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 共1760题
(1)请将下列7种物质:CuSO4、Cu(NO3)2、Cu2S、HNO3、NO、NO2和H2O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化学方程式(不需要配平)。 ______+HNO3→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O
(2)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
(3)反应中1mol的还原剂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__ mol电子。
(4)若配平该反应的方程式,当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l)Cu2S、HNO3、Cu(NO3)2、CuSO4、NO2、NO
(2)HNO3;N
(3)失去;10mol
(4)5:1
实验室里通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MnCl2+Cl2↑+ 2H2O
(1)在该反应中,如有1 mol Cl2生成,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 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2)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含有ClO-与ClO3-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报纸报道了多起卫生间清洗时,因混合使用“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发生氯气中毒的事件。试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分析,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正确答案
(1)2 2 (2)4Cl2+8NaOH = 6NaCl+NaClO3+NaClO+4H2O
(3)Cl-+ClO-+2H+ = Cl2↑+H2O
试题分析:(1)当1mol Cl2参加反应时,由Cl2~2HCl可知被氧化的HCl为1mol×2=2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4-2)=2mol;(2)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氯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物为NaCl、NaClO3、NaClO和H2O,氯元素从0价变为NaClO3中+5价,两个氯原子失10个电子,氯元素从0价变为NaCl中-1价,两个氯原子得到2个电子,所以氯化钠前得系数为6,氯酸钠前的系数为1,再根据原子守恒就可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l2+8NaOH = 6NaCl+NaClO3+NaClO+4H2O;(3)次氯酸钠有强氧化性,盐酸有强还原性,两者相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ClO-+2H+ = Cl2↑+H2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有下列6种物质:Na2SO4、Na2SO3、K2SO4、I2、H2SO4、KIO3组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这6种物质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Na2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
(3)反应中1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 Na2SO3 + KIO3 + H2SO4→ Na2SO4 + I2 + K2SO4 + H2O (2分)(2)Na2SO3(1分)I(1分)
(3)得到(1分)5 (1分) (4)5Na2SO3 + 2KIO3 +1 H2SO4 (2分)
试题分析:(1)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可知,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所以在反应中做还原剂,氧化产物是硫酸钠。碘酸钾做氧化剂,还原产物是单质碘。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 + KIO3 + H2SO4→ Na2SO4 + I2 + K2SO4 + H2O。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Na2SO3,被还原的元素是I。
(3)碘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较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所以反应中1mol氧化剂得到5mol电子。
(4)S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6价,失去2个电子,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配平后额方程式应该是5Na2SO3 +2KIO3 + H2SO4=5Na2SO4 + I2 + K2SO4 + H2O。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之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的,难度不大。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根据有关概念以及电子的得失守恒灵活运用即可。
配平下列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将系数填写在相应横线上,并按要求填空)
⑴ ___ KMnO4 + ___ HCl =" _____" MnCl2 + _____ KCl + ____ Cl2 ↑ + ___ H2O
⑵ ____ HNO3 = ___NO2 ↑ + _____ O2 ↑+ _____H2O
⑶ _____Na +____Cu2+ + ____H2O ==______Na+ + ____Cu(OH)2 ↓ + ____H2 ↑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若转移的电子数是1mol,则得到H2 mol
正确答案
(8分) (1) 2 16 2 2 5 8 (2)4 4 1 2 (3) 2 1 2 2 1 1 ; H2O 0.5
试题分析:(1)根据方程式可知,高锰酸钾中Mn元素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得到5个电子,即氯化锰是还原产物。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即氯气是氧化产物,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5,然后在根据原子守恒逐一配平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2)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4价,得到1个电子,NO2是还原产物。硝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失去2个电子,则氧气是氧化产物,所以配平后的方程式应该是4HNO3=4NO2 ↑ + O2↑+2H2O。
(3)同样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 +Cu2+ +2H2O ==2Na++Cu(OH)2 ↓+H2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反应的氧化剂是水,若转移的电子数是1mol,则得到H20.5mol。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该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依据电子得失守恒灵活运用即可。
有机化学中常用18O原子作示踪原子来研究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酯的反应机理,反应过程中酸分子断裂C—O单键,醇分子断裂O—H键。试述书写CH3COOH和CH3CH218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反应: KClO3 + 6HCl =" KCl" + 3Cl2 + 3H2O ,若用K35ClO3与H37Cl作用,则所得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正确答案
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73.33
试题分析:在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所以该反应的方程式应该是CH3COOH+CH3CH218OHCH3CO18OCH2CH3+H2O;在反应KClO3 + 6HCl =" KCl" + 3Cl2 + 3H2O中氧化剂是氯酸钾、还原剂是氯化钾。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所以如果用K35ClO3与H37Cl作用,则所得氯气中35Cl与37Cl原子个数之比是1︰5,所以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1/6×35+5/6×37=36.67,则该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是36.67×2=73.33。
点评: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如果是同一种元素的高价态额低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产物的价态只能处于中间,且氧化产物的价态不高于还原产物的,据此可以判断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