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上用箭头画出赤道以南太平洋海区各洋流的流向,并用双线表示暖流(平行于已有的洋流标

    示线加画一条线)。

(2)在南太平洋洋流中,对沿岸气候产生明显增温增湿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利

    于形成渔场的洋流是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3)图2中C地区风蚀地貌较为普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植被多为耐旱的品种,这些现象都与C地的气

    候紧密相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性。

(4)从D地到C地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地带性,该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_______

    条件的影响较大。

(5)从我国上海出发向北,从北纬30度到北纬60度,自然带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逐渐演变为亚寒带针

    叶林带,此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地带性,该规律的产生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的

    变化为基础的。

(6)图中①②代表从上海到旧金山的航线,其中最佳航线是________(填代号),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略”

(2)d;b

(3)整体

(4)经度;水分

(5)纬度;热量 

(6)①;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节省时间和燃料(顺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图,中国局部示意图甲与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乙,结合区域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

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                      分异规律。(2分)

(2)图甲中①②处的自然带分别是                                 。(2分)

(3)图乙山地应该在图甲中        (数字)处,此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存在哪些差异?试说明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纬度地带(或赤道到两极)(1分)  干湿度地带(或由沿海向内陆)(1分)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 温带落叶阔叶林(1分)

(3)⑤(1分) 相同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1分),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1分);

北坡有云杉林带和高山垫状植物带,南坡没有(1分),因为北坡降水比南坡丰富(1分);

南坡雪线较高(1分),南坡气温高于北坡,降水少于北坡(1分)(够6分即可)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图示从①--③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从③--⑤自然带呈沿海向内陆方向有规律的变化,属于干湿度地带性规律。(2)根据图示①②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①位于亚热带东部沿海,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位于温带大陆东岸,受温带季风影响,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根据图示乙地山麓为荒漠带,判断位于⑤地区,影响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从气温和降水角度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图甲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图丙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甲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   (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6分)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8分)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6分)

(4)简述图甲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人口分布特点: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铁路)线分布(任答一点,2分);

人口环境容量:低(2分);

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2分)。

(2)区位条件: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2分);有充足的水源补给(2分);农业发达,物产丰富(2分);聚落分布较均衡(2分)。

(3)影响:海拔不同,水热状况不同,自然带不同(2分);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自然带分布较高;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缺失针叶林带;雪线比北坡高。(任答一点,2分)

北坡为阴坡,相比南坡自然带分布较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雪线比南坡低。(任答一点,2分)

(4)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2分);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2分);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2分);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资源丰富(2分);(任答4点,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读图甲,根据图中的城市符号分析,该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沿交通(铁路)线一带。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所以人口环境容量低。制约该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水资源短缺,导致人口容量小。

(2)“古丝绸之路”是通往西北的通道,河西走廊是必经之地。河西走廊南面是山脉高原,北面是沙漠,自然环境恶劣。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可以给商队提供食物补给。山麓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给商队提供充足的水源补给。该地聚落分布较均衡,方便商队休息,补充商路物资。

(3)读图,山脉在海拔不同的地方,水热状况不同,形成的垂直自然带不同。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南坡为向阳坡,光热充足,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缺失针叶林带。气温高,降水少,所以雪线比北坡高。北坡为阴坡,相比南坡同种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有针叶林带分布。气温低,降水多,所以雪线比南坡低。

(4)读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便利。当地气候条件,形成了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根据图例可知,该地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采矿业。该地自然风光与文化古迹众多,旅游业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特色旅游业。交通、资源、物产、风光都是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二 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1)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 可能属        山脉;② 可能属      山脉;③ 可能属       山脉;④ 可能属         山脉。(填字母)

(2)① 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 

(3)① 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① ~④ 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           

(4)② 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                                        

(5)②→ ④→ ① 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④ →①→ ③ 基带也有区别,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正确答案

(1)B   D   A  C (4分)    

(2)C   (2分)

(3)南坡降水丰富    ③ ④ (4分)

(4)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2分)

(5)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2分)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

第(1)题,根据A、B、C、D山脉的位置,结合各山地自然带基带判断所属山脉。

第(2)题,①是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带之上为针叶林,故M带应为针阔叶混交林。

第(3)题,①、③、④两侧自然带分布不同主要都与降水因素有关。

第(4)题,②是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区不同,故南北坡基带不同。

第(5)题,由于基带为当地自然带,故②→④→①基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④→①→③基带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局部河流和植被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图中L和S沿线植被带的变化差异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中东北部河流流向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该地的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L沿线以高寒草原为主,植被单一;S沿线由东南向西北,植被由常绿阔叶林逐渐过渡至温带草原,变化复杂。L线地处高原,气候高寒、热量缺乏、地形平坦、气候单一,植被变化少;S线地处湿热河谷向高原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东南部热量充沛,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植被变化复杂。

(2)东北部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原因:东北部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沿山麓沟谷发育由西北流向东南。

(3)沿河谷分布。原因: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分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0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活跃着十几万的浙江人,对沿线社会经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一批浙江人在当地(虚线范围内)河谷地带承包大片农田种植棉花,然后就近加工成棉纱、棉布或衣服销售到沿线区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说出古丝绸之路经过的主要自然带(8分)

(2)分析在当地农工商结合发展棉花产业的区位优势(12分)

(3)十几万浙江人活跃在当地,阐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0分)

正确答案

(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8分)

(2)(耕地面积广阔,土地租金低(2分);规模效益明显(2分);有适于棉花生产的自然条件(或气候条件、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2分);接近原料产地(或原料丰富)(2分);劳动力丰富而廉价(2分);陆上交通便利(2分);位于亚洲中心,连接东亚、南亚、西亚和北亚(或欧洲),市场广阔(2分);农工商结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2分),形成产业链条,增强竞争优势(2分)

(3)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经济发展的信息;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产量;发展工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每点2分,答对5点及以上得10分)

试题分析:

(1)古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气候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西亚的地中海式气候,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自然条件为干燥的气候条件、灌溉水源充足、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等;

社会经济条件是土地租金低,生产规模大;劳动力丰富而廉价;陆上交通运输便利;连接东亚、南亚、西亚和北亚(或欧洲),市场广阔;农工商结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形成产业链条,增强竞争优势。

(3)十多万浙江人的到来能够带来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产量;发展工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油莱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结合图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月1 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准流域有明显向北凸出之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国东部6 月1 日和7 月1 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什么方向延伸?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大致呈纬向分布(或油菜花由南向北依次开放);我国东南部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或太阳直射点位置由南向北推进,气温也随之由南向北逐渐上升)。

(2)该地区春天升温比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更快。

(3)呈东北- 西南方向延伸。此时,全国普遍高温,水分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距海洋越近,水分越足,开花日期相对较早。

(4)油菜花开花日期等值线呈半环状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而推迟。地势成为这里主要的制约因素。地势低处气温高开花日期早,高处气温低开花日期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

(1)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明显多于北坡,分析其原因。

(2)从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中,你可总结出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哪些规律性知识?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_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 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自然带③分布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气候区。

(5)如果②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其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与②接近同纬度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量 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

(2)A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水热状况变化大。

(3)距海远近不同

(4)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呈南北变化,自赤道向两极方向,故表示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原因:太阳辐射自赤道向两极递减。(2)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相似。原因: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的变化。(3)③⑥分别处在温带的沿海和内陆,体现了干湿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引起水分条件自沿海向内陆递减。(4)③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西两岸的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气候。(5)②若在我国南方地区则表示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同纬度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

(1)自然景观①至②至③至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______(填A、①至②至③至④或B、③至⑤至

         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匀

(2)A;地势高,气温低,水热状况变化大

(3)距海远近不同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