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共862题
27.牛的毛色与真黑素(黑色)和褐黑素(栗色)有关。下图表示牛黑色素细胞中正常基因E控制这两种色素合成的过程:
请回答:
(1)图中①在细胞核中完成的过程称为( ),②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2)基因E的编码区中有一段编码序列,可编码M受体蛋白(一条由317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若第296位的碱基C被T取代,则基因E突变成基因E+,导致M受体蛋白中第( )位氨基酸发生改变,此时酪氨酸酶含量增高,真黑素增多;若基因E的编码区第310位缺失一个碱基G,则基因E突变成隐性基因e,导致____含量降低,褐黑素增多。
(3)在牛的某一个自然种群中,测得基因型及表现型个体数如下表:
①该种群中E的基因频率是( )。
②在该种群中,发现一对褐色公牛和褐色母牛交配产下一头栗色小牛,经DNA测定它的基因E没有发生突变,研究者检测出该牛体内A物质含量较高,还发现A物质也能与该M受体蛋白结合。该牛毛色为栗色的原因是:____,导致酪氨酸酶含量减少,进而褐黑素含量增加,体色为栗色。
③让该种群中,多头黑色母牛与浅褐色公牛交配,得到子一代。请写出遗传图解。(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8.据以下材料回答蓖麻遗传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表示蓖麻矮化的基因调控机制。
材料二:花序是由许多花排列而成的,蓖麻正常两性株花序的上半部分为雌花,下半部 分为雄花,雌株花序则只有雌花。科研人员用纯合高秆柳叶雌株和纯合矮肝掌 状叶正常两性株蓖麻为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得到F2,性状表现如下。 .
请回答:
(1).③过程形成双链RNA,导致翻译过程中不能与_______结合,最终得到矮秆植株。图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过程有_______(填序号)。
(2) 实验涉及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3)F1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杂交实验,在幼苗时期即可区分正常两性株和雌株,如幼苗叶型为_______,则为正常两性株。
(5)为确定F2中某株高秆柳叶雌株蓖麻是否纯合。可用_______为亲本与其杂交,若后代性状表现为_______,则该株蓖麻为纯合高秆柳叶雌株。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稿同。右图为果蝇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的比较图解,其中A与C为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X、Y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 ).次分裂。如果形成了染色体组成为XX的精了,其原因是( )
(2) 若在A区段上有一基因“E”,则在C区段同一位点可以找到基因( );此区段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3) 如果某雄果蝇B区段有一显性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儿率为 ( );如果此雄果蝇的D区段同时存在另一显性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雌果蝇交配,后代发病几率为( ) 。
(4) 已知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对基因H、h,分别控制的性状是腿部有斑纹和腿部无斑纹。现有纯种果蝇若干.请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H、h基因在X染色体}一的位置是A区段还是B区段。
实验步骤:
①选用纯种果蝇作亲本,雌性亲本表现型为( ),雄性亲本表现型为( )
② ( )
③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并统计记录结果;
结果分析:
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 ),则此对基因位于A区段;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 ),则此对基因位于B区段.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8.玉米的抗病(A)和不抗病(a)、高秆(B)和矮秆(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
实验二: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髙秆植株(丁)。
请回答:
(1) 若要研究植物白化苗出现的原因,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判断可遗传变异类型的是( )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若对白化苗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其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对碱基,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 )的特点。
(3)若根细胞膜上Mg+(合成叶绿素的成分)载体的一个氨基酸是色氨酸(密码子只为UGG 一种),则运载该氨基酸的转移RNA上三个碱基(反密码子)为____,如果mRNA上 UGG因为基因突变成为UGC,导致细胞因为缺Mg无法合成叶绿素,由此说明Mg进入细胞需要( )协助。
(4)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
(5)选取F1中全部抗病高杆植株进行自交获得F2,F2中全部抗病高秆植株再自交获得 F3,则F3中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为____。
正确答案
(1)染色体变异
(2)有害性
(3)ACC 载体蛋白
(4)Aabb、aaBb
(5)5:1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的关系的是:( )
①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F1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15分)下图为某家族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一种为黑尿病(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另一种为钟摆型眼球震颤(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请据 图分析:
(1)图中的( )病为钟摆型眼球震颤,其遗传方式为( ) 。在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女性( )(小于/等于/大于)男性。
(2)若Ⅱ—1和Ⅱ—6婚配生出了,一个正常孩子,则该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 。
(3)Ⅳ1为患钟摆型眼球震颤的男孩,分析其体内该患病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有:
①Ⅲ—1在减数分裂( )(填时期)( )引起的;
②Ⅲ—2在减数分裂( )(填时期)( )引起的。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 一种纯合开白花的花卉,自交后代出现了一株开紫花的植株,将这株紫花植株所结126粒种子种下,却出现46株白花植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8.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型品系与其他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阐明了裂翅基因的遗传规律。
请分析并回答:
(1)若要确定裂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将裂翅与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实验,若( ),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 ),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了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了下列实验:
由上述实验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 )性基因控制。F1裂翅型互交后代中,裂翅型与野生型比例并不是典型的3:1,最可能原因是( )。
(3)已知黑体性状由3号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若要对裂翅基因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定位,现选择(2)中裂翅型与黑体型进行杂交,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将该子一代中( )(表现型)雌蝇与黑体型雄蝇进行交配产生后代。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裂翅基因与黑体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后代只出现2种表现型,则说明裂翅基因在( )号染色体上,且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该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 )。
正确答案
(1)正交和反交结果一致 正交和反交结果不一致
(2)显 裂翅纯合子为致死个体
(3)灰体裂翅:灰体直翅=1:1 灰体裂翅
灰体裂翅:灰体直翅:黑体裂翅:黑体直翅=1:1:1:1 3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家蚕原产于我国,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它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请回答下列有关家蚕的问题。
(1)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正常情况下,雌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_条Z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______条Z染色体。
(2)在家蚕中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所以极早鉴别出蚕的雌雄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根据油蚕幼虫皮肤油纸样透明和身体虚弱等特点,易于把雌蚕分开,大量淘汰雌蚕,保留雄蚕。可利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亲本杂交,杂种F1代中,雄蚕全部正常,而雌蚕都是油蚕。
(3)生物科技工作者用X射线处理蚕蛹,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连接到___________染色体上,从而可以借助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蚕卵的这种变异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个体交配,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 0或2
(2)正常雌蚕和皮肤油性雄蚕
(3)W 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易位)
(4)白色:黄色= 3:1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6.(24分)
I.(12分)图甲是在20℃、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的A、B两种植物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图乙是在图甲c 点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表明,A、B植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差异主要是______________不同。限制乙图m点增加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农业生产上可采取______________措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至少答出一种)。
(3)乙图中两曲线后段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通过检测CO2的释放量来判断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除澄清石灰水外,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
II.(12分)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性个体的翅膀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A、a控制),雄性个体的翅膀只能表现为白色。该昆虫的眼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无致死现象。右图表示某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及比例。请分析杂交结果后回答:
(1)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 ( )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 ( )染色体上。
(2)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 ( ) 。
(3)让F1代中的白翅红眼雌性与白翅白眼雄性杂交,F2代中白翅红眼雄性个体占 ( ) 。
(4)若只考虑翅色的遗传,F1的白翅个体中纯合子占 ( )。
(5)若一只基因型为AaXBXb的雌虫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sXb的极体,则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 ( )(仅考虑染色体发生异常分离的情况)。
正确答案
答案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