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节选自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

耕地(亩)

牛(头)

猪(头)

犁(张)

水车(架)

房屋(间)

数量

6.98

0.32

0.58

0.62

0.16

3.91

——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注: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雇农是指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农民)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单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

材料四:2009年2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介绍,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一是要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二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哪种基本模式?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它们体现的经营模式有何共同之处?经济性质有何

不同?(4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何新发展?为什么会有新发

展?(4分)

正确答案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条件: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有利条件:农民普遍拥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生活资料(房屋等)。

不利条件:生产工具数量不足、落后(生产能力低下,如犁和耕牛的户均占有率较低)。

(3)共同之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不同之处:材料一体现的经营模式属封建小农经济,材料三体现的经营模式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4)新发展: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生产力水平。

“三农”问题是目前我们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成为当前考试的一大热点。本题涉及到古代小农经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文革”结束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时间跨度大,有一定难度。本题的价值特别体现在他很好的发挥了历史学科的“史鉴”价值,引导我们思考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毛泽东思想,损害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要实事求是,要解放思想。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关于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邓小平是怎样驳斥“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的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坚持“文革”的错误,阻挠拨乱反正。

(2)以历史事实指出“两个凡是”违背领袖意志。

(3)科学地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实现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一知识点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2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