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3级高血压是指血压的范围为

A收缩压等于160〜18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llOmmHg

B收缩压等于160〜180mmHg,舒张压小于110mmHg

C收缩压等于140〜160mmHg,舒张压大于lOOmmHg

D收缩压等于140~160mmHg,舒张压小于lOOmmHg

E收缩压大于等于18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llOmmHg

正确答案

E

解析

此题属于识记类考题,中等难度。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lHg和舒张压<80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髙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故选E。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腹痛

B腹胀

C腹泻

D呕吐

E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基础类考题,中等难度。肠梗阻主要症状:腹痛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胎儿娩出后,护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保暖

B擦干羊水

C结扎脐带

D清理呼吸道

E新生儿Apgar评分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基础类考题,中等难度。胎儿娩出后应首先采取的护理措施是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常见心律失常是

A室性早搏

B心房颤动

C窦性心动过速

D房室传导阻滞

E室上性心动过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基础类考题,中等难度。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常见心律失常是心房颤动,易有血栓形成。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45岁。胸部被撞伤1小时入院,自觉左胸痛,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左胸部出现反常呼吸运动。最重要的护理评估内容是

A血压

B体温

C呼吸

D脉搏

E意识

正确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病例分析类考题.比较难。患者男,胸部被撞,胸痛,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出现反常呼吸运动,此时最重要的护理评估内容是呼吸。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60岁。肝硬化10年,近2日嗜睡,今晨测体温时呼之不应,但压迫其眶上神经有痛苦表情。该患者的意识状态是

A深昏迷

B昏睡

C嗜睡

D浅昏迷

E意识模糊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基础类考题,比较简单。浅昏迷表现为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62岁。支气管肺癌术后3天,一般情况尚可,但有痰不易咳出,宜采取的排痰措施是

A指导深呼吸咳痰

B给予叩背

C给予机械震荡

D给予体位引流

E给予吸痰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临床实践类考题,比较简单。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但有痰不易咳出,此时宜采取的排痰措施是给予拍背,使痰液松动后,自行排出。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某男,56岁,患冠心病多年,3小时前突然出现下肢剧烈疼痛,行走困难,局部皮肤苍白,查双下肢股动脉搏动消失,双股以下皮温低,肌力4级,诊断为

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髂股动脉栓塞

C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闭塞症

D糖尿病性动脉闭塞

E大动脉炎

正确答案

B

解析

该患者冠心病多年,双下肢症状急性发作,最可能考虑为血栓进入股动脉,造成股动脉血流阻塞,引起双下肢急性缺血,故诊断为髂股动脉栓塞,A、C、E项均为慢性起病,患者无糖尿病病史故排除D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8分)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的3.6米至6.3米高度变得千疮百孔。如今,石柱的基部浸没在近2米深的海水之中。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理岩的母岩是石灰岩,石灰岩属于       (岩石类型),在       作用下形成大理岩。(4分)

(2)简述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的地壳变化过程,参考分析范例,指出随后地质时代的地质作用及判断依据。(4分)

正确答案

34.(共8分)

(1)沉积岩 变质作用(4分)

(2)(4分)

试题分析:材料通过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塞拉比斯古庙的废墟中耸立着的三根大理石柱沉降这一现象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第(1)题,基础题,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大理岩,这是常识。

第(2)题,有材料及大理石柱上的的地质遗迹示意图可知,大理石柱的3.6米至6.3米为海生动物钻孔部分,说明地壳下降,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是地壳上升所致。

第(3)题,有材料可知,如今,石柱的基部浸没在近2米深的海水之中,证实此地地壳再次下降。

点评:本题看似复杂,但难度不大,学生只需结合图文材料发挥想象力,熟练运用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对应知识即可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你知道下列哪些属于内力作用,哪些属于外力作用吗?

①板块运动②冰川作用③变质作用④岩浆活动⑤流水作用⑥台风⑦地热能⑧地球重力能⑨地震⑩风能

属于内力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外力作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③④⑦⑨ ②⑤⑥⑧⑩

此题主要考查对内、外力作用的理解。区分内、外力作用的关键不是能量的大与小,而是能量的最终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有重力能。所以以上所给选项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有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台风、地球重力能、风能;属于内力作用的有板块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地热能、地震。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质构造与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①、②、③、④四处岩石中,属于喷出岩的是_____, 属于变质岩的是_____,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

(2) p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 地貌类型是_______。

(3) Q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地貌类型是________。

(4) P、Q两处,有可能埋藏油气资源的是___,可能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是___。

正确答案

(1)③   ②    ①     

(2) 向斜     山岭

(3)背斜        谷地

(4) Q     P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

(1)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形成喷出岩③;在地下深处,接触岩浆的高温高压,则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②;沉积岩的特征:具有层理结构,故①为沉积岩;

(2)P处岩层向下凹,故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貌中间高两边低,为山岭;

(3)Q处岩层向上拱起,故地质构造为背斜;地貌中间低两边高,为谷地;

(4)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喀斯特(或岩溶) 前南斯拉夫 云贵 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沉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拼,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4)标志着地下河水面变动时的位置。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旨在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很明显,此图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分布在地表的有石芽、石林等,分布于地下的有溶洞等。这些不同形态的地貌成因不同。石芽、石林、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其原理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使难以溶解的碳酸钙变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随水流失。这样,位于地表的可溶性岩石就形成石芽、石林。水沿着地下的裂隙溶蚀,就形成溶洞或暗河。可用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表示。溶洞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是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其原理是:溶洞形成后,包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入洞顶和四壁,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低,水中的碳酸氢钙分解为碳酸钙而沉淀,可用方程式Ca(HCO3)2CaCO3↓+H2O+CO2↑表示。由图中的地下河水面的分布看,边槽的分布位置就标志着地下河水位的变动情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丙 丁 乙 甲

(2)侵蚀 搬运 沉积

(3)沉积

(4)右;河流右岸沉积。

A处以冰川侵蚀为主,B、C、D以河流作用为主,侵蚀逐渐减轻,沉积逐渐明显。河口处右岸有沙坝,可知河流向左偏转,左岸侵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B

掌握三种河流侵蚀地貌侵蚀作用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基础。溯源侵蚀发生在河流源头,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叫侧蚀,它使河床加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正确答案

(1)A为河流上游的洪积扇或冲积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丰富的地表水或地下水资源,适宜聚落发展;而河流中下游聚落主要分布于河流河漫滩平原,选择地势较高的B处,可尽量避免洪水季节被河水淹没,还可获得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利于聚落发展的条件。

(2)B地聚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第(1)题,观察图中A、B两个聚落分布位置及根据题干提示,A聚落分布于河流上游,B聚落分布于河流中下游,上游聚落往往分布于河流洪积扇或冲积扇上,而中下游聚落主要分布于河流河漫滩平原,均是为了获得更优越的发展条件。而河漫滩平原洪水季节易被河水淹没。第(2)题,A、B两聚落分布位置的另一个明显区别是B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除交通条件的优越外,其周围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下一知识点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