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量守恒定律
- 共6204题
柴油打桩机的重锤由气缸、活塞等若干部件组成,气缸与活塞间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重锤与桩碰撞的过程中,通过压缩使混合物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使桩向下运动,锤向上运动.现把柴油打桩机和打桩过程简化如下:
柴油打桩机重锤的质量为m,锤在桩帽以上高度为h处(如图1)从静止开始沿竖直轨道自由落下,打在质量为M(包括桩帽)的钢筋混凝土桩子上.同时,柴油燃烧,产生猛烈推力,锤和桩分离,这一过程的时间极短.随后,桩在泥土中向下移动一距离l.已知锤反跳后到达最高点时,锤与已停下的桩幅之间的距离也为h(如图2).已知m=1.0×103kg,M=2.0×103kg,h=2.0m,l=0.20m,重力加速度g=10m/s2,混合物的质量不计.设桩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泥土对桩的作用力F是恒力,求此力的大小.
正确答案
锤自由下落,碰桩前速度v1向下,v1=-----①
碰后,已知锤上升高度为(h-l),故刚碰后向上的速度为
v2=------②
设碰后桩的速度为V,方向向下,由动量守恒,mv1=MV-mv2----------③
桩下降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0-MV2=-Fl+Mgl---------④
联立①②③④各式可得
F=Mg+(
)[2h-l+2
]=2.1×105N;
泥土对桩的作用力F为2.1×105N.
一水平放置的圆环形刚性窄槽固定在桌面上,槽内嵌着三个大小相同的刚性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m3,且m2=m3=2m1.小球与槽的两壁刚好接触且不计所有摩擦.起初三个小球处于如图所示的等兼具的Ⅰ、Ⅱ、Ⅲ三个位置,m2、m3静止,m1以初速度v0=沿槽运动,R为圆环内半径与小球半径之和.已知m1以v0与静止的m2碰撞之后,m2的速度大小为
;m2与m3碰撞之后二者交换速度;m3与m1之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求此系统的运动周期T.
正确答案
设m1经过t1与m2相碰,t1==
设m1与m2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1、v2,在碰撞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v0=m1v1+2m1v2
由题v2=,求得v1=-
,方向与碰前速度方向相反.
设m2经过t2与m3相碰,t2==
设m2与m3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2'、v3',因m2与m3在碰撞后交换速度
所以v2'=0,v3′=
由碰后速度关系知,m3与m1碰撞的位置在Ⅰ位置,设m3经过t3与m1相碰,t3=
设m3与m1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3'',v1'',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2m1v3'+m1v1=2m1v3''+m1v1''
×2m1v3′2+
m1v12=
×2m1v3′′2+
×m1v1′′2
联立解得:v3''=0,v1''=v0或v3″=,v1″=-
(舍)
设m1碰后经t4回到Ⅱ位置,t4=
至此,三个小球相对于原位置分别改变了1200,且速度与最初状态相同.故再经过两个相同的过程,即完成一个系统的运动周期.T=3(t1+t2+t3+t4)=20s
答:此系统的运动周期为20s.
[物理-选修3-5]
(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逸出功越小
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
(2)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劈A和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开始滑下,然后又滑上劈B.求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的是大高度.
正确答案
(1)A、根据W=hγc知,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故A正确.
B、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照射的时间无关.故B错误.
C、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γ-W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和逸出功两个因素有关,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逸出功不一定越小,也可能是因为入射光的频率高的缘故.故C错误.
D、光的强度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发出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2)设物块到达劈A的底端时,物块和A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和V,由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得
mgh=mv2+
M1V2 ①
M1V-mv=0 ②
解得,v=
设物块在劈B上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此时物块和B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对物块与B组成的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和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
mgH+(M2+m)V′2=
mv2 ③
mv=(M2+m)V'④
联立得 H=
故答案为:(1)A
(2)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的是大高度为.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物块A、B,可看作质点的物块C放在B的右端,开始时用手使A、B之间压缩了一根劲度系数较大的轻弹簧,弹簧与物块A、B都不粘连;然后突然放手使A、B各自向左、右弹射出去,在B向右运动过程中,C最终停在B上.已知弹簧被手压缩时的弹性势能E=12J,三物块的质量为mA=2kg,mB=mc=1kg,C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
(1)B的长度L至少多长.
(2)若C是在突然放手的同时,以v0=3m/s向左运动,求C相对地面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S.(设B足够长的)
正确答案
(1)由于弹簧与物块A、B不粘连,突然把压缩的轻弹簧放手,使A、B在短时间弹射出去,此时C的速度不改变,仍然为0.设B、C质量均为m,放手后A、B的速度分别为v1、v2
A、B系统的动量守恒 0=mA v1-m v2---(1)
A、B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E=mAv12+
m
---(2)
代入数据解得 v2=4m/s
设B、C同速为v3,B、C系统的动量守恒 m v2=2m v3---(3)
得 v3=2m/s
对B、C系统,椐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摩擦生热Q=△EK
f S相=m
-
×2m
---(4)
即μmgL=m
-
×2m
代入数据解得B的最短长度L=2m
(2)因为B、C都作加速度大小相同的匀减速运动,C先将速度减到零,以后再向右运动,则C将速度减到零时有向左运动的最大对地位移S.
对C,据动能定理 W=△EK
-μmg S=0-mv02---(5)
代入数据解得S=2.25m
答:(1)B的长度L至少为2m.
(2)C相对地面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S为2.25m.
(1)①如图甲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气缸静放在水平面上,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不计.气缸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现缓慢地向活塞上倒一定质量的沙土,忽略环境温度的变化,在此过程中______
A.气体的内能增大
B.气缸内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C.气缸内气体分子密度增大
D.单位时间内撞击气缸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
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气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斥力增大,引力也增大
C.导热性能各向同性的固体,一定不是单晶体
D.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③地面上放一开口向上的气缸,用一质量为m=0.8kg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一切摩擦,外界大气压为P0=1.0×105Pa,活塞截面积为S=4cm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活塞静止时,气体的压强为______Pa;若用力向下推活塞而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为6×105J,同时气体通过气缸向外传热4.2×105J,则气体内能变化为______J.
(2)①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此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D.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②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在入射光的电磁场的影响下,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这种辐射叫做受激辐射.原子发生受激辐射时,发出的光子频率、发射方向等,都跟入射光子完全一样,这样使光得到加强,这就是激光产生的机理.那么,发生受激辐射时,产生激光的原子的总能量En、电势能Ep、电子动能Ek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Ep增大、Ek减小、En减小
B.Ep减小、Ek增大、En减小
C.Ep增大、Ek增大、En增大
D.Ep减小、Ek增大、En不变
③如图乙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B连接着轻质弹簧,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与弹簧发生碰撞,当A、B两球距离最近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则碰撞前A球的速度v0=______.
正确答案
(1)①A、金属气缸导热性能良好,由于热交换,气缸内封闭气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向活塞上倒一定质量的沙土时气体等温度压缩,温度不变,气体的内能不变.故A错误.
B、温度不变,则气缸内分子平均动能保持不变.故B错误.
C、气缸内封闭气体被压缩,体积减小,而质量不变,则气缸内气体分子密度增大.故C正确.
D、温度不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平均速率不变,等温压缩时,根据玻意耳定律得知,压强增大,则单位时间内撞击气缸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故D正确.
故选CD
②A、布朗运动是悬浮是液体中微粒做的无规则的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撞击造成,所以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的反映.故A正确.
B、气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同时存在的斥力和引力都增大.故B正确.
C、导热性能各向同性的固体,也有可能是单晶体.故C错误
D、机械能可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故选AB.
③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
P0S+mg=PS
得到P=P0+.
代入解得P=1.2×105Pa;
由题W=6×105J,Q=-4.2×105J,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气体内能的变化△U=W+Q=1.8×105J,即内能增加了1.8×105J.
(2)①A、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A错误.
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γ-W0,可知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一次函数关系,不是正比关系.故B错误.
C、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发生光电效应,因为极限波长λ0=,所以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此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
D、光电效应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②发生受激辐射时,向外辐射光子,则原子的总能量En减小,库仑引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根据k=m
,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轨道半径减小,则动能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③当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两球的速度相同,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
解得:v=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mv02=Ep+
(2m)v2
解得v0=2.
故答案为:(1)①CD;②AB;③1.2×105Pa;内能增加了1.8×105J
(2)①C;②B;③2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个半径R=1m的3/4光滑圆弧轨道的工件,其圆心在O点,AOC连线水平,BOD连线竖直.在圆周轨道的最低点B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4kg,m 2=1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1和2,两小球间夹有一个极短的轻弹簧,当弹簧储存了EP=90J的弹性势能时锁定弹簧.某时刻解除锁定,弹簧将两个小球弹开,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两小球脱离弹簧瞬间的速度
(2)通过计算说明小球2第一次沿轨道上滑过程中能否到达D点?
正确答案
(1)设小球m1的速度为v1,m2的速度为v2,两个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且只有弹力做功,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m2v2 ①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p=m1v12+
m2v22 ②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解得:v1=3m/s向左
v2=12m/s向右
(2)小球2向右运动,设其能到达原周额最高点D,由机械能守恒,有:
m2
=m2g•2R+
m2
代入数据解得:vD=m/s
又小球能通过竖直面内光滑圆周最高点的条件为:
mg=m
代入数据解得:v=m/s
由于v<vD,故小球2能通过最高点.
答:(1)两小球脱离弹簧瞬间的速度分别为:3m/s向左、12m/s向右;
(2)小球2第一次沿轨道上滑过程中能到达D点.
在固定的光滑水平杆(杆足够长)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0.5kg的光滑金属圆环.一根长为L=1m的轻绳,一端拴在环上,另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木块,如图所示.现有一质量为m0=20g的子弹以v0=1000m/s的水平速度射穿木块,子弹穿出木块后的速度为u=200m/s (不计空气阻力和子弹与木块作用的时间),试问:
(1)当子弹射穿木块后,木块向右摆动的最大高度为多大?
(2)当木块第一次返回到最低点时,木块的速度是多大?
(3)当木块第一次返回到最低点时,水平杆对环的作用力是多大?
正确答案
(1)设子弹从木块中穿出时木块的速度为v1
在子弹与木块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两者动量守恒:
m0v0=m0u+Mv1
解之得:v1=8m/s
在木块与圆环一起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两者满足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Mv1(M+m)v2
Mv12=
(M+m)v22+Mgh,
解得:h=0.64m;
(2)木块从最高点返回最低点的过程中,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得:
(M+m)v2=mv3+mv4
(M+m)v22+Mgh=
mv32+
Mv42,
解得:v3=12.8m/s,v4=4.8m/s
v3=0,v4=8m/s(舍去)
(3)第一次返回到最低点时,木块的速度
v4=4.8m/s,圆环的速度v3=12.8m/s,
绳子拉力 T1-Mg=M
解得:T1=148N
对小环:N1=T1+mg=153N
答:(1)当子弹射穿木块后,木块向右摆动的最大高度为0.64m
(2)当木块第一次返回到最低点时,木块的速度是4.8m/s
(3)当木块第一次返回到最低点时,水平杆对环的作用力是153N
某同学为了探究质量为m1=1.0kg和m2(未知)的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正碰是否是弹性碰撞,该同学测出碰撞前后两物体的x-t (位移-时间) 图象如图所示,碰撞时间极短,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质量为m1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变化量是多少?
(2)m2等于多少千克?
(3)碰撞过程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
正确答案
(1)根据x-t图象可知:m1的初速度为v1==4m/s,m2初的速度为0,
碰撞后m1的速度为v1′==-2m/s,碰撞后m2的速度为v2′=
=2m/s
△p1=p1′-p1=-6Kg.m/s
质量为m1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变化量是-6Kg.m/s
(2)根据动量守恒得:m1v1=m1v1′+m2v2′
带入数据解得m2=3Kg
(3)碰前总动能m1
=8J;
碰后总动能m1
+
m2
=8J
碰撞前后机械能守恒故是弹性碰撞
答:(1)质量为m1的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变化量是-6Kg.m/s;
(2)m2为3千克;
(3)两物体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有一长度为l=1m的木块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地面上.取一无盖长方形木盒B将A罩住,B的左右内壁间的距离为L=3m.A、B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uA=0.1和uB=0.2.开始时A与B的左内壁接触,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v0=18m/s向右运动.已知A与B的左右内壁发生的碰撞时间极短,且不存在机械能损失,A与B的其它侧面无接触.求:
(1)开始运动后经过多长时间A、B发生第一次碰撞;
(2)第一次碰撞碰后的速度vA和vB;
(3)通过计算判断A、B最后能否同时停止运动?若能,则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若不能,哪一个先停止运动?
(4)若仅v0未知,其余条件保持不变,要使A、B最后同时停止,而且A与B轻轻接触(即无相互作用力),则初速度v0应满足何条件?(只需给出结论,不要求写出推理过程)
正确答案
(1)木块和木盒分别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μAg=1m/s2 aB=μBg=2m/s2
设经过时间T发生第一次碰撞 则有:
L-l=SA-SB=V0T-aAT2-(V0T-
aBT2)
代入数据得:T=2s
(2)碰前木块和木盒的速度分别为:
VA′=V0-aAT=16m/s VB′=V0-aBT=14m/s
相碰过程动量守恒有:mvA′+mvB′=mvA+mvB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mv
+
mv
=
m
+
m
代入数据得:vA=vB′=14m/s 方向向右
vB=vA′=16m/s 方向向右
(3)设第一次碰撞后又经过T1时间,两者在左端相遇有:L-l=SB-SA
SB=vB T1-aB
SA=vA T1-aA
代入数据得;T1=T=2s
在左端相碰前:木块、木盒速度分别为:v'2A=vA-aAT'=12m/s v'2B=vB-aBT'=12m/s
可见木块、木盒经过时间t1=2T在左端相遇接触时速度恰好相同
同理可得:木块、木盒经过同样时间t2=2T,第二次在左端相遇 v'3A=v'3B=6m/s
木块、木盒第三次又经过同样时间t3=2T在左端相遇,速度恰好为零.由上可知:木块、木盒,最后能同时停止运动
经历的时间:t总=6T=12s
(4)由(2)归纳可知:v0=6K(K取:1,2,3…)
答:(1)开始运动后经过2s时间A、B发生第一次碰撞;
(2)第一次碰撞碰后的速度vA=14m/s 方向向右;vB=16m/s 方向向右.
(3)木块、木盒,最后能同时停止运动,经历的时间:t总=6T=12s
(4)初速度v0=6K(K取:1,2,3…)
钢质小球A的质量为m1=0.35kg,橡皮泥小球B的质量为m2=0.15kg,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弹性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点的下方且与释放点距离为H=5m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粘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小球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
(2)碰撞后AB两球增加的内能的最大值.
正确答案
小球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出距离为h=5m的地方的速度大小均为v,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v2=mgh
解得:v=10m/s
A球向上,B球向下.碰撞后粘在一起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m1v1-m2v2=(m1+m2)V,解出V=4m/s.
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H==0.8m
损失的机械能全部转化成内能就为二球增加的内能最大值:△E=m1
+
m2
-
(m1+m2)V2=21J
答:(1)小球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8m.
(2)碰撞后AB两球增加的内能的最大值为21J.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