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 共3480题
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病毒感染导致T淋巴细胞形成效应T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A错误;
B、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与基因无关,故B正确;
C、细胞分裂素的合成过程是受基因控制合成的相关酶作用调控,因此与基因作用有关,故C错误;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故D错误.
故选:B.
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表:
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则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表格分析,植物a在浓度为0.15 mol/L的溶液浓度中不分离,而在浓度为0.2 mol/L的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而细胞液浓度范围等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说明植物a的细胞液浓度为0.19~0.23 mol/L.该植物若适合在乙地生长,说明其细胞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则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即乙地土壤溶液浓度小于0.23 mol/L.
故选:D.
如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不允许二糖及多糖透过),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图4分别表示达到平衡后,图1、图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已知MA>MB,Ma=Mb>MA,即图1中溶液差值要比图3小一些,则图1漏斗内进入的水分也要少一些,所以平衡后,漏斗内溶液浓度Ma大于Mb,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两个实验漏斗内的液面起始高度是一致的,而图1漏斗内进入的水分也要少一些,所以平衡后,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h1<h2,B错误;
C、平衡后,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度相等,但是由于漏斗与装置的液面不一样高,所以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可能相等,C错误;
D、若再向a、b中加入等量的蔗糖酶,则漏斗内的蔗糖被水解成单糖,可以移动到漏斗外,而漏斗外的蔗糖不能被水解,所以漏斗内外溶液浓度难以相等,所以漏斗内外液面不会齐平,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为取自同一洋葱鳞片叶表面的三个细胞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请回答:
(1)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依次是______.(用“>”、“=”、“<”及字母表示).
(2)图中A、B、C三个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细胞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大小关系是A______B.(用“>”、“=”、“<”填空)
(3)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大小关系依次是______.(用“>”、“=”、“<”及字母表示)
(4)三个细胞中最有可能先死亡的是______.
(5)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渗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是______.(用“→”及字母表示)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C细胞失去的水分最多,细胞液的浓度最大,其次是A,最后是B,所以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为:C>A>B.
(2)图中A细胞已经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A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大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即A>B.
(3)图中C细胞失去的水分最多,细胞液的浓度最大,因此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最强,其次是A细胞,最后是B细胞,所以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C>A>B.
(4)三个细胞中,C细胞失水最多,最有可能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5)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浓度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是图中的B→A→C.
故答案为:
(1)C>A>B.
(2)大于
(3)C>A>B
(4)C
(5)B→A→C
解析
解:(1)由图可知C细胞失去的水分最多,细胞液的浓度最大,其次是A,最后是B,所以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为:C>A>B.
(2)图中A细胞已经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A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大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即A>B.
(3)图中C细胞失去的水分最多,细胞液的浓度最大,因此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最强,其次是A细胞,最后是B细胞,所以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C>A>B.
(4)三个细胞中,C细胞失水最多,最有可能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5)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浓度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是图中的B→A→C.
故答案为:
(1)C>A>B.
(2)大于
(3)C>A>B
(4)C
(5)B→A→C
洋葱是生物学实验的常用材料之一,现用洋葱做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1)将洋葱根尖的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根尖中含有______(物质).
(2)利用洋葱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将提取液中色素用层析液分离后在滤纸条得到四条色素带,其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分布在滤纸条的______.这些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和______光能.
(3)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图中表示原生质层的是______(用图中数字回答);其中6中溶液浓度______7中溶液浓度(填大于、等于、小于或不能确定).
(4)利用洋葱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
绿色的色素带为______.该同学改变层析液组成后继续进行实验,滤纸条上只出现了黄、绿两条色素带.他用刀片裁出带有色素带的滤纸条,用乙醚分别溶解条带上的色素,浓缩后用一分析仪器检测,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______来判断条带的色素.
正确答案
解:(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溶解度最大的色素分布在滤纸条的最上端,为胡萝卜素.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3)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因为不知道图中细胞是正在吸水还是正在失水,所以不能确定6和7浓度的大小.
(4)利用洋葱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叶绿素b.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来判断条带的色素.
故答案为:
(1)还原性糖
(2)最上端 转化
(3 ) 2、4、5 不能确定
(4)叶绿素b 吸收光谱
解析
解:(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溶解度最大的色素分布在滤纸条的最上端,为胡萝卜素.色素的功能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3)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因为不知道图中细胞是正在吸水还是正在失水,所以不能确定6和7浓度的大小.
(4)利用洋葱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叶绿素b.通过分析色素溶液的吸收光谱来判断条带的色素.
故答案为:
(1)还原性糖
(2)最上端 转化
(3 ) 2、4、5 不能确定
(4)叶绿素b 吸收光谱
下列生命活动或生物现象变化,不能用如图曲线来表示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农药的使用使得抗药性差的个体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被保留下来,则种群数量先减少,由于农药的连续使用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使抗药性在后代中逐代积累,则种群数量增加,A正确;
B、在氧气浓度为零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抑制无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减少,后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强,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B正确;
C、在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原生质层的体积基本不变,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的体积减小,因此随着蔗糖溶液浓度变化,原生质层的体积先基本不变后减小,C错误;
D、当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低于0.14mol/L时,随着浓度升高,DNA的溶解度降低;当氯化钠溶液的浓度高于0.14mol/L时,随着浓度升高,DNA的溶解度升高,D正确.
故选:C.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观察叶绿体时,制作好藓类叶片临时装片后,需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不可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
B、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不可以用0.3g/mL的盐酸溶液替换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否则细胞会死亡,不含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
C、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分开滴加使用,C错误;
D、显微镜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细胞经盐酸处理后为死细胞,D错误.
故选:B.
下表是某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的变化
据表可知,该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范围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0.45mol/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0.45mol/L;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置于0.40mol/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无质壁分离,说明细胞可能吸水或动态平衡,则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或等于0.40mol/L,即细胞液浓度为0.40-0.45 mol/L.
故选:C.
如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_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2)有光的条件下,14C标记的CO2进入细胞后,首先在[______]______中发生反应,在该结构中含14C的系列产物有______. 该结构产生的含14C的产物主要在[______]______彻底氧化分解成______,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若该细胞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则该细胞没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后,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即细胞壁与①原生质层分离.
(2)有光的条件下,14C 标记的CO2进入细胞后,首先在[⑦]叶绿体内发生反应,固定形成C3,最终还原成(CH2O).糖类等有机物主要在[⑥]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成 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根尖细胞没有⑦叶绿体,分生区细胞不成熟,没有11液泡.
(4)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11液泡中.
故答案为:
(1)1 原生质层
(2)7 叶绿体,C3和(CH2O) 6 线粒体 二氧化碳和水
(3)7 叶绿体 11 液泡
(4)11 液泡
解析
解:(1)将该细胞放入30%的蔗糖溶液中后,该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即细胞壁与①原生质层分离.
(2)有光的条件下,14C 标记的CO2进入细胞后,首先在[⑦]叶绿体内发生反应,固定形成C3,最终还原成(CH2O).糖类等有机物主要在[⑥]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成 二氧化碳(CO2)和水(H2O),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根尖细胞没有⑦叶绿体,分生区细胞不成熟,没有11液泡.
(4)若该细胞是西瓜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11液泡中.
故答案为:
(1)1 原生质层
(2)7 叶绿体,C3和(CH2O) 6 线粒体 二氧化碳和水
(3)7 叶绿体 11 液泡
(4)11 液泡
某学生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所用材料为紫色的洋葱鳞片叶,试剂是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请回答:
(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图B 处于______状态;
“⑦”处溶液叫______;
“⑧”处溶液是______.
(2)图B细胞中的原生质层是标号______,依次由图A细胞中标号______变化而来.其原因是图A细胞外蔗糖溶液的浓度比“①”处溶液浓度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图B处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状态,此现象叫做质壁分离;“⑦”处液泡内溶液叫细胞液,.
(2)图B中⑾表示液泡膜,⒀表示细胞膜,⑿表示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们构成了原生质层;图A中④液泡膜、⑤细胞膜、⑥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由图A→图B的过程,原因是外蔗糖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大,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故答案为:
(1)质壁分离 细胞液 蔗糖溶液
(2)⑾⒀⑿④⑤⑥高
解析
解:(1)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图B处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状态,此现象叫做质壁分离;“⑦”处液泡内溶液叫细胞液,.
(2)图B中⑾表示液泡膜,⒀表示细胞膜,⑿表示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们构成了原生质层;图A中④液泡膜、⑤细胞膜、⑥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由图A→图B的过程,原因是外蔗糖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大,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故答案为:
(1)质壁分离 细胞液 蔗糖溶液
(2)⑾⒀⑿④⑤⑥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