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 共31702题
某学生做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使用了崭新的铜制燃烧匙,当钠燃烧时,除了观察到有白烟外,还有少量棕色的烟,能说明这个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将上述反应得到的固体溶于水后再加入NaOH溶液,产生少量蓝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观察到有白烟说明生成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Cl22NaCl,而有少量棕色的烟,说明生成氯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Cl2
CuCl2,固体溶于水后再加入NaOH溶液,产生少量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故答案为:2Na+Cl22NaCl;Cu+Cl2
CuCl2;Cu2++2OH-═Cu(OH)2↓.
解析
解:观察到有白烟说明生成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2Na+Cl22NaCl,而有少量棕色的烟,说明生成氯化铜,反应方程式为:Cu+Cl2
CuCl2,固体溶于水后再加入NaOH溶液,产生少量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故答案为:2Na+Cl22NaCl;Cu+Cl2
CuCl2;Cu2++2OH-═Cu(OH)2↓.
(2009秋•南通期末)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新制氯水中存在水分子、次氯酸分子、氯气分子以及氢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故A正确;
B、新制氯水中存在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为盐酸和氧气,不会出现氯气放出,故B错误;
C、新制氯水中含氯离子,滴加硝酸银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故C错误;
D、新制氯水含有次氯酸分子,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干燥的布条褪色,故D正确.
故选AD.
分别向含有下列离子得溶液中通入氯气,离子浓度不会减小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氢离子和氯水中的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应,所以不会减小,故A正确;
B、碳酸根离子和氯水中的氢离子之间会发生反应,所以会减小,故B错误;
C、亚硫酸根离子会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所以会减小,故C错误;
D、银离子会和氯离子之间反应,所以会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氯水中有盐酸和次氯酸,均可电离生成H+,H+能与NaHCO3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会有无色气泡出现,故A错误.
B、因氯水中的氯气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滴加KSCN溶液,发现呈血红色,故B错误.
C、因氯水中的盐酸电离生成Cl-,氯离子能与硝酸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C错误.
D、氯水中的次氯酸能使红色布条褪色,与HCl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也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错误;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故B错误;
C、氯气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
D、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在有条件下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D正确;
故CD正确
与Cl2混合后,遇强光会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e属于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在光照条件下,和氯气不反应,故A错误;
B.氢气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故B正确;
C.光照条件下,氮气和氯气不反应,故C错误;
D.光照条件下,氮气和二氧化碳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物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用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故A正确;
B、氯气与金属钠反应时将金属氧化成氯化钠,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故B正确;
B、当氯气与变价金属Fe反应会生成FeCl3,不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故C错误;
D、当氯气与变价金属Cu反应会生成CuCl2,能用氯气与单质直接化合制取,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化合物中一般不能通过单质与氯气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产生棕色烟,反应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故A错误;
B.根据A知,氯气和Fe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3,故B正确;
C.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产生棕黄色烟,反应方程式为:Cu+Cl2CuCl2,故C正确;
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产生苍白色火焰,反应方程式为H2+Cl22HCl,故D正确;
故选A.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的条件和产物.
(1)装置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该兴趣小组用100mL 12mol•L-1盐酸与8.7g 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______g.(请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4)已知:氯气和碱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有热量放出,导致体系温度逐渐升高),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为了提高Ca(ClO)2的产率,可对丙装置作适当改进.请你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
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MnCl2+Cl2↑+2H2O;
(2)氯化氢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影响氯气与碱反应产物的探究,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实验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氯气有毒,直接排空,会污染空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3)8.7gM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方程式MnO2+4HCl
MnCl2+Cl2↑+2H2O可知,MnO2完全反应需要HCl的物质的量为0.4mol,小于0.1L×12mol•L-1=1.2mol,故二氧化锰完全反应,由方程式可知生成氯气0.1mol,由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可知,0.1mol氯气完全反应生成0.05molCa(ClO)2,
质量为0.05mol×143g.mol=7.15g;
故答案为:7.15g;
(4)由题目信息可知,氯气和碱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氯气和碱反应会生成氯酸盐,导致次氯酸盐的产率降低,可以将丙装置浸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将丙装置浸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
解析
解:(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水,
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MnCl2+Cl2↑+2H2O;
(2)氯化氢易挥发,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影响氯气与碱反应产物的探究,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实验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氯气,氯气有毒,直接排空,会污染空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3)8.7gMn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方程式MnO2+4HCl
MnCl2+Cl2↑+2H2O可知,MnO2完全反应需要HCl的物质的量为0.4mol,小于0.1L×12mol•L-1=1.2mol,故二氧化锰完全反应,由方程式可知生成氯气0.1mol,由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可知,0.1mol氯气完全反应生成0.05molCa(ClO)2,
质量为0.05mol×143g.mol=7.15g;
故答案为:7.15g;
(4)由题目信息可知,氯气和碱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氯气和碱反应会生成氯酸盐,导致次氯酸盐的产率降低,可以将丙装置浸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将丙装置浸在盛有冷水的水槽中.
(2015秋•菏泽期中)下列关于液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液氯中只含有氯气分子,是一种有色、有味、有毒的液体,故A正确;
B、液氯中只含有氯气分子,呈黄绿色,故B正确;
C、液氯是氯气的液体形式,其中只含有氯气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C错误;
D、液氯中只含有氯气分子,能和湿润的红色布条中的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而使之褪色,故D正确.
故选C.
为了制得氯气并探究氯气的一些化学性质,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打开A的玻璃塞,将A中浓盐酸溶液逐滴加入装有二氧化锰的B中.试回答:
(1)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_____;
(2)若C中为淀粉KI试纸,实验片刻后C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写出
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若C中的淀粉KI试纸实验一段时间后又变为无色,原因是______.
(4)D的作用是______.烧杯中加入的是______.
(5)若实验室暂时无二氧化锰,仍用此装置制取氯气,选用______药品替代.若实验室暂时无浓盐酸,仍用此装置制取氯气,选用______药品替代.
正确答案
解:(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对烧瓶进行微热,看烧杯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冷却后D中是否产生水柱,
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对烧瓶进行微热,看烧杯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冷却后D中是否产生水柱;
(2)氯气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所以会看到试纸变蓝色,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方程式是:MnO2+2Cl-+4H+ Mn2++Cl2↑+2H2O,
故答案为:试纸变蓝色;MnO2+2Cl-+4H+ Mn2++Cl2↑+2H2O;
(3)淀粉KI试纸中的碘化钾易被氧化为KIO3而又变为无色,故答案为:将KI氧化成KIO3;
(4)氯气可应用氢氧化钠来进行尾气处理,球形导管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倒吸;氢氧化钠溶液;
(5)可以用锰酸钾氧化氯酸钾来获得氯气,浓硫酸和氯化钠反应可以获得氯化氢、进而获得盐酸,来代替浓盐酸即可,故答案为:KMnO4、KClO3;NaCl和浓硫酸.
解析
解:(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对烧瓶进行微热,看烧杯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冷却后D中是否产生水柱,
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对烧瓶进行微热,看烧杯中是否有气泡产生,冷却后D中是否产生水柱;
(2)氯气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所以会看到试纸变蓝色,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方程式是:MnO2+2Cl-+4H+ Mn2++Cl2↑+2H2O,
故答案为:试纸变蓝色;MnO2+2Cl-+4H+ Mn2++Cl2↑+2H2O;
(3)淀粉KI试纸中的碘化钾易被氧化为KIO3而又变为无色,故答案为:将KI氧化成KIO3;
(4)氯气可应用氢氧化钠来进行尾气处理,球形导管可以防止倒吸,故答案为:防倒吸;氢氧化钠溶液;
(5)可以用锰酸钾氧化氯酸钾来获得氯气,浓硫酸和氯化钠反应可以获得氯化氢、进而获得盐酸,来代替浓盐酸即可,故答案为:KMnO4、KClO3;NaCl和浓硫酸.
氯气可用来杀菌消毒,又可作漂白剂,其中起作用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有毒,无漂白性,故A不符合;
B、氯气与水可以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B符合;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无杀菌消毒作用,故C不符合;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氧气是次氯酸分解生成,故D不符合;
故选B.
(2015秋•山东校级月考)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不再与二氧化锰继续反应,所以盐酸不能全部消耗,故A错误;
B、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则量筒中气体颜色变浅,液面上升,故B正确;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故C错误;
D、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剩余氯气通入到盛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发生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所以结果有Cl2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我们要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以下自救方法得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微溶于水,用湿毛巾可防止吸入大量氯气而中毒,且氯气和碱性物质反应降低毒性,所以可以用浸有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故A正确;
B.烧碱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捂住口鼻,故B错误;
C.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和空气混合时,氯气在下方,空气在上方,所以发生氯气泄漏时,不能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故C错误;
D.观察风向,应该逆风撤离,否则易导致中毒,故D错误.
故选A.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合成塑料、橡胶、农药和制盐酸、有机溶剂常常含有氯元素,氯气能和有机物发生反应,所以氯气是合成塑料、橡胶、农药和制盐酸、有机溶剂的重要原料,故A正确;
B、汽油不完全燃烧的生成物是CO,氮的氧化物与汽油是否完全燃烧无关系,故B错误;
C、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可以处于过滤法分离,塑化剂和酒精互溶,所以不能通过过滤除去,且塑化剂有毒,故C错误;
D、油脂是产生能量较高的营养物质,需控制油脂的摄入量,否则营养过剩能引起人体发胖,故D错误;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