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的检验
- 共3564题
A、B、C、D、E、F、G和H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它们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性质:
①A、E、F、G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和D均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B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②A和H相遇时产生白烟;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④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集气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
⑤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
⑥G在D中燃烧生成气体E和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电子式是______,F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是______,A和H化合后所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
(2)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E能使B的水溶液褪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4)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11
离子
2Mg+CO2 2MgO+C
Cl2+SO2+2H2O═4H++2Cl-+SO42-
2H2S+3O2 2SO2+2H2O
解析
解:①A、E、F、G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均为酸性气体,H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为氨气,C和D不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色,说明为中性气体;
②A和H相遇产生白烟,说明A为HCl,H为NH3;
③B和E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为Cl2和SO2;B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B为Cl2;E为:SO2;
④将点燃的镁条放入装有F的集气瓶中,镁条剧烈燃烧,生成白色粉末,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F为CO2;
⑤C和D相遇生成红棕色气体;红棕色为二氧化氮,说明C和D为NO和O2;
⑥G在D中燃烧可以产生E和H2O,E为SO2,故D为O2,故C为NO,G含有H、S两种元素,G为H2S;
(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Cl2,电子式是;双键含有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F分子为CO2,CO2的结构式为O=C=O,含有双键,则含有2个π键和2个σ键,其中σ键与π键个数比是1:1,A为HCl与H为NH3,化合后所形成的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
故答案为:;11;离子;
(2)④中发生的反应是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越氧化镁,反应方程式为:2Mg+CO2 2MgO+C,
故答案为:2Mg+CO2 2MgO+C;
(3)E为:SO2,B为Cl2,E能使B的水溶液褪色,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4H++2Cl-+SO42-,
故答案为:Cl2+SO2+2H2O═4H++2Cl-+SO42-;
(4)⑥中发生的反应是硫化氢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 2SO2+2H2O,
故答案为:2H2S+3O2 2SO2+2H2O;
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H2O等气体,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生石灰、E.品红溶液、F.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先用A检测出水,无水硫酸铜变蓝,因为后面一些步骤中会有水产生,且空气中的水蒸气可能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再用E检测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再用F将多有的二氧化硫除去(或者说检测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因为如果不除尽,二氧化硫会影响后面的实验,再用E检测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再用B检测二氧化碳并除去过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通过D碱石灰除去二氧化碳;
再用C来检测CO,红热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
故选:B.
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用试剂及检验气体所用试剂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附在大理石上使反应难以顺利进行,应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A错误;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氯气,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故B错误;
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检验,如木条复燃,则说明有氧气生成,故C正确.
D、实验室制备氨气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用NaOH固体在加热的条件下易使试管炸裂,故D错误.
故选C.
现有A、B、C、D四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把四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通入B、D气体时立即出现白色沉淀,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并生成D.把无色无刺激气味气体C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变浑浊.
(1)A、B、C、D的分子式分别为: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与水______; B与NaOH溶液______.
正确答案
解: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应为H2,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应为Cl2,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并生成D,生成HCl,则D为HCl,把无色无刺激气味气体C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变浑浊,应为CO2,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2,B为Cl2,C为CO2,D为HCl,
故答案为:H2;Cl2;CO2;HCl;
(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
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Cl2+2NaOH═NaCl+NaClO.
解析
解: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应为H2,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应为Cl2,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并生成D,生成HCl,则D为HCl,把无色无刺激气味气体C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变浑浊,应为CO2,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H2,B为Cl2,C为CO2,D为HCl,
故答案为:H2;Cl2;CO2;HCl;
(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
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Cl2+2NaOH═NaCl+NaClO.
现有A、B、C、D四种气体,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把四种气体分别通入酸性硝酸银溶液中,通入B、D气体时立即出现白色沉淀,纯净的A可以在B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并生成D.把无色无刺激气味气体C通入澄清石灰水时变浑浊.
(1)C、D的分子式分别为:C______D______.
(2)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与水______
B与NaOH溶液______
(3)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
①______
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A为H2;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则B为Cl2;D为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HCl气体;C为无色无味且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为CO2气体,
故答案为:CO2;HCl;
(2)B为Cl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3)因酚酞遇碱变红,将新制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则可能为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使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可能为氯水中的酸性与碱反应,使NaOH减少,而能使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答案为:①氯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两种盐,碱性减弱;②氯水过量后次氯酸的漂白性将溶液变成无色.
解析
解:(1)A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则A为H2;B在通常情况下呈黄绿色,则B为Cl2;D为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HCl气体;C为无色无味且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为CO2气体,
故答案为:CO2;HCl;
(2)B为Cl2,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3)因酚酞遇碱变红,将新制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稀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则可能为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使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可能为氯水中的酸性与碱反应,使NaOH减少,而能使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答案为:①氯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两种盐,碱性减弱;②氯水过量后次氯酸的漂白性将溶液变成无色.
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l2、O2、SO2、NO、NO2 中的两种或多种气体.现将此无色透明的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气体无色,则说明不含有Cl2和NO2气体,故C错误,此无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一定含有
SO2,故D错误,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说明含有气体NO,则一定没有O2,故AB正确.
故选AB.
已知:2Cu (NO3)22CuO+4NO2↑+O2↑.某学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Cu (NO3)2受热分解得到的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氧气具有助燃性,在纯氧气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空气中由于含有大量不能助燃的N2,而氧气量较少,所以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Cu (NO3)22CuO+4NO2↑+O2↑,产物中NO2与O2的体积比与空气中N2、O2体积比近似相同即为4:1,某学生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Cu (NO3)2受热分解得到的混合气体中,木条复燃,显然如果NO2不能够助燃的话,则混合气体同样会因为O2含量少而不能使木条复燃,所以NO2 肯定也能助燃,故C正确.
故选C.
香烟烟雾中含有气体CO、CO2、SO2、H2O(g),用A.无水硫酸铜、B.澄清石灰水、C.红热氧化铜、D.生石灰、E.品红溶液可将其一一检出,检出的正确顺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先用A检测出水,无水硫酸铜变蓝,因为后面一些步骤中会有水产生,且空气中的水蒸气可能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再用E检测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
再用E将多有的二氧化硫除去(或者说检测二氧化硫是否除尽),因为如果不除尽,二氧化硫会影响后面的实验;
再用B检测二氧化碳并除去过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用D生石灰来干燥气体,再用C来检测CO,红热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
最后用B检验生成物是否是二氧化碳.
故选B.
将液体Y滴加到盛有固体X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对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下表中固体X、液体Y及检测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上可以制取氨气,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看是否冒白烟来检验氨气的生成,故A正确;
B、铜和浓硫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硫气体,遇石蕊试液变红色或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故B错误;
C、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
D、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及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在滴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上有浑浊现象,故D正确.
故选B.
某无色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过氧化钠,气体体积不断减少,颜色变深,则混合气体的组成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2O(g)、NO和N2,通过浓硫酸后水分被吸收,再通过过氧化钠时气体颜色不会加深,故A错误;
B.NO2、CO2和H2O(g),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不满足无色气体条件,故B错误;
C.O2、HCl和CO,通过浓硫酸和过氧化钠后,气体的颜色不会加深,故C错误;
D.NH3、NO和CO2,通过浓硫酸后氨气被稀释,气体体积减小,通过过氧化钠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氧气与NO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加深,以上满足题中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