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则同化量各占一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

B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3条

D如蛇要净增重1千克,则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500千克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生物群落是生活中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正确;

B、由图可知,蛇不被其它生物所捕食,为最高级消费者,处于最高营养级,B正确;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绿色植物→蝉→螳螂→蛇,绿色植物→蝉→黄雀→蛇,共3条,C正确;

D、当一种生物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生物时,且同化量各占一半,求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的量要选用最低传递效率10%.蛇要净增重1千克,说明从螳螂和黄雀中各获得0.5千克,则螳螂和黄雀各消耗5千克.黄雀消耗5千克,说明从螳螂和蝉中各获得2.5千克,螳螂和蝉各消耗25千克.螳螂共消耗30千克,则消耗蝉300千克.说明蝉共消耗325千克.因此最多要消耗绿色植物325÷10%=3250千克,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其中a~d表示不同营养级,e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单位:l02kJ/m2/m).

材料二:“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形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彼此依存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材料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当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时,某森林生态系统(图中实线)和某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虚线)的变化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中,各营养级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计算式为______.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最可能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第三、第四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______

(2)从材料二“系统”的观点看,生命系统中的最小、最大单元分别是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______的基本功能单位.

(3)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不可缺少的成分,两者的功能从物质的角度看是______:从能量的角度看是______

(4)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这两种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高低可描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材料一数据关系可知:GP=NP+R,故生物体贮存的能量NP=GP-R;由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的大小可知:b为第一营养级、d为第二营养级、a为第三营养级、c为第四营养级,故能量流动的渠道b→d→a→c;第三、第四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5.53%,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871.27,能量输出为各个组分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总和为13.10+501.58+0.54+79.13+192.59=786.94,故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有机物总量会增加.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命系统中的最小单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命系统中的最大单元;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故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单位.

(3)从物质角度看生产者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的有机物,供生态系统各生物利用.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和排遗物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能量角度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生态系统各生物利用.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把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4)曲线图中纵坐标的变化范围代表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横坐标的变化范围代表恢复力稳定性.故森林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故答案为:

(1)NP=GP-R   b→d→a→c   5.53   增加

(2)细胞   生物圈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4)森林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解析

解:(1)由材料一数据关系可知:GP=NP+R,故生物体贮存的能量NP=GP-R;由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的大小可知:b为第一营养级、d为第二营养级、a为第三营养级、c为第四营养级,故能量流动的渠道b→d→a→c;第三、第四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5.53%,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871.27,能量输出为各个组分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总和为13.10+501.58+0.54+79.13+192.59=786.94,故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有机物总量会增加.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生命系统中的最小单元;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命系统中的最大单元;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故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单位.

(3)从物质角度看生产者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的有机物,供生态系统各生物利用.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和排遗物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能量角度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生态系统各生物利用.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把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散失到环境中.

(4)曲线图中纵坐标的变化范围代表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横坐标的变化范围代表恢复力稳定性.故森林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故答案为:

(1)NP=GP-R   b→d→a→c   5.53   增加

(2)细胞   生物圈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4)森林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和物质的______,从而提高能量的______.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如图所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原因是______

(2)请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据图可知,农作物在该生态系统中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正确答案

多级利用

循环再生

利用率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农作物→农畜

直接

解析

解:(1)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主要是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如图所示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2)图中的一条食物链为农作物→农畜.农作物在该生态系统中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故答案为:

(1)多级利用 循环再生     利用率  低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2)农作物→农畜              直接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0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___________形式流动.

(2)根据右图请提出一项实现“低碳”、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E代表______

图中参与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填字母)

(4)请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若生产者固定了10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J.

(5)“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______特点.

(6)每年的3月12日是全国植树节,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选种的植物必须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正确答案

CO2

(含碳)有机物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分解者

BCDE

B→C→D

40

逐级递减

协调与平衡

解析

解:(1)根据A和B之间是双向箭头,可判断A和B一个为大气中的CO2库,一个为生产者.又因为其他箭头都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B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的部分箭头都指向了E,所以E为分解者.剩余的C、D则为消费者.故碳在A→B过程中以CO2形式流动,在B→C过程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

(2)实现“低碳”、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有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3)据(1)分析可知,E代表分解者.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图中参与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

(4)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据(1)分析可知,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为:B→C→D,最高营养级为D(第三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行计算:1000×20%×20%=40.

(5)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即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因此“周一请吃素”这一理念符合能量流动的逐级递减特点.

(6)在植树造林活动中,选种的植物必须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故答案为:

(1)CO2     (含碳)有机物

(2)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3)分解者    BCDE       

(4)B→C→D      40

(5)逐级递减             

(6)协调与平衡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

(含碳)有机物

解析

解: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故答案为:(含碳)有机物

下一知识点 :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和过程及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