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共14248题
将小球a从地面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从a球正上方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球是自由落体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
得:;
a球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有:,
得:.故A正确.
B、从题目内容可看出,在处相遇,此时a球和b球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它们的加速度也相同,所以ab两个球的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
C、a球做的是竖直上抛运动,b球是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状态不同,不可能同时落地.故C错误.
D、相遇时,a的速度:,b的速度:
两个球的速度的大小不同.故D错误.
故选:AB
王兵同学利用数码相机连拍功能记录运动会上女子跳水比赛中运动员在
10m 跳台跳水的全过程.所拍摄的第一张照片恰为她们起跳的瞬间,第四张如图甲,王兵同学认为这时她们处在最高点,第十九张如图乙,她们正好身体竖直、双手刚刚触及水面.查阅资料得知相机每秒连拍10张.设起跳时重心离台面及触水时重心离水面的距离相等.g取10m/s2.由以上材料:
(1)估算运动员的起跳速度大小;
(2)分析第四张照片是在最高点吗?如果不是,此时重心是处于上升阶段还是下降阶段?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由题意得:相机每0.1s拍一张照片,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所用时间为 t=1.8s
设跳台高h,起跳速度为v0由:-h=v0t-gt2
代入得:-10=v0×1.8-
解之得:v0=3.4m/s
(2)上升时间t1==0.34s
拍第四张历时是0.3秒,所以还处于上升阶段.
答:
(1)运动员的起跳速度为3.4m/s.
(2)第四张照片不是在最高点,还处于上升阶段.
以v0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那么当物体的动能是重力势能的一半时,物体离抛出点的高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规定抛出点为零势能平面,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
,
联立两式解得:h=.
答:物体离抛出点的高度为.
以v0m/s的速率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ts后的高度hm满足h=v0t-4.9t2,速率vm/s满足v=v0-9.8t.现以75m/s的速率向上发射一颗子弹,问子弹保持在100m以上高度的时间有多少秒?在此过程中,子弹速率的范围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由h=v0t-4.9t2=100m,代入数据解得,子弹到达100m高度的时间:t1≈1.480s,t2≈13.83s,
子弹保持在100m以上高度的时间:t=t2-t1=13.83-1.48=12.35s;
在此过程中,子弹最大速率为:v1=v0-9.8t=75-9.8×1.480=60.498m/s,
子弹速率的范围是:0≤v≤60.498m/s
答:问子弹保持在100m以上高度的时间有12.35s,在此过程中,子弹速率的范围是0≤v≤60.498m/s.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晚上,厦门与金门两地同时燃放礼花,成为两地民众共同庆祝新春佳节的活动.如图,在空旷的水平地 面上燃放礼花,使礼花竖直向上发射,当它上升到最大高度H处 恰好瞬间爆炸,爆炸产生许多个“小火球”,假设这些“小火球”同时以相同初速度大小v,向各个方向运动.(设礼花上升和“小火球”运动过程,均只考虑重力作用,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礼花在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初速度v0;
(2)“小火球”的碎片落地点和燃放点间最大水平距离L.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礼花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得发射速度为:
.
(2)爆炸后沿水平方向飞出的小火球落地距燃放点的水平距离最大.小火球做平抛运动,有:
H=,
x=vt
解得小火球落地距燃放点最大的水平距离为:x=.
答:(1)礼花在地面竖直向上发射的初速度为;
(2)“小火球”的碎片落地点和燃放点间最大水平距离L为.
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从气球上掉下一个物体,经10s到达地面(g=10m/s2).求:
(1)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
(2)物体落地前瞬间的速度是多大.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设小球刚刚离开气球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H=v0t-gt2
代入数据得:H=-v0t+gt2=-10×
m=400m
落地速度为v=v-gt=10-10×10m/s=-90m/s
答:(1)物体刚脱离气球时气球的高度为400m.
(2)物体落地前瞬间的速度是90m/s
把手掌伸平,将托在手掌中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刚好要脱离手掌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物体的运动是由于手对物体的作用形成的,在物体和手掌分离的瞬间,物体的速度与手掌的速度相同,方向向上;然后,手掌由于受人的作用力减速较快,而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动;物体离开手的时候,仍要受到重力,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向下;手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g,方向向下.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以速度v上升的电梯内竖直向上抛出一球,电梯内观察者看见小球经时间t后到达最高点,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B、在电梯上人看到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此时小球相对于电梯静止,上升速度与电梯速度相同为v (向上),以地面参考,站在地面上的人此时看见小球还在上升.
电梯内观者看见小球经t秒后到达最高点,故地面上的人看见上升的时间大于t.
根据运动学规律,升降机中的人看见球抛出的初速度为v0=gt,而地面上的人所见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于gt;故A正确,B错误;
C、D、升降机中的人看见球抛出的初速度为v0=gt,末速度为零,时间为t,故位移为:x=;站在地面上的人此时看见小球还在上升,故大于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质量相同的小球b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同时到达
处,(不相碰,不计空气阻力)(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解得相遇的时间t=
,因为上升和下降的高度相同,有:
,则t=
,可知相遇时a球恰好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b球的速度为vb=gt=v0,则两球不会同时落地.故BC错误.
a球的运动时间,b球下降一半距离的时间为
,根据t=
知,整段时间是一半时间的
倍,即为
,可知两球落地的时间之比为2:
,故A正确.
因为相遇时,a球速度为零,b球速度大于零,则落地时,B球的速度较大,故D错误.
故选:A.
一个人站在一座很高的楼顶的边缘,将一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t=3s时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使用两种方法求解)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方法一、对全程分析,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3s末的速度为:v=v0+at=10-10×3m/s=-20m/s,
位移为:x=.负号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方法二、物体上升过程中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则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2=3-1s=2s,可知3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gt2=10×2m/s=20m/s.
上升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下降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
,
则位移的大小为:x=x2-x1=20-5m=15m,方向向下.
答:3s时的速度为20m/s,方向向下.位移为15m,方向向下.
物体以4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秒内,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A、B、上升阶段所用的时间,由v=v0-gt得:
0=40-10t,解得:t=4s
上升的最大高度:h==
×4m=80m
下落1s时通过的距离为:x==
10×12m=5m
所以5s内的路程为:S=h+x=85m,故A错误;
5s内的位移为:X=h-x=80-5=75m,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
C、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v=at=-gt,代入数据得:△v=-10×5=-50m/s,速度的改变量大小为50m/s,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平均速度为 =
=
=15m/s,方向竖直向上,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跳起摸高是中学生常进行的一项体育运动,当某同学起跳摸高到达最高点时(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某同学起跳摸高到达最高点时,速度等于零,此时该同学只受重力,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故B正确.
故选:B
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同时,在某高度处有一物体B自由落下,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都是v(不计空气阻力),则(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D、设A的初速度为v0,经过t时间两物相遇,则此时A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vA=v0-gt=v,B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vB=gt=v,则v0=2gt=2v.故D正确;
相遇时A已上升的高度:h1==
,B下落的高度:h2=
,则相遇时物体A已上升的高度大于物体B已下落的高度.故A错误;
B、竖直上抛运动具有对称性,下落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的速率都是v,知A从抛出到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等于B从最高点下落到相遇点的时间,所以物体B落地时,物体A恰好到达最高点,故B正确.
C、A物体上升的最高点即为B物体自由下落的位置,所以物体A和B落地的速度相等,故C错误;
故选:BD
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质点在最高点的速度为零,但受力不变,故加速度不变;故A错误
B、加速度的方向一直竖直向下,大小为g;故B错误;
C、因质点向上和向下的加速度相同;故根据对称性可知;质点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经过同一线段所用时间相等;故C正确;
D、根据对称性可知,在同一高度时向上和向下的速度大小均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1==
m=45m,上升的时间为:t1=
=3s,从最高点开始2s内下落的高度为:h2=
=
×10×22m=20m,所以5s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S=h1-h2=25m.且方向竖直向上,故A错误.
B、平均速度大小为 =
=
=5m/s,方向竖直向上.故B错误.
C、由于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则速度改变量为:△v=at=gt=-10×5m/s=-50m/s,大小为50m/s.故C错误.
D、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h1+h2=65m,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