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 共1687题
科学家研究CO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曲线II和III只有CO2浓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正确;
B、曲线I和II只有温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B正确;
C、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b,曲线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但曲线Ⅲ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不再变化,D错误.
故选:D.
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与光照温度的关系,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多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温度直接影响叶绿体中______上的色素吸收光能的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______的过程.
(2)当光照强度增大到一定强度时,甲、乙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可能限制的外在因素是______(不少于3种)
(3)在光强度为12klx时,甲植物达到______,此时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______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多,______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
(4)乙植物在光照强度为2klx时,CO2的吸收速率为零的原因是______.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乙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______klx.
(5)若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进入到相邻的细胞中,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共需要穿过______层磷脂分子.
正确答案
解:(1)光合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温度直接影响叶绿体中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的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2固定的过程.
(2)当光照强度增大到一定强度时,甲、乙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可能限制的外在因素是CO2浓度、温度、水分.
(3)在光强度为12klx时,甲植物达到光饱和点,此时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短期内C3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多,C5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
(4)乙植物在光照强度为2klx时,CO2的吸收速率为零的原因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为4klx时,乙植物净光合速率为1,而乙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因此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乙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4klx.
(5)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的细胞器.因此若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进入到相邻的细胞中,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共需要穿过6层膜,即12层磷脂分子.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膜 CO2固定
(2)CO2浓度、温度、水分
(3)光饱和点 C3 C5
(4)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4
(5)12
解析
解:(1)光合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温度直接影响叶绿体中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的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2固定的过程.
(2)当光照强度增大到一定强度时,甲、乙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可能限制的外在因素是CO2浓度、温度、水分.
(3)在光强度为12klx时,甲植物达到光饱和点,此时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短期内C3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多,C5化合物的含量会减少.
(4)乙植物在光照强度为2klx时,CO2的吸收速率为零的原因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光照强度为4klx时,乙植物净光合速率为1,而乙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因此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乙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4klx.
(5)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氧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双层膜的细胞器.因此若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进入到相邻的细胞中,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共需要穿过6层膜,即12层磷脂分子.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膜 CO2固定
(2)CO2浓度、温度、水分
(3)光饱和点 C3 C5
(4)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4
(5)12
如图1是光合作用过程模式图,字母表示相应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罗马数字表示结构部位,据图回答:
(1)写出编号的名称:B______ D______Ⅳ______
(2)从Ⅴ处至Ⅲ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
(3)Ⅰ、Ⅱ是色素蛋白系统,据图1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选项对Ⅰ、Ⅱ色素蛋白系统功能的阐述,正确的有______(多选)
A.两种色素蛋白系统含有叶绿素A分子
B.两种色素蛋白系统均含酶
C.两种色素蛋白体系统的功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两种色素蛋白系统能运输C6
某活动小组的同学研究A和B两个植物物种对温度及CO2浓度的反应,其实验如下:
实验一:在30℃条件下测得A、B叶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作为对照.
将A、B叶片置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的速率,再求得与30℃对照数据相比的百分率,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二:将A叶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以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结果如图3所示.
(4)在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影响测试结果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举两例).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时应注意的环境条件是______.
(5)据图2分析、判断:物种A的呼吸作用速率超出温度______℃时便开始下降.植物B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温度约为______℃.
(6)据图3回答:当小室CO2浓度是大气浓度35%时,若利用的CO2全部转化为葡萄糖,A植物每平方米叶、每分钟合成葡萄糖______克.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水的光解可知:水光解可以产生氧气、H+、高能e,而高能e+NADP++H+→NADPH,该反应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由此可以确定图中B为高能e,D为NADPH,Ⅳ为叶绿体类囊体膜.
(2)图中表示H+,H+从叶绿体基质处至类囊体膜内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转运.
(3)图中看出,色素蛋白系统Ⅰ、Ⅱ均能吸收光能,因此可以确定两种色素蛋白系统含有叶绿素A分子、均含酶;在系统Ⅰ中还可以发生水的光解,而系统Ⅱ不能,而它们都在传递高能e,因此两种色素蛋白体系统的功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图中C6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然后可以运输到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中不需要两种色素蛋白系统运输.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在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此影响测试结果的无关变量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时,为了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应在遮光条件下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5)图2曲线中看出,虚线代表物种A的呼吸作用速率,其呼吸速率在50℃之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超出温度 50℃时便开始下降.图中实线代表B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利用量,在30-35℃时,其对照百分比达到100%,与其它温度比较,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因此在此段温度范围内植物B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6)图3看出,当小室CO2浓度是大气浓度35%时,其CO2利用量为40mol/m2•min,根据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6mol的二氧化碳生成1mol的葡萄糖,因此若利用的CO2全部转化为葡萄糖,A植物每平方米叶、每分钟合成葡萄糖=40÷6×180=1200克.
故答案为:
(1)高能e NADPH 叶绿体类囊体膜
(2)主动转运
(3)ABC
(4)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 遮光
(5)50℃30-35℃
(6)1200
解析
解:(1)根据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水的光解可知:水光解可以产生氧气、H+、高能e,而高能e+NADP++H+→NADPH,该反应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由此可以确定图中B为高能e,D为NADPH,Ⅳ为叶绿体类囊体膜.
(2)图中表示H+,H+从叶绿体基质处至类囊体膜内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转运.
(3)图中看出,色素蛋白系统Ⅰ、Ⅱ均能吸收光能,因此可以确定两种色素蛋白系统含有叶绿素A分子、均含酶;在系统Ⅰ中还可以发生水的光解,而系统Ⅱ不能,而它们都在传递高能e,因此两种色素蛋白体系统的功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图中C6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然后可以运输到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中不需要两种色素蛋白系统运输.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在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此影响测试结果的无关变量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测定呼吸作用速率时,为了防止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应在遮光条件下让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5)图2曲线中看出,虚线代表物种A的呼吸作用速率,其呼吸速率在50℃之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超出温度 50℃时便开始下降.图中实线代表B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利用量,在30-35℃时,其对照百分比达到100%,与其它温度比较,此时的光合作用速率最高,因此在此段温度范围内植物B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6)图3看出,当小室CO2浓度是大气浓度35%时,其CO2利用量为40mol/m2•min,根据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6mol的二氧化碳生成1mol的葡萄糖,因此若利用的CO2全部转化为葡萄糖,A植物每平方米叶、每分钟合成葡萄糖=40÷6×180=1200克.
故答案为:
(1)高能e NADPH 叶绿体类囊体膜
(2)主动转运
(3)ABC
(4)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 遮光
(5)50℃30-35℃
(6)1200
如图表示某一时段田间玉米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光合速率与随着时间变化关系.S1、S2、S3所在部位的面积表示有关物质的相对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图可知,S1+S3表示细胞呼吸所产生CO2,S2表示光合作用净吸收的CO2量,A错误;
B、S2+S3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B错误;
C、由于在最适温度下,所以适当提高CO2浓度,则B点不移,D点右移,C错误;
D、如果降低温度,则C点向左下角移动,D正确.
故选:D.
图示一株天竺葵的叶肉细胞内3-磷酸甘油酸的相对含量在夏季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据图分析:
(1)AB段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2)CD 段的3-磷酸甘油酸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G点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极少,其原因是______.
(4)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______(高或低).
(5)请在下列坐标中画一条曲线,表示图中的HI段(15时到19时)天竺葵叶肉细胞中核酮糖二磷酸的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设a点为15时核酮糖二磷酸的含量).
正确答案
解:(1)AB段为夜间3点到5点之间,此时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NADPH和ATP,3-磷酸甘油酸不能被还原,因此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较高.
(2)夏季的光照一般较强,正常情况下上午的光照强度会逐渐增强,产生的NADPH和ATP的量将逐渐增多,导致3-磷酸甘油酸逐渐下降;而图中CD段出现异常的3-磷酸甘油酸上升,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导致光反应减弱.
(3)G点为中午12点到14点之间,此时会由于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缺少CO2,因此不能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而3-磷酸甘油酸却可以继续被还原为有机物,因此导致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不断减少.
(4)G点由于3-磷酸甘油酸含量少,导致暗反应利用NADPH和ATP减少,因此导致NADPH和ATP的量积累,因此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高.
(5)在下午15时到19时一段时间内,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因此产生的NADPH和ATP的量逐渐减少,导致3-磷酸甘油酸还原减少,但是核酮糖二磷酸和二氧化碳的固定仍在发生,因此导致核酮糖二磷酸的量逐渐减少.
故答案为:
(1)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NADPH和ATP,3-磷酸甘油酸不能被还原.
(2)由于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造成的
(3)气孔关闭,缺少CO2,不能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而3-磷酸甘油酸却可以继续被还原为有机物.
(4)高
(5)见图
解析
解:(1)AB段为夜间3点到5点之间,此时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NADPH和ATP,3-磷酸甘油酸不能被还原,因此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较高.
(2)夏季的光照一般较强,正常情况下上午的光照强度会逐渐增强,产生的NADPH和ATP的量将逐渐增多,导致3-磷酸甘油酸逐渐下降;而图中CD段出现异常的3-磷酸甘油酸上升,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导致光反应减弱.
(3)G点为中午12点到14点之间,此时会由于光照过强导致气孔关闭,缺少CO2,因此不能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而3-磷酸甘油酸却可以继续被还原为有机物,因此导致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不断减少.
(4)G点由于3-磷酸甘油酸含量少,导致暗反应利用NADPH和ATP减少,因此导致NADPH和ATP的量积累,因此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高.
(5)在下午15时到19时一段时间内,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因此产生的NADPH和ATP的量逐渐减少,导致3-磷酸甘油酸还原减少,但是核酮糖二磷酸和二氧化碳的固定仍在发生,因此导致核酮糖二磷酸的量逐渐减少.
故答案为:
(1)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NADPH和ATP,3-磷酸甘油酸不能被还原.
(2)由于白天该地区天气暂时由晴转阴造成的
(3)气孔关闭,缺少CO2,不能转化为3-磷酸甘油酸,而3-磷酸甘油酸却可以继续被还原为有机物.
(4)高
(5)见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