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常见元素.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 ;XW的电子式为 ;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U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类型可能是(填序号) .

①原子晶体     ②离子晶体     ③分子晶体     ④金属晶体

(3)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中,U、V的氢化物沸点较低的是(写化学式) ;V、W的氢化物分子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写化学式) ,用一个离子方程式加以证明: .

(4)YW2气体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VW,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正确答案

Y的单质在W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为SO2,则Y为S元素,W为O元素,Z和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Z3W4具有磁性,则Z3W4为Fe3O4,Z为Fe元素,U的单质在W2中燃烧可生成UW和UW2两种气体,应为CO和CO2气体,U为C元素,X的单质是一种金属,该金属在UW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应为Mg和CO2的反应,则X为Mg元素,根据U、V、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V为N元素,

(1)V为N元素,其单质为N2,结构为N≡N,;XW为MgO,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Z为Fe元素,原子序数为26,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III族,

故答案为:N≡N;

;第四周期,第VIII族.

(2)U为C元素,形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等,分别属于原子晶体、混合晶体、分子晶体,故答案为:①③;

(3)U、V、W形成的10电子氢化物分别是CH4、NH3、H2O,NH3含有氢键,沸点比甲烷的沸点高,NH3的水溶液呈碱性,与水比较更易结合H+,可用NH3+H3O+=NH4++H2O的反应来证明,

故答案为:CH4;NH3;NH3+H3O+=NH4++H2O;

(4)SO2具有较强还原性,可用强氧化性物质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加入氯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3Ba2++2H2O+2NO3-=3BaSO4↓+2NO↑+4H+

故答案为:3SO2+3Ba2++2H2O+2NO3-=3BaSO4↓+2NO↑+4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请用相关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2)⑥和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

(3)③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_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它们共填充了______个轨道.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物质可发生下图中的反应,其中B、C、G是单质,B为黄绿色气体.

①写出D溶液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写出检验A溶液中溶质的阳离子的方法:______.

③混合物X中的某物质不溶于水,但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请写出它在碱性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在第一周期第ⅠA族,为H元素;②在第二周期第ⅥA,为O元素;③在第三周期第ⅢA族,为Al元素;④在第二周期第ⅦA族,为F元素;⑤在第三周期第ⅠA族,为Na元素,⑥在第三周期第ⅥA族,为S元素;⑦在第三周期第ⅦA族,为Cl元素;

(1)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增大,Na和Cl在同一周期,Cl和F在同一主族,原子半径有大到小的顺序为:Na>Cl>F;

(2)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Cl和S在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Cl>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HClO4>H2SO4

(3)③为Al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共有5个不同的能级,共填充了1个1s轨道,1个2s轨道,3个2p轨道,1个3s轨道和1个3p轨道共7个轨道;

(4)A、B、C、D、E、F、G、X均由表中元素组成,且B为黄绿色气体,所以B为氯气;A电解生成氯气、C单质和D,所以A为氯化钠,电解氯化钠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所以C为氢气,D为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生成氯化氢,所以E为氯化氢;D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和F溶液,且F溶液和氯化氢反应,所以F为铝,

①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②A为氯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为钠离子,可用焰色反应检验钠离子的存在,焰色为黄色,证明含有钠离子;

③混合物X中的某物质不溶于水,但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且由氯化氢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所以该物质为氢氧化钠,它在碱性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Al(OH)3⇌AlO2-+H++H2O.

故答案为:(1)Na>Cl>F;

(2)HClO4>H2SO4

(3)5;7;

(4)①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②焰色反应火焰显黄色;

③Al(OH)3⇌AlO2-+H++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V、W、X、Y、Z是五种常见元素,其中V、W、X、Y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

V、W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M、N混合时有白烟生成,M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Z是人体血红蛋白中存在的金属元素.请填写下列空白:

(1)W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二氧化钛(TiO2)与X的单质、Y的单质高温下反应只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式______;

(3)含X元素的一种化合物A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C之间有如图2的反应关系:若E为白色沉淀,则E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4)含同价态X、Z简单离子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X、Z两元素分别沉淀,X(OH)n完全沉淀的pH是4.7,Z(OH)n完全沉淀的pH是2.8,则ksp〔X(OH)n〕______(填“>”或“<”)ksp〔Z(OH)n〕;

(5)联氨(N2H4)也叫做肼,是重要的火箭燃料.以次氯酸钠溶液氧化M,能获得肼的稀溶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同温同压下,将 a L M气体和b L N气体通入水中,若所得溶液的pH=7,则a______b(填“>”或“<”或“=”).

正确答案

V、W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M、N混合时有白烟生成,应为NH4Cl,M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应为NH3,则N为HCl,所以V为N元素,W为Cl元素,根据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为Al元素,Y为C元素,Z是人体血红蛋白中存在的金属元素,应为Fe元素,则

(1)W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2)二氧化钛(TiO2)与Al的单质、C的单质高温下反应只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应为Al2O3和TiC,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TiO2+3C 2Al2O3+3TiC,故答案为:4Al+3TiO2+3C 2Al2O3+3TiC; 

(3)含Al的化合物与C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应为AlO2-和CO2的反应,生成沉淀为Al(OH)3,故答案为:Al(OH)3

(4)X(OH)n完全沉淀的pH是4.7,Z(OH)n完全沉淀的pH是2.8,在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加入NaOH时,Z(OH)n先生成沉淀,则说明ksp〔X(OH)n〕>ksp〔Z(OH)n〕,

ksp越小的物质,越易生成沉淀,故答案为:>;

(5)次氯酸钠溶液氧化NH3,能获得肼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NH3=N2H4+Cl-+H2O,如果等物质的量混合NH3和HCl,完全反应生成NH4Cl,溶液呈酸性,若所得溶液的pH=7,则NH3应过量,即a>b,故答案为:ClO-+2NH3=N2H4+Cl-+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D及C、F分别是同一主族元素,A、F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比C、D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少2,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又知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请回答:

(1)1mol由E、F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跟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完全反应后消耗后者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2)A、C、F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甲有18个电子,乙有10个电子,则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单质B的燃烧热akJ/mol.由B、C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C14g完全燃烧放出bkJ热量,写出单质B和单质C反应生成BC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4)工业上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用A2C和BC反应制取单质A2.在等体积的Ⅰ、Ⅱ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A2C和1molBC、2molA2C和2molBC.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分别达到平衡(两容器温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Ⅰ>Ⅱ

B.达到平衡后A2C的转化率:Ⅰ=Ⅱ

C.达到平衡后BC的物质的量:Ⅰ>Ⅱ

D.达到平衡后A2的体积分数:Ⅰ<Ⅱ

E.达到平衡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Ⅰ=Ⅱ

F.达到平衡后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Ⅰ<Ⅱ

(5)用B元素的单质与E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极浸入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构成电池,则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F是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F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0.75倍,则次外层电子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F为S元素;由B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内层电子数为2,则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B为C元素;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即E为Al;C、F是同一主族元素,则C为O元素;A、D是同一主族元素,A、F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比C、D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少2,则A、D的质子数相差10,即A为H,D为Na,

即A为H,B为C,C为O,D为Na,E为Al,F为S.

(1)1molAl2S3与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aOH溶液反应,先和水反应生成2molAl(OH)3、3molH2S,

由Al(OH)3+OH-=AlO2-+2H2O,H2S+2NaOH=Na2S+2H2O,

则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8mol,故答案为:8mol;

(2)A、C、F间可形成甲、乙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甲有18个电子,为HS-,乙有10个电子,为OH-,二者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S-+OH-=S2-+H2O,

故答案为:HS-+OH-=S2-+H2O;

(3)单质B的燃烧热akJ/mol,则C(s)+O2(g)=CO2(g);△H=-akJ/mol①,

BC14g完全燃烧放出bkJ热量,则CO(g)+O2(g)=CO2(g);△H=-2bkJ/mol①,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C(s)+O2(g)=CO(g);△H=-(a-2b)kJ/mol,

故答案为:C(s)+O2(g)=CO(g);△H=-(a-2b)kJ/mol;

(4)在等体积的Ⅰ、Ⅱ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A2C和1molBC、2molA2C和2molBC,则Ⅱ中n大,p大,

A.Ⅱ中压强大,反应速率快,时间少,则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Ⅰ>Ⅱ,故A正确;

B.Ⅰ和Ⅱ中物质的量成正比,为等效平衡,则平衡达到平衡后A2C的转化率:Ⅰ=Ⅱ,故B正确;

C.Ⅱ中压强大,平衡正向移动,则达到平衡后BC的物质的量:Ⅰ<Ⅱ,故C错误;

D.Ⅰ和Ⅱ中物质的量成正比,为等效平衡,达到平衡后A2的体积分数:Ⅰ=Ⅱ,故D错误;

E.由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Ⅱ中物质的量大,则放热多,则达到平衡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Ⅰ<Ⅱ,故E错误;

F.由M=可知,Ⅱ中的质量与物质的量均为Ⅰ中的2倍,则M相同,达到平衡后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Ⅰ=Ⅱ,故F错误;

故答案为:AB;

(5)B元素的单质与E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极浸入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构成电池,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则Al为负极,电极反应为Al-3e-+4OH-=AlO2-+2H2O,故答案为:Al-3e-+4OH-=AlO2-+2H2O.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元素的同位素ZAX,其XCl2的1.11g配成溶液后,在溶液中加入1molL-1的AgNO3溶液20m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gCl沉淀.已知此同位素的原子核中含有20个中子,求:

(1)X的质量数是多少?

(2)指出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有何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由Cl-+Ag+═AgCl↓可知,n(Cl-)=n(Ag+)=0.02L×1mol/L=0.02mol,

n(XCl2)=n(Cl-)=×0.02mol=0.01mol,

则M(XCl2)==111g/mol,

所以XCl2相对分子质量为111,

所以X的相对原子质量=111-35.5×2=40,即X的质量数为40,

答:X的质量数是40;

(2)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质量数-中子数=40-20=20,

故X为Ca,位于第四周期第ⅡA族,

答:X位于第四周期第ⅡA族;

(3)Ca水剧烈反应生成Ca(OH)2和H2,放热,有气体放出,溶液变浑浊,该反应为Ca+2H2O═Ca(OH)2+H2↑.

答:剧烈反应,放热,有气体放出,溶液变浑浊.该反应为Ca+2H2O═Ca(OH)2+H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短周期元素在元素中占有重要地位.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1)变化:

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B、C两种分子中的电子数均等于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周期______族.

(2)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发现B、C物质沸点反常,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

(3)在C分子中,Y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与Y原子同主族在第四周期的元素原子基态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4)NaCl的晶体结构如图(2)所示,若将晶胞面心和体心的原子除去,顶点的钠离子换为Xn+(X代表某元素符号)离子,棱上的Cl-换为O2-,就得到X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则该X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短周期中形成无色气体单质的只有H2、N2、O2(稀有气体除外),B、C两种分子中的电子数均等于10,则B、C为H2O、NH3的一种,且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中少1个,B为H2O,C为NH3,由转化关系可知,Z为氢,故A为NO,X为氧,Y为氮,

(1)O元素的质子数为8,位于第二周期VIA族,故答案为:二;VIA;

(2)氧元素、氟元素电负性很强,水分子之间、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故它们的沸点高于同主族其它元素氢化物,故答案为:氢键;

(3)C为NH3,N原子成3个N-H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对,杂化轨道数目为4,N原子采取sp3杂化,

与N原子同主族在第四周期的元素为As,As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3

故答案为:sp3;[Ar]4s24p3

(4)晶胞中Xn+的数目为8×=1,O2-的数目为12×=3,故该X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XO3,故答案为:XO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G 都是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的化合物,E 是氧化物,H 是单质.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填空:

( l )若A、B、C、D、G 均含X 元素,且A的一个分子中只含有10 个电子,G 是复合肥料,则反应①、②、③是工业生产______的基本原理,M 的化学式是______.其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 2 )若A、B、C、D、G 均含Y元素,Y元素处于X的相邻周期、相邻族,G 可作净水剂,则反应①、②、③是工业生产______的基本原理,M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其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①一⑤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1)E是氧化物,由A和R反应生成,则R应为O2,A的一个分子中只含有10个电子且能连续氧化,则A为NH3,B是NO,E是H2O,C是NO2,D是HNO3;由于G是复合肥料,只能是KNO3,故F为KOH,H为H2,M为K.则反应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反应,其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0,反应④是铜和稀硝酸的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答案为:硝酸; K(或K2O2、KO2);4NH3+5O24NO+6H20;3Cu+8H++2NO3-=3Cu2++2NO↑+4H2O;  

(2)Y元素处于X的相邻周期、相邻族,说明Y元素是S元素,位于第3周期ⅢA族,故B为SO2,C为SO3,D为H2SO4,反应①是工业生产硫酸的反应,可推知A为FeS2,E为Fe2O3,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G可作净水剂,为Al2(SO43,M为Al,Al位于第3周期ⅢA族,H为Fe,F为Al2O3,在以上反应中C→D的反应为S03+H20═H2SO4,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硫酸;第3周期ⅢA族;4FeS2+11O22Fe2O3+8SO2;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E是除稀有气体以外的5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并分占三个周期.B、C、D为同一周期依次相邻的3种元素,B和D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E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请回答相关问题: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C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比较D和E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用离子符号表示):______

(3)A和D形成的含18电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4)元素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与C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2007年7月2日,美、德两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E2A6化合物,该物质在D2中能燃烧,写出它在D2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是除稀有气体以外的5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并分占三个周期,E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则E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元素,即E为Al;

则B、C、D在第二周期,A在第一周期,则A为H元素;B和D的原子序数之比为3:4,B的原子序数为6,B为C元素,D的原子序数为8,D为O元素,然后可知C为N元素,

(1)由上述推断可知,B为C,C为N,B位于第二周期第IV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第IVA族;N;     

(2)O、Al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离子半径为O2->Al3+,故答案为:O2->Al3+; 

(3)A和D形成的含18电子化合物为H2O2,故答案为:H2O2

(4)元素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水溶液中含有Al3+,C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为氨水,二者的离子反应

为Al3++3NH3.H2O=Al(OH)3↓+3NH4+

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5)E2A6化合物为Al2H6,在氧气中燃耗生成氧化铝和水,则化学反应为Al2H6+3O2Al2O3+3H20,

故答案为:Al2H6+3O2Al2O3+3H2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A是最外层为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C和D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B和C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A、B、C三种元素可以形成离子晶体,该晶体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4: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写出C和D形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

(2)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4:2:3 的晶体名称为______.

(3)请写出与A2C和BA3分子中电子数相同,且仍由A、B、C元素中任意两种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符号(举两例)______、______.

(4)写出由B、C元素组成且元素原子质量比为B:C=7:12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

正确答案

A是最外层为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应为H元素,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应为O元素,C和D可形成两种固态化合物,其中一种为淡黄色固体,应为Na2O2,则D为Na元素,B和C可形成多种气态化合物,则B应为N元素,则

(1)B应为N元素,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则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和D形成的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为Na2O2,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4:2:3的化合物为NH4NO3,名称为硝酸铵,故答案为:硝酸铵;

(3)A2C和BA3分子分别为H2O、NH3,都含有10个电子,由A、B、C元素中任意两种元素组成的微粒有OH-、NH4+、H3O+等,故答案为:OH-、NH4+

(4)B为N元素,C为O元素,已知:m(N):m(O)=7:12,则n(N):n(O)==2:3,则化学式为N2O3,故答案为:N2O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填元素符号)

(2)E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钾盐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C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甲气体与0.5L氧气相混合,若该气体混合物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

(4)在298K下,A、B的单质各1mol 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又知一定条件下,A的单质能将B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此置换反应生成3mol B的单质,则该反应在298K下的△H______(注:题中所设单质的为稳定单质).

(5)要证明与D同主族且相邻的元素的非金属性与E的非金属性强弱,正确、合理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正确答案

由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B、C、D位于第二周期,则B为C,C为N,D为O,A为Al,E为Cl,

(1)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在增强,则非金属性为O>N>C,故答案为:O>N>C;

(2)E的氢化物为HCl,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钾盐为KClO4,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水、KCl,该反应为8HCl+KClO4KCl+4Cl2↑+4H2O,

故答案为:8HCl+KClO4KCl+4Cl2↑+4H2O;

(3)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则为NO,一定条件下2L甲气体与0.5L氧气相混合,生成NO2,且剩余NO,且二者等量,被碱液吸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NO+NO2+2NOH=2NaNO2+H2O,

则该盐为NaNO2,故答案为:NaNO2

(4)在298K下,A、B的单质各1mol 完全燃烧,分别放出热量aKJ和bKJ,则①Al(s)+O2(g)=Al2O3(s)△H=-aKJ/mol,②C(s)+O2(g)=CO2(g)△H=-b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则①×4-②×3可得4Al(s)+3CO2(g)=3C(s)+2Al2O3(s),其反应热△H=(-aKJ/mol)×4-(-bKJ/mol)×3=-(4a-3b)KJ/mol,

故答案为:-(4a-3b)KJ/mol;

(5)与D同主族且相邻的元素的非金属为S,则将氯气(或氯水)滴入硫化钠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可证明S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故答案为:将氯气(或氯水)滴入硫化钠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下一知识点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性质的研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