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 共501题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②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③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④Ksp不仅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且还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
⑤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
⑥Al和Fe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⑦干冰和氨都属于弱电解质
⑧汽油和花生油的主要成份都是油脂
正确答案
解析
: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所以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故正①确;②化学键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离子化合物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原子间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物质,如原子晶体、分子晶体,故②正确;③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不是被还原,故③错误;④Ksp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故④错误;⑤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电极反应式Pb+SO42--2e-=PbSO4,负极质量增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正极质量增加,故⑤错误.⑥Al和Fe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如铝热反应、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与氢气,故⑥正确;⑦干冰和氨属于根据化合物,溶液水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而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一水合氨电离出的离子,使溶液导电,是碳酸、一水合氨电解质,干冰与氨是非电解质,故⑦错误;⑧汽油属于烃,花生油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油脂,故⑧错误.故③④⑤⑦⑧.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②化学键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离子化合物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原子间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物质,如原子晶体、分子晶体.③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④Ksp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⑤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电极反应式Pb+SO42--2e-=PbSO4,正极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⑥Al和Fe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如铝热反应、Fe与水蒸气反应.⑦干冰和氨属于根据化合物,溶液水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而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一水合氨电离出的离子,使溶液导电.⑧汽油属于烃,花生油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属于油脂.
易错点
同位素、化学键、金属腐蚀、溶度积常数、原电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油脂与烃、元素化合物性质
知识点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铝箔和有机物导电剂等。现利用以下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资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用硫酸和过氧化氢酸浸时,一般在9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当有1mol LiCoO2参加反应时,得到氧化产物的质量为 。
14. 常温条件下调pH时,若使Al3+完全沉淀所需最小的pH为 (保留整数)。(已知:离子浓度等于或小于1.×10-6时,认为其完全沉淀;Al(OH)3的Ksp=1.13×10-33)
15. 操作1的名称是 。
16.从平衡角度进行解释生成CoCO3固体的原因 。
17.钴元素与铁元素都属于第VIII族,它们的化合物有相似的性质。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钴元素在固体残留物中的百分含量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脱水,则A点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550-6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正确答案
2LiCoO2+3H2SO4+H2O2= Li2SO4+2CoSO4+O2↑+4H2O、
2Al +3H2SO4 =Al2(SO4)3 +3H2↑;16g
解析
根据工艺流程中酸浸的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2LiCoO2+3 H2SO4+H2O2=Li2SO4+2 CoSO4+O2↑+4H2O;有Al(OH)3固体和题干中的铝箔,易推知有铝与H2SO4溶液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2Al +6H+ =2Al3+ +3H2↑;因为反应是温度80℃,还会发生双氧水制氧气的反应:2H2O =O2↑+2H2O;LiCoO2与 H2SO4的反应中O2作为氧化产物,由方程式可知,1mol LiCoO2参于反应得到0.5molO2。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认真审题,在解题过程中对工业流程进行再认识。平时加强对化学核心知识的复习与练习,培养良好的解题心理素质。
易错点
溶度积的计算、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正确答案
5
解析
离子浓度等于或小于1.0×10-6时,认为其沉淀完全;c(OH-)3=Ksp/1.0×10-6=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认真审题,在解题过程中对工业流程进行再认识。平时加强对化学核心知识的复习与练习,培养良好的解题心理素质。
易错点
溶度积的计算、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正确答案
萃取分液
解析
滤液经操作1后得到Li2SO4溶液与有机相,因此操作1是加入有机试剂,进行萃取、分液。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认真审题,在解题过程中对工业流程进行再认识。平时加强对化学核心知识的复习与练习,培养良好的解题心理素质。
易错点
溶度积的计算、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正确答案
HCO3- H++CO32- 溶液中Co2+浓度与CO32- 浓度积即为浓度积大于CoCO3的Ksp 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解析
(4)平衡移动原理,溶液中HCO3- H++CO32- Co2+浓度与CO32- 浓度乘积大于CoCO3的Ksp 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认真审题,在解题过程中对工业流程进行再认识。平时加强对化学核心知识的复习与练习,培养良好的解题心理素质。
易错点
溶度积的计算、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正确答案
Co2O3;CoO、Co3O4
解析
联想Fe的氧化物,可能为Co 2 O 3(166) 、CoO(75)、Co 3 O 4 (241)。118/166×100%=71.1%,即为A点;59×3/241×100%=73.4% ,即B点;59/75×100%=78.7% 。在550-6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o3 O 4和 Co 2 O 3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认真审题,在解题过程中对工业流程进行再认识。平时加强对化学核心知识的复习与练习,培养良好的解题心理素质。
易错点
溶度积的计算、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2.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水电离的c( H+)= 1xl0-13 mol/L的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酸性溶液中SiO32-和氢离子反应生成H2SiO3,A错误;
B.1.0 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和K+、Fe3+、NO3﹣、Cl﹣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C.在c(OH﹣)/c(H+)=1×1012的溶液是碱性溶液,OH-和NH4+结合生成一水合氨,C错误;
D.能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是PH>4.4,故若为碱性则可能大量共存,若显酸性,CO32﹣和SO32﹣和H+结合生成H2CO3和H2SO3,故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水电离的c( H+)= 1xl0-13 mol/L的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B.CH3COOH和K+、Fe3+、NO3﹣、Cl﹣不反应;
C. 在c(OH﹣)/c(H+)=1×1012的溶液是碱性溶液;
D.能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是PH>4.4。
易错点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明确离子性质及离子反应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知识点
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了分析某AlN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与NaOH溶液反应)中 AlN的含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已知:AlN+NaOH+H2O=NaAlO2+NH3↑
16.【方案1】取一定量的样品,用以下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纯度(夹持装置已略去)。
(1)上图C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
(2)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组装好实验装置,首先 ,再加入实验药品。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NaOH浓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测定C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3)若去掉装置B,则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由于上述装置还存在缺陷,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请提出改进意见 。
17.【方案2】按以下步骤测定样品中A1N的纯度:
(4)步骤②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③的操作是 。A1N的纯度是 (用m1、m2表示)。
正确答案
(1)防止倒吸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关闭K1,打开K2 把装置中残留的氨气全部赶入C装置
(3)偏高 C装置出口处连接一个干燥装置
解析
(1)球形干燥管因其空间容量大,可起防倒吸的作用。
(2)本实验是通过氢氧化钠与氮化铝反应产生氨气,再通过测定氨气的量达到检验AlN纯度,因此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反应过程中先关闭K1,打开K2让生成的氨气进入碱石灰干燥,再被浓硫酸吸收。反应完成后,打开K1通入氮气,目的是把装置中残留的氨气全部赶入C装置,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3)如果去掉B装置,C装置中增重的质量除了生成的氨气外还有水的质量,必然导致结果偏高。为防止C吸收外界的水,最好在C装置出口处连接一个干燥装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充分把握好题干,熟悉装置的作用。加强对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
易错点
实验流程不熟,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不清楚
正确答案
(4)CO2+AlO2-+2H2O=HCO3-+Al(OH)3↓
(5)过滤、洗涤 ×100%
解析
(4)滤液中有AlO2-,通入过量的CO2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CO2+AlO2-+2H2O=HCO3-+Al(OH)3↓
(5)生成的Al(OH)3沉淀经过滤后与滤液分离,再经洗涤得到纯洁的固体,再将其灼热得到氧化铝,通过
2AlN 2Al(OH)3
Al2O3
82 102
x m2
求出x后再与样品质量m1比较得到 ×100%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充分把握好题干,熟悉装置的作用。加强对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
易错点
实验流程不熟,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不清楚
1.光纤通信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
正确答案
解析
石英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做光纤,而硅单质的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做硅芯片、太阳能电池等。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性质与用途记忆准确性的考查。
易错点
易混淆SiO2与Si的用途而错选D。
知识点
为回收利用废钒催化剂(含有V2O5、VOSO4及不溶性残渣),科研人员最新研制了一种离子交换法回收钒的新工艺,主要流程如下:
部分含钒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见右表。回答下列问题:
14.工业上用铝热剂法由V2O5冶炼金属钒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滤渣1中含矾的物质被Na2SO3还原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请配平滤液2中VOSO4被KClO3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VOSO4+ KClO3+ ==3(VO2)2SO4
+KCl+ 3H2SO4。
16.步骤⑤沉钒率的高低除受溶液pH影响外,还需要控制氯化铵系数(NH4Cl加入质量与料液中V2O5的质量比)和温度。根据右图判断沉矾最佳控制氯化铵系数和温度分别为 、
;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沉矾过程中控制n(NH4+):n(VO3-)>1:1,原因是 ,以保证VO3-沉淀完全。
17.步骤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全矾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VO2++H2O+V3+
,电池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用放电的电流强度I=2.0A,电池工作10分钟,电解精炼铜得到铜mg,则电流利用效率为 (写出表达式,不必计算出结果。已知:电量Q=It,t为时间秒;电解时Q=znF,z为每摩尔物质得失电子数、法拉弟常数F=96500C/mol, )。
正确答案
3V2O5+10Al5Al2O3+6V
解析
依据化合价邻位转化规则,方程式中矾的化合价左边为+5、+2,右边为+4、+3,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从右边向左边进行,阳极矾的化合价由+4升高到+5,即VO2+-e-+H2O= VO2++2H+;阴极+3降为+2。见图图示工业上用铝热剂法冶炼金属就是用铝单质去和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用铝热剂法由V2O5冶炼金属钒的化学方程式为3V2O5+10Al====5Al2O3+6V
;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工业上用铝热剂法冶炼金属就是用铝单质去和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滤渣1中含矾的物质被Na2SO3还原就可以判断出S的化合价会升高,V的化合价会降低,降低的电子数与升高的电子数相等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按照元素守恒即可配平VOSO4被KClO3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表信息可以判断:加NH4Cl的系数为4和温度调到80℃时,沉钒率达到最大。从平衡移动角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象征反应方向移动;氨盐加热时会分解出对应元素的氧化物;全矾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VO2++H2O+V3+,由化合价的升降角度判断书放电和充电时的正负极和阴阳极,化合价升高做阳极,阳极上失电子,电流利用效率用计算公式稍加运算即可算出。
易错点
铝热反应原理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则配平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未能理解和挖掘图表中的有效信息,以及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和概念的理解失误,物理和化学中电子的知识点的结合的知识点的运用的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V2O5+SO32-+4H+==2VO2++SO42-+2H2O 6 3H2O
解析
滤渣1中含矾的物质被Na2SO3还原就可以判断出S的化合价会升高,V的化合价会降低,降低的电子数与升高的电子数相等配平离子方程式为V2O5+SO32-+4H+==2VO2++SO42-+2H2O,按照元素守恒即可配平VOSO4被KClO3氧化的化学方程式,由 VOSO4+ KClO3+ ==3(VO2)2SO4+KCl+ 3H2SO4。方程式右边有6个V,则VOSO4前的系数为6,反应物质缺少H2O,则水的系数为3;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工业上用铝热剂法冶炼金属就是用铝单质去和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滤渣1中含矾的物质被Na2SO3还原就可以判断出S的化合价会升高,V的化合价会降低,降低的电子数与升高的电子数相等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按照元素守恒即可配平VOSO4被KClO3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表信息可以判断:加NH4Cl的系数为4和温度调到80℃时,沉钒率达到最大。从平衡移动角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象征反应方向移动;氨盐加热时会分解出对应元素的氧化物;全矾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VO2++H2O+V3+,由化合价的升降角度判断书放电和充电时的正负极和阴阳极,化合价升高做阳极,阳极上失电子,电流利用效率用计算公式稍加运算即可算出。
易错点
铝热反应原理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则配平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未能理解和挖掘图表中的有效信息,以及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和概念的理解失误,物理和化学中电子的知识点的结合的知识点的运用的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4 80 ℃ 让廉价的NH4+过量,使溶解平衡NH4+(aq)+VO3-(aq) NH4VO3(s)向右移动(或使VO3-沉淀完全
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以判断:加NH4Cl的系数为4和温度调到80℃时,沉钒率达到最大。从平衡移动角度,让廉价的NH4+过量,使溶解平衡NH4+(aq)+VO3-(aq) NH4VO3(s),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使VO3-沉淀完全;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工业上用铝热剂法冶炼金属就是用铝单质去和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滤渣1中含矾的物质被Na2SO3还原就可以判断出S的化合价会升高,V的化合价会降低,降低的电子数与升高的电子数相等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按照元素守恒即可配平VOSO4被KClO3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表信息可以判断:加NH4Cl的系数为4和温度调到80℃时,沉钒率达到最大。从平衡移动角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象征反应方向移动;氨盐加热时会分解出对应元素的氧化物;全矾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VO2++H2O+V3+,由化合价的升降角度判断书放电和充电时的正负极和阴阳极,化合价升高做阳极,阳极上失电子,电流利用效率用计算公式稍加运算即可算出。
易错点
铝热反应原理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则配平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未能理解和挖掘图表中的有效信息,以及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和概念的理解失误,物理和化学中电子的知识点的结合的知识点的运用的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2NH4VO32NH3↑+V2O5+H2O↑
解析
氨盐加热时会分解出对应元素的氧化物,则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VO3==== 2NH3↑+V2O5+H2O↑;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工业上用铝热剂法冶炼金属就是用铝单质去和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滤渣1中含矾的物质被Na2SO3还原就可以判断出S的化合价会升高,V的化合价会降低,降低的电子数与升高的电子数相等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按照元素守恒即可配平VOSO4被KClO3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表信息可以判断:加NH4Cl的系数为4和温度调到80℃时,沉钒率达到最大。从平衡移动角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象征反应方向移动;氨盐加热时会分解出对应元素的氧化物;全矾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VO2++H2O+V3+,由化合价的升降角度判断书放电和充电时的正负极和阴阳极,化合价升高做阳极,阳极上失电子,电流利用效率用计算公式稍加运算即可算出。
易错点
铝热反应原理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则配平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未能理解和挖掘图表中的有效信息,以及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和概念的理解失误,物理和化学中电子的知识点的结合的知识点的运用的能力较差。
正确答案
VO2+-e-+H2O= VO2++2H+
解析
全矾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VO2++H2O+V3+,由化合价的升降角度判断书放电和充电时的正负极和阴阳极,化合价升高做阳极,阳极上失电子,依据化合价邻位转化规则,方程式中矾的化合价左边为+5、+2,右边为+4、+3,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从右边向左边进行,阳极矾的化合价由+4升高到+5,即VO2+-e-+H2O= VO2++2H+;阴极+3降为+2。则其阳极电子反应式为:VO2+-e-+H2O= VO2++2H+ ,电流利用效率用计算公式稍加运算即可算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工业上用铝热剂法冶炼金属就是用铝单质去和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滤渣1中含矾的物质被Na2SO3还原就可以判断出S的化合价会升高,V的化合价会降低,降低的电子数与升高的电子数相等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按照元素守恒即可配平VOSO4被KClO3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表信息可以判断:加NH4Cl的系数为4和温度调到80℃时,沉钒率达到最大。从平衡移动角度,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平衡象征反应方向移动;氨盐加热时会分解出对应元素的氧化物;全矾液流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VOSO4溶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为:VO2++V2++2H+ VO2++H2O+V3+,由化合价的升降角度判断书放电和充电时的正负极和阴阳极,化合价升高做阳极,阳极上失电子,电流利用效率用计算公式稍加运算即可算出。
易错点
铝热反应原理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错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则配平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未能理解和挖掘图表中的有效信息,以及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和概念的理解失误,物理和化学中电子的知识点的结合的知识点的运用的能力较差。
H、C、N、O、Na、Fe、Cu是常见的七种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23.N、O、Na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和“<”表示);Cu原子的特征电子轨道式为 。
24.N、Na+、Fe3+、Cu2+四种微粒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Cu2+在水中呈现蓝色是因为形成了水合铜离子,其化学式为 ,水分子与铜离子间结合的化学键名称为 。
2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空间构型是V形的是_____(填序号):①H3O+ 、②H2O、 ③NO2+ 、④NO2- 。
27.O和Na形成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该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求晶胞边长a=
________cm。(用含
、NA的代数式表示)。
正确答案
Na<O<N
解析
H、C、N、O、Na、Fe、Cu是常见的七种元素,(1)N、O、Na原子第一电能最小的是Na,最大的是N,N处于半充满状态,所以有小到大的顺序为Na<O<N;Cu原子的特征电子轨道式为。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H、C、N、O、Na、Fe、Cu是常见的七种元素,N、O、Na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排序时,不要忘了N是半充满状态, N、Na+、Fe3+、Cu2+四种微粒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是3、0、5、1,最多的是Fe3+;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名称为配位键,这四种粒子的空间构型①H3O+ 是三角锥形、②H2O是V型 ③NO2+ 是直线型 ④NO2- 是V型 ; O和Na形成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其中Na的原子个数为:体内有8个,O有8·1 /8+6·1 /2=4,其化学式为Na2O,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胞边长a用公式来计算:ρ·a3=N·M /NA,a3=N·M /NA·ρ,利用晶胞图来计算即可
易错点
不同周期的元素的电能能大小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记忆不清,元素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的理解错误,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和配位化合物与配位键的理解失误,根据VSEPR模型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理解失误,计算出错,身体不仔细。
正确答案
e3+ [Cu(H2O)4]2+ 配位键
解析
N、Na+、Fe3+、Cu2+四种微粒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是3、0、5、1,最多的是Fe3+;Cu2+在水中呈现蓝色是因为形成了水合铜离子,其化学式为[Cu(H2O)4]2+,水分子与铜离子间结合的化学键名称为配位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H、C、N、O、Na、Fe、Cu是常见的七种元素,N、O、Na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排序时,不要忘了N是半充满状态, N、Na+、Fe3+、Cu2+四种微粒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是3、0、5、1,最多的是Fe3+;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名称为配位键,这四种粒子的空间构型①H3O+ 是三角锥形、②H2O是V型 ③NO2+ 是直线型 ④NO2- 是V型 ; O和Na形成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其中Na的原子个数为:体内有8个,O有8·1 /8+6·1 /2=4,其化学式为Na2O,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胞边长a用公式来计算:ρ·a3=N·M /NA,a3=N·M /NA·ρ,利用晶胞图来计算即可
易错点
不同周期的元素的电能能大小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记忆不清,元素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的理解错误,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和配位化合物与配位键的理解失误,根据VSEPR模型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理解失误,计算出错,身体不仔细。
正确答案
② ④
解析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空间构型分别是:①H3O+ 是三角锥形、②H2O是V型 ③NO2+ 是直线型 ④NO2- 是V型 ,所以选②和④;。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H、C、N、O、Na、Fe、Cu是常见的七种元素,N、O、Na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排序时,不要忘了N是半充满状态, N、Na+、Fe3+、Cu2+四种微粒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是3、0、5、1,最多的是Fe3+;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名称为配位键,这四种粒子的空间构型①H3O+ 是三角锥形、②H2O是V型 ③NO2+ 是直线型 ④NO2- 是V型 ; O和Na形成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其中Na的原子个数为:体内有8个,O有8·1 /8+6·1 /2=4,其化学式为Na2O,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胞边长a用公式来计算:ρ·a3=N·M /NA,a3=N·M /NA·ρ,利用晶胞图来计算即可
易错点
不同周期的元素的电能能大小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记忆不清,元素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的理解错误,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和配位化合物与配位键的理解失误,根据VSEPR模型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理解失误,计算出错,身体不仔细。
正确答案
Na2O
解析
O和Na形成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其中Na的原子个数为:体内有8个,O有8·1 /8+6·1 /2=4,其化学式为Na2O;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胞中a3=N·M /NA·ρ,N=4,M=23·2+16=62,则a3=N·M /NA·ρ=4·62 / NA·ρ=248 / NA·ρ,则晶胞边长为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H、C、N、O、Na、Fe、Cu是常见的七种元素,N、O、Na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排序时,不要忘了N是半充满状态, N、Na+、Fe3+、Cu2+四种微粒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是3、0、5、1,最多的是Fe3+;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名称为配位键,这四种粒子的空间构型①H3O+ 是三角锥形、②H2O是V型 ③NO2+ 是直线型 ④NO2- 是V型 ; O和Na形成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其中Na的原子个数为:体内有8个,O有8·1 /8+6·1 /2=4,其化学式为Na2O,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胞边长a用公式来计算:ρ·a3=N·M /NA,a3=N·M /NA·ρ,利用晶胞图来计算即可
【解析
O和Na形成的一种只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其中Na的原子个数为:体内有8个,O有8·1 /8+6·1 /2=4,其化学式为Na2O;已知该晶胞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胞中a3=N·M /NA·ρ,N=4,M=23·2+16=62,则a3=N·M /NA·ρ=4·62 / NA·ρ=248 / NA·ρ,则晶胞边长为a=
易错点
不同周期的元素的电能能大小的规律和元素周期律记忆不清,元素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的理解错误,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图和配位化合物与配位键的理解失误,根据VSEPR模型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理解失误,计算出错,身体不仔细。
12、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硫酸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溶液呈现蓝色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反应的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A、由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硫酸根反应前后未变,反应中硫酸体现酸性,不作氧化剂,故A错误;B、NH4CuSO3与硫酸混合微热,生成红色固体物、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Cu、SO2和Cu2+,反应前后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C、因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不可能生成氨气,故C错误.D、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分别由+1→+2,+1→0,反应的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每2molNH4CuSO3参加反应则转移1mol电子,则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故D正确.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NH4CuSO3与硫酸混合微热,生成红色固体物、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Cu、SO2和Cu2+,则NH4CuSO3中Cu的化合价为+1价,以此解答该题.
易错点
注意从反应现象判断生成物,结合化合价的变化计算电子转移的数目.
知识点
7.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A.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变性,故A错误;
B.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故B正确;
C.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故C正确;
D.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对比负极反应可知,消耗1mol氧气生成1mo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故D正确。
故选A。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A.从蛋白质的性质分析;
B.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
C.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
D.根据正负极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
易错点
本题从两个角度考查①原电池反应(反应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的移动方向);②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知识点
5.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A选项中电荷不守恒,所以A错误; C选项中的产物有AgOH,AgOH在常温状态下很不稳定会很快分解成Ag2O,所以C错误; D选项中的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产物中会出现2mol的水,所以D错误, 所以本题选B。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首先看电荷是否守恒,再看原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拆成离子方程式后有没有不正确的;再看看生成的物质是否有不正确的。
易错点
:不仔细审题 ,对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判断失误,没有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没有配平,都会导致本题出错。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