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我国黄淮海地区某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读后回答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

                                                                                

(2) 除(1)灾害外,农业生产还受_________威胁,理由是________              

                                                                                

(3) 为了有效地开发当地土地资源,拟在该地区建设一个新村庄。A、B、C、D四点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                                     .

(4)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该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洪涝  地势低平,河道弯曲,多沼泽,排水不畅  (2)盐碱  地表水丰富,但排水不畅,导致地下水位高,且华北地区受春旱影响,蒸发量大 (3)C 靠近农田和牧场,交通便利,利于生产和生活,地势相对较高,免受洪水威胁  (4)在低洼的沼泽地带发展水产养殖业,推行鱼塘-台田模式;在蔬林地和灌木林地发展经济林木

题目已明确该地区为黄淮海地区,并且图的中心位置为河流、沼泽地,因此低洼易涝、盐碱是其主要问题。通过图中数据和图例分析,C点海拔较高,靠近耕地,应为建村落的理想地方。治理低洼易涝、盐碱地的主要措施是,挖鱼塘、筑台田,调节水盐运动规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6分)

材料一 图甲为肯尼亚及毗邻国家略图,图乙为图甲中沿AB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1/3。蒙巴萨港是东非地区最大的港口,该港有各类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港口吃水9.45米以上,24小时通航。陆上有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与首都内罗毕相连,铁路不承运空集装箱。此外,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1)简述肯尼亚鲜花种植业的区位优势。(1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蒙巴萨港筑港的有利和不利条件。(8分)

(3)结合图乙,分析图甲中2 000 mm降雨高值区分布的位置特点及成因。(8分)

(4)分析东非大裂谷谷底多湖泊以及湖水偏咸的成因。(8分)

正确答案

(1)高原地势起伏较小;气候暖湿,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地价及农业劳动力成本低;航空运输便利;市场广阔等。(12分)。

(2)有利条件:港阔水深;位于赤道附近,风浪小。(4分)

不利条件:由于铁路不承运空集装箱,导致港口货物主要通过公路运往外地,导致陆上交通拥挤;经济腹地小。(4分)

(3)分布:维多利亚湖西侧(西部)。(2分)

成因: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赤道地区对流旺盛,多对流雨。(6分)

(4)东非大裂谷为板块的张裂地区(生长边界),地层大规模断裂下陷(多地堑);东非高原降水量大,水体汇聚于裂谷带积水成湖(4分)。

从高原流下的水体携带的矿物质(盐分)汇聚于湖泊;当地气温高,淡水蒸发量大;多是内流湖,湖中的盐分长期净流入累积变咸(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上,高原地势起伏较小,便于耕作。有赤道穿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暖湿,降水丰富。该地土壤肥沃,地价及农业劳动力成本低。根据材料二,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航空运输便利,市场广阔等。

(2)读材料二分析,蒙巴萨港港阔水深,是东非地区最大的港口。位于赤道附近,风浪小,便于船只停靠,有利于航运业发展。但是,由于只有一条铁路一条公路相通,铁路不承运空集装箱,导致港口货物主要通过公路运往外地,导致陆上交通拥挤。经济水平低,经济腹地小。

(3)图甲中2 000 mm降雨高值区分布的位置在维多利亚湖西侧。这是因为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湿润的水汽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赤道地区对流旺盛,多对流雨。所以降水量大。

(4)东非大裂谷为板块的张裂地区,是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层大规模断裂下陷形成了许多地堑。东非高原降水量大,水体汇聚于裂谷带中的洼地,积水成湖。从高原上流下的水体携带的矿物质,即盐分。盐分和水流一起汇聚于湖泊。当地气温高,淡水蒸发量大,而裂谷内多是内流湖,水分蒸发,湖中的盐分长期净流入累积,导致湖水变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2分)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北方果农利用农家有机材料如麦秸、稻草、玉米秆、杂草等有机物质,覆盖于树盘、树行(一行行果树)或全果园。覆盖厚度在15~20 cm,一般连续覆盖3~4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地,然后继续覆盖上述有机物质,但覆盖时应避开2~3月份。

材料二:下左图为某区域年太阳日照时数图,图中A、B两地是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地,右图为A所在省份部分区域示意图。

(1)分析A、B两地年太阳日照时数的差异及原因。(6分)

(2)为什么覆草应该避开2~3月份?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有哪些有利的影响?(10分)

(3)图中右图区域东南部地区绿树成荫,草木茂盛,近年来广泛种植果树,支持与反对的呼声都很强烈,对于该问题,阐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 A地年日照时数小于B地(2分); B地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分);B地海拔相对较高,大气透明度好(2分)。(共6分)

(2)2~3月份覆草会影响地温回升。(2分)

有利的影响: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土温,夏季不过热、冬季不过冷;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提高树体营养水平,促进果树生长。(任意答四点,每点2分,共8分)

(3)支持(2分). 山地丘陵区,适宜林果业发展,种植果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收入)(2分),解决劳动就业(吸收农村劳动力)(2分)(共6分)

或反对(2分). 该地属于山地丘陵,降水丰富且集中夏季,种植果树降低了植被覆盖度(2分),易造成水土流失(2分)(理由与结论一致,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6分)。

试题分析:

(1)读左图分析, A地距海近,降水较多,晴天较少,所以日照时间较少。B地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且B地海拔相对较高,大气透明度好,所以日照时间较多。A地年日照时数小于B地。

(2)2~3月份是冬末春初,覆草遮挡阳光,会影响地温回升。所以要避开2-3月份。

果园覆草避免阳光照射地面,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覆草的阻挡,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可以调节土温,夏季不过热,冬季不过冷。覆草腐烂后,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覆草覆盖可以防止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提高树体营养水平,促进果树生长。

(3)读右图可以看到,东南部是山地丘陵区,适宜林果业发展,种植果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吸收农村劳动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所以支持发展种植果树。

根据右图东南部的等高线分析,该地属于山地丘陵。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夏季,种植果树降低了植被覆盖度,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不支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霍尔果斯是新疆实施“东联西出”、“西去东来”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出口产品加工基地、边境商贸和旅游基地。

(1)简析新疆在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中往往会造成的最主要的生态问题和主要防治措施。(12分)

(2)分析霍尔果斯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土地荒漠化。(2分)发展节水和循环用水技术;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退耕还牧,合理放牧。(10分)

(2)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独特;铁路交通便利;国家优惠政策;自然资源丰富。(8分)

试题分析:

(1)新疆地区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而在资源开发和工农业生产中,会引起植被破坏、需水增多,导致土地荒漠化;其防治措施,主要是针对问题产生原因,规范人们的行为。因荒漠化首先是缺水引起,所以要发展节水和循环用水技术;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其次是植被破坏,所以要退耕还牧,合理放牧;恢复植被;资源开采过程中,注意植被保护等。

(2)联系影响该地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地理位置分析,该地区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便于发展出口产品加工、从事边境商贸和旅游等;从交通分析,有铁路贯通,交通便利;从政策分析,有国家优惠政策;从资源分析,有煤等丰富的矿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小题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小题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

小题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小题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小题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小题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正确答案

小题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小题2:风(风力)

小题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沙化)。

小题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小题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小题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退缩后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图示区域是中亚的咸海周边地区.可以从湖泊的轮廓及注入河流判断,也可以根据该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来判断。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环境更加恶化,如垦荒极易导致土地沙化,引用河水灌溉,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从而使得湖水的盐度增加,这也是该地区盐尘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一知识点 :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环境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