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举出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次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并从斗争结果得出什么启示?(10分)

正确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6分)

启示略,答案合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

在英国的枪炮面前,满清王朝的声威扫地以尽;以天朝为万古不朽的迷信破灭了;与文明世界的那种野蛮而密不通风的隔绝已被侵犯;互相交往的通路打开了,从那时起,在加利福尼亚与澳洲的黄金吸引之下。这种互相交往已迅速发展起来。……完全的隔绝曾经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那种隔绝状态既已因英国的媒介而遽遭结束,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分崩离析,这同小心谨慎地保藏在密封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旦与外界接触必然要发生解体的情形一样。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

回答:(1).马克思所提到的“不可抵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你同意作者对“这一次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吗?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马克思对英国侵华战争所产生影响的分析?

(4).你从马克思这段文字中得到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

(2).同意。(1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中国政治经济落后,而英国因工业革命迅速崛起,中国落后挨打。

(3).马克思的分析是正确而又深刻的。他认为英国这场的战争,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国”的迷梦,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状况。马克思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人强加给中国的,是侵略战争,但在客观上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刺激了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阶级力量的产生。

(4).认识:A.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在经济上、政治上进取向上,落后就要挨打;B.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必须打破闭关锁国状态,主动地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和实行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闭关锁国就要落后,在世界上就没有一席之地;C.反封建反侵略这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问比较简单,只要从材料中找到“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和“以上材料均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两个关键点并结合教材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结论。第二问首先要明确马克思关于“这一次革命”爆发原因的观点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然后结合教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教材的原因分析便可得出结论。至于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这要对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便可得出结论.第三问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正确认识和平价,这需要联系教材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而得出结论。第四问主要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与后果来反思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受到什么样的启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3)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针对土地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在材料四中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在井田之外大量开垦私田。春秋时期采取按田地多少征税,实质是承认土地私人所有。战国时期,从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变化:在政治上,封建制度建立;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

(2)唐朝的两税法、北宋的方田均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共同点是按田地多少来征税。

(3)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个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哪些方案反映了时代潮流?三个方案共同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以上三种方案的实践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二是农民阶级提出的救国方案;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三民主义。其中《资政新篇》和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共同的进步意义是都体现了反封建精神。

(2)孙中山借鉴欧美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导致的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而提出。

(3)①《天朝田亩制度》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行。②《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而是迫于当时形势提出,根本没有实行。③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三民主义在实践中受挫。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3分)平均主义是指要求平均分享一切社会财富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体经济是封建宗法家长制的基础,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

——董楚平《论农民战争的平均主义与特权主义》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论语·季氏》

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为什么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呢?这是因为农民在单独劳动的时候本来是没有什么力量的,而他们把自己的农具集合起来组织了集体农庄的时候,就变成了极大的力量了。

——(1929年)斯大林《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材料四:             

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

——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

请回答:

(1)概括提炼材料一中农民平均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4分)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分)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否合理?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均可得分)。(5分)此后苏联在农业政策方面进行了哪些改革?(2分)

(4)例举苏联农业政策模式对我国哪些农业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业政策领域出台了哪项重大改革措施?(2分)

正确答案

(1)根源: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宗法制;儒家思想(均贫富思想)。(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2)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2分)

关联: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2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2分)

(3)【本问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作答均可得分。只做判断不说理不得分】

不合理。(1分)理由:①斯大林推动农业集体化,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重工业。(2分)②集体化降低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合理。(1分)理由:①集约经营优于分散生产;②农业发展为工业化腾飞奠定基础;③从材料四来看农业产量有所增长。(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分)

(4)影响: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或农业集体化);(2分)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改革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试题分析:(1)根源: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来概括,所以从材料一中的“个体经济”、“平均主义是宗法家长制的产物”、“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以及第二段材料的出处“《论语·季氏》”可以知道根源有

小农经济(个体经济);宗法制;儒家思想(均贫富思想)。

(2)史实:由于材料二中体现的是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均贫富”、“平均主义”,所以最能体现这个思想的相关史实是《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关联:需要考虑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即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这导致了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从而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3)材料三中斯大林关于集体农庄的说法是“有这种‘冲昏头脑’的功效”,也就是说集体农庄效果显著。这种说法是否合理需要结合材料三、四来判断。根据材料三中“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以后,播种面积已经扩大到30%、40%甚至50%”和材料四中“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无论回答合理还是不合理,都是符合要求的,关键是要将材料中的信息与自己的判断正确结合起来。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均涉及到了农业方面。

(4)影响:苏联农业政策模式是强调农业生产公有化性质和较大规模,对我国农业政策产生的重大影响体现在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化(或农业集体化)和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措施:需要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来考虑,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早在1958年为纪念建国十周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面五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 图一、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2分)

(2) 图二、五这二幅图所反映出的两支军队的最终建国理想分别是什么?(4分)

(3) 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有何影响?(5分)

(4)根据图四、五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分别是谁? (2分)

(5)图五反映的史实是什么?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名称: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2分)

(2)理想:图二军队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图五军队的理想是建立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4分)

(3)事件:五四运动;(1分)

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4分)

(4)斗争对象: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反动派。(2分)

(5)史实:渡江作战(1分)       影响: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太平天国政权在天京建立,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两个纲领。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政权很快落入反动官僚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1)材料一中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2分)这两个纲领分别存在何种局限性?(2分)

(2)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2分)它的颁布尽管未能够维护住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但是有着重大意义,其意义是?(2分)

(3)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正确答案

(1)思想主张:《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平均主义;《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

(2分)局限性:前者绝对的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后者不是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没有代表农民的利益,得不到农民的支持。(2分)

(2)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4分)

(3)落后就要挨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4分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利益诉求,同时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同时资产阶级存在着软弱性与妥协性,也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不可能独立发展的,中国必须取得民族独立才能走上独立富强的发展道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揣摩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

(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

  资产阶级:平均地权。

  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

       材料二 有学者说,从历史价值和政治价值上来讲,“总统府”要超过北京的故宫。故宫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建设最辉煌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故宫只是明清封建王朝的标志,而“总统府”则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在此设立博物馆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示和宣传这些价值。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1)近代史上,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彻底完成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3,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政新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宣告成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3)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4)①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②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下一知识点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太平天国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