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民为了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前赴后继,谱写了一篇篇感人的乐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分)

(2)近代中国的农民阶级为完成这一革命任务,进行过哪些重大的抗争?有何意义?(4分)

(3)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为完成这一任务开展过什么革命斗争?这一革命最为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4分)

(4)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结果看,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正确答案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侵略反封建。(4分)

(2)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粉碎了列强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4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4分)

(4)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2分)

试题分析:(1)可结合课本我们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学习可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一个社会性质决定了我们的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

(2)依据所学知近代中国的农民阶级为完成这一革命任务先后领导了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尽管都以失败告终,但却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粉碎了列强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3)依据所学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为完成这一任务开展辛亥革命,尽管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其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依所学知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结果都失败了,总结他们的斗争经验我们即可从从中得到一种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因为阶级和时代局限,不能领导中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如图

材料2:如图

(1)材料1中的图片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4分)

(2)材料2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中的成果?结合材料2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作用和局限?(6分)

(3)材料3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3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4分)

(2)太平天国运动。(2分)作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代表了农民运动的最高峰;(2分)局限性:不是先进的阶级,缺乏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2分)

(3)辛亥革命。(2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

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2分)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2分)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3分)

正确答案

(1)天朝田亩制度(1分)。核心是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1分)。从主观方面说,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1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清政府实施的各项改革。(2分)

(3)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1分) 最基本条件: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1分)

(4)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 (1分)

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 (1分)

无产阶级: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1分)

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分)(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请回答:洪秀全认为天下人都是兄弟姊妹,这是一种什么思想?他所说的“尔吞我并”是指怎样的社会现象?这段话反映了农民阶级哪方面的革命愿望?

正确答案

这是一种朴素的平等思想。“尔吞我并"是指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阶级的社会现象。这段话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实现政治上平等的愿望。

考查洪秀全的革命思想。洪秀全的思想是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等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把握这一特点后再与反对清朝统治的革命任务结合起来即可解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世纪中期的一些历史事件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图回答以下两个小题。

材料一

    

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

材料二

太平天国

(1)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有鸦片战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根据材料一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说明的你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

正确答案

(1)不同意。题中观点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趋势。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对外扩张、争取市场的必然结果,英国蓄谋打开中国市场。这是战争的根本原因。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是维护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英国以此为侵略理由只是借口而已。这是战争的直接原因。(4分)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局限性;内部矛盾;内部腐败;决策失误等(2点即可得4分)

试题分析:(1)这种观点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禁烟只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因素,此问可从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层原因分析解答,如这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扩大市场的必然需求。(2)从材料二中可看到,太平天国领导人穿黄袍,用黄罗伞,旁边有宫女侍卫,俨然是真皇帝。这体现了其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联系史实,还包括外部原因及实际决策上的问题。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以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为主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认识和掌握,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评论能力。

下一知识点 :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天朝田亩制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