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试题三 某实施监理的工程,甲施工单位选择乙施工单位分包基坑支护土方开挖工程。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乙施工单位开挖土方时,因雨期下雨导致现场停工3天,在后续施工中,乙施工单位挖断了一处在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图中未标明的煤气管道,因抢修导致现场停工7天。为此,甲施工单位通过项目监理机构向建设单位提出工期延期10天和费用补偿2万元(合同约定,窝工综合补偿2000元/天)的请求。 事件2:为了赶工期,甲施工单位调整了土方开挖方案,并按约定程序进行了调整,总监理工程师在现场发现乙施工单位未按调整后的土方开挖方案施工并造成围护结构变形超限,立即向甲施工单位签发工程暂停令,同时报告了建设单位。乙施工单位未执行指令仍继续施工,总监理工程师及时报告了有关主管部门,后因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引发了基坑局部坍塌事故。 事件3:甲施工单位凭施工经验,未经安全验算就编制了高大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的同时,就开始搭设高大模板,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则由项目总工程师兼任。 事件4:甲施工单位为了便于管理,将施工人员的集体宿舍安排在本工程尚未竣工验收的地下车库内。 问题:指出事件1中挖断煤气管道事故的责任方,说明理由。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工程延期和费用补偿各多少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事件1中挖断煤气管道事故的责任方为建设单位。理由: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图,其中应包含煤气管道走向埋深位置图。(2)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工程延期为7天。理由:雨期下雨停工3天不予批准延期,只批准因抢修导致现场停工7天的工期延期。(3)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费用补偿为14000元。理由:费用补偿=7×2000元=14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 ),要经过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和工会的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

A.施工流程
B.施工初步设计
C.施工时间
D.施工资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关于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表述不正确的有()。

A.设计人员应考虑到设计的可实施性
B.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就是要追求投资的合理化
C.在投资、质量、进度三者之间关系中,投资是最重要的
D.设计接口条件的修改,不必按原程序进行校审
E.设计条件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各专业作业指导书及条件表中的规定

正确答案

C, 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 )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监察机构
D.劳动保障机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是( )。

A.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B.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C.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
D.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安全生产法》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下列27种: (1)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3)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4)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5)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未按照规定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有关的安全生产事项的。 (6)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 (7)生产经营单位的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8)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9)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安全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 (10)生产经营单位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11)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12)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13)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14)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未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机构检测、检验合格,未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投入使用的。 (1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16)未经依法批准,擅自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的。 (17)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未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未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或者不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 (18)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19)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未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 (20)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21)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 (22)2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 (2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 (24)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未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或者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的。 (25)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 (26)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27)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