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证实验安全
- 共662题
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的设计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
①实验室用加热分解KClO3的方法制取O2,排水收集O2后,先停止加热,再拆除实验装置.
②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残渣深埋人土壤中,废液倒入下水道排除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④为检验CO气体的纯度,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然后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听有无尖锐爆鸣声.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实验室用加热分解KClO3的方法制取O2,排水收集O2后,应该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否则容易发生倒吸现象,故①错误;
②实验结束后,将固体残渣深埋人土壤中会污染土壤,废液倒入下水道会污染地下水,故②错误;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不时移动试管,使试管中液体受热均匀,以免暴沸伤人,故③正确;
④由于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量为28,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所以空气与一氧化碳的密度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应该用排水法收集,故④错误;
所以不合理的为①②④,
故选C.
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遇明火会爆炸,所以家中发生天然气泄露时,不能使用室内电话报警,故A正确;
B.漂白精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洁厕精的主要成分是浓盐酸,两者相遇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故B正确;
C.双氧水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漂白,故C正确;
D.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铝能净水,但是不具有杀菌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既隔绝了空气,又降低了温度,是一种很好的灭火方法,故A正确;
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故B正确;
C.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如果立即揉揉眼睛会加重药液对眼的腐蚀,故C错误;
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涂上2%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CD.
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硫酸的密度大于酒精,应将浓硫酸倒入酒精中,否则会导致混合时产生的大量的热将液体溅出,引发安全事故,故A错误;
B.配制银氨溶液,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即可,则在一定量AgN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故B正确;
C.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极易和废液缸中的水发生剧烈反应,引发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制硝基苯时,需要水浴加热50℃~60℃,保证温度恒定,而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安全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当皮肤上沾有浓H2SO4,应用干抹布擦去后再用大量的水冲洗,最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沙子一般不燃烧,所以实验室固体物质着火可以用细沙覆盖;液体物质着火可以用湿抹布扑盖,使可燃液体因缺少氧气而熄灭,故B正确;
C.H2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需要先通H2,将装置中空气排出,然后检验H2纯度,避免氢气纯度不足,加热容易发生不足,最后再加热金属氧化物,故C正确;
D.闻气体气味时,不能用鼻子直接闻,否则容易中毒,正确操作方法为:用手在集气瓶口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故D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