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58——1965年全国粮食产量(万吨)

材料三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

(2)变化:1958——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变化:1960——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

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3)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也为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变革。

阅读下列图片:

            

    图1  湖南宁乡县某人民公社成立大会      图2《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图3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4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1)从图1、图2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     

                                                                                                                                                                  

(2)从图3、图4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     

                                                                                                                                                                  

(3)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3)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应以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概括指出1949——1952年底、1956——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49——1952年底,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与发展;从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1978年以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949——1952年底: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1956——1978年:有效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以后: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有力了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民中流传说着这样的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抗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出杂交稻的袁隆平。”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侵害农民利益,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难。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3)党的正确政策;科技的发展。

(4)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新生客观规律;坚持改革兴农、科技兴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下面我讲十个问题。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是非关系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一一摘引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1)指出毛泽东所说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在工业化道路、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第六、第七大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在农、轻、重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有何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评价这一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发动 “大跃进”(片面发展重工业)。

(3)经历了从照搬苏联经验到独立探索的转变;取得一些经验和成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出现失误和挫折,总体上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下一知识点 : 八字方针的提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