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中各字母所处位置填写。

气候类型A:            典型植被B:            自然带C:           

(2)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该地带规律形成的

基础是           因素。

正确答案

(10分)

(1)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带

(2)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的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回答以下问题:(10分)

(1)根据图中箭头判断,此时,d处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南沿海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F海峡表层海水流向是     ____  _______

(3)c处自然带名称是     _________

___,自然带a到d变化反映了自然带的     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4)A、B、C、D四地的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正确答案

(1)炎热干燥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台风    旱涝

(2)由印度洋流向红海

(3)热带荒漠带  从赤道到两极, 

(4)D>C>B>A

(5)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终年高温多雨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箭头判断,此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说明北半球是夏季。d处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北半球夏季时,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在此季节,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 ,容易受到台风灾害影响,夏季风不稳定,所以易受到旱涝等气象灾害的影响。

(2)F海峡位于印度洋和红海之间,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沿岸是沙漠气候,蒸发旺盛,水面较低,所以表层海水由印度洋流向红海。

(3)c处有北回归线穿过,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 自然带a到d变化反映了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低纬区递减。同一纬度,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区。河口地区盐度低。所以盐度由高到低排序是D>C>B>A。

(5)读图,E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有南回归线穿过,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所以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分析下列问题。

(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_____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______,注入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增加。

(2)森林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____________侵蚀,_____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

(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________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___________的,体现了自然资源间的________性。

正确答案

(1)循环  更新  水分(养分)

(2)土壤 物种

(3)整体 联系 联系

(1)从物质的循环来看,物质和能源处于不断循环之中。

(2)森林破坏后流水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

(3)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体现自然资源之间的关联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和“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1)珠穆朗玛峰地区垂直自然带示意图中甲(基带)的自然带名称。试分析该地区垂直自然带南坡自然带数量比北坡多的原因。

(2)在“非洲自然带分布图”上,自然带从A到B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受某些地理要素的影响,自然带的分布往往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试在非洲区域内找出一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1) 常绿阔叶林(2分) 南坡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迎风坡降水量大(4分)  

(2) 从赤道到两极(2分)     

东非高原赤道地区形成热带草原带;原因:海拔高,气温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带,原因:受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影响,海洋气流受地形影响,降水多)(举例2分,解释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相同的自然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阴影部分植物具有根系发达、树皮厚、树叶叶面有油质包裹等突出特征,简要解释植被特征形成的原因。(4分)

(2)比较、归纳是学习地理的常用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

正确答案

(1)根系发达是为了获取更多水分, 树皮厚、树叶叶面有油质包裹为了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蒸发,存留水分在植物体内,以适应当地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4分)

(2) (4分)

试题分析:

(1)首先要进行定位,图中阴影部分均为地中海气候区,甲图为南欧的葡萄牙与西班牙沿海,乙图为南非的西南部;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获取更多水分, 树皮厚、树叶叶面有油质包裹为了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蒸发,存留水分在植物体内,以适应当地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2)甲图中由M到N纬度在增大,受西风的影响在加剧,气候由地中海气候向温带海洋性气候过渡,植被由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向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由低纬向高纬过渡),热量条件是主导;乙图由P到O由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减少,植被由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向热带荒漠带过渡(由高纬向低纬过渡),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自然地理要素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表为气温、日照、积温随高度变化表。

材料二、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1)从“日照、气温、积温随高度变化表”中,可以看出农业生产的三种指标参数随高度发生变化,请说出日照、气温的变化趋势并简要说明原因。(4分)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           坡,D表示          坡。(2分)

(3)说明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4分)

(4)简析B坡冰川分布下限高度较低原因。(4分)

(5)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2分)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和读图综合分析。(1)直接根据材料一说明即可。(2)图示甲山地的自然带A坡高于B坡,北半球,南坡为向阳坡,自然带向上倾斜,而乙山地的自然带D坡向上倾斜。(3)结合两山脉的纬度位置,D山脉所在纬度低,且山脉相对高度高。(4)影响冰川分布下界,即雪线高度主要从温带和降水两方面分析,注意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5)结合纬度位置判断甲为天山,其南坡降水量少,故不能生长森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亚洲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⑴从A到C反映了陆地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北京的自然带应对应图中的          (填字母)自然带。

⑵ 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自然带

A                 C                 

D                 E                 

从C—E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规律,在        纬度带表现最为明显?

⑶ B和A纬度位置相近,但自然带明显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正确答案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C

(2)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E 温带荒漠带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中 

(3)地势高

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

(1)A到C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分布,为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北京位于图示C地区;

(2)结合图示的地理位置判断:A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位于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位于半干旱地区,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E位于西北内陆,为干旱地区,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从C到E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分异,在中纬度表现最明显。(3)B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故形成气候高寒,形成青藏高寒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及资料,回答问题。(12分,每空2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小题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

小题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小题3:甲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接近,但自然景观差异较大。造成两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甲海岸附近多地震、火山,主要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处。

正确答案

小题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小题2:乙 丙

小题3:地形 南极洲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的纬度位置,位于大陆西岸30°-40°之间,所以甲地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小题2:甲、乙、丙、丁四地,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丙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乙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丙地。

小题3: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丙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虽然甲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接近,但自然景观差异较大。造成两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甲海岸附近多地震、火山,主要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处。

点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如下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垂直地域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完全一致。

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由于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的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自然带变化的规律类似与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但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山体海拔高度的影响,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并不完全一致。所以本题叙述是错误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甲、乙图中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4分)。

(2)a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下图中的气候类型适合种植该粮食作物的气候类型有           (填英文字母)。(4分)

(3)分析c、d两地区发展此农业地域类型的优越自然区位条件。(4分)

正确答案

(1)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各2分)

(2)水稻   ABD  (各2分)

(3)气候温和、降水较丰富;(位于中部平原)地形平坦;(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任答2点,共4分)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

(1)甲表示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等沿海地区,判断为亚洲水稻种植业;乙表示分布在美国中央大平原中部和北部的小麦带和玉米带.

(2)、 a区域位于印度半岛沿海,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为:水稻。水稻种植业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或终年高温多雨,而结合四图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A表示热带季风气候、B表示温带季风气候;C表示地中海气候(不符合);D表示亚热带季风气候。

(3)、c、d表示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小麦带和玉米带,优势自然条件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形(大平原)、土壤(黑土)、水源(河流提供灌溉水源)等方面分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