④⑤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全合成途径的骨髓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增殖
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癌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动物血清 PH、渗透压、溶解氧 胰蛋白酶
(4)6、1、2、7、8
解析
解:(1)人淋巴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有三种融合细胞,即淋巴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形成的细胞、杂交瘤细胞.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2)在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培养后收集增殖细胞.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全合成途径的骨髓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增殖.因此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后,不能生长的细胞有①骨髓瘤细胞、②融合的淋巴细胞、④融合的骨髓瘤细胞、⑤淋巴细胞.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癌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因此③杂种细胞能生长.
(3)培养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有糖、氨基酸、水、无机盐、微量元素、促生长因子外,还必须添加动物血清,同时还应控制好培养液的温度、PH、渗透压、溶解氧等外界环境条件.若出现细胞的接触抑制时,应用胰蛋白酶处理形成单个细胞后分瓶培养.
(4)根据A、B、C株均有b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根据A、B、C株均无e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e酶合成的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同理可推知,支配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支配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支配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2 细胞膜的流动性
(2)氨基嘌呤 ①②④⑤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全合成途径的骨髓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淋巴细胞一般不分裂增殖
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癌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动物血清 PH、渗透压、溶解氧 胰蛋白酶
(4)6、1、2、7、8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的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生产和使用抗体方面开创了新纪元,如图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技术是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______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图10中细胞A体外培养不具有分裂能力,但能分泌______,细胞B体外培养能够______.
(3)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4)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要筛选出______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
中,为了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常向培养液中加入______(激素).
(5)培养2周后,即测定培养细胞的特征,筛选出______的细胞置于不同孔内(如图所示)培养.此操作前要将培养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
(6)要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培养.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首先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要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融合的细胞进行筛选,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进行培养.
(2)图中细胞A为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该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但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该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3)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震动、电刺激)、化学法(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4)HAT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由于细胞融合的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况: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因此需要用HAT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的作用,因此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向培养液中加入胰岛素.
(5)培养2周后,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骨髓瘤细胞细胞置于不同孔内培养.此操作前要将培养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 保证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的目的.
(6)要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进行体内培养,也可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体外培养.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2)分泌特异性抗体 无限增殖
(3)PEG(灭活的病毒、电刺激)
(4)杂交瘤 胰岛素
(5)特异性分泌抗X蛋白抗体的 保证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6)体外或体内(体外和体内、体外、体内)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首先要利用动物细胞融合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要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融合的细胞进行筛选,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进行培养.
(2)图中细胞A为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该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但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该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3)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震动、电刺激)、化学法(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
(4)HAT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由于细胞融合的结果可能有三种情况: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因此需要用HAT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胰岛素具有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葡萄糖的作用,因此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向培养液中加入胰岛素.
(5)培养2周后,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骨髓瘤细胞细胞置于不同孔内培养.此操作前要将培养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 保证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的目的.
(6)要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进行体内培养,也可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体外培养.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融合
(2)分泌特异性抗体 无限增殖
(3)PEG(灭活的病毒、电刺激)
(4)杂交瘤 胰岛素
(5)特异性分泌抗X蛋白抗体的 保证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6)体外或体内(体外和体内、体外、体内)
下面两幅图是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______.
(2)图1中②过程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不同之处是用______诱导,②过程的原理是______,④方法是从______提取单克隆抗体.
(3)图2中受体细胞A代表的是______细胞,B所示的细胞特点是______.
(4)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其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1细胞融合技术和图2转基因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它们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
(2)图1中②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不同之处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②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④杂交瘤细胞的体内培养方法是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3)图2中受体细胞A代表的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B所示的杂交瘤细胞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或动物细胞融合)
(2)灭活的病毒 细胞膜的流动性 小鼠腹水中
(3)浆细胞(效应B)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解析
解:(1)图1细胞融合技术和图2转基因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它们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培养.
(2)图1中②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不同之处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②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过程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④杂交瘤细胞的体内培养方法是从小鼠腹水中提取单克隆抗体.
(3)图2中受体细胞A代表的是浆细胞(效应B细胞),B所示的杂交瘤细胞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其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或动物细胞融合)
(2)灭活的病毒 细胞膜的流动性 小鼠腹水中
(3)浆细胞(效应B)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请回答:
(1)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______种融合细胞.
(2)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并说原理.
方法:______.
原理:______.
(3)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右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的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
①B株有a酶活性;
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 ③A、B株有c酶活性;
④C株有d酶活性; 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
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影响,则支配a、b、c、d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号染色体上.
正确答案
解:(1)试管中有人的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促溶剂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以下3种细胞的融合情况,人的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融合,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人的淋巴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实验需要的是第3种细胞,即杂交瘤细胞.
(2)根据题目要求,可在培养液中加氨基嘌呤,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根据A、B、C株均有b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根据A、B、C株均无e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e酶合成的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同理可推知,支配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支配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支配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2
(2)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收集增殖的细胞
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6、1、2、7、8
解析
解:(1)试管中有人的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在促溶剂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以下3种细胞的融合情况,人的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融合,小鼠的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人的淋巴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实验需要的是第3种细胞,即杂交瘤细胞.
(2)根据题目要求,可在培养液中加氨基嘌呤,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根据A、B、C株均有b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b酶合成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根据A、B、C株均无e酶活性,再据图可知支配e酶合成的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同理可推知,支配a酶合成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支配c酶合成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支配d酶合成的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2
(2)培养液中加入氨基嘌呤,收集增殖的细胞
加入氨基嘌呤后,使D合成途径阻断,仅有D合成途径的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中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S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6、1、2、7、8
如图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______,其中①是______过程.
(2)④过程需要______酶,⑤过程则需要的工具酶为______.
(3)②处需要筛选,其目的是______.
(4)结构甲的组成必须包括______及目的基因等.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______,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筢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______技术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正确答案
解:(1)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表示动物细胞融合(或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2)④是由mRNA形成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⑤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的工具酶为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②表示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结构甲表示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必须包括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及目的基因等.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导入受体细胞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土壤农杆菌,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故答案为:
(1)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或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2)逆转录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5)土壤农杆菌 植物组织培养
解析
解:(1)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单克隆抗体,其中①表示动物细胞融合(或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2)④是由mRNA形成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⑤过程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要的工具酶为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②表示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结构甲表示基因表达载体,其组成必须包括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及目的基因等.
(5)如果想用棉花产生该种抗体,则⑥导入受体细胞过程的受体细胞通常选用土壤农杆菌,经过筛选后再侵染棉花体细胞,转化成功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即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获得能产抗体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故答案为:
(1)单克隆抗体 细胞融合(或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2)逆转录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3)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5)土壤农杆菌 植物组织培养
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基础是______.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______.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______,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______.
(4)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之一,其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和营养充沛,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单克隆抗体是分泌蛋白质,首先在核糖体中合成,在内质网上初步加工,之后内质网边缘以“出芽”形式冒出囊泡,囊泡离开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上,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中的物质也进入到高尔基体中,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膜也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转移到细胞膜上,小泡中物质释放到细胞膜外.因此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筛选杂交瘤细胞 种类和数量(浓度)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之一,其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和营养充沛,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单克隆抗体是分泌蛋白质,首先在核糖体中合成,在内质网上初步加工,之后内质网边缘以“出芽”形式冒出囊泡,囊泡离开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上,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中的物质也进入到高尔基体中,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膜也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转移到细胞膜上,小泡中物质释放到细胞膜外.因此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故答案为:
(1)动物细胞培养
(2)筛选杂交瘤细胞 种类和数量(浓度)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科学家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禽流感病毒,用以生产可以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图中A~F分别表示生物技术或细胞名称,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的______细胞,C过程不同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常用诱导因素是______.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能形成3种类型的D细胞,因此需用______培养基筛选出______(填特点)的E细胞用于培养.
(3)将筛选出的E细胞注射到小鼠的______内增值,即可从小鼠的______中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4)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必须通入O2和CO2,通入CO2的目的是______.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
正确答案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是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或人的细胞.C过程为动物细胞融合,利用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而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能形成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3种类型的D细胞,因此需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于培养.
(3)将筛选出的E细胞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增值,即可从小鼠的腹水中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4)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必须通入O2和CO2,通入CO2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
故答案为:
(1)感染H5N1病毒的动物或人 灭活的病毒
(2)选择性 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腹腔 腹水
(4)维持培养液的pH 接触抑制
解析
解:(1)单克隆抗体制备是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则B细胞是取自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动物或人的细胞.C过程为动物细胞融合,利用的诱导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而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
(2)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能形成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3种类型的D细胞,因此需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用于培养.
(3)将筛选出的E细胞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增值,即可从小鼠的腹水中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4)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必须通入O2和CO2,通入CO2的目的是维持培养液的pH.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需要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
故答案为:
(1)感染H5N1病毒的动物或人 灭活的病毒
(2)选择性 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腹腔 腹水
(4)维持培养液的pH 接触抑制
细胞融合技术可制备抗X病毒单克隆抗体.请分析回答:
(1)将小鼠等分为两组,甲组定期间隔注射X病毒,其目的是______,乙组注射______作为阴性血清______对照
(2)免疫一段时间后,取甲组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融合时需加入______试剂诱导融合,细胞融合的原理是______
(3)利用特殊的选择培养基培养融合细胞一定时间后,培养基上生长的就仅有杂交瘤细胞______,细胞都会死亡.杂交瘤细胞不同于小鼠脾脏细胞的特性是______.
(4)用多孔培养板培芥杂交瘤细胞并收集上清液,收集上淸液的原因是______o将上清液加入到另一个预先包埋好______的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将阳性孔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培养,检测并选择单个产生抗体能力强和抗体特异性强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内进行______培养,可从腹水中提取到单克隆抗体.
(5)为了保存有价值的杂交瘤细胞系,通常用超低温将其冻存,请分析其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本实验属于对照类实验.将小鼠等分为两组,甲组定期间隔注射X病毒,其目的是引起小鼠产生对X病毒的免疫应答,并使抗体达到一定浓度,乙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诱导剂为聚乙二醇,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3)特殊的选择培养基筛选的目的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未融合的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杂交瘤细胞集合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遗传特点,即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而不小鼠脾脏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4)由于抗体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多孔培养板培养杂交瘤细胞并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加入到另一个预先包埋好X病毒的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将阳性孔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培养,检测并选择单个产生抗体能力强和抗体特异性强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内进行克隆培养,可从腹水中提取到单克隆抗体.
(5)超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利于细胞特性的长期保存,因此可用超低温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冻存,用来保存有价值的杂交瘤细胞系.
故答案为:
(1)引起小鼠产生对X病毒的免疫应答,并使抗体达到一定浓度 等量生理盐水
(2)PEG 细胞膜的流动性
(3)未融合的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 能无限增值
(4)抗体被分泌到上清液中 X病毒 克隆
(5)超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利于细胞特性的长期保存.
解析
解:(1)本实验属于对照类实验.将小鼠等分为两组,甲组定期间隔注射X病毒,其目的是引起小鼠产生对X病毒的免疫应答,并使抗体达到一定浓度,乙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2)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诱导剂为聚乙二醇,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3)特殊的选择培养基筛选的目的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未融合的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杂交瘤细胞集合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遗传特点,即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又能无限增殖,而不小鼠脾脏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4)由于抗体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多孔培养板培养杂交瘤细胞并收集上清液.将上清液加入到另一个预先包埋好X病毒的培养板上,进行抗体阳性检测.将阳性孔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培养,检测并选择单个产生抗体能力强和抗体特异性强的杂交瘤细胞植入小鼠腹腔内进行克隆培养,可从腹水中提取到单克隆抗体.
(5)超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利于细胞特性的长期保存,因此可用超低温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冻存,用来保存有价值的杂交瘤细胞系.
故答案为:
(1)引起小鼠产生对X病毒的免疫应答,并使抗体达到一定浓度 等量生理盐水
(2)PEG 细胞膜的流动性
(3)未融合的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 能无限增值
(4)抗体被分泌到上清液中 X病毒 克隆
(5)超低温抑制了酶的活性,利于细胞特性的长期保存.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生物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柯勒提出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实验方案是:把一种______细胞与能在体外大量增殖的______细胞进行诱导融合,使融合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2)在技术操作中,需要将融合细胞用__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并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以得到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______(填“单”、“双”、“多”)核杂交瘤细胞.
(3)若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可从______中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4)临床使用的小鼠免疫后制备的鼠源性单抗,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之一是会引起人体抗鼠源抗体反应.某病人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这种病毒量又开始上升,排除病毒变异的因素,上升原因还可能是人体产生______,使鼠源抗体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5)研究人员应用______,改造了鼠源性抗体分子的结构,降低了鼠源性抗体的人体反应.
正确答案
解:(1)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则相反.所以要制备单克隆抗体,可以把一种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诱导融合,使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2)诱导细胞融合时,除了产生杂交瘤细胞,还会产生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等,因此需要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以得到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单核杂交瘤细胞.
(3)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作大规模培养,可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4)某病人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这种病毒量又开始上升,上升原因可能是病毒发生变异,也可能是人体产生抗鼠源抗体的抗体,中和了鼠源抗体,使鼠源抗体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5)改造鼠源性抗体分子的结构需要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后的鼠源性抗体分子可以降低鼠源性抗体的人体反应.
故答案:(1)B淋巴 骨髓瘤
(2)特定的选择性 抗体检测 单
(3)细胞培养液
(4)抗鼠源抗体的抗体,中和了鼠源抗体
(5)蛋白质工程
解析
解:(1)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则相反.所以要制备单克隆抗体,可以把一种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诱导融合,使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特定抗体.
(2)诱导细胞融合时,除了产生杂交瘤细胞,还会产生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等,因此需要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来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以得到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单核杂交瘤细胞.
(3)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作大规模培养,可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出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4)某病人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这种病毒量又开始上升,上升原因可能是病毒发生变异,也可能是人体产生抗鼠源抗体的抗体,中和了鼠源抗体,使鼠源抗体不能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5)改造鼠源性抗体分子的结构需要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后的鼠源性抗体分子可以降低鼠源性抗体的人体反应.
故答案:(1)B淋巴 骨髓瘤
(2)特定的选择性 抗体检测 单
(3)细胞培养液
(4)抗鼠源抗体的抗体,中和了鼠源抗体
(5)蛋白质工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