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共3383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中日战争之中清政府败局已定,窃取钓鱼诸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材料二:当清政府与日本签订条约的消息传来,台湾人民鸣锣罢市,集会示威,发誓:“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徐骧领导的义军,英勇抗敌了日军。他在临终前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材料三: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材料四: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钓鱼诸岛”是在中日哪场战争之中被日本窃取的?请写出:这场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举出当时领导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爱国领袖两位(除徐骧外)。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回答,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台湾光复的具体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回答,当今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2)邱逢甲、刘永福;爱国主义精神(或抵抗侵略,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等)。
(3)日本宣布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台湾光复时间:1945年10月25日。
地位: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4)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5)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材料二:国际公认的战争罪大致分为三种:①反和平罪,即计划、准备、发动、实施侵略战争。②常规战争罪,即违反战争法规、惯例,杀害、虐待被占领地的平民和战俘。③反人道罪,即在战争或战争中杀害、灭绝、奴役平民与其他对平民的非人道行为。
材料三:据新华社2005年7月12日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再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但是参拜的时间避开8月15日这一天,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纪念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参加和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所列的三种战争罪类型,指出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侵华期间犯有哪几条罪行,并各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什么?对当今中日关系带来怎样的严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日两国持久和平友好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2)反和平罪:全面侵华战争;常规战争罪:南京大屠杀;反人道罪:细菌战、毒气战、用活人做实验。
(3)掩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罪行。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4)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有人说:“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叶的世界大事,这次战争的结果,不仅对中国历史和日本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是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结合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对中国: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此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对日本:大大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更加嚣张,给亚洲人民带来灾难。
战争以后,日本加入了争夺中国的行列,为此也触犯了其他列强在华利益,于是才发生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后日本不甘心失去了辽东半岛,挑起了日俄战争。
阅读材料
材料一 自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载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
——《日本大陆政策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条约缔结以来”指什么条约?材料一中的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修约”要求?修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说:“盖19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点具体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条约:《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要求:“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根本目的:英国要进一步强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政治方面: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经济方面: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军事方面: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3)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客观刺激中华民族觉醒。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为什么说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图二、图三说明为完成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一、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国际国内的最主要因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图四所反映的战争是14年抗战,有人说是8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说法加以说明。面对图四的签约场景,你的内心定会备受鼓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日甲午战争;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2)“大陆政策”;九一八事变;日军很快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并建立了殖民统治。
(3)国际上:甲午战争时列强纵容、勾结日本侵华;抗日战争时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国内:甲午战争时清政府妥协投降;抗日战争时全民族抗战。
(4)第一种说法: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军民奋起抗击,因此是14年抗战;第二种说法: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因此是8年。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阅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都与江苏有关,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学家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要求。你在论证这一观点时会选取《马关条约》中的哪两点史实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造成图一和图二不同场景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马关条约》中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图二中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2)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3)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图一,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图二,国共合作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二
回答:
(1)结合史实,指出抗战爆发以前日本还发动和参加了哪些侵华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评价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战略配合作用;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3) 抗日战争的正义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合作。
中日之约
材料一 1870年9月,日本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等一行抵达天津,拜见了直隶总督李鸿章,要求同中国“通情好,结和亲”,总理衙门则以“贵国既常来上海通商,嗣后仍照前办理,彼此相信,似不必更立条约,古所谓大信不约也”相答复。柳原心有不甘,再三恳请,声称“英法去美诸国,强逼我国通商,我心不甘,而力难独抗,……惟念我国与中国最为邻近,宜先通好,以冀同心合力。”这番言辞打动了李鸿章,他上书总理衙门称:“……推诚相待,俯允立约,以示羁縻。”曾国藩也主张与日订约, ……总理衙门于是应允日本可遣特派大臣到津与中国钦派大臣“会议章程,明定条约,以垂永远,而固邦交”。
——《中日修好条规》签署的背景
材料二 ……第十三条 两国人民如有在指定口岸,勾结强徒为盗为匪,或潜入内地,防火杀人抢劫者,其在各口由地方官一面自行严捕,一面将案情飞知理事官(外交官),倘敢用凶器拒捕,均准格杀勿论。惟须将致杀情迹会同理事官查验。如事发内地不及查验者,即由地方官将实在情由照会理事官查照。其拿获到案者,在各口由地方官会同理事官审办。在内地即由地方官自行审办,将案情照会理事官查照。……
—— 《中日修好条规》
问题:
(1) 阅读材料推断《中日修好条规》是否平等条约,你的判断依据与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列举中日之间与《中日修好条规》性质相反与相近的条约各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中日修好条规》)这是根据欧美列强所通用的国际法原理……”(日本扶桑社历史教材2001年版),但第十三条条款内容中有一项细节不符合当代外交条例规范,指出这一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平等条约
(2)相反:马关条约;二十一条。 相近:中日联合声明。
(3)其拿获到案者,在各口由地方官会同理事官审办。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主要原因:
图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图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