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材料一:2006年《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指出,来自陆地的生产和生活污染对中国海洋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余来自近岸养殖、海上航运、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以及海上倾废等活动。四类、超四类海水占到四分之一。四大海区中,南海近岸海域污染较轻,东海污染较重。鉴于中国近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中国正全面推行《碧海行动计划》。

材料二: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图

材料三:“某时期我国某些海湾、河口污染情况统计略图”

分析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监测海湾和河口污染最便捷、最有效的技术是什么?(1分)

(2)沿海劣四类水质分布范围最大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此处                                                                                                                                               ____________污染物明显较多。试分析该处海水水质问题严重的原因。(5分)

(3)珠江口的磷、氮排放量没有杭州湾和长江口多,为什么更容易出现赤潮危害?(2分)

(4)海水污染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哪些?(2分)

正确答案

(1)遥感技术(1分)

(2)浙江、上海     无机氮 (3分)    ①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水排放量大;②水上航运繁忙,船油泄漏;③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流量大,受不同程度污染的河水大量汇入。(2分)

(3)①纬度低,夏季水温更高,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②更封闭,与海水交换更弱。(2分)

(4)①近岸海域水质下降,海生生物衰退、枯竭,影响水产业可持续发展;②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赤潮频发。(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图

材料二: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资料长江水利网)

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

表2 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1)长江在A河段被称为                 (1分)该河段的河道特征是                                      (2分)请解释该河道特点形成的原因?(2分)

(2)为什么长江带给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条支流的泥沙还多?(1分)

(3)长江在             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分析原因。(2分)

(4)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3分)

正确答案

(1)荆江(1分)  河道弯曲(“九曲回肠”)(1分)  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1分)

长江流经该地区时,因地势低平,水流变缓,流速降低,泥沙沉积而成(2分)

(2)长江水量、含沙量比其他四条水系大得多(1分)。

(3)夏秋季节(1分)  此时长江流域降水量大,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将大量泥沙带入洞庭湖沉积下来。(1分)

(4)围湖造田(1分)和泥沙淤积(1分)

洞庭湖面积缩小,使其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导致长江中下游及湘江等流域洪涝灾害出现次数(频率)和强度增加。(1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看出长江A河段是三峡以下,洞庭湖以上的河段,该河段被称为荆江,长江流经该地区时,因地势低平,水流变缓,流速降低,泥沙沉积而成,河流侧蚀作用显著,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而且部分河段形成了地上河。

(2)长江上游干支流多,流程长,汇集的水量大,多流经高山峡谷,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加之上游地区植被稀疏,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长江携带大量泥沙汇入洞庭湖,带给洞庭湖大量泥沙,而其他四条支流流经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植被比较茂密,地势起伏较小,水土流失较轻,加之流程短,流域面积较小,所以汇入洞庭湖的泥沙较少。

(3)夏秋季节长江流域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此时长江径流量大,从上游携带的泥沙一年中最多,长江水位也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水流入洞庭湖,从而将大量泥沙同时也带入洞庭湖沉积下来。

(4)近年来洞庭湖流域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围湖造田现象严重,加之长江及洞庭湖四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汇入洞庭湖,造成湖泊泥沙淤积,致使湖泊面积和容积大大缩小;洞庭湖面积缩小,使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导致长江中下游及湘江等流域洪涝灾害出现频率和强度增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或称东盟10+1。是指由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成员国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经过10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亿美元贸易额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建成。

材料二:泰国地形图(图甲)、人口分布概况图(图乙)、曼谷气象资料(图丙)、

材料三:近年来多个发达国家在泰国建立工业生产基地,其产业链环节上的分工见(图丁)。

(1)根据材料二描述泰国地形特点?并从流域的开发利用上比较说明湄南河上、下游开发利用的侧重点?(4分)

(2)泰国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该国栽培有一种世界著名的“浮稻”(该稻谷可随水位涨落漂浮),据此并结合材料二说明A河的水文特点及原因?(4分)

(3)泰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硬盘制造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从材料三中可看出其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要改变此状况,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1分),地势北高南低(1分)水电(1分)航运(1分)

(2)河流水位随季节变化大(2分)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必须答到气候才得分,2分)

(3) 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租金低(各1分,共2分)    加强自主创新,研发设计新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如服务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国际市场。(任答1点得1分,共2分)

试题分析:

(1)读材料二图甲,根据图例判断,泰国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北高南低。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侧重开发水电,下游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侧重开发航运。

(2)根据材料二图丙判断,泰国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水位随季节变化大。

(3) 泰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租金低。 根据材料三图分析,泰国在产业链中位于制造环节,附加值低,分得的利润少,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要 加强自主创新,研发设计新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高端加工业与第三产业,如服务业等。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国际市场。改变在产业链中的不利地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金三角地区(图甲)是2012年设立的全国唯一跨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材料二:三门峡市某大型煤矿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示意图(图乙)

(1)运城属于   省,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其服务范围比太原   

(2)结合材料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有利于承接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   指向型工业转入,并解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

(1)山西(1分)东部季风(1分)小(1分)

(2)动力(1分) 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铝土、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丰富;廉价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每点1分,任答3点得3分)

(3)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强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作答,每点2分,共6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省区形状判断,运城属于山西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太原是省会城市,运城的服务范围比太原小。

(2)动力(1分) 黄河金三角地区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铝土、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丰富。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铁路线经过,交通便利。有政府政策支持。适宜发展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动力指向型工业。

(3)评价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考虑。读图乙,图中污染经过处理后又再次做为中水被利用,煤矸石、粉烧灰成了建材三的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取得了生态效益。延长产业链,进行产品深加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强子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山脉是       ,特大城市是       ,C河是      ,A所在省是      (4分)。

(2)图中C河长度及流域面积远小于黄河,但多年平均径流量却大于黄河,试简要分析其成因。(2分)

(3)与亚马孙河相比,图中河流水运相对发达,请分析原因。(2分)

(4)B湖所在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与东北平原相比其农业发展有何有利条件?(2分)

正确答案

(1)武夷山(1分)       南昌(1分)        闽江(1分)       江西(1分)

(2)C河流域降水量远多于黄河流域(2分)。

(3)图示流域比亚马孙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众多(1分),运输需求量大(或货客货流量大)(1分)。

(4)热量降水更充足(或水热条件更好)(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该山脉是武夷山,位于福建和江西的边界上,西侧A所在省是江西省,图中特大城市是该省省会南昌市,东侧是福建省,C河是该省著名的河流闽江。

(2)图中C河闽江长度及流域面积虽然远小于黄河,但是该河流流经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处在东南沿海,东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水汽,降水量远大于黄河流域的年降水量,所以闽江多年平均径流量大于黄河。

(3)图中河流虽然长度和流域面积都比亚马孙河小得多,但是图示流域却比亚马孙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数量多,运输需求量大,客货货流量大,所以图中河流水运比亚马孙河水运发达。

(4)B湖为我国鄱阳湖,所在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东北平原相比纬度低,热量降水比东北平原更充足,更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下一知识点 :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环境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