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

(1)图1中______曲线说明该种群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对人类的启示是:当某动物种群数量处于较低环境容纳量时,我们要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它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______

(2)若图1中物种为食草动物,科学家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2千平方米范围内第一次捕获了60只进行标记并放回,10天后再次捕获20只,发现其中有4只带有记号,那么该种群的密度大致为______

(3)据图2可知:在第5至10年该种群为______型种群,幼年个体数量______(多于,少于,等于)老年个体.该种群与周围所有生物构成了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Ⅰ、Ⅱ、Ⅲ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Ⅰ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当某动物种群数量处于较低环境容纳量时,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或K值).

(2)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2千平方米范围内第一次捕获了60只进行标记并放回,10天后再次捕获20只,发现其中有4只带有记号,那么该种群的数量大致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60×20÷4=300只,而面积为2千平方米,则种群密度为150只/平方千米.

(3)据图2可知:在第5至10年λ减少,但大于1,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幼年个体数量多于老年个体.该种群与周围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

故答案为:

(1)Ⅲ环境容纳量(或K值)

(2)150只/平方千米(0.15只/平方米)

(3)增长型      多于       群落

解析

解:(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Ⅰ、Ⅱ、Ⅲ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Ⅰ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当某动物种群数量处于较低环境容纳量时,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或K值).

(2)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2千平方米范围内第一次捕获了60只进行标记并放回,10天后再次捕获20只,发现其中有4只带有记号,那么该种群的数量大致为=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60×20÷4=300只,而面积为2千平方米,则种群密度为150只/平方千米.

(3)据图2可知:在第5至10年λ减少,但大于1,则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幼年个体数量多于老年个体.该种群与周围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

故答案为:

(1)Ⅲ环境容纳量(或K值)

(2)150只/平方千米(0.15只/平方米)

(3)增长型      多于       群落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②在K值时,a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a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⑤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竞争程度由弱到强.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正确;

②在K值时,a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数量不再增大,错误;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a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正确;

④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b种群在竞争中被淘汰,错误;

⑤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竞争程度由弱到强,最终导致b种群被淘汰,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①③⑤.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时环境阻力最大

B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

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

D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d点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第8年该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最大值,此时环境阻力最大,A错误;

B、适当的捕捞可以将年龄较大,生存力弱的个体淘汰,为幼鱼提供更多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所以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B正确;

C、休渔可以促使种群数量恢复,但不能使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因为有环境条件等的限制,C正确;

D、在b点处,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个体数量增长最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D错误.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CB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我国钓鱼岛附近海域实行“禁渔期”,既有利于获得较大的捕捞量,也有利于资源再生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是种群数量还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错误;

B、K值的大小取决于环境条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B正确;

C、B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变大,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C正确;

D、海域实行“禁渔期”,既有利于获得较大的捕捞量,也有利于资源再生,D正确.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2)若该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______,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3)若该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λt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使生物减少的数量,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只有出现生殖隔离,才能产生新物种.

(2)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说明该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扬子鳄是最高营养级,数量减少后,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处于同一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3)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其种群数量最少.丝状菌能造成蝗虫患病,干旱环境抑制丝状菌生长,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

故答案为:

(1)不变    基因频率

(2)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减少     竞争

(3)K2

解析

解:(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λt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使生物减少的数量,可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只有出现生殖隔离,才能产生新物种.

(2)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说明该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扬子鳄是最高营养级,数量减少后,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处于同一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3)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其种群数量最少.丝状菌能造成蝗虫患病,干旱环境抑制丝状菌生长,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

故答案为:

(1)不变    基因频率

(2)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减少     竞争

(3)K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______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点后,增长率为0.

(4)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

(5)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曲线可知,Ⅰ表示“J”型曲线,Ⅱ表示“S”型曲线;马缨丹疯狂蔓延,属于外来物种入侵,短时间内出现J型增长,即曲线Ⅰ.而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Ⅱ.

(2)自然环境下,人口的增长为S型曲线,与图中曲线Ⅱ符合;全世界的人口就控制在K左右,即为110×=55亿.

(3)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即f点.

(4)据图分析,e点时种群数量为K,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

(5)通常对有害的种群控制常采用增加有害动物的环境阻力,即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故答案为:

(1)ⅠⅡ

(2)Ⅱ55亿

(3)f 

(4)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5)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解析

解:(1)根据曲线可知,Ⅰ表示“J”型曲线,Ⅱ表示“S”型曲线;马缨丹疯狂蔓延,属于外来物种入侵,短时间内出现J型增长,即曲线Ⅰ.而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Ⅱ.

(2)自然环境下,人口的增长为S型曲线,与图中曲线Ⅱ符合;全世界的人口就控制在K左右,即为110×=55亿.

(3)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即f点.

(4)据图分析,e点时种群数量为K,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

(5)通常对有害的种群控制常采用增加有害动物的环境阻力,即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故答案为:

(1)ⅠⅡ

(2)Ⅱ55亿

(3)f 

(4)e 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5)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考虑),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宁波校级二模)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有一定的空间配置格局,种群内个体的分布则都是随机的

B群落的结构总是处于永恒延续的演替中,群落演替的速度与当地的气候及土壤条件有关

C种群的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D种群的年龄结构一定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群落的时间结构是由空间异质性决定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群落有一定的空间配置格局,种群内个体的分布则是均匀的、随机的、集群分布,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已处于平衡状态,演替不再进行,则此状态下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B错误;

C、种群的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C正确;

D、种群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但不一定包括三个年龄组,蚕蛾,交配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g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

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

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延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高于0.75g,故A错误;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故B错误;

C、由图可知,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达到蝌蚪变成幼蛙所需的最小体重的时间越长,故C正确;

D、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缩短,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__。

(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_______(填序号)。

(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结构是_______(填序号)。

(4)为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需用酶解法除去结构①,但应在________溶液中进行。

(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____(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正确答案

(1)没有叶绿体   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

(2)②④⑥⑧

(3)⑥

(4)等渗(或高渗)

(5)①④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为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结构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__。

(2)图中含有RNA的结构有_______(填序号)。

(3)图中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结构是_______(填序号)。

(4)为制备酵母菌原生质体,需用酶解法除去结构①,但应在________溶液中进行。

(5)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有____(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

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正确答案

(1)没有叶绿体      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

(2)②④⑥⑧

(3)⑥

(4)等渗(或高渗)

(5)①④⑤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群数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