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创外交新局面
- 共1125题
(18分)如图,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周恩来倡导的外交原则是什么?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2)在万隆会议上,中国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
(3)指出图三反映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6分)
(4)根据图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3个实例来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4分)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分)
(2)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4分)
(3)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了《中美上海公报》。影响:中美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6分)
(4)①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②90年代以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③2001年,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了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④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等,积极开展反恐外交,维护世界和平等(完整写出3点得4分)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活动。其中第一问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影响;第二问主要考查了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第三问主要考查了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及影响;第四问主要考查新时期外交的作用。
(12分)“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应对“二战”后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
(2)中国外交在20世纪七十年代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某些国家甚嚣尘上。试结合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评论这种观点。(6分)
正确答案
(1)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2)成果: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3分)影响: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
(3)活动:积极参加和推动联合国的重大活动,如维和、裁军等;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经合组织康发展;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加强与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答对一个史实及其意义给1分,该项得分不超过3分)
评论: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2分)。“中国威胁论”或者出于担心中国强大的心态,曲解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目的;或者出于遏制中国的用心,片面夸大了中国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威胁论”是一种错误的言论,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
试题分析:(1)这一题属于简答题,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题意,这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结合题目要求“为了应对‘二战’后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应该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中与此相关的政策迁移过来,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和与周边国家加强友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这一题属于简答题,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成果:根据题意,这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在70年代的外交成就,所以应将70年代的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史实迁移过来,即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邦交正常化。影响:题目要求回答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应该知道当时正处于两极格局之下,这些外交成果表明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所以会使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重要活动:需要结合题目要求,从所学知识中将有关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活动迁移过来,只要基础知识熟悉,难度不大。评论:应从中国前边所述活动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以及“中国威胁论”产生的原因进行评论,最终得出结论:“中国威胁论”是一种错误观点,是不利于国际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的。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 摘自《人民日报》1972年2月28日
(1)材料一是周恩来总理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同时期中国还取得哪些主要的外交成就?(3分)
(2)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哪项外交成就?同时期中国还取得了哪些重大外交成就?(3分)
(3)材料三中的图片所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中国与图标代表的组织关系怎样?新中国还积极参加了哪一地区性国际组织并于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了该组织的会议?(2分)
正确答案
(1)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分)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分)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
重返联合国(1分),中日建交(1分)
(3)中国与俄罗斯一同领导创立该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参与该组织的活动;(1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分)[
略
2009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发表讲话时说,“……我们应继续本着平等互利、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3分)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分)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5分)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3分)
正确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2分,错一处扣1分)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3分)
(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5分)
(4)否。(1分)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2分)
(1)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发现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是要求熟记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3)材料三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
(4)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求同存异”当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一个中国”是中国的原则立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2 年2 月28 日,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30 周年纪念日。30 年前的2 月21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 月28 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正常化。
材料二:2002 年2 月21 日至22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在会谈中,江泽民主席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布什总统强调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
材料三: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错误行径,如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宣称不遗余力地保护台湾,允许台政要访美,在国会设立所谓的“台湾小组”等。针对美国的上述错误行径,我外交部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
1.简要指出《中美联合公报》给人们留下的启示。
2.我外交部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说明了什么?
3.30 年来,中美关系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但总的来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观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
(1)中美两国应站在新的历史和战略高度,求同存异,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彼此只有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去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保持了解和沟通渠道的畅通,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才能确保中美关
系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2)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问题,任何外国无权干涉。中国政府将继续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中美之间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国情不同,必然存在着分歧,这是矛盾双方的对立。但中美之间更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这是矛盾双方的统一。中美之间既斗争又合作,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中美关系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但总的来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符合两国愿望。只要中美双方加强交流、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共同致力于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就能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第1 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 问应从国土、政策、人心等方面组织答案,第3 问注意“运用哲学观点”。
2009年1月20日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宣誓就职。中美关系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商船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但抗战胜利以后,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材料四 1972年2月21日……这是个被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把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平等地交换意见,弄清彼此之间的分歧,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摘自记录片《周恩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采取的是怎样对外政策?当时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源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与欧洲国家相比,一战期间,美国、日本对华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2分)
(4)材料四中,周恩来所说的“最辽阔的海洋”和“新的开始”各喻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开始”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4分)
(5)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珍·卡罗·贝里斯曾说:“中美关系并不由谁是总统来决定。”联系奥巴马当选,简述你对这段话的理解?(2分)
正确答案
(1)闭关政策。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2分)
(2)欧洲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美国、日本则乘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2分)
(3)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美国政府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以便在华建立一个稳定的亲美反共政府。(2分)
(4)喻指:中美二十多年的断绝交往、尼克松访华。影响:中日关系迅速发展,打破了由于美国遏制中国所造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4分)
(5)不管谁成为总统,他们都代表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决定美国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2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中美关系史是我们复习的重要内容,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本知识点尤其要引起重视。第(1)问要注意时间提示,1784年,我国尚在乾隆年间。第(2)联系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第(3)问,可以联系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回答。第(4)问要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历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对抗,才会引发周恩来的感慨。第(5)问要联系政治常识的有关观点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终结,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新形势下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这新旧格局交替之际,中国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形势下我国和平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
在新旧格局交替之际,中国面临的机遇是: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局势缓和,中国的国际环境改善;在多极格局中,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秩序非中国参加不能建立。面临的挑战是:国际经济竞争更趋激烈,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世界各国经济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制约;少数国家推行强权政治,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是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世纪下中国外交的任务、机遇、挑战以及我们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学生对中国的外交有个全面准确的把握。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经说,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横渡太平洋,从美国驶抵中国通商口岸――-广州,与当地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并于次年5月返抵纽约。这是迄今所知中美两国之间的首次交往。随船而来的萧卫少校曾经有一则这样的手记:“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个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根据网站资料整理
材料二 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如以1913年的指数为100’1918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为85.5’法国为29.6’,德国货物几乎完全停止进口。
材料三 1912年,日本输华物质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海关银,而到了1919年,输华物质总额猛增到24000多万两海关银,美国也从1913年 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000多万两
(1)根据材料一,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最初来到中国时,中国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源何在?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一战期间,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对华采取的经济政策有何特点及其影响?
(3)二战期间,美国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但抗战胜利后,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结合相关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前景的认识。
正确答案
(1)闭关政策。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2)美国乘欧洲国家忙于一战之机扩大对华经济侵略。美、日在花的经济扩张,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对比。
(3)一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强国,他经济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地位。为了控制中国,美国政府权利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人民的内战,从而在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反共政权。
(4)中美两国都是世界政治大国,双方经济上有互补性,利益与分歧并存,机遇和困难俱在,仍然是中美关系的前景。(其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本题失分较多的是第(2)问和第(4),第(2)问,主要是学生对美国参加一战的目的和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的变化掌握不好,不会灵活运用。第(4)问,对中美关系前景的认识,考查的是学生的组织材料和应变能力,学生普遍答题不理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支持南部非洲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迫切需要修建坦赞铁路。坦赞两国在寻求西方大国和苏联帮助无果,1967年中国明确表示愿意帮助投资修建坦赞铁路。此后,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1976年坦赞铁路投入运营。坦赞两国人民乃至整个非洲把坦赞铁路誉之为“自由之路”。
材料二 70年代末,中国同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出现了包括贷款、工程承包、合资、合营等多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仅1999年,中国对非洲投资达0.95亿美元,设立企业54家。截至1999年底,非洲各国对华投资累计达5.2亿美元,投资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各个领域。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基本主题,中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利比里亚
的维和行动。
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与48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围绕“友谊、和平、合作、发展”这一主题,就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1)据材料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中非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中非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和谐发展。展望未来,你认为如何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正确答案
(1)由中国政府向非洲国家提供贷款援助的单一合作形式到多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由中国政府对非洲的单向贷款援助到中非双向投资合作;由中国支持非洲国家 争取民族解放斗争到维护非洲的和平稳定,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2)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
(1)中非关系的发展出现的变化,可从材料中进行概括。可从经济、政治、合作的程度等多方面来概括。
(2)注意新型的含义,实际上是高层次的关系。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简述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正确答案
1、在联合国的活动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支持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开展的各项工作,支持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与地区冲突,促进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2)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经过不懈努力,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WTO)。
2、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1)加入(APEC),促进亚太经济合作。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举行,中、俄、美等19位领导人达成了加快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促进经济技术合作、反对恐怖主义等广泛共识,形成“上海共识”。
(2)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3)与欧盟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
(4)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了主导作用,从军事、政治开始,发展到经济、司法等广泛领域,还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致力于打击“三股势力”
本题主要是列举史实,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设问中的限定词,时间是“以改革开放以来”,空间范围是“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史实的列举要围绕“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这一中心展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