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洪秀全又是一个独立独行的人,取外来宗教,杂糅本土文化,创拜上帝会,装神显灵,不西不中,断辫蓄发,非儒删经,圣库均田,男女别营,广封王侯……种种想法与作为,大笔挥洒,出人意表。在太平天国……有君有民,有神有妖,有昏君有忠臣有奸佞,有英雄有美人,有正义有邪恶,有阴谋、内奸、逼宫、内讧……高潮迭起,曲折多姿,往往事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外,但在现实之中。这是一个可以从不同角度反复阅读的奇特文本。

———熊月之谈太平天国

材料二:士不能颂孔子之经,而又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岂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两个完全相反的角度用一两句话对太平天国进行评说。

(2)材料二反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理由是什么?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3)综合所给材料,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是借助宗教形式,反映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是泯灭传统文化,内部争权夺利、不伦不类的宗教运动。

(2)保存传统儒家文化。维护清朝统治。

(3)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又否定儒家传统文化;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

第(1)问要以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作答;第(2)问高度概括,从正统思想、封建统治方面考虑;第(3)问要求回答“主观原因”,要全部从材料中提出有用的内容,不可照搬教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叛党(太平军)正在帝国心脏区域迅速无阻地进展中,目前这已使南京与北京同受威胁……大不列颠一国,或是在中国海拥有舰队的三个外强联合起来,去制止这个毁灭性的战争,趁(中国)皇帝还据有能够缔结条约的地位时,向他取得这种干涉的报酬……我坚决相信无限制进入内地和沿海一切口岸,在北京建立直接外交关系,以及鸦片的合法化,都是当前可以获得的权益,并且,满可以在今后两个月以后,用正式条约获致之。

———《阿礼国上文翰机密报告》(1853年3月3日)

材料二:局势一天一天变化,如果叛军再有很大的进展,北京朝廷就会四处寻找外国援助的,除非政府用大力振奋起来,我看不出政府怎样才能支持下去。……如果反叛运动表现出任何复兴帝国的征象,或是有了定型政府的保证,那么让他们去搞是好的,然而不幸他们无此表现。因此事情就成为简单的选择问题了。是等待事情发展到一个不可知的结果呢,还是稳定现状?如果选取前一条路,现在我们的生意已经全盘陷入危险的境地,商人利益已经破灭了;如果选取后一条路,则这个灾难深重的帝国还有一线希望恢复其安全与和平,我们的生意也可望受到保护。

———《罗伯逊致阿斯登》(1861年5月10日)

材料三:这一场斗争(慈禧太后与辅政八大臣)的关键,主要看这一年我们和恭亲王交际中给他的印象如何而定。幸运的是,恭亲王依赖他自己对我们的观察和经验所获得的结论……全向太后保持,我们在此并无可怕之处,这方面他对太后之回京负完全责任。为了顺从恭亲王的意思,并证明我们是准备帮他把皇帝从那恶党徒手里解救出来的,我和我的同僚们曾注意防止外国人冒犯皇帝一行人入京时的行列。今附送恭亲王照会,他通知我已被任为首揆,仍负责外交事务,我给他的回文亦附来,回文的措辞是有意给他撑腰的。

———《英国派驻清政府公使致英国外交大臣的信》(1861年11月12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英国官员主张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

(2)从材料二看,英国官员此时主张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英国对中国发生的事件采取什么政策?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1)趁清政府面临太平军威胁之机,迫使清政府签订条约,以获得更多的侵华权益。

(2)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因为对华条约已经签订,太平天国运动继续发展,会威胁到列强的既得利益。

(3)暗中支持恭亲王,以扶植代理人。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接起来。

从外交辞令中分析列强的意图,分析西方列强面对中国国内人民的反封建斗争所采取的策略及其变化,并分析出西方列强政策变化的依据是本国实力,而核心是维护他们的国家利益(殖民利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三幅历史人物图片

图一洪秀全              图二孙中山              图三毛泽东

(1)概括指出以上三位历史人物在近代分别领导了什么革命或运动?这些革命或运动分别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9分)

(2)图四、图五反映了两次国共合作。分析两次国共合作形成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指出两次国共合作分别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12分)

正确答案

(1)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每点1分,共3分)各自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每点2分,共6分)

(2)共同原因: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实现的(以上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4分)

重大成就:第一次合作促成了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发动统治;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以上每点4分,共8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及其影响。可根据图片下的文字提示“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自领导的革命或运动,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所学知识一一回答各自的意义。

(2)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第一小问“共同原因”可根据当时的社会性质、革命的任务及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作答;第二小问“重大成就”可根据两次合作所推动的革命或运动、结局等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至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清)《贼情汇纂》

请完成:

(1)材料中反映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存在哪些问题?(不得摘抄原文)

(2)据材料,判断作者的阶级立场。

(3)据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生活奢侈腐化,脱离群众,等级森严。

(2)在材料中称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为“逆”“伪”“贼”,可见其对运动的憎恶,因此,作者代表地主阶级的立场。

(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1)问考查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阅读材料时注意对材料中所提现象进行概括并正确认识它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在回答第(2)问时注意判断作者阶级立场,要从作者对运动的态度出发,而材料中不断出现的杨、洪等运动领导者的称呼中所加限制词是关键,并且材料的出处《贼情汇纂》中亦有“贼”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21分)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资政新篇》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中的这两个文献均出自近代中国的什么运动?(3分)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是依据什么原则制定的?其主张能否真正实现?

为什么?(9分)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这本书提出了什么新主张?(6分)

(4)从时代的发展来看,《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3分)

正确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

(2)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或“无处不均匀”。

不能实现。因为绝对平均主义脱离社会实际,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洪仁玕,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新主张。

(4)《资政新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1840~1949年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是在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步入近代的,在这一百多年里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5分)

(2)反侵略反封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先后领导或发动了哪些革命运动进行抗争?(各举一例,3分)其结果最能说明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辛亥革命;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

说明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材料三  “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旧例章程,如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

材料四  “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侯,正属该佃户租难拖久之时,倘有托词延误,一经控迫,抵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太平天国1861年指示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6分)

(2)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4分)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2分)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材料一: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二、三: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佃户照额交租,业户照章纳粮,抗租与抗粮同办。(6分)

(2)平均分配土地,是为了满足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照旧交粮纳税,是据国家财政和米粮现实需要。(4分)

(3)由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为承认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2分)(4)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农民阶级因阶级局限性,不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决定了其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4分)

试题分析:(1)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主张土地公有,有田同耕;材料二、三则主张照旧交粮纳税;材料四除了重申材料三的内容外,更加严格:“抗租与抗粮同办”(2)材料一是出自建立大同世界的理想而规定的;材料二、三、四则是根据国家财政需要而规定的。(3)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材料二、三、四否定了材料一的土地公有的想法,转而承认地主的土地所有权。(4)这一变化说明了洪秀全早期的思想具有空想性,根本不能贯彻实行。

点评:天平天国运动的土地政策的变化,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施政纲领的空想性、落后性。与此相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连线题(共8分)

第一组

英国                               1787年宪法

美国                             《权利法案》

法国                               1871年宪法

德国                               1875年宪法

第二组

太平天国运动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义和团运动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辛亥革命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正确答案

第一组

英国                               1787年宪法

美国                             《权利法案》

法国                               1871年宪法

德国                               1875年宪法

第二组

太平天国运动                      扶清灭洋,替天行道

义和团运动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辛亥革命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第一组考查的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确立的法案,其中英国是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美国是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法国是1875年宪法确立的共和制,德国是通过1871年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第二组是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活动,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义和团运动中提出了扶清灭洋,辛亥革命中提出了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五四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出国贼的口号,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4分)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4分)

②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4分)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

B

C

五四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D

③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道路的?(3分)

正确答案

①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4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分)

②A.太平天国B.孙中山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4分)

③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或农村保卫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冲击下,中国步入存亡之秋。仁人志士也一次又一次的登上历史舞台,救国救民于苦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此揭开了中华民族崭新的历史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①名称                    性质                                      

影响                                                                  

②名称                    性质                                      

影响                                                                  

③名称                    性质                                      

影响                                                                  

正确答案

下一知识点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太平天国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