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选修卜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示意我国汉江流域1951~2012年年均暴雨量分布(单位:mm)。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汉江流域年均暴雨量分布特征,并指出暴雨可能引发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7分)

(2)分析武汉市暴雨易成灾的主要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分布特征:东部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西部从南向北递减。(3分)(答“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得2分)

地质灾害类型:滑坡、泥石流、崩塌(4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2)暴雨量大,地处平原,排水不畅;城市建筑面积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差。(8分,答对4点得满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分布情况分析,可以看到,东部等暴雨量线数值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西部从南向北递减。也可以说成“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汉江位于秦岭山地南面,山区在暴雨多发季节,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2)根据图中数值判断,武汉市暴雨量大,且地处平原,排水不畅,容易积水成灾。城市建筑面积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差。所以暴雨易形成灾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1月,印度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反常的低温现象,多地气温创1969年以来日最高气温新低,致使100多人丧生。此外低温天气还形成了稠密的冷雾,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仍在不断持续和加大。

(1)受低温天气影响,会给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6分)

(2)分析低温天气给印度造成影响程度较大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导致农作物开花、成熟期推迟,造成减产等;低温多雾,出行不便;低温天气导致疾病流行(6分)

(2)印度地处低纬地区,正常年份冬季气温较高,缺乏对低温天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印度地处热带,生长期长,越冬作物多,低温对农业生产影响大。(4分)

试题分析:

(1)作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气温低,会导致农作物开花、成熟期推迟,造成减产等。由材料可知,低温形成了多雾天气,人们出行不便。低温天气也易导致疾病流行。

(2)印度地处低纬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正常年份冬季气温较高,缺乏对低温天气的预警和应对措施。印度地处热带,生长期长,越冬作物多,低温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和该地气候资料图,指出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并提出防御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低山丘陵区,地形崎岖,坡度大;多荒山荒坡,植被覆盖率低;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表多松散物质。(6分)防御措施:植树造林,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建设护坡工程;加强对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4分)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泥石流的形成的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植被和地表松散物等方面分析。防御措施一般结合泥石流发展的人为原因,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二 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三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正确答案

(1)

 

(2)印度洋 亚欧 美洲

(3)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

试题分析:

从图中可看出,六次大地震中,①②③④⑤均发生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⑥发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由图中位置可判读,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③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⑤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地震破坏程度大小,可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建筑物抗震能力等方面回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综合性农业气象灾害。下图是河南省某地1951年~2009年干热风日数年代变化统计图。

试分析干热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影响:易产生旱灾;加剧水资源短缺;农业减产。(任选两点,每点2分,共4分)。

措施:加强对干热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建设农田防护林;培育和栽种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灾害评估与灾害管理工作。(任选三点,每点2分,共6分,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所以容易影响小麦灌浆。高温低湿产生旱灾,加剧水资源短缺,最终造成农业减产。防治干热风灾害,主要是加强对干热风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建设农田防护林,培育和栽种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灾害评估与灾害管理工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事件,说明自然灾害一定具有关联性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分为气象灾害(台风、洪涝、干旱、沙尘暴、寒潮等)和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海啸等)。许多自然灾害之间的“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和“互为因果”关系,构成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但是地震引起核泄漏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所以本题叙述错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10分)

(1)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日本多地震的原因(2分)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地震及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

(3)说出沿海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海啸。 (4分)

正确答案

(1)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分)

(2)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 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 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4分)

(3)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修建防浪堤等。(4分)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分析。(2)地震、海啸灾害严重原因:震级、震中距、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海湾地形等方面分析。(3)建立地震、海啸预警机制;加强监测与预报;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固海堤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1 年6 月11 日11 时,台风“莎莉嘉”在我国广东登陆,其路径如下图所示。

 

(1)台风主要发生在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全球受台风(飓风)影响较大的地区有___________、

________、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沿海等地。

(2)分析台风形成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分析台风,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夏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东亚和东南亚国家

(2)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

(3)风速先变快后变慢。登陆前受海洋影响,速度逐渐变快;登陆后摩擦力增大,中心气压升高,水汽减少,速度逐渐变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当地时间2012年8月11日16分53分发生里氏6.2级地震,11分钟后,距震中约20公里的瓦尔扎甘地区发生6级地震。这是首次地震的最强余震。主震后还发生了约40次余震。西北部震区6个村庄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已造成全少250人死亡、约2000人受伤,遇难者大多数居住在乡村地带。

(l)简述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地震多发的地质条件。(4分)

(2)说明此次地震人员伤亡惨重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l)位于印度洋权块、亚欧板块交界附近(2分);地壳活动频繁。(2分)

(2)地震震级较高、震源浅、多余震(2分);震中地区乡村房舍结构简陋,抗震能力差(2分);当地居民防震减灾意识薄弱等(2分)。

试题分析:此题难度不大,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基础知识,解题关键是能够从材料中快速获取与问题相关的地理信息。

(1)根据图中左下方的下图,可知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位于印度洋权块、亚欧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因而地震多发。

(2)根据文字材料信息,可知震中地区为乡村,乡村房舍结构简陋,抗震能力差,居民防震减灾意识薄弱,地震震级较高、震源浅,且发生多次较大震级的余震,因而造成此次地震人员伤亡惨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

2011年1月的澳大利亚,当东南部备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据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试运用有关知识,解释2011年1月澳大利亚北涝南旱的原因。

正确答案

北涝:1月,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带来降水,地处西北季风的迎风一侧,降水较多。(5分)

南旱:1月,副热带高气压南移,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5分)。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气候分布特征。北涝:1月,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风,带来降水,地处西北季风的迎风一侧,降水较多。南旱:1月,副热带高气压南移,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北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南部受全球气压带风带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每年都会有1000到2000个龙卷风产生。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热空气相遇,龙卷风便如期而至。

指出每年美国龙卷风的多发时期,并简要说明在美国多龙卷风产生的相关自然条件。

正确答案

每年的4-6月(春季和夏初,2分),与美国的海陆位置、中部平原地形广阔、大陆性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气环流系统有关。(8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每年都会有1000到2000个龙卷风产生。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热空气相遇,龙卷风便如期而至。

指出每年美国龙卷风的多发时期,并简要说明在美国多龙卷风产生的相关自然条件。

正确答案

每年的4-6月(春季和夏初,2分),与美国的海陆位置、中部平原地形广阔、大陆性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气环流系统有关。(8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10分)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下图为“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主要森林火灾地点分布图”。

试分析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及其影响。

正确答案

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2分);地处西风带背风坡,易发生焚风,地温高,引发火灾(2分);枯枝、落叶等松散可燃物数量多,且燃点低(共2分)。(任答两点即得4分)

影响:森林面积减少;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任答两点既得4分);促进森林物种自然更新;控制病虫、鼠害等。(任答3点既得6分)

试题分析:分析灾害的自然原因要紧抓该地区的地形、海陆位置和气候等特点进行分析。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处西风带背风坡,易发生焚风,地温高,引发火灾;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枯枝、落叶等松散可燃物数量多,且燃点低。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具有关联性,我们既要考虑灾害本身引起的影响,也要考虑由它引发的其他影响,故加利福尼亚森林火灾影响主要有:森林面积减少;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促进森林物种自然更新;控制病虫、鼠害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湖北省水利厅消息,2013年5月24日8时至26日14时,湖北省自西向东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据湖北省水文部门分析,发生暴雨的有77个县市区。十堰、宜昌、荆门、恩施等市州16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24.22万,受灾农田34.1万亩,倒塌房屋98间,暂无人员伤亡报告,各类直接经济损失6416万元。

材料二 2013年6月26日9时统计,阿勒泰、塔城、喀什、乌鲁木齐4市(地区)5个县(区)8400余人遭受洪涝灾害,4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00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700余公顷,其中绝收近3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600余万元。

(1)比较材料一、二中所述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的主要差异。(4分)

(2)简述洪涝灾害的危害。(6分)

正确答案

(10分)

(1)材料一中的洪涝灾害是由暴雨引起的,材料二中的洪涝灾害是由前期积雪量大,后期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引起的。(4分)

(2)危害:房屋倒塌;工业受损;农业减产;交通设施被毁;水资源污染;人员伤亡等。(任答3点,得6分)

试题分析:

(1)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即可得出材料一中的洪涝灾害是由暴雨和大暴雨引起的,材料二中的洪涝灾害是由冬季(前期)积雪量大,春季(后期)气温升高,积雪迅速融化,形成洪水引起的。

(2)洪涝灾害是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洪涝灾害发生往往造成房屋倒塌,淹没工厂、土地,工业受损,农业减产,交通设施被冲毁,水资源污染,造成人员伤亡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对该省危害最严重的两种自然灾害及其引发的主要自然灾害。(4分)

(2)当①处发生地震时,比较②、③两地的烈度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最严重:地震、台风(2分)

链发:滑坡、泥石流、崩塌(2分,答对2种得2分)

(2)②较大;(2分)距震中(震源)近(2分);地形崎岖(2分),断层发育,地质构造不稳定(2分)山区内陆经济欠发达,建筑物抗震级别低。(2分)(原因任答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判断,该地是我国的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灾害。东临太平洋,受台风灾害影响多。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在夏季多雨季节,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

(2)①处发生地震时,②处位于断层地带,断层发育,地质构造不稳定。距震中(震源)近,地形崎岖。③处位于沿海平原,不是断层地带,且距震中较远。所以②处烈度较大。②处位于山区内陆,经济欠发达,建筑物抗震级别低。也容易发生断裂受损。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自然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