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图中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在③地观察到荒漠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②地植被垂直变化现象的成因。

(2)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反映洋流的性质,在①处东部海区绘制一条等温线加以示意(过图中两点用实线绘在相应位置)。

(3)比较①、③两地景观差异的成因。

正确答案

(1)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2)画图略。

(3)①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③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海岸,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荒漠。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纬度越低,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2)画图略。

(3)①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原因是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③地是热点沙漠气候,位于东南信风背风海岸,沿岸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荒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带E     G    F    C:这种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

(3)自然带D的分布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分)

(2)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或经向地带性规律)(1分)

(3)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向地带性规律)(1分),在大陆东岸受到沿岸寒流的影响,而向南延伸.(2分)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1)根据自然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A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位于25°--35°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自然带E—G—F—C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带呈东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D位于60°--70°之间,判断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其分布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在大陆东岸该自然带向南延伸主要是由于中高纬度大陆东岸的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故使D自然带分布纬度较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

(1)图中的气候类型

                             

                             

(2)①的自然带是                     广东可能在图中     (代号)的自然带上

正确答案

(1)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热带雨林带        ②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①为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②位于大陆东岸,纬度为20°-30°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④为60°附近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本题考查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①地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广东位于亚热带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图中②的位置上。

点评: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具有对应关系。记忆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的气候类型往往对应不同的自然带,但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共同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我国部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2)从图中可以看出,各自然带大体沿着        (经或纬)线方向更替,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在          (低、中、高)纬度地区最明显。

(3)若从北京到广州,沿途所看见的自然带景观,反映出地理环境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在          纬度地区最明显。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纬 由沿海到内陆 水分 中

(3)由赤道到两极 热量 高、低

试题分析:

(1)从海陆位置看,A处位于东部,距离海洋近,为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处于A处相比,距离海洋的距离变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C处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为温带荒漠带。

(2)图中各自然带东西方向更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自然带东西更替体现自然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在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水分差异显著,所以表现最为明显。

(3)从北京到广州,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的基础是热量,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分异明显。

点评: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分析下列三道问题。

小题1:X至Y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由X至Y自然带依次由森林、草原到荒漠,这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规律。

小题3:试分析引起该地区自然带更替变化的原因: 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Y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小题2:纬度地带性  

小题3:X: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Y: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高影响,高温干旱,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X—Y:受(东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炎热干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通过纬度和轮廓特征,将该地定位为非洲几内亚湾北部,图中北回归线经过地区为热带荒漠带,往南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整个非洲的气候和自然带具有明显的对称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欧洲、非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自A、B至C经过不同的自然带,这种分布反映了自然带________的地域差异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主要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小题2:图中自C、D直至向东到亚欧大陆的内部,植被应呈现________________变化,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地中海处于________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多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该海域的面积在不断________(扩大或缩小)。

正确答案

小题1: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热量

小题1:森林——草原——荒漠;海陆位置不同,水分条件不同

小题1:亚欧;火山、地震;缩小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的地理环境。

小题1:A到B到C的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递变,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

小题1:自C、D向东到亚欧大陆大陆内部,自然带呈东西方向有规律的递变,为干湿度地带性分异,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水分条件自沿海向内陆递减,而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小题1:考查板块位置。地中海位于南部非洲板块与北部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故多火山、地震;属于消亡边界,故地中海将不断缩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1.C地所属自然带是                 ,D地所属自然带是                      

E地所属自然带是               ,自然带C→D→E的更替,反映了陆地自然景观的

                      分布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          条件为基础的。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平原主要种植以           为主的

粮食作物,耕作制度是                    

3.B地区自然植被以                                               为主。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荒漠带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   水分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一年两熟到三熟

3.高原草原       高寒荒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甲为天山,乙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南北坡)

B表示         坡,

D表示         坡。(4分)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          ;           

与A坡相比B坡雪线较低的原因是:            。(6分)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            。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4分)

正确答案

(1)北 ; 南

(2)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影响,迎风坡降水多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A坡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距海洋远,加上山地阻挡,降水少;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

(1)从图中注记可知甲山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天山,B坡雪线低,为迎风坡,属于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故B表示北坡,D表示南坡;

(2)乙 山为喜马拉雅山,D坡为南坡,由于纬度低,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数目多。B坡雪线低主要是由于位于偏北风的迎风坡;

(3)影响山区森林自然带的分布高低,温度是重要条件,故从甲乙两山脉的纬度分析;甲山A坡 由于降水稀少,无云杉林分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

小题1: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图中abcd四地中的   地,理由是      

小题2:森林带所在山坡的降水变化特点是     。 这种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的            

    地带性规律。

小题3:该山地南北坡相比,自然带较复杂的是    坡,雪线高度较低的是    坡,其雪线较低的成因是                                                         

小题4:源于该山地南坡的河流属于         (内流或外流)河。近年来这些河流的径流量比三十年前有明显增加,其原因是                                         

正确答案

小题1:b  b地降水量最大,利于森林发育

小题2:从山麓到山腰(海拔2000米处)降水逐渐增多,之后降水量逐渐减少 垂直

小题3:北 北 北坡降水量大,背阴坡气温低

小题4:内流 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量增多,河水补给量增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8分)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丙

(3)乙 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 海陆位置

试题分析:

⑴根据图的名称该地定位于南美洲中南部,甲地位于30°S—40°S之间,且位于大陆西岸,根据全球气候模式分布图,可知该范围为地中海式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因此第一空为地中海式气候,第二空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⑵根据南美洲的地形,可知乙处地形区海拔较高的为安第斯山脉,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因此安第斯山区易受高山冰雪冻害,而丙地为拉普拉塔平原地区,它位于西风带,安第斯山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因而常遇到干涸盐湖,受缺水的煎熬。故第一空填乙,第二空填丙。

⑶乙处为安第斯山,海拔最高,相对高度也最大,所以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第一空为乙;从丁地到丙地为明显由沿海过渡到内陆,因此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差异。

(4)地理环境差异性体现为四种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低纬向高纬)、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结合四地的位置及地形,可以分析得出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海陆位置。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